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治港 越治越差?

  • 2011-07-31
  • 中國時報
  • 【鄭漢良】

     日前有一群香港的大學生到北京作暑假交流,並訪問了專管香港事務的國務院港澳辦,獲得主任王光亞接見。事後大學生轉述王光亞在會上提到香港的公務員缺長遠規畫、不懂如何當家作主做 master(主人),只懂接受和執行指令,形容他們是「叫我做甚麼就做甚麼」。王光亞甚至有點感嘆地說:「成也英國,敗也英國。」

     接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不足一年的王光亞指稱英國政府培養出來的香港公務員水平雖高,卻只是「公僕」,只懂接受及執行指令,未能培養出有力駕馭政治兼有長遠規畫的人才。他說:「完全培養的是公僕,而未能培養對香港未來發展,加以政治上設計和長遠規畫的人才。」

     這番話傳到香港,引起不少的爭論。首先回應的是香港高級公務員協會,主席蘇平治說,他們其實經常向高官提意見,但在高官問責制下,公務員沒有「話事權」,最終決定採納與否,由高官決定。公務員總工會主席鍾國星則指,公務員向來擔當執行角色,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做事也不可偏離政策。

     這些公務員紛紛跳出來自辯一番,果然反映了他們的政治認知水平。王光亞所指的,顯然不是那些朝九晚五,準時上班準時下班的十幾萬公務員;他所指的,誠如不少學者洞悉箇中玄機,其實就是包括特首曾蔭權在內的公務員治港班子。人家本來就不是說你,你瞎吵些甚麼?應該吵的,卻在裝聾扮啞。面對王光亞的講話,港府發言人表示不評論。

     其實王光亞所講的,一點都沒錯。香港公務員的傳統優點是廉潔以及高效率,叫他們做什麼就做什麼,而且做得乾淨俐落,總比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陽奉陰違好得多。在港英時代,公務員只是一具行政機器的手腳,發號施令的腦袋瓜,都在英國人那裡,這正好是殖民政府管治的精髓所在。長久下來,香港沒有政治人才毫不令人奇怪。

     香港自回歸後,中央嘗試以「商人治港」模式管治香港;江澤民揀選了上海幫寧波籍商人董建華出任首屆特首,以為用管治一家公司的手法來管治一個凡事講究金錢利益的香港,就是上上之策。但數年下來,一邊做特首,邊做邊學的特首董建華,面對香港越趨複雜的政治及社會矛盾,左支右絀,窘態畢露。隨著中央換屆,胡溫上台,董建華的特首生涯於是提早完結,「商人治港」跟著夭折。胡溫眼見商人治港不成,於是改用「公務員治港」,以為起用一個信得過的公務員頭子來管治香港,行政主導當可獲得落實,最起碼也可以維持政局及社會穩定。但公務員治港現在已走向夕陽,特區政府的威信因種種施政錯誤而江河日下,包括預算案的進退失據、以及明目張膽罔顧違憲而閹割香港人的選舉權利。此外,社會上的貧富差距在這幾年間越形惡化,民間反對地產霸權、官商勾結之聲不絕於耳。

     其實,不管是商人治港還是公務員治港,當中都有一個死結,那就是中央對香港的政制發展,一直都放不手了。鄧小平當年許下豪語說,除了外交和國防,其他都是港人治港的事。但回歸迄今已十四年,不知道是港人治港越治越差勁的關係,中央介入香港事務的範圍亦越加擴大,民主黨走進中聯辦大樓與中央官員洽商政治改革方案是一個例子;而預算案之出爾反爾,亦處處暗藏中央插手干預的影子。

     其實中央不必要費心安排由誰來管治香港,只須將這個決定權交給香港人,真正做到一人一票,港人當家做主的地步,不管是商人或是奸人,都是港人的責任。王光亞說,香港公務員不懂得做主人,其實不只公務員懂得做主人,香港人都懂得做主人,只要中央管少一點,王光亞就會看到真正的港人治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