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上考古」亮島人是攀岩高手?

  • 2012-04-02 01:13
  • 中國時報
  • 【呂昭隆/馬祖報導】

▲右圖為士兵曾麒元參與考古隊挖掘及協助工作,還將心得投稿給馬祖忠誠報,號稱當今「神鬼戰士」。(王遠茂攝)

 ▲右圖為士兵曾麒元參與考古隊挖掘及協助工作,還將心得投稿給馬祖忠誠報,號稱當今「神鬼戰士」。(王遠茂攝)

▲圖為陳仲玉率領的考古隊在亮島島尾一號遺址發現「亮島人」完整骨骸。(王遠茂翻攝)

 ▲圖為陳仲玉率領的考古隊在亮島島尾一號遺址發現「亮島人」完整骨骸。(王遠茂翻攝)

     「這是懸崖上的考古工作」,發掘「亮島人」的陳仲玉教授,在出發重返亮島前這麼說。登上亮島,從「亮島人」出土位置朝下望海,有人認為,「亮島人」一定是古代的攀岩高手,才能爬上這麼筆直峭壁的險峻海岸。

     三月廿九日,上午十一時,在馬防部政戰主任楊威武少將、陳仲玉與馬祖民俗文物館長潘建國等人帶領下,中國時報文字與攝影記者登上亮島,採訪台灣考古界六十年來最重大的「亮島人」發現過程。

     雖是三月底,島上依然寒風刺骨。高齡七十八歲,從事考古工作長達五十六年的陳仲玉步伐健穩,沿路不時與相識的官兵打招呼,他們都是陳仲玉的舊識。去年十二月的寒冬,陳仲玉帶考古隊在亮島待了十天,住在崗哨裡,與官兵同甘苦,最後與他們一起見證發現七千九百年前的「亮島人」。

     一行人在陳仲玉帶領下,很快到了島尾一號遺址,幾十公分厚的貝塚清楚可見。

     「亮島人」就葬在懸崖邊,挖掘時,考古成員要綁安全索,一條安全索不夠,得綁四條,還要全身穿著防護衣,帶口罩,垂吊在崖邊工作。陳仲玉說,有一天,二、三十艘大陸漁船突然開到離懸崖只有二十公尺近的海面,他認為應是大陸沿岸解放軍從未見過亮島出現這種情景,所以派漁船偵察,一探究竟。

     陳仲玉回憶,挖到「亮島人」當日,最先是考古隊員挖到三片頭骨,最初以為只是陶片,但他一看就知是人骨。「還好,當時只要再剷一下,頭骨就可能整個破碎了」。

     「亮島人」葬在懸崖邊,已無挖掘空間,陳仲玉只得切開貝層開挖,為了怕破壞骨骸,必須連土方一併挖起,整個土方重達五百公斤,但也只有如此,才能保持「亮島人」的完整。

     亮島本是個無人島,有駐軍也是近六十年的事,且駐軍人數從未超過五十人。島上補給一周一次,靠小船運送。挖出「亮島人」後,考古隊只能將他暫存在一個大塑膠水糟中,受限於經費結据,無法租直升機運送,只能租船後送馬祖。

     陳仲玉是位謙和學者,卻也坦言,挖到「亮島人」時的心情異常興奮,這是他一生考古最大成就。

     他說「亮島人」是學名,這是考古界的命名法則,但私下他都暱稱「亮島人」為「海亮哥」。陳仲玉曾挖掘過墓葬,但從沒挖過人骨,更別說是具完整骨骸,而且有七千九百年歷史。

     參與這次歷史性考古工作的亮島官兵之一曾麒元二兵,畢業於台大生物環境工程。從一開始的定坑位、測距、到挖掘記錄,遺物分類,直到「亮島人」遺骸完整取出,他全程參與。

     曾麒元說,他對考古第一印象就是電影《神鬼傳奇》的主角穿越在沙漠、森林與金字塔中,還有與木乃伊搏鬥的場景,沒想到會在亮島見証這麼重大的考古發現。

     曾麒元還說,雖然盜墓和考古的意義相差甚遠,但精神大同小異,就是發掘有價值的文化遺物。不同的只是,盜墓者目的在發財,找金銀財寶,考古學者則是探究挖掘對人類文化有意義的遺跡與遺骸。

     「亮島人」的出土,勢將推翻大陸有關磹石山文化是福建與台灣文化起源的詮釋,或許閩南人的源頭會是如「亮島人」般的南島語族,自海上登岸,而不是大陸中原人的南下。

********

考古驚奇 軍方與連江縣長牽成

  • 2012-04-02 01:13
  • 中國時報
  • 【呂昭隆/馬祖報導】

     埋藏七千九百年的「亮島人」之所以出土,中研院史語所兼任研究員、考古界前輩陳仲玉居首功。而國防部長高華柱、馬防部指揮官任季男中將,與連江縣長楊綏生也有催生之勞。

     「亮島人」考古緣起於去年七月十五日,馬防部在亮島舉辦登島六十周年紀念活動。受邀出席的楊綏生登島後,看到島上遍布貝塚,認具考古價值,活動結束後,楊綏生把發現告訴陳仲玉教授。軍方與連江縣聯手配合陳仲玉調查。

     八月九日,經碳十四測年法檢驗,測出亮島貝層超過七千五百年,陳仲玉嚇了一大跳。再經三次檢測確認,校訂貝塚上層為七五七八年,下層年代更達七八七三年之久,於是決定登島挖掘。

     自此軍方與縣府兵分兩路,馬防部指揮官任季男中將,循序向陸軍司令李翔宙、國防部長高華柱報告,克服軍事管制區限令,楊綏生負責籌措考古經費。

     任季男說,由於亮島從未讓平民登島,更別談讓考古學家大隊人馬進駐,他形容自己是抱著「戴鋼盔向前衝」的心情,層層向上級請示。出乎意料的是,高華柱等人全力支持考古隊登島。至於經費,楊綏生幾經努力,最後決定動用縣府第二預備金贊助,終讓陳仲玉成行,完成這項考古壯舉。

*********************

貝層天然防護保住了亮島人

  • 2012-04-02 01:13
  • 中國時報
  • 【呂昭隆/馬祖報導】

     中研院史語所兼任研究員陳仲玉表示,近八千年歷史的「亮島人」骨骸之所以能在地底保持完整,一是受到貝層的保護,不至讓雨水侵蝕;此外,亮島土壤性質以及氣候冷熱差距不大,骨骸才未被分解,得以保存下來。

     陳仲玉分析,像亮島這種小島,生態環境脆弱,冬天寒冷,風又大,而且含澱粉與蛋白質的食物不夠,人類很難長久生存。所幸亮島有地底泉水,「亮島人」可季節性地到島上,捕食魚類與貝類生活,但無法終年長住。

     陳仲玉研判,「亮島人」是在夏季天候與海象較佳時,搭獨木舟到島上,以貝類為主要食物,而且吃的很多,剩下的貝殼集中堆放在一處,才會形成貝層。

     由於「亮島人」是採「屈肢葬」,這說明「亮島人」不是一個人迷航上島的,而是一群人上島,死後才會有族人幫忙埋葬。

     陳仲玉並且肯定地指出,「亮島人」是南島語族。他說,南島語族分布很廣,北從大陸閩、浙沿岸,南到紐西蘭、澳洲,東、西則從復活島到非洲馬達加斯加,都屬南島語族範圍。南島語族指的是語言相近,但人種不盡相同,非洲黑人也有南島語族,亞洲黃種人、紐澳白種人,都屬南島語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