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缺墓地 三代疊葬如公寓

  • 2011-07-01
  • 中國時報
  • 【廖志晃/南投報導】

     仁愛、信義鄉原住民部落,因為公墓用地有限,且無「撿金」習俗,不僅墓地飽和,甚至出現三代同堂「疊葬」奇觀;仁愛鄉推動「輪葬」希望增加流動率,不過,鄉長張子孝坦言沒有強制力,只能道德勸說!

     信義鄉長史強指出,布農族殯葬習俗慣例,土葬居多數,因公墓用地不足,形成令人鼻酸的公寓式「疊葬」墓地,一「幢」墓穴三代同堂,底下第一層是祖父母輩,第二層是父母輩,第三層是孫子輩,逐漸往上堆疊,面積遼闊的信義鄉,竟無安厝往生者的地方!

     水里鄉民和國中校長何光明,也是出身信義鄉的布農族人,他說,族人沒有如漢人的「撿骨」傳統,且埋葬以後就不再「移動」。早期族人過世採「室內葬」,就埋葬在床下、客廳,等到葬滿之後,房子成為祖靈的處所,家人就舉家搬遷到別處再蓋新屋。

     布農族人過去和漢人一樣,不忍讓先人受火燒痛苦,因此排斥火葬,所以墓地使用空間逐漸縮減,終至形同「疊羅漢」,何光明指出,因為墓地重重堆疊,許多地方已經分不清家族區隔,也使得「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摯愛詩詞,成為不可能的想像!

     仁愛鄉也面臨同樣的窘況,張子孝指出,泰雅族人也是以土葬為主,早期族人過世,家族人員到齊後,就在部落巫師祝禱下安葬,而且就葬在床下,並以農具、獵具陪葬,家人也是遷居到其他地方;後來逐漸採用教會儀式,但土葬仍是主流。

     張子孝說,以前的墳墓沒有立碑,就以扁石為記,年代久遠後,難以辨識,棺木、遺骸同朽,後人要埋葬就撥開殘存遺骸,直接下葬!

     而為解決公墓用地不足困境,仁愛鄉公所鼓勵民眾比照漢人撿金習俗,在祖先土葬數年後,將遺骸安置到納骨塔,希望以這種輪葬的方式,讓公墓土地充分利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