民眾今後購買有機商品,只要認明農委會CAS有機標章即可。
記者謝梅芬/攝影

今起開罰 無照有機食品紛下架

【聯合報╱本報記者/連線報導】

今天起,市售有機食品如未取得驗證,將開罰。全台不少超市及販量業者近日忙翻天,將不合規定的商品下架、改包裝;有的還用貼紙或塗鴉法,把包裝上的「有機」字樣遮掉,避免遭取締。

由於商品被塗黑,或貼得像補丁一樣,引起消費者疑慮,批評「以前都是騙人的」,讓業者大費唇舌。

「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兩年緩衝期滿,今起對濫用有機名義廠商、業者開罰,任意標示「有機」誤導消費者,將處新台幣六萬至卅萬元罰鍰,最重可連續處一百萬元罰鍰。

「罰起來,可是很重的」,各地超市量販業者最近清查架上商品,如果標示「有機」兩字,卻未取得驗證,「就得乖乖下架」。高雄市一家知名連鎖超市已經下架至少八百種商品,新光三越高雄店也有「koala印度香料有機綠茶」多種飲料下架。

「那ㄟ安咧?」台東縣產米聞名,昨天連台東人上超市,都買不到當地的有機米,反而得買隔鄰花蓮縣的富麗有機米,原來是池上鄉等農會雖取得有機米認證,但還來不及貼標章,緊急通知下架。

全台有八家直營門市的正直村有機園,招牌商品是自製的八寶五榖米,主成分為有機糙米,「有機」字樣已被黃色貼紙取代。店長黃麗雪說,糙米真的是有機的,但配合法令,不得不如此。

業者另一做法是「改包裝」,鑑於不能標示有機,或英文的「organic」,改用同樣討好的「生機」、「養生」、「無毒」、「純天然」等字樣,就罰不到了。

消費者關心如何辨識合格的有機商品,消基會高屏分會主任委員洪惠陽說,以往採雙認證較複雜,以後國產有機商品只要認農委會的CAS有機標章;進口商品除該國標章,另標示同意文件字號。

他表示,消基會已向農委會反映,國內外有機商品宜採統一標章,消費者才不會霧煞煞。

 

*************************************************************************

農怨:通過評鑑難 要花數百萬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簡慧珍/連線報導】

2009.08.01 05:14 am

有機產品管制上路,農民和學者都有意見;部分農民抱怨,「不是我們不申請,而是困難度太高」;宜蘭大學有機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黃璋如則認為,農委會對進口有機品認定太寬,源頭沒管好,叫民眾如何吃得健康?

黃璋如和多名學者參與認證審查,通過英、美、德、法、紐、澳等十八個國家的有機認證。她表示,農糧署後來擴大解釋,竟同意這些國家在第三國的認證,也准以有機的名義進口,她們不願背書,已連署書抗議,農糧署還未答覆。

新制上路,農友抱怨更多;彰化縣多處葡萄園標榜生產有機葡萄,全未取得有機認證,吳姓農民無奈地說,花費數百萬元從事有機生產根本收不回成本。

他表示,鄉鎮市農會很多年前推廣有機農業、生產履歷認證,後者較容易做到,前者難度非常高,除非財團投入資金,一般農民很難達成。

首先土壤和水源須潔淨無汙染,但彰化小型工廠林立,早年汙水排入灌排溝渠,土壤多少殘留汙染,吳姓農民有意雇工更換新土,鑿井抽水灌溉,「光這兩項,就得花費二、三百萬元」。

接下來聘請專家學者輔導、評鑑有機農業每個生產過程,搭溫室防蟲、使用無汙染有機肥,「每走一步(過程)都要錢」,一分農地變有機生產農場的成本至少一百萬元。

台東縣池上鄉農民陳文源也抱怨有機認證費用昂貴,過程複雜,「以前以為不噴農藥、化肥就是有機,後來才知道差很多,有機不是我們小農民有辦法處理的,政府應該慢慢輔導農民,而不是只訂期限讓農民手忙腳亂」。

「好像逼我們這些散戶向農會和大米廠靠行,不太公道」,台東關山鎮黃姓農民反問政府:「有機栽種不算是有機嗎?為什麼要這麼麻煩?」

※延伸閱讀》
‧有機產品標示不合格 8月起開罰
‧美有機酪農 跟著倒楣

【2009/08/01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