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是必需但囤積過多,就會變成「毒」
2009-10-13 09:30:00 優活健康網 uho編輯部

為何會出現「虛冷」體質?
「水能促進新陳代謝,所以每天一定要多喝。」
「因為水分零熱量,節食過程中請務必充分攝取。」
「想清血,一天最少要喝兩公升的水。」
其實這些所謂的「醫學建議」,現今仍存在許多值得懷疑之處。

早從兩千年前開始,中醫就將人體中囤積過多水分所引發的疾病稱為「水毒」,表示水有可能變成一種有毒物質。雖然,體脂肪占人體二○%或三○%等話題很容易引起人們關注,但事實上,人體體重有六○%都是水分,所以對體重影響重大的因素並非「脂肪」,而是「水氣」。

平常不太 {
function anonymous()
{
dm_Action('over', '運動', event, this)
}
}" style="p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009900; border-bottom: #009900 2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onclick="function anonymous()
{
function anonymous()
{
dm_Action('click', '運動', event, this)
}
}" onmouseout="function anonymous()
{
function anonymous()
{
dm_Action('out', '運動', event, this)
}
}">運動
的人,若每天攝取多達兩三公升的水分,體重就會增加,形成「虛胖」。就像把水裝進塑膠袋,從上方吊起來時,塑膠袋下方會膨脹一樣,虛胖的人,肚臍下方體型通常也較為豐滿(或腫脹),容易導致下半身肥胖或蘿蔔腿的狀況。肥胖的類型還分為內臟脂肪較多的「蘋果型肥胖」,及皮下脂肪較多的「洋梨型肥胖」,而「虛胖型肥胖」也就是指「洋梨型肥胖」。此外,「虛胖」也容易造成下方部位腫脹,像是「雙下巴」或「下腹微凸」。

「虛冷」「疼痛」「水」的三角關係
水分攝取過多的壞處(水毒)還不只如此,兒童睡覺著涼後,常見腹瀉(水便)並伴隨疼痛的症狀,便是「虛冷」、「水氣」、「疼痛」三者間互有關聯的最佳例證。

淋雨(水)之後會著涼,洗完澡沒擦乾身體也會著涼,相信各位只要稍微仔細思考,就能清楚瞭解「水氣」導致「虛冷」的因果關係。就如同「冷卻水」這個名詞字面上的意義,「水氣」具有讓體質變涼的性質。另一方面,有些人只要一下雨(水),神經痛或偏頭痛的症狀就會加劇,也可由此瞭解「水氣」導致「疼痛」的關係。而長期待在冷氣房中,會使得腰痛和經痛的症狀日漸嚴重,也正說明了「虛冷」導致「疼痛」。

因此,許多有腰痛、神經痛、風濕痛症狀的人,只要利用泡澡讓身體暖和、出汗(排水)之後,多半即可減緩疼痛。人類體內的各種化學反應都是在攝氏三十六‧五度左右的體溫下進行,靠六十兆個細胞、組織、器官、內臟 {
function anonymous()
{
dm_Action('over', '活動', event, this)
}
}" style="p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009900; border-bottom: #009900 2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onclick="function anonymous()
{
function anonymous()
{
dm_Action('click', '活動', event, this)
}
}" onmouseout="function anonymous()
{
function anonymous()
{
dm_Action('out', '活動', event, this)
}
}">活動
來維持生命,因此只要身體虛冷,亦即體溫下降,身體就會出現各種障礙。體溫每降一度,免疫力就會降低超過三○%,新陳代謝也會衰退約一二%。因此,一天之中,凌晨三~五點是人體體溫最低的時段,也最多人死亡。

排除水分,提升免疫力
由於著涼的一大因素就是「水氣」,當體質變涼或體內水分囤積過多時,只要排出多餘水分,讓身體回暖,體內機制自然能讓身體恢復 {
function anonymous()
{
dm_Action('over', '健康', event, this)
}
}" style="p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009900; border-bottom: #009900 2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onclick="function anonymous()
{
function anonymous()
{
dm_Action('click', '健康', event, this)
}
}" onmouseout="function anonymous()
{
function anonymous()
{
dm_Action('out', '健康', event, this)
}
}">健康
狀況,疾病也能痊癒。這種機制就像「睡覺著涼會腹瀉」「受風寒感冒時會流鼻水、打噴嚏」一樣,都是將水分排出體外的反應。年長者常見的夜間頻尿症狀,也是因為平時體溫原本就偏低的老年人,到了體溫更低的夜晚時分,必須將造成體內虛冷的水分排出,是一種身體保持體溫的自然反應。

有偏頭痛宿疾的人,嚴重時會嘔吐,也是身體為了保持體溫、擺脫偏頭痛症狀所出現的反應──將胃液中的水分排出體外。此外,罹患重病後在睡覺時排汗,純粹是因為體內機制產生的反應,用排出多餘水分保持體溫來提升免疫力,使疾病痊癒。

由此可知,水分其實有許多西醫沒考量到的缺點。西醫是站在人體攝取水分後一定能以尿液形式排泄的前提下,建議大家多喝水;但事實上,人體並無法完全排泄水分。對人類來說,水分雖然是必需品,但在體內囤積過多,就會變成一種「毒」。除了浮腫、下半身肥胖、虛胖等外觀上一目了然的症狀外,如同以上所列舉,「水毒」還會引發其他各種症狀。

(本文摘自:水分,決定妳一生的健康,由時報出版發行)
※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1/2/196.html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7535

新聞來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