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吃一驚︰耶魯研究發現,快樂的人比不快樂的人死得早

一項由美國耶魯大學等多家大學合作的研究發現,在學校被評估為「快樂兒童」的,長大後會比那些「對快樂情緒較有保留」的同學死得早。
他們分析出來的原因是︰前者會追求比較「爽」的生活,選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讓生活中充滿冒險刺激,容易遇到意外,所以死于非命的機會比較高。太開心的人、尤其是在不恰當的時間表現出開心的人,也很容易會惹惱其他人,增加本身受傷的風險。
另一方面,由于較易產生大笑大哭的兩極情緒擺,他們可能更容罹患如躁癥等精神方面的疾病。
該項研究從1920年代起,對一群不同學校的學生,從兒童時代起進行了追蹤研究,活著的人現時都已經將近90歲,研究發現,兒童時期在學校報告中被評為「非常快樂」的孩子,會比那些「表現得比較不那麼快樂」的同學死得早。
研究人員同時發現,過于努力表達出快樂情緒的人,最後反而可能演變成樂極生悲,讓自己變得比以前更沮喪。因為自己表現太開心,反而常常會讓別人覺得不爽。
報告又說,許多雜志文章會提供「撇步」,教你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快樂。但報告說,這些「撇步」往往弄巧反拙,讓人們變得更挫折、更沮喪。
其中一項研究,是要求參予試驗的人閱讀「教你如可改善你的心情」的文章, 然後依照指示去做,看看效果如何。參加者于是照者「撇步」去做︰例如去看一部讓人開心的電影。但這只是強迫要自己開心、而非讓心情獲得自然紓發。

這意味著當電影結束後,接受上述建議的人經常會覺得憤怒和受騙,比他們看電影之前的心情還要糟。
這項發表在《心理學透視雜志》(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的研究結果指出,真正幸福的關鍵很簡單︰跟朋友和親人保持著有義意的關系。
這篇報告的共同執筆者、耶魯大學心理學系任教的葛魯柏(June Gruber)教授說︰

「當你抱著強烈動機或是期望去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往往只會帶來失望以及更不幸福。最強的幸福誘因子並非金錢,或是功成名就的肯定。而是有意義的人際關系。

這意味著增進幸福的最好方式是停止擔心,把你的精力轉移到培育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上面去。你只要專注在這方面,幸福自然會主動來敲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