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歷史--民國前 (5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huangyueying 于 2014-10-22 10:15 發表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禁城雜誌的編輯努力挖掘史料,找出了若干中國貴族的照片,把它們和現代同一地點與現代遊客放在一起。

大多數的老照片是1922年和1924年之間,人物以溥儀和婉容、文繡為主,還有他們的朋友和僕人。

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發布了八張照片如下:

1922年:溥儀站在雁栖湖堂

1923年:婉容皇后在Xishang館前

1917年:溥儀在天一門

1924年:溥儀和家人在御花園

1923年:溥儀、溥傑、潤麒和英國老師莊士敦在御花園

1924年:婉容、文繡和唐石霞在御花園

20世紀20年代的御花園

1920:在儲秀宮前面的宮女

老照片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隋煬帝陵寢出土 亡國之君規格寒酸

2013年10月28日07:09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江蘇揚州市今年四月中發現兩座古墓,其中一座出土的墓誌銘刻寫「隋故煬帝墓誌」,銘文記載去世時間為「大業十四年」,與史實相符,經考證後終於確定為隋煬帝楊廣的陵寢。
考古專家從陸續出土的4件金鑲玉腰帶等文物,確定陪葬品為典型的皇家規格,但墓葬規模不大,連當時有錢人的墓制規格都達不到,沒想到居然是一座帝陵。這座隋煬帝墓南北長約5公尺,東西長近6公尺,深度超過2公尺。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后受賄 清末代皇帝黯然退位

  • 2013-05-14 01:55
  • 旺報
  • 【記者徐尚禮/綜合報導】

▲1908年12月2日,年僅3歲的愛新覺羅.溥儀即位。這是溥儀2歲時的照片。(新華社)

 ▲1908年12月2日,年僅3歲的愛新覺羅.溥儀即位。這是溥儀2歲時的照片。(新華社)

▲袁世凱。(本報系資料照片)

 ▲袁世凱。(本報系資料照片)

     末代皇帝溥儀退位之謎,溥儀不是有所隱瞞,就是一生都被蒙在鼓裡。如今大陸傳記作家賈英華揭開百年歷史之謎──隆裕太后拿了袁世凱兩萬兩銀子賄款,退位和辛亥革命沒有直接關係。

     英國《每日電訊》報近日在北京採訪了熟悉溥儀的作家賈英華,他說:「彼時種種是如此敏感,要到百年後才揭祕。」60歲的賈英華,今年3月底以《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獲得中國傳記文學獎。

     溥儀於1908年12月2日即位,登基後,改年號為宣統。1912年2月溥儀的養母、隆裕太后簽署退位詔書,將溥儀拉下龍椅,結束大清268年統治。

     賣光緒龍袍增財源

     賈英華說,清末賄賂公行極嚴重,但宮中財源困窘,甚至把光緒皇帝好幾件精製龍袍(lavish silk robes)送去典當;在宮外,百姓要求廢除帝制的革命聲勢浩大。清室不得已只好再重用袁世凱。

     袁通過勸誘、威脅、向宮內行賄、逼宮,袁不僅賄賂了隆裕太后,還收買她最貼身的太監小德張、及宮內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慶親王奕劻。奕劻在匯豐銀行存有兩百萬銀元,這就是賄款。同時,小德張拿到了數目相當的賄賂款,相當於今天的10億英鎊。使他得以在天津老家蓋了一座豪華的房子。

     袁世凱使計嚇隆裕

     作為回報,小德張告訴隆裕,簽了退位詔書,就能發財;不簽,可能落得像法國路易十六被砍頭的下場。

     賈英華引用現保存在中南海的檔案指出,「袁世凱當時與俄羅斯大使館的關係友好,他叫俄方使館寫一封信告知隆裕,如果她不簽退位詔書,西方列強就要強迫退位」。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並未提到太后受賄,反而描寫隆裕左右為難。例如太后嘆氣道:「我何嘗要共和,都是奕劻跟袁世凱說的,革命黨太厲害,咱沒槍炮,沒軍餉,打不了這個仗。」但溥儀知道小德張「早被袁世凱餵飽」。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10-1

1里26座土地公廟 見證平埔文化變遷

 

崎腳土地公廟祭拜時要上8炷香,其中,4株倒栽種榕樹的樹幹,各上1炷香,與一般土地公廟的祭拜不同。(王鎮炎提供,記者張瑞楨翻攝)

圖中的三粒石土地公廟,只掌管第九鄰王添福(左二)、王文(圖右)兄弟這一戶人家。(王鎮炎提供,記者張瑞楨翻攝)

這個由4粒石頭拼成的田埂土地公廟,相傳是土地公厝頂,陳姓農民拿鋤頭敲打後,就鬧肚子痛。(記者張瑞楨攝)

敲石肚痛 敲到土地公家

〔記者張瑞楨/台中報導〕木柄鬆脫,拿石頭敲一敲,每敲一次肚子就痛一次,原來他「敲到土地公的厝頂」,…中秋節相傳是土地公誕辰,人口3345人的台中市神岡區溪洲里,卻有26座土地公廟,每座土地公廟都有傳奇故事,堪稱台灣民間信仰變遷的縮影。

文史工作者王鎮炎考察,溪洲里瀕臨大甲溪,早年地勢低窪水患嚴重,漢人約290年前進入墾荒,與平埔族原住民混居,中研院民族學者於1960年代,曾到此考察土地公廟,他們認為很多土地公,源於平埔族原住民的信仰,最典型的就是陰陽石土地公廟。

王鎮炎還發現該里土地公廟,幾乎都面向東方,多數年代為100多年至200多年前,且幾乎源自最簡陋的3粒石,或石棚式的土地公廟,之後才增建為磚瓦廟宇,部分土地公廟神像下方,還保留3粒石或石棚,符合俗諺「有錢住瓦房,無錢頂破缸」。

榕樹倒栽 逆天卻可擋災

最傳奇的土地公廟,是位於牛屎崎旁農田的石棚土地公廟,屬於「田頭土地公」,居民說,一名陳姓農民種田時,鋤頭的鐵鋤與木柄鬆脫,他就在這4粒石頭上敲一敲,讓兩者緊密,怪異的是,每次敲擊後都會肚子痛,後來才從長輩口中得知,原來他「敲到土地公的厝頂」。

而位於崎腳土地公廟與宋厝土地公廟旁,出現倒栽種土地公樹,也相當傳奇;耆老指出,「倒栽種」意指砍取榕樹樹枝,但反向扦插,可讓榕樹迅速成蔭,且具有擋水防災之效,但倒栽種是逆天行為,種植的人會遭逢厄運,因此都是委由無子女的單身漢種植。

崎腳土地公廟相當奇特,王鎮炎說,該廟供奉兩尊土地公,其中一尊「大船窟土地公」原設於附近渡口,搭渡船的人得敬拜保平安,後來渡口淤積消失,這尊土地公移到「庄頭土地公」旁。

他指出,可能受到客家族群的影響,祭祀土地公時,樹木也要上香,祭拜這兩尊土地公,總共要上8炷香,3炷香祭拜庄頭土地公,大船窟土地公因「管區消失」,只上1炷香,其餘4炷香分別插在4株「倒栽種榕樹」樹幹上。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航海時代第一手紀錄 歐洲傭兵日誌 呈現400年前台灣

  • 2012-09-17 01:16
  • 中國時報
  • 【林欣誼/台北報導】

     十七世紀的台灣是什麼模樣?當時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正忙著在亞洲攻城掠地,一邊興建貿易的商館,一邊蓋起戰略堡壘。在新出土的《利邦上尉東印度航海歷險記》中,便呈現了利邦上尉親身見證的大航海時代,以及他和台灣居民交鋒的第一手紀錄。

     這份法文手稿十九世紀在瑞士的一棟舊宅閣樓中發現,抄錄者不詳,內容則是瑞士出身的艾利.利邦一六一七至一六二七年的海上冒險回憶錄。

     書中敘述他年輕時因好奇而踏上格陵蘭捕鯨船,從此成為誰出錢就幫誰打戰的傭兵,一六一八年起任職東印度荷蘭公司,擔任亞洲地區士兵與軍官,從歐洲出發途經好望角,前往東南亞,也來到了台灣。

     「這些人真奇怪,身材很高,肥胖,像個胖巨人;但女人個子很小,像八到十歲的小女孩,裸身,……和她們說話時,她們就把像窗簾的布移到前面遮羞。」這是一六二三年,利邦隨東印度公司指揮官雷爾松抵台時,對南台灣麻豆居民的描述。

     一心想和中國與日本建立貿易關係的荷蘭人,在澎湖建立軍事基地,一邊作戰一邊與中國協商,同時評估在台做貿易的可能,利邦就在此時被派到台灣建造堡壘。

     利邦描述他一抵台,就向當地目加溜灣社人接洽,前往麻豆社原住民所在地砍伐所需木材,兩周後卻遭到麻豆社人突襲。「他們不斷對我們射出標槍和劍,如冰瀑下不停……我的後腰部受傷,差點命喪河邊,幸好有士兵一槍擊斃那個拿大刀正要砍我頭的人。」

     死裡逃生後,利邦記下對台灣的觀察,包括原住民獵鹿的方式、熱絡的鹿皮貿易及蓋滿枝葉的住屋、當地對偷竊和通姦者的處罰、各種水果和簡單的語言。

     一六二四年,荷蘭和中國談判不果,但中國同意他們在不屬中國管轄的台灣建立據點,荷蘭便遷台,這是荷蘭殖民台灣之始。利邦則在此時離台,先後在帝汶島、亞齊等地執行軍事任務,一六二六年役期結束,登船返歐。

     這本書法文版編輯依弗.紀侯認為,利邦並非知識份子,戰爭是他的一切,雖然他筆下對異國的描述流於片面,但他從未用過「野蠻」這個字眼,他的觀察聚焦在貿易、當地自然資源,對動物記錄仔細,也描述了船難時的恐懼、中國海盜的肆虐,呈現了大航海時代,一個歐洲傭兵所能見證的世界風貌。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慶七大鬧鬼地/張獻忠屠城曝屍 七星崗成畏懼的鬼崗?

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

2012年8月17日 15:18

 

重慶民間有「七星崗鬧鬼,金剛塔鎮邪」的說法。通遠門外的七星崗歷來就是用來埋葬死人的亂葬崗,留下了「通遠門,鑼鼓響,看埋死人」的歌謠。據記載,明末清初,張獻忠攻下通遠門後,曾在重慶城內頒布了大屠殺的禁令,而屍體全都曝屍於七星崗,從此七星崗更成為人人畏懼的鬼崗。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重慶民間有『七星崗鬧鬼,金剛塔鎮邪』的說法。通遠門外的七星崗歷來就是用來埋葬死人的亂葬崗,留下了『通遠門,鑼鼓響,看埋死人』的歌謠。據記載,明末清初,張獻忠攻下通遠門後,曾在重慶城內頒布了大屠殺的禁令,而屍體全都曝屍於七星崗,從此七星崗更成為人人畏懼的鬼崗。

根據博報網報導,對於張獻忠一人,歷史上多有爭論,有人說其殘暴,還有其『七殺』碑的說法,既『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善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也有認為其對貪官污吏殘酷無情,而對百姓多有愛護。西元1644年,明崇禎17年,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率60萬軍馬,圍攻重慶。經6天激戰,終攻破通遠門,占領川東要塞。死傷無數。

1929年2月,潘文華上任後就著力將通遠門外到上清寺一帶開闢為新市 區,從而將重慶主城面積擴大了一倍。在修建通遠門至上清寺的公路,即現在的中山一路時,在七星崗一帶挖出了無數屍骨,為超度亡靈、鎮妖驅邪,潘文華建造了菩提金剛塔,並特邀西藏大喇嘛多傑格西來渝裝經開光,該塔於1931年2月16日落成。

菩提金剛塔建在『凸』形台基上,外形偏向藏式佛塔建築沒,周圍建有圍牆。但實際上,菩提金剛塔卻是30年代重慶殖民式建築的典型代表。

菩提金剛塔相容了多種建築風格,高七丈八尺,共分為三層,全是純石徹成。低部是四面方整的方形基座,中部為方形塔身,陰刻《佛說阿彌陀經》全文。塔身四角為 愛奧尼克禍卷柱式,塔身上邊是一須彌座形方『表』,橫書『菩提金剛塔』五字;再上是一座喇嘛塔,復缽北面有一拱形龕,龕內供奉一尊菩薩;復缽十三天的頂端為寶蓋,兩側有翼形裝飾圖案。

點擊查看下一頁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川挖出漢代古墓!刀劍陪葬 墓主可能是武將

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

2012年6月8日 22:03

 

  • 6月2日,石棺中發掘的兵器。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挖掘機一鏟下去,挖出一個石棺材。5月31日,資陽市雁江區臨江鎮資三路施工現場,發掘出3具棺材。日前,資陽市雁江區文管所清理完畢現場,確定這是一處漢代古墓,從棺材中陪葬的刀、劍和長矛來看,墓主可能是一名武將。

根據華西都市報報導,6月1、2日,工作人員對發現的兩具石棺和一具磚棺進行了保護性挖掘,並現場打開了磚棺和石棺。由於石棺密封不嚴,經過2000多年的侵蝕,石棺中的屍骨已經和滲進來的泥沙融為一體,磚棺中僅存兩條依稀可辨的腿骨。

據雁江區文管所工作人員介紹,古墓中發現文物17件左右,為五銖錢、銅器、鐵器、銀飾、陶罐等,是資陽發現的第二處未被盜竊過的漢墓,墓穴很久前就已垮塌。石棺中陪葬2根長矛,在以前的漢墓中從未發現過,其中一根全用鐵鑄成,長約1.5米,『一米多長的銅馬價值最大,雖然被打碎成10多塊,但仍然可以複原。』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處距今2000多年的漢代古墓,墓主可能是一名武將,從石棺中牙齒磨損程度推測墓主年齡不大,但墓主的身份還要詳細考證後才能得出。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人皇帝的根據何在(1)

作者:馬東玉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和訊讀書

   三十一 女人皇帝的根據何在

    武則天洛水受典和明堂朝賀等大張旗鼓地宣傳,完全以當今天子的身份出現,文武百官也把她當成皇帝去朝賀。然而,她到底還不是皇帝。宣傳到該有結論時,她仍歸結到繼承高祖、太宗、高宗的遺誌治理天下,“永昌帝業”是昌盛的李唐皇帝的“帝業”。就是說,她如真當皇帝,是武姓新皇帝,而不是李氏的第四代皇帝。但如果是武姓開國皇帝,那又何解決她和唐朝三代皇帝的關系呢?是篡奪帝位嗎?這個問題,她到死也未能說清楚、未能解決。第二個問題,是繞了一大圈又繞了回來的問題,即女人到底能不能當皇帝?她自認為能當,而且更相信自己有能力。但是,如果真宣布自己是個女皇帝了,天下到底會怎麽對待她?這,她心中真就沒有數。

    總之,還得找些更好的理由,明正言順地做個女皇帝。光靠瑞石不行,人家大多知道那是一塊人造石;光靠建明堂也不行,明堂只不過是個偉大的建築物。而且,當明堂建好後,百官參觀完畢後,並不是都贊揚。侍禦史王求禮就公開上書說:“古之明堂,茅茨不翦,采椽不砍。今者飾以珠玉,塗以丹青,鐵鷟(zhuó,音濁,鳳凰)入雲,金龍隱霧,昔殷辛瓊臺,夏癸瑤室,無以加也。”[ 《資治通鑒》,卷204,垂拱四年十二月。]這話意思嫌武則天把明堂修得太富麗,違反的古制。而且公然又把武則天比作商紂和夏桀。當時,由於武則天正風風火火準備明堂朝會大典,沒有答理他。再說,她的確也不知道古時的明堂到底是啥樣,明堂修好了是個大喜事,也怕答理他弄出亂子攪了局。

    過去總拿她當呂後、褒姒等女禍來咒罵,如今又拿她當滅國的男皇帝比喻。武則天知道敢如此不要命的胡說,公然給她上書,說明大臣們跟著吃喝,心裏仍不買她的賬。所以,還得努力找理由,總不能把剛蓋好的明堂拆了吧?反正,皇帝她是決心做,費些功夫找根據,堵住這些頑固派的嘴巴。

    此時,武姓的外戚們也開始活動,為武則天當皇帝繼續找根據。

    先是有人建議改改皇歷,讓全國老百姓都知道改朝換代的事。於是,武則天於永昌元年(689年)十一月,廢去正用著的夏歷,改用周歷,把夏歷的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為臘月,正月為一月。

    她從姐的兒子宗秦客,是鳳閣侍郎,更有點小聰明。他建議姨媽給自己起個做皇帝用的好名字,不能光是叫“武氏”(當時無論太後、皇後都是稱某氏)。再把詔書、祭祀中常用的字改一改,給朝臣改朝換代的新感覺。於是,武則給自己起名“武照”。宗秦客認為照字莫如它的同音字“曌”好,是“日月當空”之意,武則天拍案叫絕:那些看不起女人的官員儒士們,總把女人放在陰位,陰位和陽位相反,如太陽表示男人,太陰(月亮)表示女人。陰位的女人是不能當皇帝的,那好比把月亮作了太陽,是陰陽易位,極不吉利。如今她起了個“曌”字為名,這個字裏既有月(為陰),又有日(為陽),合在一起便是陰陽交和、日月合璧,再吉利不過。太陽白天升空、月亮夜晚相照,正是天下的主宰。那些經常用的字,如:天、地、日、月星、君、臣、人、年、正、載、初、聖、證等,也都改個新字,大家見了也都有個新朝代產生的感覺[ 《資治通鑒》,卷204,永昌元年十一月。]。

    武則天這麽做只能向大家表明,她要改朝換代自己做皇帝,和明堂朝會、洛水受圖一個意思,一個效果。對真正解決朝野自覺擁護她做皇帝差得很遠,連自欺欺從的效果也達不到,如果一個心眼反對她,她這麽做騙不了人,只能激起更大的反感和仇恨。對那些可以追隨她、接受她的人來說,她這麽做這些人也知道她是在弄玄虛、玩邪的,知道她的真正目的,她不這樣這些人也能追隨她。總之,作用不大。從最終效果看,她做的玄虛宣傳沒解決根本問題,到她死前和死後余年也都沒解決問題。直到今天,傳統的史學家和傳統思想的大眾仍未接受她,仍頑固地認為她是篡奪了李唐天下,頑固地認為她是女人不該做皇帝,是個怪物,把她做皇帝哪段歷史看作是一段邪僻的歷史,是作為反面教訓解釋的。

    最終,有人認為是佛幫她解決了女人做皇帝的問題。實際上也沒有,只是表像,是自欺欺人,也未能達到欺人效果,誰都明白是怎麽回事。近年來有的學者專門研究武則天和佛的關系,如果作為學術去研究,探討佛教和佛文化在武則天那一段的消長、與武則天的關系等,都是滿有價值的。但是,如果用玄機、玄虛去說武則天由於佛緣才當上了女皇帝,似乎是佛讓她當了皇帝,或說代表佛當了皇帝等,那也真的太玄了。

    其實武則天並不信佛,對“三教”她都不信,只拿來當工具用。她是個非凡的政治家,不是個“三教”的信奉者,也不是“三教”學者,只是拿它們做某種對自己都有利的宣傳,以達到政治目的。從認知的角度看,武則天對“三教”文化都能達到一定水平。她聰明、好學,也有條件學到。幼年讀書,在後宮的文學館讀書,那裏有的是書,一泡十幾年,多是儒家的書。她讀的儒學書,用來考個進士估計沒啥問題。她、徐惠、長孫皇後、上官婉兒等,都是唐代著名的文人、詩人,都有作品傳下來。武則天自己撰寫文稿、詩稿、詔書,數量很大。她組織編寫的書更多,“三教珠英”、“弘文尚藝”,於斯為盛。她自撰《垂拱集》百卷、《金輪集》六卷,雖難考訂她自己親筆者數量,有些是元萬頃、崔融等人代筆,但總數一定不少。這些作品多是儒家內容的,就是詩文也算儒家的,因為儒學是取仕的基本教科,包括詩賦寫作。所以,說她是個大儒學問家都不為過。但是,她不是儒學家,雖然也拿自撰的、組織人撰的《臣軌》《烈女傳》《女則》等教育別人,但是她對傳統儒家信條格格不入。她一生都同儒家作爭鬥,朝中大臣、諸儒正是用傳統儒學和儒家傳統整治她,扼殺她。她也能用儒家經典、信條當工具反擊他們、保護自己,玩假正經,她也不亞於那些道學先生。但,她不是儒家代表和儒學大師,她是利用儒學為自己的政權和政治服務。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自東漢產生後一開始就附會從事,文化蘊涵頗低。創教人張道陵、張角本性張,卻拿先秦老聃,即老子《道德經》為經典。連這位相師爺的姓名也搞不清楚,其道義玄而又玄,以後走向讖緯、陰陽、符示、服丹等迷途中。對道教的一套,武則天更是運用自如,泰山封禪回鑾途中拜老君廟,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那裏附會老子李姓,和李唐是一個姓的原因,想以此取得李氏宗室和朝野的信任。她做女皇帝的宣傳,拜洛受典、稱符瑞、走明堂、尊謝昊天等等,全是借助道家的符瑞、讖語。她雖然因弄不明白(誰也弄不明白)或許也相信一些,她也在後宮搞過“求巫祝厭勝”。但是,她對道家那套騙人的法術把戲主要還是利用,沒有真正陷進去成為法師或信奉者。

對於佛和佛學,她涉獵得多一些但沒有儒學多。她的母親信佛,對她幼年有一定影響。後來感業寺中被迫落發為尼,為打發時日讀了不少佛典。以後做了女皇帝,重修白馬寺,組織譯佛學經書,都和唐代佛教在中國的興盛有關,她的行動又進一步促使佛教的進一步興盛。尤其是她做女皇帝在佛經裏找到的根據較多,她得益於佛教經典。但是她自己知道,她以佛典裏的某些東西作為女人當皇帝的根據,是借助、是附會,別人也知道。所以,她不信佛,也沒代表佛來統治天下,只是利用。

    利用佛經上的某些東西暗示她是轉輪女身,就是說她原本是佛,是佛轉化而成的女身,就是佛祖派她到人間稱帝的。她讀過不少佛經,記得有這樣的記載。於是,她讓大和尚薛懷義去找。

    這個薛懷義此時已經是好幾重身份了,應該介紹他幾句了。武則天受益於薛懷義,但也受害於薛懷義,人們辱罵她淫亂,其中主要是和薛懷義“淫亂”。這個問題很復雜,極難說清楚,男女的事都極難說清楚,尤其對那些真假道學先生。

   薛懷義,原名馮小寶,是陜西雩縣(今陜西戶縣)人,多才多藝。是一個精通建築和雕塑、醫術,並會武功的人。垂拱二年(686年)《資治通鑒》記載:“太後托言懷義有巧思,故使入禁中營造。補闕長社王求禮上表以為:‘太宗時有羅黑黑善彈琵琶,太宗閹為給使,使教宮人。陛下若以懷義有巧性,欲宮中驅使者,臣給閹之,庶不亂宮闈。’表寢不出。”[ 《資治通鑒》,卷203,垂拱二年四月。]

    這個記述的背後已大有文章。文章在於王求禮已知道薛懷義同武則天的關系,仍公然上表給武則天,要把薛閹為給使(即太監),從而說明宮中大臣、後宮人等已無不知太後與薛懷義之間的事,已是公開的秘密。那麽王求禮還要把薛懷義閹割,而武則天竟也容忍了王求禮,把他的上表留中不發就完了。王求禮若是換個年代,如換到宋朝以後,他膽子再大也不敢上這樣的表,比如換上慈禧太後,他是活不過當天的。這再一次告訴我們,唐代的開放、女人的開放、男女關系的開放,已達到相當的程度。高祖、太宗的公主跑到社會上找男朋友、養男寵已不在少數。因此,王求禮才敢上表;武則天也能容忍。

    薛懷義(當時還叫馮小寶)就是高祖的女兒千金長公主給武則天介紹的,許多小說、故事之類寫得風風雲雲,情節隨意設想,其實在唐宮已不算個事。現在的作者抓住這些事努力去寫,以為怎麽樣,不過是對唐朝社會風氣不了解,少見多驚而已。所以,有人想像既然是千金公主介紹的,那麽千金公主怎麽樣呢?千金公主同馮小寶的關系又怎麽樣呢?管他們怎樣幹啥呀,反正千金公主把馮小寶介紹給了武則天,武則天也看好了馮小寶,武則天很感謝千金公主,把自己的寶貝讓給了自己。差一些的千金公主不敢介紹,武則天也不能要,她是實際的女皇帝,什麽樣的男人找不到?所以,馮小寶是個出類拔萃的男人。

    從薛懷義後來的表現,先說好的表現。前面介紹的設計、監理、實地參加修建的明堂,就已說明他是個了不起的科學家和藝術家,當時宮裏是找不到的,明堂不是一般宮殿設計師可以設計出來的。他的醫術也很高明;還會領兵打仗,他曾受派為大元帥出征殺敵。

    武則天很喜歡他,賜其名懷義。讓他與駙馬薛紹合族,薛紹和太平公主就給他叫“季父”,就是叔父的意思。於是,馮小寶就成了薛懷義。

    認識過程中,武則天知道這個馮小寶善“巧思”,當時的文人是看不起“巧思”者的,歷史文獻若遇到會發明創造的技藝者,就用“巧思” 這兩個字。但武則天不在乎,就讓他主持重修洛陽白馬寺,修好後就讓他剃度為僧,讓他做了白馬寺的主持,宮中的一些建築設計等,也都交給他去負責進行。直到委他負責建明堂,更表現出他超凡的科學藝術才能,讓群臣大為吃驚,更讓武則天心花怒放,給他大將軍、梁國公的封賞。

    薛懷義凈是在關鍵時刻幫了她。如今她又要薛懷義到佛典上為她找女人做皇帝的根據,她告訴了薛懷義的大體方向。於是薛懷義回白馬寺,組織最有學問的高僧查找,找不到編也得編出來。

    找了好幾天她未找見。薛懷義又以白馬寺主持、大將軍、梁國公的赫赫身份,命令各地的僧人全部投入查找工作。後來是魏國東奪天智(提雲般若)譯場的法明和尚,在北涼曇無讖所譯的《方等大雲經》中,發現兩段關於女人當國王的經文。這部經書又稱《大方等無相經》《大雲無相經》《大雲密藏經》。

   該經書關於女人當國王的經文共有兩處,一處是第四卷的《大雲初分和來涅槃健度第三十六》,那段經文是這麽寫的:

    宣說如是大雲經典,時彼城中有王名曰火精進龍王,王有夫人名曰護法。……爾時佛告凈光夫女:“且待須臾,我今先當說汝因緣。”是時凈光天女聞說己,即生慚愧,低頭伏地。佛即贊言:“善哉!善哉!夫慚愧者,即是眾生善法衣服。天女,時王夫人即是汝身,是汝於彼佛暫得一聞大涅槃經,以是因緣,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復聞深義,舍是無形,即以女身當王國土,得轉輪王所統領處四分之一,得大自在,受持五戒,作優姿夷,教化所屬城邑聚落男子女人大小。受持五戒,守護正法,摧伏外道,諸邪異見。汝於爾時,實是菩薩,為化眾生,現受女身,是時王者。

    這段經文大意是佛祖告訴凈光天女,王的夫人就是你的前世。因為你聽過《大涅槃經》,你才能成為天女,又學到了很多佛法,才轉世為王,得轉輪王四分之一的國土。你盡管是女身,但已是菩薩,可以稱王了。

這段經文說的還很隱晦,經書的第六卷《大雲初分增長健度第三十七之余》,說的就更直接明白了。說南天竺有個叫無明的小國,王城叫熟谷,國王叫等乘。等乘的女兒增長,聰明美麗,又遵守佛律、精心修養,受到人民的尊重。正因為有了增長的禮佛,所以全國年年五谷豐登,人口繁盛。國王死後,人民便擁載增長為國王。佛祖釋迦牟尼對凈光天女說,這增長女王就是你的身,你數度輪回得到了最上乘的佛法,故讓你以女身王國土[ 參見:王誌平、吳敏霞:《武則天的佛緣》,第229—230頁。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

    薛懷義把找到女人當皇帝的佛經根據呈給武則天。武則天當然高興,比東都出現個明堂還高興,什麽女人不能當皇帝?都是儒學經典在欺負中國女人,她治國實已三十多年,成績這麽大,諸儒們仍說女人不能當皇帝。現在,就拿佛經當經典,進一步解釋出中國的女人,就是她武則天這個女人,是佛祖讓她做女皇。

    《大雲經》就那兩段話,哪有武則天的名字?北涼譯出的《大雲經》,那時武則天還沒出生呀!於是,薛懷義找到法明等高僧,重新釋註《大雲經》,在釋文中加上疏解,把經和疏混在一起,重新排版印刷,為武則天問鼎社稷做篇大文章。

    法明等高僧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終於完成《大雲經》新版經疏合編整理本。於是,此後中國佛典裏出現了又一個版本的《大雲經》。有些後世史籍發現了這個問題,便說《大雲經》是一班和尚為武周革命而偽造的佛典,直市得經書佛典版本官司打不清。

    法明上表進呈新版《大佛經》,呈表中直接說武皇太後是彌勒佛轉世,轉世目的就是來世間做“閻浮提主”(即大地的主宰)。新版《大雲經》中還出現許多關於武則天做皇帝的讖語,如“火德王,王在上戈”,意思是火德為王,而王是“止戈”,止與戈合起來就是個“武”字,即武(則天)就是王。還有:“武興聖教,國之大珍”等等,都暗示武則天是當今天子。

    武則天終於在佛典裏找到了女人做皇帝的根據。她把《大雲經》頒行天下,並敕兩京及各州興建寺院珍藏《大雲經》,使高僧登座講解。參與註疏的法明等人。皆賜縣公爵位,賜尊貴的紫袍袈裟。於是,兩京和全國各地修建大雲寺一時成風,武則天為佛祖派遣、由彌勒佛轉世的神話傳布到全國各地。她應天之命、應佛之命做女皇的時機成熟了。

女皇登基

    自《大雲經》頒行天下,全國上下皆以武則天和彌勒佛轉世為話題,充溢著神秘的頌揚聲。武氏外戚們更加緊活動,網羅賞羽擁戴武則天做女皇。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丙子,有侍禦史傅遊藝率關中百姓九百人匯集神都洛陽,叩闕向武太後上表,請武則天當皇帝,改國號為周,賜皇帝武姓。

    估計是人數太少的原因,還不像個請願的樣子,幾百人請願,哪能推舉一國之君呢。所以,請願的結果是“太後不許”。但傅遊藝馬上被提拔為給事中,由從六品升到正五品,升了一級半。這已表示出,太後“不許”是假,而暗示要搞出個規模來。很快,大型請願活動果然出現了。朝中百官、在野官宦、帝室宗戚、遠近百姓、四夷酋長、僧人、尼姑、道士如潮水般湧進洛陽、湧往宮門,一下子匯集了六萬余人,都一起請求太後登基做皇帝。皇帝李旦一看這個形勢,也上表請太後賜姓武,不僅自己的皇位不要了,連李姓也不要了!

    第二天,群臣上朝,都齊說新皇帝登基的瑞兆。許多人說,有大鳳凰從明堂飛到上陽宮,立在宮旁的梧桐樹上,很久才向東南方飛去。有更多的大臣隨聲附和,有幾萬只赤雀聚集在朝堂上。表明真命天子應天命,請太後登基,接受天帝之命。武則天明知朝臣在說謊,她也在心中替這些人可憐,讀聖賢之書,光天化日之下,造出這等謊言,也不知害羞。然而,曾幾何時,他們還攻擊女主臨朝,為禍國家,如今齊聲捧她,要求她登基坐朝,又爭著喊這是天意!既然大家一致請求,那就不客氣了。本來麽,她要的就是這個結果。

    九月庚辰,武則天表示接受群臣的請求,群臣歡聲雷動,似乎他們久盼的皇帝終於要臨朝了。九月壬午,秋高氣爽的神都洛陽,迎來了新皇武則天的登基日。

    清晨,晴空萬裏。在萬眾的歡呼聲中,武則天登上了則天門樓,她戴上皇帝的冠冕,穿上龍袍,迎著初開的朝陽,向萬民頒詔,自己正式登基,改唐為周,改元天授,尊號為“聖神皇帝”[ 頒文見《全唐文》,卷209,第2673—2674頁。]。同時宣布:以李旦為皇嗣,賜姓武氏,皇太子遞轉為皇孫。

    宣布完畢,歡呼的聲浪再起。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登基儀式,隆重而輝煌,永載史冊。至此,武則天終於一步步登上了皇權的頂端,成為中國的第一女皇。武則天仍高高地站在則天門上,向激動的萬民揮著手,金風撫著她,不斷吹動著她的寬大龍袍,朝陽映著她激動的面龐,仍然是美麗而生動。有誰能相信,他們歡呼的女皇帝,已是六十七歲高齡了,望著她仍然挺拔的身材,沒有人相信。

************************************************

一、王國維、陳寅恪考證《大雲經》並非偽造

按:《大雲經》是古印度人曇無讖北涼時在敦煌譯出的,曇無讖譯經始於北涼玄始十年(421年),義和三年(433年)被害,《大雲經》翻譯時間當在421年—433年之間。武則天於天授元年(690年)頒《大雲經》時,《大雲經》已存在了260年左右。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秦末誰燒兵馬俑!? 項羽嫌疑大

  • 2012-06-09 17:37
  • 新聞速報
  • 【中央社】

     中國大陸媒體報導,陝西省西安秦始皇陵第3次挖掘工作今天公布初步考古結果,發現人為放火痕跡,並指出秦朝末期將領項羽火燒秦始皇陵的嫌疑最大。

     南方日報報導,2009年開始的第3次挖掘工作,今天展現初步考古發現,部分兵馬俑發現有火燒、水淹過的痕跡,報導說,「由於史書沒有任何記載,一些考古人員從文獻資料推測,破壞兵馬俑的人有可能是項羽。」

     這篇報導中,並未說明項羽是可能火燒兵馬俑的嫌疑人原因。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副館長曹瑋說,第3次的考古挖掘中,也發現疑似盜墓的地方,這次的挖掘工作可望解決火燒、水淹與可能遭到盜墓的疑問。

     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也報導,秦始皇一號坑進行20年來最大規模的考古挖掘,現場發現大量木炭,這是人為放火焚燒的痕跡,有專家認為,項羽是破壞兵馬俑的最大嫌疑人。

     秦始皇陵兵馬俑自發現以來,中國大陸國家文物局曾批准兵馬俑1986年進行過第2次發掘,2009年至今進行的是第3次發掘。1010609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老的懲罰,私通的男女被抓到後就被拎到家族的祠堂前,
一幫人找來族長,那老族長就氣極敗壞地說<沉塘>
第二天狗男女就被塞進用竹子做的豬籠裡,
再塞進大石頭,就被扔河裡了.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懸崖上考古」亮島人是攀岩高手?

  • 2012-04-02 01:13
  • 中國時報
  • 【呂昭隆/馬祖報導】

▲右圖為士兵曾麒元參與考古隊挖掘及協助工作,還將心得投稿給馬祖忠誠報,號稱當今「神鬼戰士」。(王遠茂攝)

 ▲右圖為士兵曾麒元參與考古隊挖掘及協助工作,還將心得投稿給馬祖忠誠報,號稱當今「神鬼戰士」。(王遠茂攝)

▲圖為陳仲玉率領的考古隊在亮島島尾一號遺址發現「亮島人」完整骨骸。(王遠茂翻攝)

 ▲圖為陳仲玉率領的考古隊在亮島島尾一號遺址發現「亮島人」完整骨骸。(王遠茂翻攝)

     「這是懸崖上的考古工作」,發掘「亮島人」的陳仲玉教授,在出發重返亮島前這麼說。登上亮島,從「亮島人」出土位置朝下望海,有人認為,「亮島人」一定是古代的攀岩高手,才能爬上這麼筆直峭壁的險峻海岸。

     三月廿九日,上午十一時,在馬防部政戰主任楊威武少將、陳仲玉與馬祖民俗文物館長潘建國等人帶領下,中國時報文字與攝影記者登上亮島,採訪台灣考古界六十年來最重大的「亮島人」發現過程。

     雖是三月底,島上依然寒風刺骨。高齡七十八歲,從事考古工作長達五十六年的陳仲玉步伐健穩,沿路不時與相識的官兵打招呼,他們都是陳仲玉的舊識。去年十二月的寒冬,陳仲玉帶考古隊在亮島待了十天,住在崗哨裡,與官兵同甘苦,最後與他們一起見證發現七千九百年前的「亮島人」。

     一行人在陳仲玉帶領下,很快到了島尾一號遺址,幾十公分厚的貝塚清楚可見。

     「亮島人」就葬在懸崖邊,挖掘時,考古成員要綁安全索,一條安全索不夠,得綁四條,還要全身穿著防護衣,帶口罩,垂吊在崖邊工作。陳仲玉說,有一天,二、三十艘大陸漁船突然開到離懸崖只有二十公尺近的海面,他認為應是大陸沿岸解放軍從未見過亮島出現這種情景,所以派漁船偵察,一探究竟。

     陳仲玉回憶,挖到「亮島人」當日,最先是考古隊員挖到三片頭骨,最初以為只是陶片,但他一看就知是人骨。「還好,當時只要再剷一下,頭骨就可能整個破碎了」。

     「亮島人」葬在懸崖邊,已無挖掘空間,陳仲玉只得切開貝層開挖,為了怕破壞骨骸,必須連土方一併挖起,整個土方重達五百公斤,但也只有如此,才能保持「亮島人」的完整。

     亮島本是個無人島,有駐軍也是近六十年的事,且駐軍人數從未超過五十人。島上補給一周一次,靠小船運送。挖出「亮島人」後,考古隊只能將他暫存在一個大塑膠水糟中,受限於經費結据,無法租直升機運送,只能租船後送馬祖。

     陳仲玉是位謙和學者,卻也坦言,挖到「亮島人」時的心情異常興奮,這是他一生考古最大成就。

     他說「亮島人」是學名,這是考古界的命名法則,但私下他都暱稱「亮島人」為「海亮哥」。陳仲玉曾挖掘過墓葬,但從沒挖過人骨,更別說是具完整骨骸,而且有七千九百年歷史。

     參與這次歷史性考古工作的亮島官兵之一曾麒元二兵,畢業於台大生物環境工程。從一開始的定坑位、測距、到挖掘記錄,遺物分類,直到「亮島人」遺骸完整取出,他全程參與。

     曾麒元說,他對考古第一印象就是電影《神鬼傳奇》的主角穿越在沙漠、森林與金字塔中,還有與木乃伊搏鬥的場景,沒想到會在亮島見証這麼重大的考古發現。

     曾麒元還說,雖然盜墓和考古的意義相差甚遠,但精神大同小異,就是發掘有價值的文化遺物。不同的只是,盜墓者目的在發財,找金銀財寶,考古學者則是探究挖掘對人類文化有意義的遺跡與遺骸。

     「亮島人」的出土,勢將推翻大陸有關磹石山文化是福建與台灣文化起源的詮釋,或許閩南人的源頭會是如「亮島人」般的南島語族,自海上登岸,而不是大陸中原人的南下。

********

考古驚奇 軍方與連江縣長牽成

  • 2012-04-02 01:13
  • 中國時報
  • 【呂昭隆/馬祖報導】

     埋藏七千九百年的「亮島人」之所以出土,中研院史語所兼任研究員、考古界前輩陳仲玉居首功。而國防部長高華柱、馬防部指揮官任季男中將,與連江縣長楊綏生也有催生之勞。

     「亮島人」考古緣起於去年七月十五日,馬防部在亮島舉辦登島六十周年紀念活動。受邀出席的楊綏生登島後,看到島上遍布貝塚,認具考古價值,活動結束後,楊綏生把發現告訴陳仲玉教授。軍方與連江縣聯手配合陳仲玉調查。

     八月九日,經碳十四測年法檢驗,測出亮島貝層超過七千五百年,陳仲玉嚇了一大跳。再經三次檢測確認,校訂貝塚上層為七五七八年,下層年代更達七八七三年之久,於是決定登島挖掘。

     自此軍方與縣府兵分兩路,馬防部指揮官任季男中將,循序向陸軍司令李翔宙、國防部長高華柱報告,克服軍事管制區限令,楊綏生負責籌措考古經費。

     任季男說,由於亮島從未讓平民登島,更別談讓考古學家大隊人馬進駐,他形容自己是抱著「戴鋼盔向前衝」的心情,層層向上級請示。出乎意料的是,高華柱等人全力支持考古隊登島。至於經費,楊綏生幾經努力,最後決定動用縣府第二預備金贊助,終讓陳仲玉成行,完成這項考古壯舉。

*********************

貝層天然防護保住了亮島人

  • 2012-04-02 01:13
  • 中國時報
  • 【呂昭隆/馬祖報導】

     中研院史語所兼任研究員陳仲玉表示,近八千年歷史的「亮島人」骨骸之所以能在地底保持完整,一是受到貝層的保護,不至讓雨水侵蝕;此外,亮島土壤性質以及氣候冷熱差距不大,骨骸才未被分解,得以保存下來。

     陳仲玉分析,像亮島這種小島,生態環境脆弱,冬天寒冷,風又大,而且含澱粉與蛋白質的食物不夠,人類很難長久生存。所幸亮島有地底泉水,「亮島人」可季節性地到島上,捕食魚類與貝類生活,但無法終年長住。

     陳仲玉研判,「亮島人」是在夏季天候與海象較佳時,搭獨木舟到島上,以貝類為主要食物,而且吃的很多,剩下的貝殼集中堆放在一處,才會形成貝層。

     由於「亮島人」是採「屈肢葬」,這說明「亮島人」不是一個人迷航上島的,而是一群人上島,死後才會有族人幫忙埋葬。

     陳仲玉並且肯定地指出,「亮島人」是南島語族。他說,南島語族分布很廣,北從大陸閩、浙沿岸,南到紐西蘭、澳洲,東、西則從復活島到非洲馬達加斯加,都屬南島語族範圍。南島語族指的是語言相近,但人種不盡相同,非洲黑人也有南島語族,亞洲黃種人、紐澳白種人,都屬南島語族。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朝皇室羞于啟齒史實︰荒淫一生的同治帝死時全身潰爛

核心提示︰太醫不敢言明,其實他們早已明白,這是比天花更可怕的病——梅毒。這種通過性傳播的疾病根本沒有治愈的可能,而且死相淒慘。慈禧下令施以治天花的藥物,氣急敗壞的同治帝對著母親吼道︰“朕根本沒得天花,你存心置朕于死地!”御醫們滿腹狐疑,卻不敢多言,只是照慈禧之命行事。
文章摘自《慈禧太後》 作者︰高淑蘭 出版︰鳳凰出版社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曹操一生玩弄了多少女人?

在曹操的私生活中,玩弄女人應當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我說“玩弄”,而不是說愛呀、情呀,就是因為作為“奸雄”的曹操,給人的印像是色魔,而不是情種。 曹操有多少女人,已經無法統計,因為遺留至今的資料很不全面。 從《三國志·后妃傳》的記載中,我們知道曹操最早有丁夫人、劉夫人、卞夫人(後來拜為王后)。

另從《武文世王公傳》中,知道還有環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王昭儀、孫姬、李姬、週姬、劉姬、宋姬、趙姬。 這些人所以能載入史冊,是因為她們(丁夫人除外)一共給曹操生了25個兒子,沒生兒子的女人,當然還有。

曹操在《遺令》中說:“吾婕妤伎人,皆著銅爵(雀)台。於台堂上施八尺床、穗帳、朝晡上脯糒之屬,月朝十五,輒向帳作伎。”

這裡解釋一下。 婕妤(音捷予),帝王妃嬪的稱號。 曹操為魏王,他的妻妾除王后之外,下​​有五等:夫人、昭儀、婕妤、容華、美人。 這裡把婕妤與伎人並稱,表示婕妤以下,地位卑賤,與藝伎差不多少,而藝伎除歌舞之外,也是曹操的洩慾工具。 上述王昭儀以下的孫姬、李姬等共六個姬,都是婕妤以下的小妾。 銅爵台,即銅雀台、爵、雀二字在古代通用。 朝晡(音不),指古代的兩頓飯。 古人採取兩餐製,第一頓飯稱朝食,在辰時吃(上午7-9時);第二頓飯稱晡食,在申時吃(下午3-5時)。 脯(音府)、肉乾、果乾之類。 糒(音備)、乾飯。 這段話的意思是:我死之後,我的婕妤與藝伎都住在銅雀台。 在銅雀台的大廳上放一張八尺的床,掛上帶穗的帳子、朝食和晡食都要供奉乾肉、乾果、乾飯之類,初一十五,要朝著帳子歌舞。

對女人的這些遺言,流露的是他對生活的眷戀和對她們的感情。 所以陸機(西晉人)在《吊魏武帝文》中說:“留曲念於閨房”,“惜內顧之纏綿”。 但仔細想想:那些失去了男人的女人們,可能有幾十人,也可能上百,孤孤單單地住在銅雀台上,每日兩餐都要向那張空床上供,初一十五還得對著那張空床歌舞。 生活有困難,可以編點絲帶草鞋之類的東西去賣(這是防止政治上有變故,正常情況下不會這樣)。 活著,你們要陪我;死了,你們也得守著那張冰冷的空床。 這表現的是眷戀還是自私? 是纏綿還是沒有人性?

但曹操生前有這麼多女人,還要不斷地採擇野花供其玩樂。 易中天說曹操“生活上是比較隨便。他吃不講究,穿不講究,長期在外行軍打仗,對女人大約也只能將就,不能講究。”(《品三國》)其實不然,在戰場上他也不將就,吃的也是白菜心。

例如:呂布部下秦宜祿之妻生得非常漂亮,被關羽暗戀著。 曹操和劉備圍呂佈於下邳時,關羽曾幾次對曹操說:希望城破之後,能把這個女人賜給自己。 曹操爽快地答應了,正如易中天所說:曹操是“豁達開朗,大氣磅礴”的。 但城破之後,曹操 發現 “這個女人不尋常”,竟把她納為己有了。 美髯公的心情如何? 天知道! (見《三國志·關羽傳》裴注引《蜀記》,並說“《魏氏春秋》所說無異也。”)

還有,在宛城(今河南南陽市),曹操 發現 張繡的嬸娘(張濟的遺孀)長得漂亮,便納入帳中,逼使張繡降而復叛。 好色之徒曹操被打敗,自己中了箭,長子曹昂、侄兒曹安民、愛將典韋都戰死了。 何苦來的​​! 你對得起誰!

我們不能用現代觀念去苛責古人,但也不能用現代觀念去美化古人。 古人對男女關係,對愛情的理解不可能和現代人一樣,尤其是古代帝王的思想感情更不能和平民相比。 白居易的《長恨歌》和洪昇的《長生殿》對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的詮釋,失之於把帝王平民化;而易中天對曹操及其眾多女人的感情的詮釋,則既把帝王平民化,又把古人現代化了。

女人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和價值如何? 下面引證兩個小故事來說明。

據《三國志·武帝紀》裴注引《曹瞞傳》:有一愛姬陪曹操午睡,曹操枕著愛姬,對她說:“過一小會兒叫醒我。”她見曹操睡得很熟,便沒有叫醒他。 等到曹操醒來, 發現 自己睡過了頭,便怪罪愛姬,把她活活打死了。

另據《世說新語·假譎類》:曹操常說:“我睡覺的時候,你們不能隨便接近,有人接近我,我便要砍人,我自己也沒有知覺,左右之人必須小心謹慎。”有一次,他在假寐,有一愛姬給他蓋被子,他馬上便把這愛姬殺了。

以上所說,未必完全屬實,但卻是可能發生的事,絕不屬於情理之外。 帝王總是要防備有人害他,而且這種人根本就不尊重婦女的人格甚至生命。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解創辦人亞桑傑:我爺爺是台灣海盜

【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

2011.11.16 03:24 am

揭密網站「維基解密」(WikiLeaks)創辦人亞桑傑在自傳中說,他的姓氏Assange是來自他繼父的中國祖先,他祖先的綽號就是阿桑(Ah Sang),曾在台灣當海盜。

亞桑傑在去年底和英國出版商坎農蓋特簽約發行這本自傳,今年3月完成初稿,6月卻反悔不想出版。但出版商仍以3月的初稿印行。自傳9月22日在英國上市,書名為「亞桑傑:未經授權自傳」。

自傳中宣布令台灣感到驚訝的消息:亞桑傑這個名字是取自他繼父的中國祖先,他祖先的綽號就是阿桑(Ah Sang),他繼父好幾代前的祖先是「台灣海盜」。

亞桑傑在澳洲昆士蘭出生,生父名為John Shipton。

亞桑傑1歲時,母親克麗絲汀改嫁劇場導演布萊特‧亞桑傑(Brett Assange),是亞桑傑姓氏的由來。

若亞桑傑說法屬實,繼父布萊特‧亞桑傑的祖先有中國血統,曾在台灣當海盜。

亞桑傑今年8月接受英國記者布魯克訪問時,也曾提到此事。布魯克問他名字的由來,亞桑傑說,有人以為他的名字來自法文或是非洲姓氏,但亞桑傑說,「我媽是法國人,我爺爺是台灣海盜」。

布魯克顯然不太相信,當場大笑。亞桑傑卻正經的說,他爺爺真的是台灣海盜,當年到了澳洲昆士蘭附近的「星期四島(Thursday Island)」,娶了當地女人,後來移居昆士蘭。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原牡丹社事件 學者籲拆除鳥居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11.11.05 03:14 am

日軍在「牡丹社事件」時招降原住民,與他們合影的歷史鏡頭。
記者周美惠/翻攝

還原「牡丹社事件」真相,學者楊孟哲呼籲拆除「新國恥」─車城琉球五十四人墳墓前的日式「鳥居」。

一八七一年,琉球王國宮古島民因為颱風,漂流到台灣牡丹鄉八瑤灣,當天排灣族原住民曾煮地瓜粥給六十九名琉球人充飢;

第二天卻開始追殺琉球人,經漢人通事楊友旺出面,才營救出十二人。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楊孟哲說,日本因此一事件藉口出兵台灣、引爆「牡丹社事件」。

但日軍因不諳山野戰,圍攻七個月不分勝負,最後以招降方式買通諸羅十八番社中的十六番社,清廷誤判情勢竟賠款五十萬兩。日本因而認定打仗「有利可圖」,這成了日本發展帝國主義的「原點」。

日本殖民台灣後,大肆修繕琉球人五十四人墓,竟篡改歷史在碑文中將幫忙收屍者冠以流氓;把獨立的琉球王國冠以「大日本琉球藩」,墓碑也愈堆愈高,完全破壞琉球人墓的原始風貌及風水。

更令楊孟哲氣憤的是,三年前,屏東車城鄉公所竟在琉球人墓的入口處加設日本神社建築物「鳥居」。神社是日本殖民統治最高的精神、象徵日本天皇。在琉球人墓前蓋「鳥居」形同將之神格化,「這種媚日無知的行為形同新國恥」。

今年逢八瑤灣事件一百四十周年,國北教大將從廿三日起舉行學術研討會。邀請此事件受害者後代、加害者(排灣族頭目)後代,同赴琉球人墓前舉行首度的慰靈祭。楊孟哲希望能拆除鳥居,並回復琉球人墓原貌,以還原歷史真相。

【2011/11/05 聯合報】

********

牡丹社事件

维基百科

牡丹社事件1874年中國清朝同治十三年,日本明治七年)琉球王國船難者遭台灣原住民殺害,日本因而出兵攻打台灣南部原住民部落的軍事行動,以及隨後中日兩國的外交折衝。

這是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以來首次向對外出兵,也是清朝與日本在近代史上第一次的重要外交事件。臺灣中國大陸方面稱之為牡丹社事件,而日本方面則稱為台湾出兵或是征台之役

近因

主條目:宮古島民台灣遭害事件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盜撈猖獗 國寶海撈瓷危在旦夕

  • 2011-11-01
  • 旺報
  • 【特派員宋丁儀/綜合報導】

     國際拍賣場上,中國海底沉船的「海撈瓷」身價飆漲,成交率逾9成,讓近年來水下文物盜撈愈演愈烈,不僅沿海漁村不法集團從事集體盜撈,更朝組織化發展,大陸沿海200多處水下文物點和70多艘沉船文物已危在旦夕。

     盜撈有多嚴重?2011年上半年,海南省文物局和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組織西沙群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狀況巡查和文物執法督查工作,結果令人怵目驚心。西沙海域48處水下文化遺存,被盜掘面積逾50%,有些沉船遺址已被盜空。

     大量青花瓷被炸碎

     工作人員表示,12年前水下考古時曾發現1500件種類豐富的宋元青瓷、影青、白瓷,明清青花瓷等造型精美、圖案絢麗的水下文物,但如今採集到的575件標本中,只有3件完整,形成強烈反差。

     盜撈分子把大量青花瓷炸碎了。考古人員說,正規水下考古工作會以保護理念實施作業,但盜撈者只是暴利驅動,很多時候為了盜取,用炸的,等到考古人員到時,現場只剩下碎片和被破壞殆盡的船體,其他的什麼也沒有。

     這些盜撈者中不乏國際級的「職業撈寶人」,藉由「無人認領的沉船允許拍賣」這一國際公約漏洞,把整艘船上貨物委託給拍賣行。

     盜撈比捕魚更快致富

     不過近年來,沿海漁村也投入盜撈的行列,因為他們發現,盜撈比起捕魚更能快速致富。福建省漳州市公安邊防便發現,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在福建平潭、連江、福清、莆田、寧德、霞浦等海域先後發生數十起盜搶沉船事件。

     2005年,當時一位漁民發現「碗礁一號」,頓時全村陷入瘋狂,村民紛紛出海對沉船裡的文物進行瘋狂盜撈,光是查獲的非法打撈、販賣古沉船文物案件就有25起,元代至清代瓷器2764件,涉案人員140多名;福建漳州古雷半島杏仔村,2010年10月一場鯰魚颱風把當地養殖鮑魚漁排全捲到海裡,養殖戶組織潛水夫去打撈,意外發現一艘明代沉船。

     更猖獗的是,盜撈者還升級打撈設備。公安邊防人士透露,盜撈者甚至組成股分公司,連潛水夫都入股分紅,光是莆田大約就有10多家類似的公司。

     這些有組織者,多半以當地人為幕後老大,外地人想盜撈還要繳保護費。

     這幾年來自中國海底沉船的「海撈瓷」身價飆漲,更是助長盜撈背後主因。因為海撈瓷在拍賣場上成交率逾90%。

     2005年末,嘉德拍賣海撈瓷200多件,估價僅100萬元(人民幣,下同),最終成交額達2727萬元;2006年5月,從海外流轉回國的兩件海撈瓷,在北京分別拍出671萬元和792萬元高價。

     小靈通

     海撈瓷

     即沉入海底又被撈起的瓷器。從漢至清,中國外銷瓷器數十億計。行於南海、黃海、印度洋、太平洋甚至大西洋的古代船舶只要船沉了,其上多會發現數量驚人的古代陶瓷,這些重見天日的陶瓷,很可能改寫中國外貿及陶瓷藝術史。在已打撈出的唐代「黑石號」沉船上,便發現6萬多件唐代瓷器,在中國水域,還發現滿載清瓷的「碗礁一號」、明代沉船「南澳一號」和南宋沉船「光華礁一號」。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之一:極度奢侈和淫亂

2009年03月13日 09:46:56  來源:書摘

本文摘自《歷史不忍細看》河南文藝出版社 中國散文學會 編選 文歡 主編

    太平天國是中國最後也是最大的一場農民革命運動。可是這場曾經叱吒風雲的運動從洪秀全率眾起事開始,到佔領南京建立“天朝”政權,僅僅只維持了11年的時間就覆滅了。這引起後人無盡的深思,其中的教訓實在太多,而最根本的教訓,只有兩個字:腐敗。

    太平天國從建都天京之日起,以天王洪秀全為首的領袖人物就喪失了進取心,實行無為而治。他從1853年3月進入天京,到1864年 6月52歲時自殺(一說饑餓病死),11年中從未邁出過天京城門一步。只有一次坐64人抬的大轎出宮,去探視生病的東王楊秀清。其余時間都在他的太陽城金龍殿坐享榮華,其帝王生活的威儀和氣派,是相當排場的。

    據一位對太平天國並無敵意的英國翻譯兼代理寧波領事富禮賜在其所著的《天京遊記》中記錄天王府的情景,提到有一次他在王宮前調查時,忽然間聲音雜起,鼓聲、鈸聲、鑼聲與炮聲交作,原來是天王進膳的時間。直至膳畢,這些聲音才停止。此時:“聖門半開,好些軟弱可憐的女子或進或出,各提盤碗筷子及其他用品,以侍候禦膳用。各種物品大都是金制的。”天王有王冠,以純金制成,重八斤;又有金制項鏈一串,亦重八斤。他的繡金龍袍亦有金紐。他由內宮升大殿臨朝,亦乘金車,名為聖龍車,用美女手牽而行。

    天王的後宮,婦女的牢籠

    太平天國實行一夫多妻制。楊秀清曾在答復美國人的一份外事文書中公開承認:“兄弟聘娶妻妾,婚姻天定,多少聽天。”天王洪秀全擁有的妻妾則有準確的數字:金田起義後不久15人,一年後至永安,據突圍時被俘的天德王洪大泉口供:“洪秀全耽于女色,有36個女人。”後來有所減少,到 1864年天京淪陷,幼天王洪天貴福被俘後在口供中說:“我現年十六歲,老天王是我父親。我八十八個母後,我是第二個賴氏所生。我九歲時就給我四個妻子。”天王有88個後妃,已超過了歷代封建帝王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後妃的人數了。

    洪秀全還為他的後妃規定了許多奇怪的清規戒律,都要嚴格遵行。如禁止女子抬頭看他,“起眼看主是逆天,不止半點罪萬千。”“看主單準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一個大膽看眼上,怠慢爾王怠慢天。”(均引自《天父詩》)

    在《天父詩》裏看不到洪秀全在初創拜上帝教時所倡導的“天下多男子全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盡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只有對婦女的絕對權威和壓制。

    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太平軍進入天京後,就廣為宣揚:“正是萬國來朝之候、大興土木之時。”其實當時根本沒有一國來朝,而大興土木則立即就開始了。

    天王府的建設,從太平軍進城後第二個月開始。王府是在原兩江總督署的基礎上向周圍擴建十裏,四周有三丈高的黃墻環繞的宮殿群。宮墻外面掘有一道深寬各二丈的禦溝,溝上有三孔石橋,稱五龍橋,供行人進出往來。過橋迎面第一道大門為天朝門,門外懸挂著十余丈的黃綢,上有天王禦筆手書五尺大的朱字詔令:“大小眾臣工,到此止行蹤。有詔方準進,否則雲中雪(太平軍形容”殺頭“的隱語)。”

    進了天朝門,到第二道門即聖天門,門旁置兩面大鼓和兩座琉璃瓦的吹鼓亭,每天24小時鼓聲不斷,琴音裊裊,樂曲悠揚。過聖天門即進入宮殿區,迎面有一座牌坊,東西兩排數十間朝房,正面是天王坐朝的金龍殿。在大殿後面,是一條長長的穿堂,又有七八進,到末層第九進是一座三層高樓,頂層四面繞欄,欄內長窗,登樓可以眺望到數十裏遠。這種重殿疊宇的建設,是按照洪秀全自己設計的九重天庭來建造的。王府內還建有東花園、西花園、後林苑,園中水池內有石舫,池畔又建有五層高樓,也可以登高遠眺。

    據史料記載,這座宮殿的裝飾“雕鏤工麗,飾以黃金,繪以五彩。庭柱用朱漆蟠龍,鴟吻用鎏金,門窗用綢緞裱糊,墻壁用泥金彩畫,取大理石鋪地。”(《盾鼻隨聞錄》卷五)

    天王府的第一期工程,半年即建成,可惜被大火燒毀了一部分。于次年正月,又開始了第二期工程。兩期工程所用的磚石木料都是從明故宮、廟宇、民房拆取搬來的,建築工人主要是徵用沒有隨軍的婦女、老人,工匠則是奉天王的詔命從安徽、湖北招募來的且都是無償勞動。

    第三期的天王府工程,計劃擴建到周圍二十裏。

    在大興土木的同時,天京諸王豪貴也上下爭奢賽富,競相大搞華麗排場。如輿馬定制,從基層管轄25人的“兩司馬”乘4人抬黑轎開始,層層加多。東王楊秀清每次出行要乘48人抬的大黃轎,夏日則為轎下設玻璃注水養金魚的水轎,每次出行時前後儀仗數裏,像賽會一般。而天王洪秀全從不出宮門,宮內有美女牽挽的金車,宮外常備64人抬龍鳳黃輿。為了適應豪華的鋪張,宮內專設典天輿一千人、典天馬一百人,還有典天鑼、典天樂等等。奢侈已極。

    太平軍從武漢到南京,繳獲戰利品及沒收天京工商業財物,以及驅趕居民男女分居後接收居民家中錢財不計其數。為了管理使用這些金銀財寶,天朝設立專管鑄印和制造金銀器皿的典金官、專管雕琢玉器的典玉局、專管制造冠帽的典角帽、制造靴鞋的典金靴等。如為天王制造24只金碗和配套的金筷子,“長近尺,浴盆亦以金”。(《金陵省難紀略》)連凈桶、夜壺都俱以金造。

    天朝官員在穿戴裝飾上更是追求華麗奢侈之風,互相爭奇鬥艷,奢侈已極,一冠袍可抵中人之產。而天王洪秀全的金紐扣和八斤重的金冠,更是無價之寶。

    除了供天王如此揮霍之外,還有講求排場的朝內外文武各級官員31萬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王親國戚和洪秀全起事時的功勳兄弟,此時都是些冗員閒差,坐享榮華,很快就把庫中掠奪來的金山銀海挖空吸幹了。

    據潛伏在天京北王府典輿衙內當書手的著名間諜張繼庚,1853年9月向清軍統帥向榮投送的第一封情報中講到太平天國的庫存金銀情況時說:“偽聖庫初破城時運存一千八百余萬兩,此時只有八百余萬兩。”兩個月後投送的第六封情報又說:“偽聖庫前九月稟報時尚存八百余萬兩,現只存百余萬兩不足,不知其用何以如是浪費?”(《太平天國》Ⅳ761,774頁)

    王爺遍地走,國戚亂朝綱

    1856年9月2日(太平天國六年七月二十七日)突然發生的天京事變,東王楊秀清以下官員共2萬余人死在韋昌輝、秦日綱等人的刀下。

原來傳說有天王密詔殺楊的說法,但洪秀全始終否認,所傳楊秀清逼封萬歲和天王密詔迄今沒有確切的證據,因而近人一般認為是韋昌輝矯詔。無論如何,這是腐敗導致政治上的爭權奪利所引起的必然結果。天京事變使太平天國受到致命的打擊。

    太平天國前期共封了五個對起義和建朝有過貢獻的外姓王。這五王為從廣西向南京進軍的途中戰死的南王馮雲山和西王蕭朝貴,在天京事變中被北王韋昌輝殺了的東王楊秀清,隨後又被天王洪秀全捕殺的北王韋昌輝,還有天京事變後僅存的翼王石達開。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回朝輔政,受到滿朝文武臣民的擁護。可是此時洪家兄弟在東王死後急于封王,先由天王封其長兄洪仁發為安王,又封其出獄不久的次兄洪仁達為福王,用以牽制石達開。石達開憤然領兵出走,發誓不再回來。

    石達開出走後,在滿朝文武臣民的抗議聲中,洪秀全不得不把兩個王兄的爵位革掉,以謝天下,但還是未能把石達開及其率領的幾十萬精兵召回天京,從而喪失了一次振興天國的機會。

    太平軍經過天京事變,損失了幾萬名精華骨幹,加上翼王石達開分裂出走,帶走了幾十萬精兵,使太平天國的軍事力量大為削弱,形勢岌岌可危。此時,曾國藩統率的湘軍四路圍攻安慶,揚言年內攻破天京,活捉洪秀全。幸由新起的青年猛將陳玉成在安徽重振軍威,與李秀成及捻軍合力向敵人反攻,于 1858年11月15日在三河大戰中,一舉殲滅了湘軍主力李續賓部6000余人。後又乘勝追擊,不戰而解安慶之圍,保衛了天京上遊的門戶。陳玉成又回師皖北,大破清軍于廬州,活捉了清朝安徽巡撫李孟群,這才把天京事變後兩年來十分危急的局勢扭轉並穩定下來。

    洪秀全鑒于兄弟封王引起的風波,宣布天朝永遠不再封王,在原來的侯爵之上,增設豫、燕、福、安、義,共六等爵位,封陳玉成為成天豫,封李秀成為合天侯。同時恢復前期的五軍主將制,以陳玉成為前軍主將,李秀成為後軍主將,楊輔清為中軍主將,韋俊為右軍主將,李世賢為左軍主將,而以陳玉成為“又正掌率”,李秀成為副掌率,統率全軍。這些新的爵位的制訂及封號,大體上反映了天京事變後,各路太平軍的隸屬關係和按照軍事才能而形成的指揮係統,上下悅服,太平天國又一次出現了亂後重建的中興景象。

    可是三河大捷後僅五個月和廬州大捷後僅一個月,洪秀全又看中並重用剛從香港回來的族弟洪仁。這種做法,受到全軍上下的指斥,人們尤其為陳玉成所受到的壓制抱不平。這一用人唯親、無功受封的事件,大大挫傷了將士們的心,不但把皖北大捷以後天國又一次興旺復興的良機喪失,而且直接搖撼了本來就不牢固的太平天國軍事基礎。

    毫無功勞的王弟洪仁雖也再三懇辭,不料洪秀全在失掉了楊秀清的制約以後,一意孤行地維護其家天下的權威,自食其不再封王的誓言,居然把洪仁封王。為了平息不滿,又將陳玉成等封王。

    可是封了陳玉成,卻又引起新的連鎖反應。陳玉成由于功勞巨大,原來以封爵中的第二等豫爵提任又正掌率是得人心的,現在突然越階四級封王,自然又有其他有功的戰將攀比。首先是駐在浦口防守天京北大門的後軍主將李秀成,與他原來的部將已經叛變投敵的李昭壽秘密通信,被人發現後報到天朝。天王洪秀全聞報大驚,不知所措,一面下令封江防變,一面親書“萬古忠義”的手詔把李秀成封為忠王。接著封中軍主將楊輔清為輔王,左軍主將李世賢為侍王,剩下右軍主將韋俊因係韋昌輝之弟而受封較晚,在安徽池州率部數萬人叛變投敵。

    尤其是被封的大大小小洪家王,成為天京一霸。例如當了“京內又正總鑒”的信王洪仁發、“禦林兵馬哥”勇王洪仁達為首的洪氏家族諸王,總攬朝政,橫行天京。他們借出售“洪氏票”掌管城門進出,連忠王李秀成有一次出城調兵也得拿出10萬兩銀子的買路錢才得出城。

又如在天京尚未陷入最後一次重圍前,朝中有人建議提前購運糧食回京儲備,以備戰時之需。但由于進出城門的“洪氏票”價格昂貴,運糧回來後須繳納重稅,運糧無利可圖,販運糧食的人不肯再去購糧,以致後來天京被圍後果然出現糧荒。洪秀全號召軍民吃草,美其名曰“甜露”。他本人就是因吃草生病,無藥醫治而死的(有記載是服毒自盡)。

    由于洪秀全對無功的王兄王弟濫封王爵,一時間封王之風迅速蔓延開來,幾個王兄更是仗勢賣官鬻爵,隨便濫封。後來,實在沒有爵位可封了,就在“王”字頭上加一“斜”字,造成新字“”,為六等王,最後總共封了2700多個王。

    所有受封為王的,不論等級,不分有職無職,一朝受封,立即修王府,選美人,辦儀仗,出門時前呼後擁,盈街塞巷。按太平天國禮制規定,低至最底層管轄25個人的十六級小官“兩司馬”出門時可乘四人抬的黑轎,上面領兵的將領王侯等人,其威風更不用說了。至今浙江還流傳侍王李世賢出門坐 54人抬的龍鳳黃轎,轎上可以召集部下開會。王爺轎輿所到之處,小官和軍民百姓都要回避,回避不及的要就地低首下跪迎送。如果不小心衝撞了儀仗,輕則杖責,重則斬首。因為當時王爺太多,百姓們迎不勝迎,遂流傳出民謠:“王爺遍地走,小民淚直流。”

    這麼多的王爺需要大量的雜役服侍,于是就抓兵拉夫,招降納叛。反過來為了養兵,為了營造安樂窩,他們又巧立名目,橫徵暴斂,諸如店捐、股捐、月捐、日捐、房捐、局捐、灶捐、禮拜捐、門牌稅、人頭稅、犒師費等等達二三十種。田賦則由天朝初時制定的每畝一鬥七升五合,兩年中即增加到每畝七鬥。

    地皮刮下來,都進了大小王爺和地方官的腰包,于是盛行在天京的大興土木、講求排場的奢侈風氣又刮到了蘇、浙新佔區,許多王府官舍紛紛興建起來。現在仍保留下來的壯麗宏大的浙江金華侍王府、江蘇蘇州忠王府,都是在戰火紛飛的兩三年時間興建起來的。尤其是蘇州忠王府宮殿、住宅、園林三部分,連後來的新主人李鴻章也為之驚嘆:“忠王府瓊樓玉宇,曲欄洞房,真如神仙窟宅。”“花園三四所,戲臺兩三座,平生所未見之境也。”(轉引自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卷38)這座建築從1860年6月太平軍攻佔蘇州開始,到1863年12月蘇州失守,“匠作數百人,終年不輟,工且未竣,城已破矣。”(《劫余灰錄》)

    李秀成自稱他擁有百萬雄兵,所以財大氣粗,除了蘇州的這座“園亭花木,無一不精”的王府以外,在天京另建有一所更加恢弘巍峨的王府,有意無意地與大權旁落的天王比富爭榮。他毫不隱諱地向1861年訪問天京的英國翻譯富禮賜自誇他的新王府的壯麗。富禮賜在其《天京遊記》中說:“忠王又自誇彼之新邸,除天王宮外,為太平天國中之最佳最美的建築物。”

    富禮賜在忠王的舊王府住過,由忠王的兄弟親自接待,他在書中寫下了在忠王府的見聞:“筷子、叉、匙羹均用銀制,刀子為英國制品,酒杯為銀質鑲金的。

    “他(指王弟)把忠王所藏的許多珍奇的東西給我看。除了天王之外,只有忠王有一頂真金的王冠。以余觀之,此真極美精品也。冠身為極薄金片,鏤成虎形,虎身及虎尾長大可繞冠前冠後;兩旁各有一小禽,當中則有鳳凰屹立冠頂。冠之上下前後復鑲以珠寶,余曾戴之頭上,其重約三磅。忠王又有一金如意,上面嵌有許多寶玉及珍珠,……凡各器物可用銀者皆用銀制,刀鞘及帶均是銀的,傘柄是銀的,扇子、鞭子、蚊拍其柄全是銀的,而王弟之手上則金鐲銀鐲累累也。”

    由此可知,有人說擁有百萬雄兵的李秀成同時也擁有百萬家財是可能的。

    為了斂財致富,新封諸王一個個擁兵自重。當陳玉成為保衛天京上遊門戶安慶而浴血奮戰的危急關頭,擁有百萬大軍的李秀成、李世賢兄弟一心經營其蘇浙領地,始終未發一兵一卒前往皖北助戰,坐視安慶和廬州相繼失守、陳玉成犧牲而不顧。直到廬州失守後17天,天京再一次陷入湘軍重圍的時候,李秀成才看到大局動搖的危險性,組織十三王率領60萬大軍,救援天京。

但因諸王各懷私念而消極畏戰,對陣46天,竟未把饑病交加的2萬湘軍打退,借口缺寒衣而各自散去。直到天京淪陷為止,再也沒有哪個王來解圍了。

    這些王爺們各回自己的安樂窩,享受榮華富貴,小王不聽中王,中王不聽大王,最後紛紛叛變。李秀成苦心經營的蘇州,也被其叛變投敵的心腹部屬四王完整地奉送給李鴻章了。李秀成從佔領蘇州到蘇州失守,僅三年半時間,他擁有的百萬大軍就這樣冰消瓦解了。腐敗毒菌吞噬了李秀成的百萬大軍。李秀成在蘇州失守以後,率數百親隨狼狽逃回天京,而天京也在半年後失守。天京失守時,李秀成保護幼天王突圍出城以後,與大隊離散,孤身逃到方山,解下纏在腰上的百寶囊休息時被人發現,寶囊被人哄搶,他也被捉住送到清營,成了階下囚。

他在天京的兩座新舊王府被搶後都被大火夷為平地,與天王府一樣只落得一片廢墟,任憑野鴿飛來飛去了。太平天國的早衰早亡,撇開政策上和軍事戰略上失誤這些原因不說,單從農村進入城市之後,擋不住貪圖享受和腐敗之風的誘惑,而且上行下效,愈演愈烈,終于導致百萬大軍轉瞬間冰消瓦解。這個教訓是極其慘痛的,不能不引起後人的深思。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劉裕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589年南朝陳為止,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

因為南北兩勢長期對峙,所以稱南北朝。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若定義為亡至興之間的時期則是907年960年),是五代與十國的合稱,指中國歷史末年至初的一段分裂割據時期。

在73年時間裡,共出現了五個自命繼承大統,但無力控制全局的朝代。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