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四千歲月佛分身   86年6月4日

窺基菩薩 降

偈曰:法水淨身慧性來。光明正是眾生材。

   般若無藏須了執。識根業障可成灰。

勇筆:(合十頂禮)師之偈語可是意有所指。

菩薩:偈言在點露玄機,悟否隨緣。

勇筆:弟子聽偈會意,您看弟子今夜可有神清氣爽。這法水一滌淨,可謂萬 

   慮盡除,魔氛退藏了!

菩薩:那就好!吾等出發!

勇筆:弟子遵命!(隨行師後)師啊!這個佛學妙諦可真蘊藏豐富,並且際

   此末法時期頗多道場也是佛道兼修,如此是否意謂佛理將大興。

菩薩:鸞門應運助道,以代天宣化普度眾生為宗旨,以與眾生結緣,啟發眾 

   生親佛、親神,進而親道,因此鸞門運興乃天運有據;至於臺疆一地 

   佛教與鸞門之併興,自有其運。

勇筆:弟子受教!啊!到了淨土。師啊!今夜是到那裏去?

菩薩:賢生措詞有誤,在閻浮提地是夜間,但在此淨土之中,黑夜?賢生是 

   由那裏斷言呢?

勇筆:(游目四顧,可不是置身於一片玻璃彩華的世界,晶明耀眼,何來黑 

   暗?)這只是弟子下意識而言,因為在豐原拱衡堂外是夜雨的天氣,

   一路行來與您交談也不過剎那之間,因而說成今夜。

菩薩:是的!此乃閻浮提眾生之執識為假象所蒙蔽,因而來到淨土之中仍然

   有此識性之執。賢生可見得來此之眾生,為何在隨處可聞說空無、十

   善、四無量善法,諸善法音旨在啟悟眾生慧性,去執顯真如。 

勇筆:弟子有所見,因此請教您,在此之眾生除了高大金光顯現之佛菩薩外

   ,大致可分成:

一、身無金光,滿面仍是喜怒哀樂之眾生。

二、面色祥和,微有金華顯現,身高比常人還高大。

   是否可請您開示? 

菩薩:前者乃為根障太重,至此淨土之中仍然一如賢生適才識性執著不能釋

   去,因而雖受法音薰陶,仍然處在欲界懵懂之間。後者真如慧性漸顯

   ,因而識性作用已較難干擾心緒,因此靈神明淨,靈光顯現,而元神

   亦日愈高大。

勇筆:那麼在此淨土四千年中,是否俱皆光明白晝,無有黑暗;如是,如此

   歲月之計算又是如何?如果無計日,慈尊會不會記錯日子,提早下生

   閻浮提。

菩薩:彌勒淨土未有兜率天宮時,即已是一生補佛處,因而也有白天夜晚之

   分,以此而一日計;只不過在此一日,閻浮提地已不知多少歲月,慈

   尊又焉可能提早下生!

勇筆:然則世尊滅度後二千餘年來,為何世間一直有慈尊下生之消息。

菩薩:慈尊下生閻浮提地與眾生共成正覺,是佛經明載,乃世尊親示無可疑

   義;但在這期間,慈尊不以本相下生,分身下凡以續法統道脈是有之

   ;然則本相下生是天命,分身下凡是慈悲救渡眾生,兩者不可混為一

   談。

勇筆:那是有心人之故意扭曲,弟子明白。只是想不透慈尊下生既是天命,

   在此期間未屆之前,為何要授人以柄,致使彌勒法義大受誤解。

菩薩:儒家有云:「天之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 

   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其理相同,彌勒法義乃世尊

   親付,度其遺眾,何其任重道遠,過程有所磨挫,事屬必然。 

勇筆:弟子受教,正如道場之中,每有重大使命之間,必有風風雨雨之波折

   。

菩薩:此乃考道顯志,志立而功果成,眾生智慧亦是由此累積顯現。

勇筆:弟子受教。

菩薩:淨土訪遊大致已有概念,賢生下期準備訪談由貴堂證道之修士來此後

   之心得。

勇筆:弟子遵命!

菩薩:那麼吾等回堂吧!

勇筆:哇!由光明進入黑暗,並且是風雨交加,這可真是奇妙旅程啊!弟子

   恭送師駕!

菩薩:可!吾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