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年國教免試入學超額比序大揭密
- 2012-3-25 22:25 作者:謝國清
為了12年國教免試入學,全國各縣市瘋狂訂定「超額比序」辦法,教育部羅列了7大項、13小項的比序條件供各招生區參考。這些日子以來,我努力想收集各招生區的超額比序辦法,卻遭遇困難,各招生區保密到家,與會人員不但無法攜出任何文件,甚至連拍照偷渡都有困難。如果這是一個勢在必行且準備讓社會接受的政策,為何不能透明公開接受檢驗?甚至透過公共討論進行辯證?這種作法顯示,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正帶頭做出錯誤示範。
目前除了「基北區」外,其他14個招生區的超額比序辦法草案都已到手,多數也已經過縣市政府教育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開始進行分析比較;而在分析比較之前,先將比序條件分為「友善指標」及「不友善指標」兩類。所謂「不友善指標」是指家長或學生看到後會感到緊張,並開始尋求得分的方法,以致造成惡性競爭;反之,不會造成家長或學生惡性競爭者則歸類為「友善指標」。當然,「友善指標」也可能因為運用不當而變成「不友善指標」,但我總認為,沒有任何教育者希望以不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所以還是盡量把比較不會造成競爭的指標列入友善行列,依此分類結果如下:
1.「友善指標」:「扶助弱勢」、「特殊身分」、「就近入學」、「適性發展」、「志願序」、「服務學習」、「畢業資格」、「無記過記錄」、「出缺席記錄」等9項。
2.「不友善指標」:「教育會考」、「競賽成績」、「技職證照或資格檢定」、「體適能」、「均衡學習」、「幹部任期」、「獎勵記錄」、「社團參與」、「其他」及「英語檢定能力」等10項。
根據以上分類及各指標的計分多寡,分析及比較的結果如下:
1.兩類指標被採計次數:「不友善指標」被採計88次,「友善指標」則被採計57次,共採計145次。分別各佔60.69%及39.31%。
2.超額比序條件數的多寡:採計條件最多的是「竹苗區」計13項;其次為12項,分別是「台南區」、「雲林區」及「桃園區」等3區,最少為9項,分別是「高雄區」、「台東區」、「彰化區」、「金門區」、「屏東區」及「宜蘭區」等區。
3. 「教育會考」採計情形:雖然教育部長蔣偉寧在立法院答詢時說:「國中會考是最後不得不採用的項目」,事實是14個招生區全都採用,而其佔分比例,剛好符合教育部的最高標準33.33%者有「台東區」、「彰化區」及「中投區」,佔分比例最低的為25%,計有「高雄區」及「台南區」,佔分比例在30%以內的尚有「嘉義區」(28.41%)、「竹苗區」(26.32%)及「花蓮區」(27.78%)。
4.採計友善與不友善指標數目:採計最多「不友善指標」的為「台南區」計8項,佔其總分的74%,採計最多「友善指標」的為「竹苗區」計7項,佔其總分的26.32%。
5.不友善前三名:也就是「不友善指標」被採計積分佔總積分比例最高的前3名分別為「高雄區」(90%)、「台東區」(90%)及「彰化區」(86.67%),相對的其「友善指標」積分為最低的三名,分別為10%、10%及13.33%。
6.友善前三名:也就是「友善指標」被採計積分佔總積分比例最高的前三名分別為「花蓮區」(30.56%)、「桃園區」(28%)及「雲林區」(27.78%),相對的其「不友善指標」最低,分別是69.44%、72%及72.22%。
雖然尚未完全定案,但從現有資料分析結果,我歸納了幾個問題:
1. 指標項目五花八門:除比序條件眾多,加分方式更是琳琅滿目,教育部雖說每個條件門檻都很低,但家長怎麼會懂「體適能」裡的柔軟度要得金質獎,需要多大的努力?家長絕對希望孩子「教育會考」成績達到精熟的程度,而「多元表現」中的全國或全縣競賽成績第一名,由於普遍佔分都很高,恐怕將成為眾家長們競逐所在。未來若再加上補習班宣傳(事實上已經發生),絕大多數的家長不心慌才怪,那麼多又複雜的比序條件會帶來教學正常化,減輕學生的升學壓力嗎?
2.政府說一套做一套:教育部三令五申的政策,到了地方政府經常被扭曲,「教育會考」及「免試入學比例」即是活生生的案例,而教育部又不願意下鄉深刻了解地方需求與問題。這種狀況只會一而再、再而三讓政府的公信力破產,教育部為何不記取教訓呢?
3. 超級不友善的比序:雖然友善及不友善的前三名排出來,但即便是友善的第一名,其友善分數所佔的比例也僅30%,而最不友善的分數所佔比例卻高達90%,這代表大人們所設計的升學競賽,對孩子們極為不友善,這樣的制度真能提昇孩子的競爭力嗎?難道不會讓孩子更想逃離校園嗎?學科學的蔣部長要不要請這些研擬方案的專家學者提出說服社會大眾的科學證據?
另外,「就近入學」、「學習服務」及「適性發展」雖然被列為「友善指標」,但卻有爭議,以「就近入學」來說,部分招生區如「嘉義區」、「中投區」、「竹苗區」、「基北區」,由於城鄉差距過大,貿然採計「就近入學」,對偏鄉將造成極大不利,相信還有其他區也會有相同狀況,譬如縣市合併後的「高雄區」及「台南區」。
至於「適性發展」,家長們普遍不相信現有教育環境能讓孩子「適性發展」,另外,我們鼓勵孩子去當志工(服務學習),但如果成為比序條件,難免會走樣。
針對「就近入學」是否要當成比序條件,各縣市政府應審慎考量城鄉條件,不宜貿然列入,而教育部也應協助並提供經費給縣市政府研究城鄉問題,必要時提供經費設立完全中學,弭平城鄉差距。至於「適性發展」,則應投入資源協助各校及老師提昇輔導能力,改變現有課程讓學生有性向探索的機會,是否將「適性發展」列為比序條件,應視學校或縣市輔導能力提昇的進程而定;而「服務學習」則應嚴防走樣。
無論怎麼比序,都會讓大多數的家長眼花撩亂,也會給補習班藉口宣傳,因此,最佳的狀況就是不要有任何比序,過渡期間如果不得不比序,也應對比序條件有所限制,限定在3個條件以內,不但教育部容易宣導,家長們也容易了解。此外,比序條件也應限制在友善指標範圍之內,至於「教育會考」就讓它回歸原本的用意,作為補救教學及檢視教學成效之用;希望教育部在12年國教的設計上能發揮科學精神「化繁為簡」,而不是愈弄愈複雜,最後不但達不到12年國教的目的,甚至造成孩子們一輩子的夢魘!
(全家盟12年國教民間辦公室執行長)
**************
搞死你也不懂的教育(張大春)
2012年 03月27日「補習班嗎?我的孩子想要來補柔軟度,請問一度收多少?」
你搞不懂教育部規劃的12年國教方案的內容,是不是?在此之前的多元入學、申請入學、一綱多本、一綱一本、繁星計畫……你早就搞不懂了,是不是?你是學生、你是家長、你是老師,或者你是和一切現行教育體制都無關的局外人吧,也無所謂,總之你漸漸懂了一些,推甄、免試、落點、級分,現在又多了一個詞:超額比序。教育部的官員和一向為他們開會背書的教育專家們偷笑了──第一步就是弄個政策名詞,讓你搞不懂。你都搞懂了他還推動個屁?
你真正需要搞懂的是:從只靠兩個,不,三個──名詞的那個搞教育的時代起,我們都明白,教育就是聯考、志願、補習。而今我們的教育如何呢?廢了第一個詞「聯考」,卻打包給你大大小小的基測、學測、甄試、指考、推薦、申請、會考、檢定;廢了第二個詞「志願」也是事實,因為你不能憑藉一次簡單、公平的學科考試升學(無論那是一所高中、一所大學或一個科系),你的志願還得受種種複雜環境的牽制;比方說:弱勢的學生要受到制度保障,強勢的學生自有學養資源,不強不弱的大多數學子只能任由志願被擠壓而後逐流分發。好了,我們剩下一個僅有的也越來越膨脹的詞:「補習」。
入學標準很荒唐
當教育部長親口說:「補習沒有用」的時候,他不明白自己在撒謊嗎?我認為他是明白的,他一定明白現實中大多數的學生都不得不依靠某種形式或程度的補習,才能想望進一步入學深造。蔣偉寧所掩蓋的現實很清楚:12年國教規劃出來的7大項13小項各種能力的評比,大概都會淪為補習的項目,補教業者於是可以像開超商一樣地廣設學門,組合包裝,攤列零售。搞了半天,蔣偉寧幹的是創造內需,繁榮學店產業的經濟部長。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就是兩個基本思想面的惡質,互為作用。一個是獲勝求贏、成王敗寇的價值取向;另一個是面面俱到、人人有獎的世故偽善。在前者的激勵之下,學生、家長只問高分排名,勝人一籌;在後者的鼓勇之下,不論知識、技藝、體能、才華全都簡化成與不通其道者一較長短的分數,以資彌補學科不能涵蓋的競爭與計較。
現在出了個「免試入學超額比序草案」,甚麼是比序?不就是排列次第嗎?不就是考較高低嗎?不就是在包含學科競技的同時,還要變相號召學子打造出種種揠苗而長的通關能力嗎?現在家長和老師們應該有一個自覺:你們還要在「我贏就好」的自私動機之下,容忍教育當局如此治絲益棼地讓孩子們於皓首窮經之餘,更打著適性揚才、多元進路的旗號,榨取無限可貴青春,但求一個入學嗎?
我不知蔣偉寧自己的柔軟度如何,但是讓「柔軟度」成為入學標準,這已經迂闊得幾近荒唐。如此荒腔走板搞教育,加上近來愈形破碎支離的農業、公衛、勞工政策,實在可以引發一場革命了。
<果然有話>作者為作家
**********
雲水人間:
比18般武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