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家︰海歸博士死于大學的“大師夢”

本文網址︰http://news.backchina.com/2009/10/23/big5_61177.html
在高校的“大師情結”之下,幾乎所有的資源都朝少數的“大師級”人物集中,普通的教師,只有跟在“大師們”、“準大師們”之後打工,賣苦力,拿著糊口的工資。

《華商報》10月22日報道,9月17日,在浙江大學任講師的一名海歸博士留下6頁遺書後跳樓自殺。在跳樓前6天,他剛提交了申報副教授職稱的相關材料。網絡盛傳浙大曾給該博士口頭承諾,卻未能履行。這位博士在遺書中說,“國內學術圈的現實︰殘酷、無信、無情。”

期望與現實的落差、回國後沒有科研可做、每月除去房租只剩下2000元、超高的房價……等等,被認為是海歸博士自殺的原因。令人關注的是,他是浙江大學“1311計劃”引進的1000名學術骨干之一,這就讓人納悶︰引進的“學術骨干”,回國後為何難以開展科研?為何待遇如此之低?

浙大的“1311計劃”其實已透露出答案,據悉,“1311計劃”團隊的組成是,100位大師,300位核心人才,100個創新團隊,1000個學術骨干。我不知道那位博士回國前,是否根據這些數據做過算術。這里不妨簡單算一下,100位大師,按每位年薪50萬計算(22日的《楚天都市報》報道,武漢大學準備引進10至20名杰出人才、80至100名學科帶頭人,最高年薪可達百萬元人民幣,50萬年薪只是武漢大學的一半),就是5000萬,再按每位科研啟動經費200萬計算(對“大師”來說,這實在算不了什麼),就是2個億。也就是說,僅100位“大師”就要花去兩個來億。還需要繼續計算300位核心人才和100個創新團隊嗎?這一路算下來,算到學術骨干,留下的資源就可憐得剩那麼一點點了。

媒體的報道,也揭示出“計劃”的主體是大師們︰位于浙大紫金校區的教師宿舍區里,還預留著近百套沒有出售和分配的住宅。不過,那些都是給“大師” 們準備的。100位大師,好大的氣派!可問題是,放眼全中國高校,有多少真正的大師?分析今日一些高校的“大師”人物,水平不一定是“大師”,條件待遇卻一定是“大師級”;更有眾多“大師”級人物,多處兼職,處處領薪,早先浙大傳出的院士課題組論文造假案,當事的院士,是浙大聘來兼職任院長的,每年到校工作時間不長,連自己署名發表論文也“不知情”,不知浙大是否給他“大師級”年薪?

在高校的“大師情結”之下,幾乎所有的資源都朝少數的“大師級”人物集中,普通的教師,只有跟在“大師們”、“準大師們”之後打工,賣苦力,拿著糊口的工資。學術的理想和激情,在不能自主的科研中,漸漸喪失,所能生出的“理想”就是,有一天媳婦熬成婆,擠入“大師”隊伍,然後擁有學術資源的配置權,再讓一幫年輕人干活,自己坐享其成。也有的年輕人接受不了現實,比如這位博士,發出“殘酷、無信、無情”之嘆,做出極端之舉。

有研究表明,物理學、化學、醫學、經濟學等諾貝爾獎獲獎者取得成果平均年齡為40.16歲,35歲取得成果最多。並指出,一生中黃金創造期大致是 26歲至46歲年齡段。因此,重視為青年學者創造良好的學術環境,是國際上的共識。在美國的博士教育中,幾乎很少有博士沒有全額獎學金的,讀博士期間,博士們就不為自己的生計擔憂,全額獎學金足以讓他們全心投入研究。而獲得大學教職之後,一個普通講師就可以獨立開展研究,可以指導博士生。

我國高校近年來辦學資金越來越充裕,但是,青年教師的生存狀態並沒有好轉,原因就在于學術資源的配置,掌握在行政權、學術權擁有者手中。與國外大學一校之內教授待遇相差不大不同,國內高校不同學科、不同學術頭餃的教授,待遇相距很遠,有的甚至達10倍,更不用說普通教師與那些“大師級”教授的待遇差距了。

在中國高校的“大師計劃”之下,有為的青年學者要麼陷入焦慮,要麼走上“運作大師路線”。這樣的大學大師夢,也可能只是做夢了。這次海歸博士的自殺,能否驚醒大學的美夢呢?

□熊丙奇(學者)
****************************************************************

32歲海歸博士回國三月後自殺:稱國內學術圈殘酷無情

本文網址︰http://news.backchina.com/2009/10/22/big5_61091.html
32歲涂博士歸國3個月後跳樓自殺,留下遺書“國內學術圈殘酷無情”

{
function anonymous()
{
document.location='http://news.backchina.com/picnews.php'
}
}" type="image" src="http://img1.gtimg.com/news/pics/22638/22638837.jpg" onload="function anonymous()
{
function anonymous()
{
if(this.width>650) this.width=650
}
}">


浙江大學位于玉泉校區的綜合樓,9月17日凌晨,涂序新在11樓頂層躍下輕生。(資料圖片)


{
function anonymous()
{
document.location='http://news.backchina.com/picnews.php'
}
}" type="image" src="http://img1.gtimg.com/news/pics/22638/22638875.jpg" onload="function anonymous()
{
function anonymous()
{
if(this.width>650) this.width=650
}
}">


涂序新生前居住的公寓,大門已蒙塵多時。


{
function anonymous()
{
document.location='http://news.backchina.com/picnews.php'
}
}" type="image" src="http://upload.backchina.com/pictures/01/22638908.jpg" onload="function anonymous()
{
function anonymous()
{
if(this.width>650) this.width=650
}
}">


涂序新回國,可看做浙江大學“1311計劃”的一部分。


博士遺書

在此時刻,我認為當初的決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後的發展完全沒有預計,感謝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國內學術圈的現實︰殘酷、無信、無情。雖然因我的自以為是而忽視。

沒有人知道,涂博士是怎麼從3樓走到頂樓11層,然後縱身躍下的。

這位32歲的海歸,今年6月才從美國芝加哥市返回中國。回國之前,他的悲劇毫無征兆,似錦前程在等待著他。

然而9月17日凌晨2點,在留下了6頁遺書後,他走上了他所居住的浙大綜合樓頂樓。他正在待業的妻子和3歲的孩子當時應該正在睡夢中,對即將發生的災難渾然不覺。

可以確認的是,在浙江大學擔任教職期間,幾乎沒有人預料到涂博士的非正常死亡,浙大提供的信息顯示,就在跳樓前6天,他還提交了申報副教授職稱的相關材料。

涂博士離世後月余,各種猜測仍然在網上發酵。

從芝加哥到杭州

6月,涂博士與浙大簽署了聘用合同,一家團聚在即,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1977 年,涂序新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母親是金華一家三甲醫院的醫生。從少年時代到青年時代,他一直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高中畢業保送進入清華大學水利系,“9‧11”之前順利拿到簽證,全獎學金就讀于美國西北大學土木工程系,6年後拿到博士學位,留校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兩年。

涂博士在個人網頁上留下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我喜歡做研究,我也喜歡游泳,慢跑,打網球,看電影,還喜歡和研究組的人一起踢足球。”

今年6月,喜歡和同事一起踢球的涂博士,從芝加哥市返回中國。

據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提供的材料記錄,涂序新是今年1月通過電子郵件與該學院岩土所聯系的。3月下旬,由該學院提供往返國際機票和住宿條件,涂博士來學院面試。

主持面試的正是岩土所所長陳雲敏。他隨後把涂博士帶到學校人事處。分管人事處人才引進辦公室的一位副處長朱曉芸,正是在此時第一次見到涂博士,她向他介紹了學校引進人才的相關政策。按照慣例,她知道,只有學院看中的人,才會帶到人事處來談引進的細節,所以她覺得學院對涂的才干應該是重視的。

她後來和涂博士又進行了幾次E-m ail交流,涂博士是她工作和服務的對象之一。浙大正在加快步伐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每年從海外引進的人才,以半百計。

3月結束在杭州的交談後,涂博士回到芝加哥市。一個月後,浙大的錄用通知發到了涂博士手上。他在接到這個新進人員聘任通知書後,通過電子郵件回復“願意接受你們提供的崗位和待遇”。

浙大的電子郵件中,確認給涂博士提供教職,但並未明確具體的職稱。

6月初,涂博士提前結束了美國西北大學的博士後工作回國。本應于6月底畢業的他,向博士後老板申請了提前出站。他告訴妻子何晶(按照當事人意願化名),國內有項目等著他。

何晶也是留美博士。和涂博士清華大學年級第一的成績相比,何晶在國內的學習記錄毫不遜色。她本科在北方某名校讀經濟相關專業,畢業後追隨丈夫到了美國。她也拿到了全額獎學金並取得了博士學位。這是她第二次跟隨丈夫轉換自己的生活環境。

涂博士選擇歸國並且定居杭州,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解涂的人說,他是一個孝子,姐姐一家在杭州生活,父母在金華,回到杭州于是成為首選。

6月12日,涂博士與浙大簽署了聘用合同。何晶也向浙大投了一份簡歷。

6月是令人愉快的季節,西湖的荷花開滿池塘,這也是杭州最美的季節,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他們的女兒,本來在金華老家由何晶父母撫養,可以預見的是,一家三口或許能在杭州團聚。

人才戰略

涂博士屬浙大“1311計劃”引進的1000名學術骨干之一,每月到手的收入2000多元。

涂博士的回國,可以看做浙江大學“1311工程”的一部分。

浙大黨委宣傳部部長沈文華的辦公室,一份人才戰略年計劃的文件擺在案頭上。

今年是人才戰略年,幾天前,沈文華告訴本報記者,浙江大學啟動了“1311計劃”,即建設一個結構分明的創新團隊,這個團隊的組成是,100位大師,300位核心人才,100個創新團隊,1000個學術骨干。

他補充說,大師這個稱謂有點不準確,但至少應該是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級別。核心人才屬于在某個方面已經具備了一定造詣的教授,而涂博士應該屬于1000個學術骨干之一。浙江大學教授上千,但並不是所有教授都能夠進入骨干隊伍。換句話說,他感覺建工學院對涂博士的學術水平是很看重的。

涂博士歸國有其時代背景。上個世紀末,公派被獎學金取代,最拔尖的一批學生手持G R E紅寶書走出國門,美國、英國、德國,依次成為留學生的首選。涂博士就讀的西北大學,正是美國名校之一,位于靠近芝加哥市的密歇根湖畔,在芝加哥市中心亦有分校區。

出國潮之後,最近幾年,中國的海歸潮初具規模。教育部統計的數據表明,2004年,海歸人數超過兩萬人,2006年,超過四萬留學生回到中國內地,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這個數字突破5萬。

在高校或者科研所任職,是海歸大潮的一條重要支流。十年前,還不乏畢業于美國名校的海歸博士回到中國某所知名學府、一進校就是教授的先例,而現在,行情有所縮水。

學校要主動走出海外築巢引鳳的,主要針對在海外拿到教職的資深學者。比如位于浙大紫金校區的教師宿舍區里,還預留著近百套沒有出售和分配的住宅。不過,浙大說,那些都是給“大師”們準備的。

年輕人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浙大黨委宣傳部部長沈文華評價說,並不是一進校就能擔當重任。資歷越深,掌握的資源自然才能越多。

雖然涂博士在和芝加哥朋友的交流中,對困難早有預見。然而,困難似乎比他想象中大得多。

涂博士並未如自己事先預料的那樣,回國就有科研項目可做。6月,他回到老家浙江省金華市休息了一段時間。

7 月,涂博士回到杭州。28日,他租住在由浙大提供的位于玉泉校區求是村的教師公寓。學院提供的信息表明,涂博士居住的公寓建築面積57平方米。在涂博士的訃告里也提到了這個公寓,說明“內含獨立廚房、衛生間以及電視、冰箱、空調、微波爐、電磁爐、床鋪、桌椅等家具和電器設施”。

這正是涂博士居住了兩個月,而後縱身跳下的綜合樓,它位于浙大玉泉校區正門的馬路側對面,是一棟上世紀90年代末的建築。從簡陋但還算干淨的樓道上,可以一眼望到老校區,郁郁蔥蔥的樹木成蔭,朝氣蓬勃的學生來來往往,校園內掛著學術交流會議的橫幅。

綜合樓的每層都有一條長長的走廊,並排著的是給年輕教師做過渡安置用的住房。建築面積50-60平方米,套內面積在40平方米左右,就像三個排放著的火柴盒,從外到內分別是廚房,客廳,臥室。浙大人事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綜合樓住房月租2000元左右,略低于市場價,從工資里扣除。他們說,涂博士曾經在別的地方住過,對比後,還是搬到了這里。

涂博士生前住過的屋子,大門的紗窗蒙滿灰塵,顯示已經空置多時。隔壁卻傳來新鮮肥皂的香味,一間屋子門口放了很多小花盆,花香繚繞,是人間煙火的味道。涂博士縱身一跳,卻把自己和人間煙火的味道隔絕了。

浙江大學分管人事的朱曉芸副處長告訴記者,涂博士的待遇按講師發放。並且給他提供4萬元的房貼,支持他在杭州購房、安家。這是浙大專門針對引進人才提供的特殊待遇。除此之外,涂博士還享受學校給所有教職工提供的待遇,包括在進入浙大的10年內,拿到每個月1500元的房貼,如果涂博士將來評上教授,這個數字會翻倍。收入里還包括每個月1000元的年輕教師津貼、國家規定工資、學院補貼。每個月的收入,應該足夠他在學校安心教書治學。

然而,這也許只是一個理想狀態,涂博士的女兒不久就要上幼兒園了,現在國內大城市的幼兒園收費不菲,比小學還貴。涂博士的妻子何晶也不順利,她沒能在杭州留下,只好一邊住在老家帶孩子,一邊找工作。實際情況是,涂博士有一個家庭需要支撐。

夫妻二人雖然都是留學生,在美國有全額獎學金,但有小孩子要養,仍然不能在異國他鄉存下一筆數目可觀的錢,足以讓他們在剛歸國時作為緩沖。

而在號稱人間天堂的杭州,房價毫不遜色于上海。浙江大學紫金新校區雖然位于並不那麼被看好的西區板塊,每平方米價格仍然要直逼2萬元。

記者咨詢了建工學院和涂博士同樣職稱的一位老師,他的待遇也是按照講師發放,在扣除房租、所得稅之後,每個月到手的有2000多元錢。這位老師和涂博士年齡相仿,國內某知名高校博士生畢業。以這位老師的收入計算,他若要貸款買下紫金校區附近一套90平米左右的住宅,以三成

首付計算,獨立支付要不吃不喝將近20年。他沒有掩飾失落的情緒。他的同齡人若早早參加工作,已趕在中國房產價格狂飆突進的21世紀初期,安居樂業。

意外的抑郁

在親友、同行眼中,涂博士自信開朗,但自殺前一個月,他要服用藥物幫助睡眠。

無從考證涂博士是否也有相似的心理落差。據他的親屬轉述,他告訴家人,工資是按副教授資格發放。

可以確定的是,涂博士出事前,他的工作仍在按部就班進行,他相繼參加了學院組織的留學歸國人員座談會、環境岩土工程國際學術研討會籌備及會務工作,並擔任了2009級本科新生班主任。

涂博士的悲劇發生後,學校去學生宿舍作過調查,了解到,從開學到他出事不到一個月時間,他一共去了5-6次學生宿舍,與學生交流,耐心解答疑問,為人師表。

然而,不為人知的是,也是在8月,他開始焦慮,並開始服用藥物幫助睡眠。

無從得知,涂博士的焦慮從何而來。從他搬到求是村綜合樓,他大部分時間獨自居住。

在他的妻子和至親眼里,涂博士一直是一個很自信的人。

這和他的朋友同學的印象相符。在芝加哥朋友眼中,涂博士對人熱情寬厚開朗,對學術潛心追求。朋友回憶,涂博士還是湖邊燒烤的積極組織者,給友人帶去家鄉的茶葉。

高中同學在回憶時,也無法把他和焦慮聯系起來,他是一個喜歡挑戰自我的人,在沒有丁俊暉的年代里,只有小混混才打桌球,而涂博士的桌球技術是那一幫同學里最好的。

涂博士也不是只知道死讀書的書呆子。作為一個理科生,他還有自己人文方面的理解。清華校友錄上,記錄著涂序新和同學之間的辯論,在涂博士的發言中看得出,他雖然身在國外,但是對中國社會現狀、法律問題很關注。他還討論了知識分子在中國社會發展中應該起到的作用。

可以確定,即使焦慮過,涂博士在8月還沒有絕望。學校提供的記錄表明︰

9月1日到8日,涂博士參加了浙大的新教師崗位集中培訓。

9月8日,浙大啟動了下半年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工作。

9月11日,涂博士在學校“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系統”中填寫了申報副教授的相關信息。

至少,他對生活中的某些事情還懷抱希望。

然而形勢急轉直下。6天後,也就是9月17日凌晨2時,涂博士從11層樓頂跳下來。他寫好了6頁遺書,在遺書中,他向妻女、父母、姐姐表達了歉意。

就在前一天晚上,何晶還和丈夫通了個電話,約定第二天一早去看他。

涂博士是一個喜歡在學術圈發展的人,之前有他為了博士後研究職位,放棄美國得州工作職位的記錄。在西北大學的個人簡介中,他留下了這樣一段自我描述,“在 Finno教授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後,我繼續跟隨A ndrade教授做博士後研究工作。我的研究重點是開發岩土建模和新的計算工具。我喜歡西北大學,在那里我能夠與其他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員在許多跨學科項目領域合作。”

涂博士的學術潛力已經部分得到了證明。用G oogle scholar(谷歌學術搜索)可以搜到他發表的6篇學術論文,其中3篇是SCI核心期刊。作為第一作者發表的被引用次數最多的文章是2008年發表在《國際工程數值期刊》的一篇文章《微粒的標準計算靜力學平衡》。

涂的研究,集中在岩土工程的計算方法和模型領域。在國內大搞工程基建的背景下,應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以杭州本市為例,去年年底,轟動全國的地鐵塌方,正好是由于在偏軟的地基中施工不當導致。

浙江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在全國名列前幾位,其中岩土工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岩土所所長陳雲敏教授畢業于浙江大學,也是國內岩土界的實力人物。他評價說,涂博士在科研領域做出的貢獻是優秀的,這也是學院看重並從西北大學引進他的原因。對于涂的離開,陳表達了惋惜之情。

職稱與墜樓

網絡盛傳浙大曾給涂博士口頭承諾,但卻未能履行,學校認為指責不合常理。

從9月11日填報申報副教授信息到9月17日跳樓,涂博士到底經歷了什麼?

他的死,最初是由分管浙江大學玉泉校區治安工作的派出所介入調查的。記者咨詢了杭州公安局西湖區分局政治處,一位負責人告知,兩天後,派出所詢問了他的朋友、親人、鄰居、學校,警方排除了他殺嫌疑。

9月底,建工學院的網站上掛出了涂博士的訃告,解釋了涂博士的死因———“因病”“墜樓”。浙大說,這是最後的調查結論,目前善後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但學校沒有具體解釋“因病”和“墜樓”為何會聯系在一起,他們說,這涉及涂博士的個人隱私。

涂博士死後,各種猜測仍然在網絡上發酵。有歸因于學校,有歸因于家庭,有歸因于博士的心理素質。人們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揣摩、猜測。網絡盛傳浙大曾經給涂博士口頭承諾,但卻未能履行。

對這種指責,浙大覺得不符合常理。

建工學院黨政辦公室科長金衛勇告訴本報記者,涂博士出事後,他們專門查看了學院和他來往的E -m ail,都是“教職”字樣,沒有出現“副教授”。

人事處副處長朱曉芸向記者介紹,“教職”的意思是,涂博士在海外有兩年的博士後研究經歷,按慣例一進校就至少是講師。至于能否拿到副教授職稱,則要看9月的評定。浙江大學一年有兩次高級職稱評議,第一次是5月的特評,專門針對海外歸國人員,第二次是在9月,針對全校教職員工。

但不知何故,涂博士沒有報名參加5月的特評,一些信息表明,他認為參加9月的評定更有把握。

而涂博士“因病墜樓”正好發生在9月職稱評定期間,距離他填寫申報信息不到6天。輿論普遍猜測,他的死是否和提前知道了評選結果有關,是否有人提前找他談過話。

學校有關方面否認了兩者之間可能存在聯系。建工學院說,9月上旬只是報名,工學部還沒有公布文件,確認評選標準。

工學部是由土木、材料、環境等工科院系的資深專家組成,是相關院系高級職稱評定的責任機構。岩土所所長陳雲敏正好在這個機構擔任副主任。他也否認有人能左右評選結果,他說,職稱評定是民主評議,不是誰能說了算。

至于是否有人在職稱評定前後找涂博士談過話,已無法考證。人事處說,參評應該是涂博士的權利,誰能找他談話讓他不要參評?令他們感到惋惜的是,按照涂博士的條件,評副高職稱並非沒有把握,或許按正常的程序他是能評上的。

9月中旬,涂博士診斷出抑郁癥,遺書里,他沒有責怪任何人,他說,我只想安靜地離開。

不知何故,他留下了這樣一段話︰“在此時刻,我認為當初的決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後的發展完全沒有預計,感謝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國內學術圈的現實︰殘酷、無信、無情。雖然因我的自以為是而忽視。”

高危群體

他們從小就承擔了太多社 會 期 望 ,而 以 世 俗 觀念看,他們中的很多人並未立刻接近成功。

從歸國到墜樓,不過3個月,涂博士就從逐漸焦慮到抑郁。他的死已經由浙大上報教育部。

9月29日,涂的追悼會在杭州殯儀館舉行。他是金華人,他的朋友、親戚、同學從金華趕來,把大廳擠得滿滿的。他所在的建工學院部分領導、師生也參加了追悼會。

追悼會上,當著所有親朋好友和同事的面,何晶泣不成聲。追悼會的第二天,是女兒三歲生日。何晶希望,親友在女兒懂事之前,幫她為孩子編一個美麗的謊言。耐人尋味的是,在她斷斷續續不多的言語中,她特別強調了涂序新發表的3篇SC I核心期刊文章,他的成績是任何人都不能抹去的。

涂博士從小到大都是家庭的驕傲,家族弟妹學習的榜樣。失去這個兒子、弟弟,他的父母、姐姐痛不欲生。他們不敢相信他已經離開。他的姐姐現在還無法正常上班。妻子也沉浸在悲痛中,和女兒度過了一個最難過的中秋節。

同在建工學院的一位年輕同事為他感到異常惋惜。這位年輕老師也同樣是拿著低薄的薪水,年近而立,從小到大背負了太多希望,卻仍然無法回報父母。

浙大黨委宣傳部部長沈文華說,涂博士剛回國,適應環境有一個過程。學校讓他當新生班主任,還讓他參加一些學術會議的籌備工作,正是幫助他適應。但從事後看來,對他的關心還是稍微少了一點,沒有注意到他的狀態。他說,如果本校畢業,還有一個現成的朋友圈子可以傾訴。涂博士事件後,對青年教師會有更多關心輔導,特別是對從外校來的年輕教師和年輕海歸人員。

涂博士所在的建工學院開始找年輕教師談話,讓他們有什麼困難要和學院說。

年輕海歸並非人們通常想象中的弱勢群體。他們有知識有文化,也有前途。然而事實是,他們也是一個高危群體。他們從小就承擔了太多社會期望,而以當代中國社會的世俗觀念看,他們中的很多人也許並沒有立刻接近成功。

S現在香港某所高校當博士後,她和涂博士同一年出生。她說,他們這一代人從小是好學生,卻錯過了中國社會的高速發展。她特別能理解涂和他的妻子。

追悼會第二天,正好是涂博士女兒的三歲生日,孩子還遠未到懂事的年齡。鮮花叢中的父親形容瘦削,無法吸引她的注意。她似乎認為,父親只是睡著了,還會再醒。

但她的父親涂博士永遠不會醒了,父女有一張合影,孩子坐在父親肩膀上,臉上寫滿笑,涂博士兩手緊緊抓著孩子的腳,笑盈盈地望著鏡頭。這樣的合影今後不會再有。涂博士只能在照片上看著女兒慢慢長大。

老同學追憶

“他是我們中的牛人”

“土匪”是他初中時的外號,我曾經听他說,到了大學,他升級叫做“屠夫”了。一個身高和相貌都是一等一的帥哥攤上這麼個名字還能沾沾自喜,應該知道他是一個樂觀通達的人。隨便說一下,我的綽號叫“無賴”,但我卻是小雞肚腸耿耿于懷,誰這麼叫我都會咬牙切齒一番的。

他是一個刻苦學習的人,但不是一個死讀書的人,這點毫無疑問。如果說拋開他碩大的耳朵和手腳外,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他的毛筆字是自小一直到大學都沒有停止(練習)。還有就是球打得好。我說的球是台球。在我們那個年代,那個沒有丁俊暉和傅家俊的時代,打台球是街頭混混才干的事情。我永遠記得在海澱圖書城附近,一干同學打台球被“土匪”涮得一塌糊涂的場景,他那謙虛的得色至今我還能回想起來。要說玩,他是一個會玩的人。簡單地說,他是我們那批人中的牛人。要說吃,他也能吃,一次請客帶我們去清華牆外的一個曬麥場,7元錢一斤的涮羊肉吃得人人肚圓。一個會玩會吃的牛人倘若又是年年清華年級第一,世界頂級的美國西北大學土木博士,那算不算一個super牛呢!順便說一句,這小子口才和筆頭功夫那也是一流的。倘若說一定要挑個毛病的話,如果他覺得他有道理,他是絕對不會低頭的。還有就是,他愛臉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