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有成 也能拿博士

教部規劃 學者憂︰免寫論文難把關

2013年04月10日

更多專欄文章

為縮短學用落差,教部將設實用型博士學位;圖為北科大研究生進行討論。梁建裕攝

【劉嘉韻、陳威廷╱台北報導】為解決國內人才危機,教育部經過大半年研究,昨公布《人才培育白皮書》初稿,建議推動博士學位分流,在傳統研究型博士學位外,增加實用型博士學位,學生可用個案研究、專題製作或研發成果等取得博士學位,不一定要寫論文才能畢業。教育部指最快2年後開設實用型博士課程。

教育部去年7月成立人才培育白皮書指導委員會,由中央研究院院士劉兆漢、曾志朗及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擔任共同召集人,邀集20多名學者專家參與討論,並在全國舉辦40多場公聽會搜集民眾意見,施振榮並公開表示,國內的人才問題就是太重文憑,不重一技之長。

將開設實用型課程

《人才培育白皮書》初稿,針對國教、技職、高等教育提出建議,今起將在北、中、南進行3場座談會聽取相關專業團體意見,並對初稿內容做出修正,最終版本預計下月完成,做為教育部研議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白皮書》初稿指,國內碩、博士出現嚴重供需失調,且一向偏重培育研究型碩博士生,建議推動博士學位分流,增加實用型博士學位,如自然科學、工程、工商管理博士等。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馬湘萍說,目前已規劃8月先在大同、元智、中原、逢甲等大學的理工領域碩士班開辦實用型課程,實用型博士課程最快2年後開設。至於實用型博士班入學方式是否與現制區隔,由學校自行決定,而畢業是否要寫論文,目前政策傾向可用個案研究、專題製作、研發成果等取代畢業論文,但這部分需要修正《學位授予法》。

產業界:大好消息

大同大學主祕吳俊瑩說,目前規劃研究生入學後,若要走技術領域,會要求多修習實務課程,再以技術報告取代論文,但細節仍在討論。大同機械系三年級吳姓學生說,現在就有技術性課程和實習,研究所若再加強實務性課程,對就業會更有幫助。
全國工業總會說,近年台灣力求產業升級,亟需尖端技術人才,若有專精實務的博士人力,對產業界是大好消息。

推動學碩士6年制

政大教育系教授秦夢群說,寫論文可訓練學生有獨立研究能力,並維持碩、博士素質,若研究所這關再不把關,現在大學生水準低落問題恐向上延伸到碩、博士。
《人才培育白皮書》初稿還建議選定部分頂尖大學試辦學、碩士5年或6年一貫制,也可鼓勵大學開辦商管、法律、醫學、傳播等領域學士後教育,讓已投入職場者可針對需要再進修。
在技職人才培育部分,建議擴大辦理高職銜接二專的雙聯學制,引導技職生畢業後先投入職場,累積工作經驗後再去二技進修。

《人才培育白皮書》初稿重要建議

★國民基本教育:
●簡化12年國教免試入學超額比序條件
●現行15個招生區的範圍太大,應依人口、交通、面積等因素,研議就近入學的合理範圍
●針對缺乏高中職的區域改善就學資源及就學便利性,如提供交通車或交通津貼
●延後大學學測考試時間,使高三課程正常進行
●將大學學測與四技二專統測合併,採用以甄選方式為主的大學入學制度
★技術職業教育:擴大辦理高職、二專雙聯學制,並提供實習環境、就業與繼續進修二技機會
★大學教育暨國際化及全球人才布局:
●推動博士學位分流,增列實用型的自然科學博士、工程博士、工商管理博士
●鼓勵辦理商管、法律、醫學、傳播等領域學士後教育,並試辦學碩士5年或6年一貫制
資料來源: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
http://203.71.239.14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