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自然 (8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圓仔自己便便了 馬麻又來舔光光

2013年11月29日

更多專欄文章

圓仔會自己排便了。北市動物園提供

【蔡永彬╱台北報導】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大貓熊寶寶「圓仔」146天大,體重10.46公斤;北市動物園的保育員記錄到圓仔自行排便的畫面。保育員觀察,圓仔在棲架邊玩到一半時突然「定格」,一隻腳跨在棲架上,尾巴翹得高高的,和牠媽媽

「圓圓」便便前的習慣一模一樣,不久後發現圓仔自行排便與排尿了。
保育員說,圓仔以媽媽的母乳為主食,便便呈現橘黃色稀狀;聞起來不臭,有一點像鐵鏽的味道。圓仔便便完後,若無其事地繼續玩耍;圓圓立刻就過來把圓仔的便便舔乾淨,連竹葉上沾到的也不放過。保育員解釋,在野外,大貓熊媽媽這樣的行為,可以避免氣味洩漏了行蹤而被敵人發現。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帝粒子」揭質量來源 雙傑奪物理獎

2013年10月09日

比利時科學家恩格勒與英國科學家希格斯昨雙雙獲頒諾貝爾物理獎。歐新社

2013 諾貝爾獎
【綜合報導】「終於來了!」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昨揭曉,一如各界預測,由提出「上帝粒子」理論的學者,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Peter Higgs)及比利時學者恩格勒(Francois Englert)共同拿下。他們的理論解釋了形成宇宙的所有物質質量來源,得獎眾望所歸。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設16關除污 頭前溪變生態樂園

2013年09月23日

更多專欄文章

渾濁污水流經種布袋蓮(箭頭處)的頭前溪人工濕地,水質被淨化,去年獲公共工程品質獎冠軍。林師民攝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暖化增溫 聯國坦承膨風

高爾引錯誤報告 贏和平獎

2013年09月16日

北極熊的棲息地融冰速度變快,曾被視為暖化的證據。資料照片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預定月底發表的新研究報告,被媒體提前曝光,新報告指全球暖化的數字,是2007 年上次報告公布的暖化速度的一半。IPCC科學家坦承電腦「可能有些誇大」,當時報告指地球每10年會增溫0.2℃,但新報告稱其實是0.12℃。


高爾曾以描寫全球暖化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獲奧斯卡獎。資料照片

成立於1988年的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約5至6年出一次報告,總結對氣候變化的了解,月底將公布第5份報告(AR5)。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蘋果數》地球冷化 北極冰帽年增60%

2013年09月09日

地球冷化有新證據,最新的衛星照片顯示,今年夏季北極冰帽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60%,面積足足多了約260萬平方公里,經由北極通往太平洋的西北航道又處於冰封狀態。

氣候專家相信,1980到1990年代的暖化現象已經停止,地球將邁向冷化階段,預期會持續15年甚至到本世紀中葉。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家:SARS罪魁不是果子狸

  • 2013-04-01 15:39
  • 新聞速報
  • 【中央社】

     中國大陸爆發全球首件人類感染H7N9型禽流感3個病例,彷彿SARS惡夢再現。香港專家今天指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天然宿主,是名為「中華菊頭蝠」的蝙蝠,果子狸被冤枉了。

     大陸中央電視台報導,10年來潛心研究SARS的香港大學醫學院傳染病教授袁國勇指出,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一種名叫「中華菊頭蝠」的蝙蝠,「當初果子狸被冤枉了」。

     他說,其實果子狸只是SARS病毒的中間宿主,不是天然宿主,它也是被傳染的。

     袁國勇表示,剛開始也以為果子狸是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但這是錯的。因為在野外的果子狸和在繁殖場的果子狸都沒有這個病毒,但果子狸到了野生動物市場時,就有SARS冠狀病毒,這說明果子狸是在野生動物市場由其他動物傳染的。

     人類感染SARS疫情是於2002年11月首先在中國廣東順德爆發,但遭大陸當局隱瞞,結果疫情擴散到鄰近的香港、台灣和新加坡等地,進而擴散到加拿大、歐洲等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03年公布的數字,全球共有8069人染病、775人死亡。

     大陸廣東防治SARS科技攻關組專家在研究SARS如何傳染給人類時,認為廣東人嗜食野味,而普遍成為廣東人桌上菜餚的果子狸,是SARS冠狀病毒主要載體,因而認定SARS病毒可能因廣東農戶養殖果子狸而導致人染病。1020401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攝影師拍到凶猛海豹將五條鯊魚開膛破肚(組圖)

攝影師拍到凶猛海豹將五條鯊魚開膛破肚(組圖)

這只海豹對1米多長的大青鯊大開殺戒。

攝影師拍到凶猛海豹將五條鯊魚開膛破肚(組圖)

海豹只吃鯊魚的內髒,這是最有營養的部分。

  1月30日電 據外媒報道,鯊魚一直處于海洋食物鏈的頂端,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它們也有遭捕食的一天。南非一名攝影師日前就拍到了一只毛皮海豹連續襲擊5條大青鯊,並吃掉其內髒的場景。
  據報道,拍下這令人震撼的一幕的是南非攝影師克里斯。當時他和其他人為了觀賞鯊魚,正在潛水,突然,一只海豹出現,並對水中的大青鯊展開襲擊。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猩猩當人教養 70年代驚人實驗
  • 2012-12-19
  • 新聞速報
  • 台灣醒報/李長勳

「嬰兒被狼叼走,長大後外型為人,但行為卻像匹狼!」這個鄉野奇談般的故事,現在竟然成真了。據ABC報導,1970年代科學家將一隻剛出生、名為尼姆的黑猩猩送往紐約市一個家庭,以瞭解其能否學習人類習性。尼姆小時候確實能如人類一般穿衣、洗碗,但3歲時暴戾漸生;終在實驗室抑鬱而死。

ABC報導指出,這隻名為尼姆的黑猩猩,從一出生就被送往一般家庭,由「養母」史蒂芬妮照料,並與她的7位小孩生活。科學家想藉此實驗得知,黑猩猩是否能在與人類夥伴陪伴成長下,學會人類習性、瞭解人類語言,甚至與人類交流?

3歲前的尼姆據說十分溫和、平順,努力模仿其他人類同伴的行為,例如自己穿衣服、做家事等。3歲時,尼姆開始產生暴力行為,並對史蒂芬妮的丈夫分外忌妒。科學家基於史蒂芬妮全家的安全考量,決定終止這種形式的實驗,將妮姆送往實驗室。

據悉,自從離開人群,獨居實驗室的尼姆鎮日悶悶不樂、性情孤僻。慢慢的,鬱鬱寡歡的他性格大變,開始出現攻擊實驗人員的行為。數年後,史蒂芬妮前往實厭室探望尼姆,理當歡天喜地的牠卻出現憤怒的表情與肢體動作,彷彿在訴說著「被拋棄」的怨念。

尼姆在26歲時過世,死因為心臟病發。據ABC表示,這項「黑猩猩學當人」的實驗計畫,已由美國HBO電視網翻拍成紀錄片,預計短期內播出。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學者研究發現農藥 讓蜜蜂笨死了

  • 2012-11-17 01:31
  • 中國時報
  • 【李忠一/宜蘭報導】

     六年前秋天,歐洲、北美等地發生蜜蜂消失現象,缺乏蜜蜂授粉,加劇糧食危機,宜蘭大學十六日舉辦「國際蜜蜂保護論壇」。學者指出,高劑量農藥對蜜蜂雖不致死,卻讓看似正常的蜜蜂缺乏學習能力,蜜蜂變笨了,影響整體蜂群的生存。

     台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楊恩誠表示,過去國際研究蜜蜂與農藥,都認為高劑量才會影響蜜蜂行為,且是針對成蟲研究,但環境中殘留的農藥劑量低,研究往往無法證明農藥對蜜蜂有影響。

     楊恩誠四年前著手《非致死劑量益達胺影響蜜蜂工蜂嗅覺行為》研究,研究對象為西洋蜂幼蟲,餵食○.○一奈克(一奈克等於十億分之一克)的益達胺殺蟲劑,連續餵食四天,雖然劑量極低,幼蟲長大後外觀與正常工蜂無異,但行為卻明顯不同。

     他說,正常的蜜蜂聞糖水後,口器就會伸出,給檸檬味道就不伸出;但先給檸檬味道,再給糖水聞,口器就會伸出。利用此制約,正常的蜜蜂訓練三次後聞到檸檬味道,就會伸出口器,可是從幼蟲就中毒的蜜蜂,「完蛋了,怎麼學都學不會!」

     楊恩誠說,蜜蜂消失的問題在各國都不同,蜜蜂如果是接觸急性毒,可能就死亡,但如果沒有死亡,將低劑量的農藥帶回去巢裡餵食幼蟲,讓幼蟲變笨,神經系統出問題後,無法採花蜜、採水維持蜂巢,失去功能的工蜂最後會影響到整體蜂群的生存。

     楊恩誠研究成果已於十一月十四日刊載於國際科學期刊《科學公共圖書館》(PLOS ONE)。

     美國哈佛大學環境衛生學系副教授呂陳生表示,蜜蜂有兩項具有挑戰性的生存因素,一是本身受到微生物、病菌的影響造成局部死亡,另一項就是農藥。

     台灣農藥使用頻繁,造成蜜蜂生存危機,這與國際上討論的蜜蜂消失症候群是不一樣,國際以台灣做對照組,對蜜蜂消失症候群研究計畫有很大的幫助。

     他說,農民不用農藥,恐怕無法收成,但很多農作物需蜜蜂傳授花粉,如何在兩者找尋平衡點,應該由政府、業界介入協助。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12-10-01
  • 第1804期
五大熱死高危險區 大台北變人肉悶燒鍋
  • 許怡雯、張毓琪、實習記者許家銘

「熱死人了!」這句話,原本應該只是誇張的形容詞、玩笑話,但氣象博士、專家主播、學者異口同聲的提醒,大台北地區在人多、車多、高樓多、冷氣開得多的「四多」殺手助攻下,台北盆地就像人肉悶燒鍋般可怕。其中最危險的熱點:中正紀念堂、台北巿政府、板橋區中心、總統府周邊、台北火車站等,都是熱氣易聚難散之地,上午10點到下午3點勿在此停留,以免被熱死。
台灣進入盛夏以來,氣溫持續飆高,不斷打破歷史紀錄,各地都傳出熱死人的消息,先前台北巿萬華區特別嚴重,因為方圓五百公尺,一天之內居然有三名老人家疑似被活活熱死,而且明明已進入秋季,氣溫依舊動輒破三十度,讓大家震驚天氣到底怎麼了?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研究稱5億年前生物DNA錯誤複製促成人類

日期:2012-07-27 14:25:00 作者: 來源:科技日報

  一條文昌魚,它是人類和其他有脊椎動物的遠古近親。它似乎和一種早期無脊椎生物在它發生那兩次嚴重的基因複製錯誤之前的狀態相當相似

  北京時間7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一項最新研究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大約5億年前,在海底有一條無脊椎生物經歷了兩次成功的DNA複製——這是一次“程式錯誤”,但是這一個“錯誤”卻意外地觸發了其他生物包括人類的最終出現。

  好消息是這一次古老的基因“突變”極大地改善了細胞通訊系統,因此我們的身體細胞整合資訊的能力比現有最先進的智慧手機還要好。不過也有壞消息,那就是這種資訊通訊偶爾會出現崩潰,導致這一現象的基因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寒武紀時期,這一缺陷會導致糖尿病,癌症和神經錯亂。有關這一研究的論文作者之一,英國鄧迪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卡羅爾·麥肯托什教授(Carol MacKintosh)表示:“借由有性生殖的生命體一般擁有兩份基因,分別遺傳自父方和母方。而在5億年前所發生的事情便是:這一過程在一隻無脊椎動物的身上出現了錯誤,它繼承了兩次原本應當只繼承一次的基因組。而在後來的幾代中,這一錯誤反覆發生,基因數量再次翻倍。”

  麥肯托什教授表示,這樣的基因複製現象也同樣存在於植物演化過程中。因為採用這種新方法繁殖的後代在自然界中的適應和生存能力顯然更強。她說: “這種複製並非是穩定的,然而絕大部分被複製的基因都很快丟失了,遠遠早於人類出現之前。”但是麥肯托什教授和她的小組發現確實有一小部分倖存了下來。

  她的研究組對人體細胞內數百種不同的蛋白質進行研究,考察它們對生長因素和胰島素的反應情況,胰島素是荷爾蒙的一種。在這一過程中涉及的關鍵性蛋白質被稱作14-3-3。在這項最近的研究工作中,科學家們對這些蛋白質進行製圖,分類並展開生物化學分析。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她們回溯到了最初的基因複製時期,回溯到了寒武紀。

  世界上最初攜帶這一基因組的生物究竟是什麼目前仍然無從知曉,不過麥肯托什教授表示現代生活在海中的文昌魚似乎和這種早期無脊椎生物在它發生那兩次嚴重的基因複製錯誤之前的狀態相當相似。因此,麥肯托什教授認為“文昌魚可以被視作是今天所有脊椎動物的非常古老的姐妹。”

  這種被一路繼承下來的蛋白質似乎已經經過演化,它會形成一個“小組”,相比單個蛋白質的情況,這種蛋白質組能生成更多的生長因子。麥肯托什教授表示:“因此在人體細胞內部的這一系統的行為就像是一套信號多路分發系統,就像是我們的手機能得以同時處理多條資訊的功能類似。”

  儘管像這樣的“團隊合作”有時也並非一直是有益的。但是研究人員們指出如果某項關鍵性的功能是由單一一個蛋白質實現的,比就像是在文昌魚體內那樣,那麼這一蛋白質的丟失或突變將會是致命的。而如果蛋白質進行“團隊工作”,即便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出現丟失或變異,這個個體也將得以存活下來,儘管可能會有一些身體功能上的障礙。這種缺陷或缺陷可以解釋疾病的發生,如糖尿病,癌症這些讓人類深受其苦的病症。

  麥肯托什教授說:“在二型糖尿病中,作為對胰島素的反應,肌肉細胞失去了吸收糖的能力。與此相反,癌細胞則是貪得無厭,完全打破規則,肆意搶佔其他細胞的營養,瘋狂生長。”克裏斯·馬歇爾(Chris Marshall)是英國皇家癌症醫院所屬癌症研究中心的細胞生物學教授。他說他認為這項研究工作“加深了人們對於控制我們細胞行為的信號機制演化進程。”

  麥肯托什教授和她的同事們目前正將注意力集中在一種能引起黑色素瘤和神經錯亂的蛋白質大類上。由於這項研究中可能牽涉到和遠古時期基因突變事件之間的聯繫,這項研究在幫助對抗疾病的同時還將有望揭開人類和其他動物的演化之謎。(晨風)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凌晨26連震 花蓮搖到天亮

  • 2012-06-15 07:12
  • 新聞速報
  • 【中央社】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表示,花蓮縣在今天凌晨0時15分到4時39分,共發生26次有感地震,芮氏規模從2.9到5.4,最大震度發生在花蓮縣磯崎的6級。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指出,統計從昨天中午12時2分開始的花蓮縣豐濱鄉規模3的地震計算,在17小時內,花蓮縣總計發生31次有感地震,頻率最高的時段在今天凌晨到天亮前,4個多小時之內,發生多達26次有感地震。

     地震測報中心說,最強的一次地震發生在凌晨0時15分,震央在花蓮東部海域、約為花蓮縣政府南方31.5公里處,最大震度在磯崎的6級,花蓮市的震度有3級、台北市1級;次強的地震為凌晨3時30分,震央在壽豐鄉、規模4.9的地震,最大震度在磯崎5級。

     根據氣象局地震資料統計到今天上午5時,前17小時發生的31次地震之中,震央發生地點最多的為花蓮縣豐濱鄉16次,其次為鳳林鎮6次,第三為光復鄉4次。

     地震測報中心說,稍後將匯整資料,判讀這次花蓮地震的成因,並與歷史資料進行比對,氣象局將密切觀察花蓮地震的動態,也提醒民眾應注意。

     在地震的災情方面,內政部消防署勤務指揮中心值班人員表示,凌晨花蓮縣發生多起地震,各縣市無重大災情傳出,根據花蓮縣消防局的回報,花蓮縣山區有多處落石擋路,相關單位搶修後,已在凌晨4時前清除完畢,恢復道路暢通。1010615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墮落企鵝戀屍癖 探險家埋藏百年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

2012.06.11 08:48 am

南極探險家李維克一百年前認為是阿德利企鵝「墮落」的性癖好,現在科學家都能提出生物解釋。
取自BBC

一百年前,南極探險家李維克(George Murray Levick)冒險犯難遠征南極,令他最感驚駭的,不是生死一線間,而是阿德利(Adelie)企鵝「墮落」的性行為和怪癖,這些企鵝性脅迫、姦屍、性虐待雛鵝,無所不為。

由於阿德利企鵝的性癖好令李維克覺得太「墮落」(depraved),他不僅決定不將它列入正式的觀察紀錄,還以希臘文記錄自己的發現,避免一般人看懂。英國衛報報導,現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已將李維克遺失數十年的企鵝報告公諸於世。

生物學家李維克博士於一九一○年至一九一三年在南極洲歷險,是知名英國史考特船長南極探險隊的醫官。他的研究報告「阿德利企鵝的性癖好」(Sexual Habits of the Adelie Penguin)記載了阿德利企鵝的同性戀行為、性虐待雛鵝,雄企鵝的戀屍癖,性脅迫等特殊行為。

當然,時至今日,科學家已為企鵝的這些行為,提出生物的理由。例如「姦屍」是因想交配的雄企鵝看到等待交配的雌企鵝,即會產生交配欲望,死亡雌企鵝的姿勢若是與交配姿勢相仿,雄企鵝不會分辨雌企鵝是生是死即進行交配。

李維克是企鵝研究的先驅,也是第一位在阿代爾角企鵝棲息地待上一整個繁殖季的科學家。他記錄下許多阿德利企鵝的生活細節,不過,企鵝的許多「變態」行為令他深感困擾,在他的描述中,他稱有戀屍癖的雄企鵝是「流氓」企鵝。

從南極返回英國後,李維克一度想發表「阿德利企鵝自然史」的報告,最後因學術界認為當時一般人定然無法接受而成殘念。不過,當時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動物學館長哈默,決定將李維克有圖示的報告印製一百份,給精選的科學家過目。這一百份目前僅存兩份。

李維克的報告和他手寫的一些筆記,目前均在自然歷史博物館首次展出。報告和與報告的一份相關分析,發表於「極地研究紀錄」(Polar Record)期刊。

【2012/06/11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墮落企鵝戀屍癖 探險家埋藏百年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151565.shtml#ixzz1xRSyo54G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家解開謎團 蜂虱散播病毒 導致蜜蜂消失

  • 2012-06-09 01:32
  • 中國時報
  • 【蔡鵑如/綜合報導】

▲圖為《科學》期刊所提供的身上帶有蜂虱(箭頭所示)的工蜂照片。(美聯社)

 ▲圖為《科學》期刊所提供的身上帶有蜂虱(箭頭所示)的工蜂照片。(美聯社)

     全世界蜜蜂數量近年來神祕地大量減少,但科學家最近才解開謎團,原來讓幾十億隻「蜂口」消失的元凶,是俗稱「蜂虱」的蜜蜂蟹蟎(Varroa mite),協助散播一種凶猛的致命病毒所致。

英國雪菲爾大學的團隊,在研究夏威夷蜜蜂群後發現,蜂虱會在攝食(吸血)時,把蜜蜂畸翅病毒(Deformed wing virus,DWV),直接傳至蜜蜂的循環系統,造成其死亡。DWV本身就會讓蜜蜂生病,但藉由蜂虱的普遍蔓延,「幫助」DWV成為科學家口中「世上散布最廣、最具傳染性的昆蟲病毒之一」。

     夏威夷原本沒有蜜蜂蟹蟎,五年前才意外從加州移入。

科學家以兩年時間,分別觀察受感染與未受感染的蜂群。在長時間後,受蜜蜂蟹蟎感染的蜂群體內,大多數無害的病毒都會消失,只剩下毒性最大的DWV;每個病毒粒子侵入一個細胞,進而接管蜜蜂的體內運作,最後導致蜜蜂送命。

     研究領導人馬丁博士指出,他們仍不清楚DWV為何能在蜂虱寄生的蜜蜂體內繁衍,在蜜蜂蟹蟎吸血過程中,也許DWV是各種蜜蜂病毒中,經多次運送傳輸後,還能存活的唯一病毒。

     研究團隊稱,受蜜蜂蟹蟎寄生的蜂群,感染DWV的機率,因此從原本的一○%增至百分之百,因此要控制這種致命病毒的最好方式,就是控制蜂虱的分布。這篇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學》期刊。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西300萬年前冰洞終年不化 洞內景色美輪美奐(組圖)

山西300萬年前冰洞終年不化 洞內景色美輪美奐(組圖)

  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的冰洞,游客們正在拍照留念,這里的冰洞擁有300多萬年歷史

山西300萬年前冰洞終年不化 洞內景色美輪美奐(組圖)

  這個冰洞的長度超過100英里(約合160公里),終年不化。在彩色燈光的映襯下,冰洞內呈現充滿奇幻色彩的景象

山西300萬年前冰洞終年不化 洞內景色美輪美奐(組圖)

  這個冰洞位于黃河流域中部,每年吸引大量游客

山西300萬年前冰洞終年不化 洞內景色美輪美奐(組圖)

  即使在炎熱的夏日,洞內仍讓人感到陣陣涼意

   北京時間5月14日消息,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座落著一些300多萬年前形成的冰洞,其中一條的超度超過100英里(約合160公里)。憑借令人驚異的自然之美,這些冰洞贏得無數游客的青睞。寧武冰洞內的天然冰雕終年不化,即使在炎熱的夏季,洞內仍讓人感到陣陣涼意,與外面綠色盎然的夏日景象完全是兩個世界。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發現罕見人妖蝴蝶︰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組圖)

英國發現罕見人妖蝴蝶︰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組圖)

  一半雄性一半雌性是自然界最罕見的現象,蝴蝶生來就有雌雄同體的幾率是0.01%。

英國發現罕見人妖蝴蝶︰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組圖)

  紅斑大鳳蝶︰雌性的正常版本。

英國發現罕見人妖蝴蝶︰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組圖)

  紅斑大鳳蝶︰雄性版本

  北京時間5月14日消息,從一個翅膀是粉紅色另一個翅膀是白色這一事實,你應該能很容易地猜出這種蝴蝶的名字來。但這是一種極其罕見的“人妖”蝴蝶,它生來就一半是雄性特征一半是雌性特征。
  這個非常令人吃驚的昆蟲被認為是雌雄同體,它從蝶蛹里破殼而出時令科學家感到震驚。在它雄性一側的翅膀是粉紅色,雌雄一側的翅膀是白色。這是一種自然界最為罕見的現象,蝴蝶生來就有雌雄同體的幾率是0.01%。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嘆為觀止的微距攝影︰雨滴中昆蟲如外星來客(高清圖)

嘆為觀止的微距攝影︰雨滴中昆蟲如外星來客(高清圖)

  奇妙微距攝影︰雨滴中的昆蟲似外星來客

這個雨滴中的黃蜂看起來體形有其實際尺寸的兩倍大

嘆為觀止的微距攝影︰雨滴中昆蟲如外星來客(高清圖)

  螞蟻身上包裹著沉重的雨滴

在這幅圖片中,一只螞蟻身上包裹著沉重的雨滴,似乎有些不堪重負。

嘆為觀止的微距攝影︰雨滴中昆蟲如外星來客(高清圖)

滿頭是水

一只藍色眼楮昆蟲似乎正在凝視著攝影師的特殊鏡頭,它自己也滿頭是水。

嘆為觀止的微距攝影︰雨滴中昆蟲如外星來客(高清圖)

  包裹一層液體

小小的雨滴讓各種昆蟲呈現出完全與眾不同的外觀,它們的身體包裹一層液體後,就會看起來比實際大得多。

嘆為觀止的微距攝影︰雨滴中昆蟲如外星來客(高清圖)

  瓢蟲

這只瓢蟲背上似乎背了一個巨大的物體,其實那不過是個小水滴。

嘆為觀止的微距攝影︰雨滴中昆蟲如外星來客(高清圖)

  挑戰

這位斯洛伐克攝影師擅長在大雨後的數秒內拍攝微觀世界的昆蟲。帕坎表示,“雖然有時為了等待大雨停止的那一刻而被淋得全身濕透,但是當你捕捉到昆蟲被包裹在水滴中這樣美妙的鏡頭時,你會覺得很值得。在拍攝的過程中,如何讓攝影設備不被淋得太濕,這確實是一種挑戰。”

嘆為觀止的微距攝影︰雨滴中昆蟲如外星來客(高清圖)

  鮮明對比

通常情況下,人們通過肉眼很難看得清這些細節。在特殊鏡頭前,這些昆蟲的細微絨毛或觸角在經過雨滴的放大後,與身體的明亮色彩形成鮮明對比。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冰封3萬年 史前種子開花

俄科學家復育 長毛象也可能重現

2012年 02月22日

【蔡筱雯╱綜合外電報導】幾朵不起眼的小白花,可能為古生物研究開啟新視野。俄羅斯科學家前天宣布成功將3萬年前的種子培植開花,創最古老種子重生紀錄,這證明生物組織可冰封保存數萬年,也為古生物復育奠定基礎,日後甚至可能讓絕跡的長毛象重現人間。

電影《冰原歷險記》中有隻收集榛果的松鼠,現實中,俄羅斯科學院學者也因3萬年前在西伯利亞冰原上收集種子的松鼠有重大突破,科學家亞希娜(Svetlana Yashina)與吉里欽斯基(David Gilichinsky)幾年前在西伯利亞科雷馬河下游岸邊永凍層挖到70個松鼠巢穴,結果發現幾千顆果實或種子。

松鼠洞穴中保存

這些洞穴在地下20至40公尺深處,約足球大小,松鼠還鋪放乾草與皮毛保護,推測是過冬存糧,但遇上嚴寒天氣瞬間冰封,而種子就在平均攝氏零下7度的低溫狀態保存至今。

施肥控溫度奏效

洞穴上方土壤還發現大型哺乳動物骸骨,如長毛象、披毛犀、西伯利亞野牛、馬、鹿等,用放射性碳方式推估種子年代,應有3萬1800年歷史。
學者把種子解凍,放進普通花盆中栽培,起初沒發芽,再嘗試用同一種種子的組織養分當肥料,控制溫度與水分使其開花結果,產生的種子又再栽培開花,結果發現這花朵跟生長在西伯利亞東北部的狹葉蠅子草屬同一品種,只是古代花朵花瓣較窄、較分開,就像跨越3萬年障礙,可比對狹葉蠅子草進化結果。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