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爛文充數 學界敗類

自從教育部開始提倡學術論文的「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並且把被列入EI、SCI、SSCI、TSSCI等各種索引中的學術期刊看成優秀期刊,頓時在學術圈掀起不小的漣漪。影響所及,包括教育部對各大學系所的評鑑,以及教授自己的升等審查,都要參考教授們在這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情況。

重新組合一稿多投
面對這波衝擊,那些沒空研究的教授,紛紛開始想一些旁門左道,以便讓自己的學術著作清單不會太難看。畢竟這幾年一切上網,連教授們的研究成果也不例外。經過幾年的摸索,目前已經形成六大怪招:

第一招,豬吃幼虎:有些教授已經失去了研究能力,只好借助自己指導的研究生,逼迫他們努力在前述期刊發表論文,自己雖然沒有貢獻,仍然厚著臉皮掛名作者。假設教授確實在題目、架構、甚至論文改寫上有所貢獻,這還沒話說,但有教授什麼忙也沒幫,只知掛名,這可不是扮豬吃老虎,是真豬吃幼虎!

第二招,相互吃補:有些學者雖然有研究能力,但是發表得還不夠多,於是相互拉幫結派,約好你發表論文讓我搭便車掛個名,我發表論文也讓你搭便車掛個名,彼此互補一下。
一般情況,一篇論文最多可以列出六個作者,只要找六個人合作,每人發表一篇,相互掛名,結果就變成每人都有六篇。有些學術領域還有過共同作者多達一、二〸人的盛況。

第三招,分身有術:有些教授的著作雖然有限,但是分身有術,透過重新排列組合,一稿多投。有些教授則是一樣的研究,用中文發表算一篇,改寫成外文發表又算一篇。真有改寫,倒也辛苦,有些教授只是把論文題目寫成外文,就直接放上著作清單,看起來又多了一篇。

第四招,移花接木:引文索引收錄的學術期刊其實經常更動,例如國家科學委員會的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自2000年開始,每年都會重新公布一次TSSCI收錄的期刊,重新篩選,因此去年被選入的期刊,今年不一定還在裡面。有些教授的論文發表時,該期刊明明已不在引文索引中,卻自欺欺人,還在著作清單上強調這是XXI的學術論文,甚至有教授連2000年以前發表的論文都特別強調這是TSSCI,忘了當時可沒這玩意,真乃移花接木之天才。

第五招,濫竽充數:有些教授沒空研究,寫不出好的學術論文,但是又怕著作清單太過難看,於是把自己發表在通俗雜誌、報紙的各種評論文章,一股腦兒都放到自己的學術著作清單然後上網公告,也算勇氣可嘉。

資料留白故做神秘
第六招,無字天書:有些教授對於自己難得發表學術論文有自知之明,乾脆耍大牌,學術著作清單上什麼也不放,一副故做神秘的樣子,更有教授主導讓整個學系都玩這招,以免自己被看破手腳,結果系所官方網站上,所有教授的資料都留白,比起諸葛亮的空城計,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上網隨便去看各大學系所的教授介紹,就會發現很多教授都愛玩這拼論文的六大怪招,其中不乏主任、院長、甚至校長級的名師,果然堪稱學術典範!

作者為台灣大學碩士,曾任大學教師
楊淑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