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愛河孽海相通 偏要流連忘返
忘卻極樂故家園 為把本真迷掉
塵世認為樂園 逆旅當作本家
陰陽地獄總無差 兩地皆非戀土
(右調西江月)
迷迷惘惘大夢 華華世界醉鄉
木鐸曉夜催 醒來誰覺黃梁
可憐可憐 茫茫苦海無邊
(如夢令)
此二節詞,言雖簡,而寓意極深,把人生自降世以來,至令六萬餘年之久,全然忘卻本來面目,性命的根源,自從迷入太極迷魂大陣以後,失了本真,矇在鼓裡,氣稟為陰陽陽拘,乾變為離,坤變為坎,鼎爐顛倒,水火未濟,精氣不守,神靈眛昏,性質愈流而愈劣了。
精氣神既生錯綜,五臟自然受五行所制,五氣自不能朝元,精神愈趨而愈亂矣,虛無妙道之性理本心,由是悉被慾蔽情封,而失權衡,幻虛迷味之精識血心,從此自專恣意縱情,而肆敗度了,從茲以往,一生總在夢中,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孽海認作受河,地獄當作樂幽,流連忘返,天當視為無何有,塵世當作真本家,以真作假,以假當真,世世如在醉鄉,一生迷在圈裡,三魂游離於名韁利鎖之場,七魄蕩漾於狂妄無明之地,六神似乎無主,夢境只當實情,所謂本心迷掉者,即此之謂也,孟夫子所以為世人哀之曰「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哀哉。」
本心既失,血心當權,真君退避三舍,識神僭越居尊,八德乘機鳩占,從此以後,心無定止,意似浮萍,心猿躍躍而亂動,意馬啈啈而亂馳,四門大開,六賊奔命,魔王蘊凶於內,賊奴招搖於外,內外連接,狼狽為奸,一動念,便趨名利酒色,驕奢淫佚,慾海難填,一作為,就懷狼毒陰險,戈予甲兵,情關難制,事之未著也,日夜縈縈而亂思,費盡精神,絞盡腦汁,方寸、常為運籌帷幄之幕府,事之既發也,時刻惶惶而繫念,用盡心機,使盡精力,五內,永作攻防馳驅之戰場,此皆為忘本失源,血心用事之所以然也。
長此以往,性燥心粗,氣質暴戾,狼貪驕橫,放肆妄為,憤懟瞋怒,巧詐放縱,無所不為矣,事多即心煩,氣促即性亂,終至火焰崑崗玉石俱焚矣,由是性亡命促,舉念皆離道,行為皆脫軌,因果因此而造成,冤孽由是而互結,冤以冤報,仇以仇討,葛藤結愈多,孽債糾纏不了,浩劫有自來矣,輪迴終難免矣,嗚呼哀哉,放心失道之害,至於如斯也歟。
心何以放,道何以失,只因道非時不降,若沒有天命特降真道者,不論誰何,都不得知道本性為何物,良心血心之真假,且釋門自六祖慧能祖師以後,道脈暗轉儒門火宅,自此釋家絕了宗風,正法失傳,大道隱矣,釋門弟子,且無法可以知道「性理真傳」的聖道,何況一般的世人,怎能明白這個性即是道,即是良心,怎知保重,使其不放失呢,故自此以後,世人只認血心為心,不知還有一個真本心在身,所謂真本心者,就是中庸所說:「天命之謂性」,即無極理天之真天理,賦命與人謂之性,儒家所謂良心者是也,由此本性(良心)而行,這便是道,故曰:「率性之謂道」,此性此道,雖是人人所固有,但人人各不知其自有,是以放失而不知求,一任血心胡為妄作,而不知檢,所有作為,皆非本性之所出,既不率性而行,自然離道遠矣,人心既離道,失了本真,有如洪水氾濫橫流,不可復制矣,由是人心反常,道德盡廢,造罪招愆,因果互結,冤債牽纏,輪迴不了,未曾有之大浩,劫由是而生,小混沌之大殃禍,從此而起了。
所來值此三期末劫,維皇上帝,鴻慈廣播,特降真道,俾曹天神仙,人世眾生,地獄鬼魂,三曹等,得此唯一無二的機緣,得以明白自性為天命,在天謂之理,賦與人謂之性,性即是道,又令明師,指授萬古秘傳之「性理真傳」,使人知道大道的真理,本來的面目,求回本心,才可以救災弭劫,跳出苦海,脫出輪迴,登彼極樂,超生了死,成仙成佛,成聖成賢,此降道之所以由來也,此求道修道之以為要因也。
▲1.心如何放失?
▲2.道失後變成怎樣?
序
大學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此言宇宙間,萬靈萬彙,皆有本,有末,萬事,萬性皆有始有終,先知其本,次知其末,先知其始,後知其終始可以知其理,而益窮之,朱夫子云:「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則凡天下之物,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身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誠能如是,格物致知,則本末始終,瞭若指掌,則先後次序,自是判然矣。
如果不知其本,只求其末,不知其終,則先後顛倒,徒勞無功,恰如海中求虎豹,山上搜蛟龍,終不可得耳。故修道,須先知到道之為物,道之來源,道之實體,何謂本,何謂末,何謂始,何謂終,何為先,何為後,何為輕,何為重,方可得循序進修,不至倒行逆施,顛倒錯亂,才得一勞永逸,事半功倍,一帆風順,一步直超,此修道之所以要有程序者明矣,程序者何,1求道,2修道,3行道,4成道,修道之程序,如斯是否,敬俟高明。
第一篇 求道(求知)章
求道是什麼意義,求是追求,就是要來追求這道是什麼物,其來源出處,是什麼地方,其本體實相,有無形色,在吾們身上什麼所在,與人類萬物,有甚麼利害關係,是怎麼寶貴,怎麼奧妙,原要切切實實,追求到明明白白,才能誠心求之,信道有篤,修道有方,行道有恒,成道自然可期可必了,大學云:「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止而後身修」,此言先要格物致知至,終能發出誠意正心,意誠心正,然後可以修身修道,此乃聖人遺留的明證,由此觀之,修道必須先求知者明矣。
第一章 求道、道是什麼
原來這個道,就是吾人之本性,儒教謂之良心,佛教謂之金剛,又稱為菩提心,道教謂之道,又曰谷神,總而言之,即是佛性也,名稱雖是種種不同,其實則一也,按這本性,來自無極理天,在天謂之理,又謂之天命,賦與人則謂之性,又謂之道心,良心,循此性(良心)而行,即謂之道,故中庸云:「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這個性,本屬無形無象,無聲無臭,無朕兆,無端倪,不可測度,似空非空,似有非有,實是空中有妙有,有中有妙無,老子云:「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信者,即道之精華也,其徵妙忘奧,實非筆墨所能描寫,亦非口舌所能形容,此則大道之實體了,實體無相,乃妙有真相,非塵世之有聲色,有名相,之假體假相也,天地雖大,不得此妙道不能成,人物雖靈,但不得此妙道不生,宇宙萬彙,但不得此妙道而生成的,萬靈萬彙,雖各自有,但不論誰何,都是有而不知其自有,但是一刻亦不得離開此道,一離道,就是拔本塞源,性命不保了,怎麼說呢,因為這個性理真道,乃是萬靈之天根,性命之生源,萬彙之根抵也,若果拔了本,絕了源,其枝末還能蒐盛嗎,還有性命之可言嗎,三教之聖理真傳,即在此耳,自數千年前,中已有證明,「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這不是明證嗎,可知道即理,理即性,性即是良心,亦即是佛,要超生了死,脫出輪迴,躲劫避災,成聖成佛者,番由此道也,道之寶貴,不用說而自明矣,釋迦不慕太子之貴,妙善不貪官主之榮,古人絕離塵世,拋妻離子,苦修數十年,非無謂也,為求此性理宜傳之大道耳。
此玄妙之聖道,先天地而有,然莫能知其始,後天地而存,然莫能知其終,其微妙玄通,雖聖人亦莫明其妙,莫能名其名,故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名之曰道」。此即道之由來也。
第二章 太上何以強名人之性理謂之道
「道」字之含義最廣,大別之,有三義。
道:1.道者路也,人人必由之路。
2.道者道也,引導之義也。
3.道者說也,述也,言說陳述之意也。
蓋因人性來自理天,孔子所謂:「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原是無形色。無聲臭之物而無物,無朕兆之可觀,無端倪之可見,非有非不有,非無非不無,至微至妙,至幽至玄,非筆墨可以形容其妙體,非言說可以探測其本真,天下莫能知,莫能名,原來此真空妙有,無相之相,幽微玄奧之性天中,含有至善之中德,就是八德又稱曰八寶,即「仁、義、禮、智、忠、孝、廉、節」,此乃人人必有真經正路,故強名之曰「道」者一也。
如上所述,性道即如是幽深玄奧,非筆墨所能盡,非口舌所能說,視之而不可見,聽之而不可聞,不可捉摸,不可端倪,何能知其實相,何能知其玄妙,至於來源妙處,止宿善地,怎麼得知呢,所以必須依聖人仙佛之經書,典藉,以及明師,前人來指授,引導,才能明白這性道之妙理,故強名之曰「道」者,二也。
但是這道雖是不可以言說的老師曾說過:「道本不可以言說,雖有言則差,出口則非,然無言說,道無以明」,如果只靠經書,專靠神會聆悟者,非上上智之人,是不可能的,還要依先覺者之言說演述,才可以明白其奧妙,故強名之曰「道」三也。
明性理真道,此三者本不可以缺一,因「道」之一字,恰好含有此三義,是以太上強名之曰「道」者,非無由也。
茲將性天中之八德,簡單說明,聊供參考。
「仁」者,心德也,天理良心也,體上天好生之德,合乎天地,和乎萬物,一性圓明,十分平等,聖人云:萬物同體,惻隱之心,仁也,孔子曰: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就是去私心,還天地公心,濟人利物為仁也。
「義」者,人路也,義為人之元情,禮讓之根本,見得思義,和氣不爭,不以利而害名,不損人而利己,這「義」字,乃八德在我頭上,王道在我身上,一陰一陽,至大至剛,浩然正氣,道義精微,關公所以為聖,顏子所以成名,率由此義也。
「禮」為吾人的元神,天理的節文,人身的法則,行為的軌道,男學才良,女慕貞節,廉恥常存,淫亂不犯,以正為本,禮德是尊,關公秉燭耀千古,韓湘同床不動心,守顏子之四勿,此皆克己復禮之根也。
「智」智德是人的元精,立身處世的指南,出迷入悟的明燈,出世入道的明路,智有智識與智慧之分,由智慧,則性靜生明,明心見性由智識,則聰明外露,逐妄迷真,故轉識為智,則天堂,轉智為識則地獄矣。
「忠」忠者中心也,中為真中,心為良心,真中有良心,可以明見天真也,口中一直,至理在中,不偏不倚,出口上為天,出口下為地,乃表現心中起意,天地皆知,心通神,神通心,善惡難隱,是非難瞞,故能盡此忠者,自心無愧,鬼神無欺,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中不怍於人矣。
「孝」孝為百行之先,八德之首,「孝」字,乃半老半子,半老在上,為天,為父母,半子在下,為地,為子女,上半生,父母辛勞養育子女,下半世,子女盡孝扶養父母,此理之當然也,三教九流,男女老少,那一個不是父母所生的,士農工商,富貴貧賤,那一個不是爹娘養育的,釋迦由孝而成佛,玄天報親而為帝,目蓮僧行孝,天榜標名,大舜帝盡孝,帝堯讓位,自古聖賢仙佛,莫不由孝而成的。
「廉」廉字,立頭端正,身披半鄉,雙足立地,兩袖清風,貴在身清,不在衣冠,安貧樂道,銅臭無戀,楊震辭金,只畏四知,天子訪賢,特舉孝廉,上廉而下潔,官清而民正,廉之所以舉也。
「節」節是人之操持,即節操貞節也,為人之儀範也,志操卿貞,操守嚴正冰清玉潔守身如玉,如竹節之堅貞,如松柏之凌耐,如菊殘猶傲霜枝,如梅雪爭春不下,男重操持,女慕貞節,文天祥殉國負帝入海,王昭君盡節屍向上流,此皆臨大節而不可奪者也。
性中有此八德,故「性」字,左三劃,為三綱,右五劃,為五常,乃入世出世必求之正法,聖賢仙佛入道正經之大路,故謂之真經正法。即聖理真傳之核心處,人人必由之正路也,老子強名之曰「道」者,大有深意在焉。
1欲知行八德對何處著手?
2意欲代天宣化應該怎樣辦呢?
第三章 何以必要求道
道為人之本性,為性命之根源,在第一章,第二章,已經詳細說得明白了,道即為人之本性,在人身中,就是人人所固有的,怎麼又要求道呢,即說人類萬靈,莫不是得此性理妙道而生的,這便是有生之始,這個性道,已賦在人類萬靈的身上了,怎麼第一期青陽,第二期紅陽,現在第三期白陽,三期末劫,又須要維皇降道的必要呢,因為這性道,微妙得難言,雖在人身中,其出入也,並沒有影象之可見,其來去也,亦沒有聲響之可聞,故不論天地,人靈,萬彙,都是有而不知其自有,若無維皇上帝的大命,特降真道,授命於明師,指傳這個「性理真傳」,點開竅妙,闡明萬古奇秘的心印大法,那麼你賢過顏閔,智勝范增,亦是無法可以知到這個性理妙道的來源出處,玄關善地,怎能知到他的奧妙呢,他的寶貴呢,怎知他與天地萬靈萬彙,具有生死緊密的關係,造化無窮的玄妙處呢,所以古聖王軒轅,亦須拜師七十二,釋迦放棄青官之貴,而入雪山修道,孔子求師問禮於柱下,神光立雪少林,斷臂示誠者,皆為要求此「性理真傳」之真道也。
觀夫孟子為世人哀之曰:「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哀哉」。可知世人悉把本性良心放失,而不知求者久矣,然性道良心,即在吾人的身上,怎能放失呀,因為由理天賦命與人這個性理,自入太極迷魂陣以來,經過太極的造化(初步太極造化理且不必說)先天化落後天,純潔的本性,為陰陽氣稟所拘純善的良心,為世情物慾所蔽,先天的真慧妙智,(般若智)化為後天情識聰明,真靈化為識神,三魂七魄,被五行所制,理性變為氣性,氣性又變為質性了,因為這樣的變遷,就把這個性道本心的主人翁,貶在一隅,真君退位,血心當權,識神用事了,耶穌教主所謂「上帝讓權」即是指此義來說的。
自是以後,世人就把這個性道本心,有如歧路亡羊,莫知所之,概不知求了,終致認賊為父,以血心當作本心,一任他肆無忌憚,胡為亂作,而不知檢了,壞了壞了,從此魔王專權於內,六賊縱橫於外,意馬溜韁,亂踹方寸寶田心猿脫鎖,大鬧天官,不可復制了,因是造罪招愆,結冤造孽,因果牽纏,輪迴不了,人心日下,道德日亡,未曾有的大浩劫,由是發端了,從今而後,世人一概,都是在苦海中求生活,向地獄尋死路,當初來時那條正路,已經沒有人問津了,這個八德真經,還有誰何要去顧盼呢?所以這條真經正路,遂至茅塞不通,天堂樂國的門前,可以羅雀了,孟子所謂「山徑之谿間,介然用之而成路,其間不用,則茅塞之矣」即此之謂也。
世人為之放本心,不知那裡去了,甚至這條真經正路,又被荊棘阻塞不通,所以無有法兒,可以找回這個性道本心了,因為這樣的緣故,所必要求道,又心須修道者,就是這原因了,求道是怎樣,就是要找回放失之本心,修道是怎樣,就是修復要去找本心這條的正路呢,若不求道,不能明白本心的來源,及止處,亦不能知心放失的原因,及被錮的地方,不修道,不剷除途中這些障害物,怎能容早進軍,不進軍,怎能叱退那些包圍著本心的妖物,魔怪,所以必須求道,修道,才能救回本心,回歸故家鄉極樂國,使吾們的主人翁,重見天日,拜見老母,歡會龍華,何等美滿啊。
1古聖仙賢求什麼道?
2吾人不能脫出輪迴原因在何處?
第四章 上天甚麼時期纔有降道
道是非時不降的,非人不傳的,要降道,必須鑒察世的盛衰,道運的興廢,人心的淪變,劫運的機緣,而來定的,如太古卯會以前的時代,人心未曾離道,凡有作為,悉順自然,合乎天理,行乎無為,本心既無放逸,那有降道的必要呢,上古以降,辰會以後,至於中古,人心遞變,天道漸廢,凡有作為,多有蓄私,作事漸趨於有為了,由是道心日晦,識心日長,巧言令色,口是心非,從此而起,奸謀詭計,狡詐欺瞞,從此而出了,至此世道漸衰,良心見棄,上下相欺,貴賤相凌,爭奇鬥智,再接再厲,弄巧逞能,愈出愈凶,種的禍根,結的惡果,冤連債結,葛藤糾纏不休,報應反覆不了,日積月累,年復一年,劫數由是而成了,劫數既成,上上天不得不降劫來收殺些惡孽,但只降劫,若不降道,又不能救護良善,故須道劫並降,才見上天,福善禍淫,報應之不爽了。
所以維皇慈悲,特降真道,於第一期,為青陽水劫,劫數僅有九劫,道君掌教,燃燈主持,道降於君王將相,是為龍漢初劫,名曰無極,效度二億仙人成真,第二期,為紅陽火劫,劫數倍加為十八劫,釋迦掌教,彌陀主持,道降於師儒,是為赤明次會,名曰太極,亦救二億真佛子成道,及至本會,乃是延康午會,皇極應運,人心敗壞,更勝於前,故三災八難,一齊降臨,九九八十一劫,是謂三期末劫,道落儒門,彌勒掌教,儒童主持,道降於庶民火宅,大開普渡,普及三曹,要救回九十二億殘零,此時人心離道太遠,迷昧太深,要救渡眾多的原人,誠非容易,上天仁慈,復差先天二億諸仙,中天二億諸佛,盡下南瞻,飄散九州,借母投竅,修真養性,助天行道,代天宣化,救度眾生,此即降道之所以由來也。
降道怎麼待必待有劫數的時才降呢,因為這道是無有形影可以觀的,無有色體可以觸摸的,所以奧妙,是不容易知道的,且修道又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見出效果的,若在清平的時候,來降道者,任你有蘇張二舌,喊破喉劫,嚼爛舌頭,說得天花亂墜,人人只當作馬耳東風,誰肯掉轉頭來一顧呢,若不是有凶災劫煞臨頭之時,呼天不應,喚地無門,徬徨無路,急似燃眉之際,誰能警覺惺悟,誰肯改惡向善,來求這個淡而無味的真道呢,故道非時不降者,就是這個緣故了。
又說道非人不傳,這又是什麼意思呢,因為這真道,是最寶貴的,乃上天最玄妙的秘寶,若非真人,是不可以得這個真道,假使傳之與他,他亦不能保持得住,故曰,道非不傳,那麼什麼人才是真人呢,就是保住自己的本心,行得著八德正路,作事皆以良心為主,不假識心用事的人,這才可以謂之心人,因為本心中所具的八德,就是道的真根,若其人八德保持得住,就是與道有緣,一聞大道,如膠似漆,絕不得分離了,若其人八德已放棄無存,就是已經絕了道根,與道已經無緣,怎麼得此真道呢,假使偶然得之,亦必旋復失之,真道必有真考,上天所以降考者,正是要分別真假人呢,真人愈考愈,堅任考退,假人一考即倒,雖得而又脫去,所謂「道非人不傳」,信不誣了,故欲得真道者,必須求回本心才可以呢。
1禍劫是誰造成的?
2降道之目的是為什麼?
第五章 每期降道在甚麼地方
道乃至中至正,至善至美,不偏不倚,大公無私的,居於中央戊己土,真中的至善地,我大中國,自古以來,稱為中原,中國,又稱中華,這實有深遠的意義呢,蓋因我中國,位在地球之最中心,國之後方,四川新疆,背控高山,古昔稱為須彌山,以後又稱崑崙,現名改作「喜馬拉雅」山脈,這個山脈,為全世界的最高峰,故稱謂世界之屋樑,全球的地脈,悉從此崑崙發源的,崑崙上對天河,河水倒下崑崙,而通黃河出瀛海,黃河流域,地質多黃,黃河之水,始終渾濁而黃色,若中國將出聖君,或將降生聖人的時,才有澄清數日,以顯瑞微,按此黃河,透崑崙通天河,乃位乎天地中央戊己土屬黃之左證了。
我國既位居天地之中心,是以維皇上帝,創造宇宙,降生人靈萬彙,自然先從中心點之中國著手,後乃漸次及於四周,此理之當然也,易曰:「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肢,發於事業,美之至也」,此亦不外乎其理呀,所以中國,先有七聖來治世,河圖出,洛書出,伏羲得之,仰觀俯察,而畫八卦,神農為民命嘗百草,而醫藥有方,后稷播百瞉,而民得以粒食有賴,黃帝製冠冕衣裳,而民得依服而免凍,有巢氏構木為巢,民免穴居而有室,燧人氏鑽木取火,民得熟食,倉頡製文字,而代結繩。
人類的進化,確是我中國為最先,文物的發明,亦是我中國為最早,上天降道,每期都是降在中國,當初老祖石門傳經,乃在四川境內,碣石,龍門兩地,如本期之大開普度,特降真道,亦從四川發源的。
且中國自古以來,所發明的文物,其種類實不可以勝數,發明的物件,雖是遠不如現代驚天動地之精巧,但是皆可益世利民的,古今東西,日用所不可缺的,與世是有益無害的,雖有發明幾種凶器,不過是些刀槍劍戟的小小武器而已。不似現代外人爭奇鬥巧,竭盡狼毒,專事發明殺人滅國的武器,昔時戰爭十年,所殺傷人命的數量,還勝不過現代,投下一個原子彈的威力呢,這種無人道的發明,到底滅人還是自滅,有什麼益處呢。
至於文化方面,中國古來,就是這四書五經,傳記諸經,經過孔聖之撰述,悉關於世道王化,敦風正俗,為道德之源泉,入世出世之寶鑑,人人必由之徑路,如大學中庸二書,悉是大道之淵源,論語孟子二書,亦皆是修身養性之正典,其外諸子百家,傳記,史記,種種群書,都是益世利民的期藉,如小說演義,戲文腳本,詩詞歌詠,亦皆寓有勸善懲惡,諷刺世道,規正人心,化世益人之書,不是現代的小說、雜誌、劇本、歌謠,專事反背古道,忘了文化之使命,甘心作了文教之罪人,如古之隱惡揚善,今反為隱善揚惡了,專以揭短為丰眼,揚人之惡為本能,或表演殺人害人的手法,或表現猥褻誨淫的醜態,描盡風情畫意,說盡淫詞豔語,教人反善為惡,導人近於獸行,傷風敗俗,破壞道德,誣民毒世,等等的文化之可以比擬的。
所以我中國之可以貴者,位於天地之最中,兼有悠久傳統之善德,堪稱為至善地,是以為降道之中樞,為道德之淵源,為文化發祥地,聖王賢聖多降生於中國者,非無因呀,老師曾說過,「得道有四難,第一難中華難生,第二難人身難得,第三難三期難遇,第四難真道難逢」。可見每期降道,確實降在中國,是無疑的了,欲求真道,若非生於中華,猶如緣木求魚的了,古今常說:「三生有幸」,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原來就是說三世種得好因緣,(祖宗、父母、及自己前生的積德三世的因果)得生中華為一幸,得生人身為二幸,得遇三期為三幸,得此三幸,才得遇真道降在庶民火宅,大開共度,人人有份,這個好機會,故曰:「三生有幸」,但三幸雖得,還有一難,這才是難上難呀,這是第四難這個「真道難逢」這一關了,真是「三幸還易得,尾難正是難」,試觀現在中國的人數,四億萬萬,其數不是不多呀,三幸不是不得呀,然得逢真道者,實若晨星,寥寥無幾,這又是甚麼緣故呢。
蓋因今生若把本心放失,八德零落,道根已斬,與道緣慳,或前生冤孽深重,債主要來惑亂本心,雖然偶爾得三幸:
也有全然無緣,不得聞著真道的。
也有道既聞了,只是當作馬耳東風,只付之一笑的。
也有道既求了,不肯心誠求之,只當作有也無也,偶遇少考,則拔根偃苗的。
也有認道不真,信道不篤,一遇左道邪術來煽惑,則朝秦暮楚的,故欲求四難全得,必須求回本心,重整八德,作個新的真人才好。(第四章參照)
1古今文化對人宜利害關係如何差別?
2上中下士之差別在何處?
第六章 誰是道的主宰誰能傳此真道
道之為物,道的玄奧,在第一章,第二章,已詳述了,茲不在煩贅道是有隱有顯,有明有晦,有降有收,有時濟度,有時涅槃的,若在隱晦的時候,不論誰何,都不得知到這道時什麼物,道與人有什麼關係,有什麼好處,若在明顯的時候,上天才將真理的奧秘洩出,使人得知道的玄妙,道的寶貴,道的來源,道的止處,有生生息息之玄機,有形形色色之造化,萬靈性命的本根,為萬彙育化的生源,若有降道的時,就是要來濟度眾生,上天才降真天命,特命佛聖掌教,又授命於名師,指傳這個「性理真傳」,使修道者,個個知道道的真根出處,才能知向這目的地進修,人人知道這個性理的止處,才知由這根據修起了,若天命收起,道在涅槃的時期,任何掌教的佛聖,都不敢越過雷池一步,決不敢再傳,不敢在濟度一人呢,就是名師,亦不敢再授此「性理真傳」了,所以這道,一旦天命收起來以後,不論誰何,也就不能再求這個真道了,所謂「有緣遇著著佛出世,無緣遇佛涅槃」就是說有緣者,就能遇得著天命降道,佛聖濟度眾生的好機會,無緣者,就是遇著天命收起,道已止度,這就是無緣可以求真道的意思,所謂三期難遇,欲求真道者,須要趁這個三期真理降世,若是錯過這個機會,再要遇三期普渡,又須要後元會,十二萬餘年呢。
若問主宰這道的隱顯,收降,或濟度,或涅槃,這個權衡的人是誰的話,這又當先知道這個無極的妙道,乃是視而不可見,聽而不可聞體物而不可遺的,玄玄妙妙的物無其物,最幽玄最神秘的,天地神明,亦莫知其奧,聖賢仙佛,亦莫名其妙,誰人可能知其玄妙的真理呢,誰能主宰其權衡呢,故曰:「天上天下唯道獨尊,這個玄奧的獨知者,就是大道本尊的無上尊神,天人皆尊之曰:「維皇上帝」,佛之密教,稱為「大日如來」,這個玄妙真理,萬古最極神秘,絕不經洩的真傳,」是謂人「性理真傳」者是也,主宰這個極秘的真傳,要隱要顯,或降或收,濟度涅槃的權衡者,就是維皇上帝本尊的大命,故千佛萬祖,再上尊號,稱為「玄玄上人」,又稱為「明明上帝」,又因為宇宙間所有一切萬靈萬彙,皆由此無極的妙道所生的,恰似萬靈萬彙的生母一般,故又尊諭之曰,無極聖母,這無上的尊稱,就是大道的本尊,即是「性理真傳」的元祖。
惟道獨尊我獨尊 生剋制化老身分
三界十方母為主 養育聖凡一靈根
凡有降道的時期,其期間皆有限制,道君受維皇大命掌教一千五百年,第二期,釋迦受命掌教三千年,至六祖慧能祖師,將道統暗轉於火宅儒家,收回釋迦的天命,釋門從此絕了宗風,真法正傳,已無從捉摸了,自是成為普通的教化,不得再傳真道了,現在第三期,白陽末劫,普度三曹,彌勒掌教,儒門應運,大開普度,辦理末後一著。
1何謂三期離逢?
2誰是宇宙主宰者?
第七章 道與教是怎樣差別
道是性理的本體,就是無極之真理,賦與人為性,故謂之「性理」,亦即是良心,既謂之「性理」「良心」,怎麼又稱為「道」呢,這在第二章,已經說得明白了,不容再贅,這個性理,乃吾人之天根,性命的大源,生既由如是處來,死亦應如是處去,正是生死必由的真經正路,乃萬古最神秘的「性理真」,口授心印的秘寶,屬在佛教中之密教,若不受維皇上帝的大命,應運來傳此道者,不論任何仙佛聖人,都不敢妄傳,亂洩這個性理真道的奧妙呢,所以真經不在紙字上,儒教的四書,五經,釋教的經、律、論,三藏的經典,老子的道德五千,清靜經,黃庭經等,處處雖有藏著這真道的奧秘的證明,但不得明洩,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若不得受命的明師來指授真傳,點開竅妙,闡明真理的奇秘者,任你甚麼名儒碩學,亦無法可以發見其奧秘呢。
這樣的微妙,這樣的寶貴,這樣的奇秘,這就是道的真面目了。
教著,乃屬道的外圍功夫,就是由道所發之萬法,萬行,萬端,用來教化於世人的,是為道之用也,換言之,即是積德行善,修身養性,俾將來可得出世入道之基礎教化,故曰:「修道之謂教,教屬在佛教中之顯教」,就是普通的教化,使世人修心煉性,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匡濟人心,勿使其惡化,得唯一世之善人,俾其將來,得以享受有限的福報,所教的皆是普通平等的道義,不論何人,皆可以知道的,佛教所謂平等法者也,經書上所有的明載,人人可得易知之處,就是屬於平等法的教化,經書中還有暗藏真機奧秘,表面上似乎言在此,其實而意在彼之奇秘很多,若不得經明師指傳,得了無上的法者,任你怎麼聰明伶俐,亦難知道其奧妙的,這就是「道」與「教」的差別了。
道的正法真傳,自釋門於中原第六代慧能祖師,揩法入火宅,道統暗轉入儒家以後,佛門自是僅傳依缽之形式的傳統而已,實已絕了宗風,只徒認蹄作兔,執筌為魚,真傳正道,已屬歧路亡羊,不知所之了,從此以後,這個正法的「性理真傳」,除了儒家以外,任何教門,都是無從抓拿了,故自唐末、五代、兩宋、元、清,以迄於今,約千餘年間,道屬隱晦之期,各教都是變為普通的教化,此間要聞真道,可比登天還難了,慧能祖師曾有詩曰:
釋家從我絕宗風,儒家得我正法通。
三期末後收圓事,正心誠意合中庸。
教是常有的,道是非時不降的,道是有隱有顯,道在隱時,任你有蓋世英才,聰明特達,兼之博通今古,學富五車的賢士,亦無法可以得者這真道呢,因為這道是非時不降,非人不傳的,有降劫時,才有降道,教是常有的,無降道的時,這教原是有的,有降道的時這教也是有的,因為這個教,乃入道的基本教化,所道不離教,教不離道,道若離教,則道的門前,便可以羅雀了,教若離道,則為旁門左道不成善教了。
道與教到底其效果,又有什麼差別呢。
「道」是可以超生了死,脫輪迴,登極樂,躲凶災,脫浩劫,解冤孽,消罪愆,改命運,出苦海,真有不可思議的妙處呢,故曰:「天上天下,唯道獨尊」豈是虛言的嗎。
「教」是教化世人,渡世的法則,人道的典型,修心養性的方法,入世為人的儀範,造成國家的棟樑材,涵養世間的道德器,教人改惡從善,循規蹈矩,作盛世良民,享來生的福報,預作將來出世入道的礎石,所以這教化,亦是不可以一日無的,這就是道與教的效果之差別處了,只好任人自去選擇了。
羅公曰:
逐利貪名滿世間,不如破衲道人閒。
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
富貴百年難保守,輪迴六道易循環。
勸君早覓修行路,一失人身萬劫難。
1平等法與無上法是如何差別?
2大道如何要顯要隱呢?
第八章 五教同源
道與德本是人人的本性中所固有的,因為世道變遷,智巧日比,人心反常,逐妄迷真,墜入迷界,就把本來的面目失去了,世人既生了道心,世道日畏,道德見棄,人心無所歸依,故上天特命聖人,負道降世,重新立教,指示出迷之方法,這才能使本來的面目重現,而原來之故家鄉,始可在望了,故自古以來,每遇世道崩潰,或人心反常,單靠人力所不能挽教的時,上天必降匡教之辦法,差聖人降世,一面設教,教以常道,一面特降真道,洩漏真傳奇秘,假天人交接之機運,指我固有之所在,和修復的方法,這就是所謂求道者是也,但真道卻不是隨便可以傳的,必須受過,維皇上帝的天命,應運才能傳此真道的,(詳見第六章)然五教之中,應運受命者,就是道教老子,儒教孔子,釋教釋迦,三教聖人,耶回二教,不傳道統,只可傳普通教化而已。
五教之宗旨,都是以復性作目的,道曰煉性,儒曰養性,佛曰見性,耶曰圓性,回曰全性,皆以歸根為出世上之歸宿,此乃五教共同之要點,實則一花五瓣,五教之建立,生於三代以下,為全人類之需要,所以由一「道」化出為五,故道曰,抱元守一,儒曰執中貫一,佛曰萬法歸一,回曰清宜守一,耶曰默禱親一,這都是以一如,作立教之基本也,可見五教,本是言殊而理同的,這是絕不錯的了,五教之對社會人類之功效,是怎麼樣,有人說可以補充法律之不足,可以限制人類之自作諸惡,可以導人自知向善,給自身作個處世立身之合理定向,此乃五教同法之功用,然如說到是否真正能歸根復命時,則就「希望是希望」,「實得是實得」,「道」之與「教」,在這一點上,便有分別了,此點視「天命」之轉替,和「道統」之延續如何,而定的「天命」者,是宇宙主宰,維皇上帝之差遺,道降於何方,何方必有聖人出,始能負道而闡化,「道統」者,是心傳之源脈,瀉瓶相承,以為將來萬殊歸本之導線,荷擔道統,就是受「天命」之差遣者,所以若非天之曆數在躬之「明師」,是不能當此重任的,五教聖人中,有「道統」不傳者,乃是不傳大道正體之明示,而「天命」則是一律,可見教本是道的外圍工夫,依佛所說,便是「平等法」,儒家所說,就是「教化」,道者,是「教」的正體,依佛說的,便是「秘密法」,儒家說的「道」,「教」與「道」的助緣,其效果,便是化劫導善的,「道」是「教的樞軸」,其效果,便是能超了死,苟要實修真道,「見性成佛」,「歸根復命」者,必須遇到荷擔天命,身負道統的明師,實得心法的「性理真傳」,才能成就的,試看現在五教的淪變。
1.「道教」現在的道教,只重方衡符籙,這實非道德之所旨,雖仍以老子作始祖,其實乃始於漢之張天師,故可說是同名義,不同道義。
2.「儒教」儒門之「三達德」,「五達道」,其體系雖是精微畢至,但自心法失傳以後,亦等於枝末之榮了。
3.「佛教」佛教之心法真傳,自從六祖起,始分成「南頓北漸」以後,宗風以經斷絕,尤有派別之紛爭,以後更把完整的佛理,分割得七零八落,故至令除了誦經習禪以外。這「心法正傳」,「大乘極談」,已無法可以知到的了。
4.「耶教」耶穌之博愛精神,本源出於「聖靈」,這「聖靈」的充滿,必以十字真理為寄托,然這十字真理之體在,請問誰還能知悟?(如新約路加福音第十四章第二十七節)耶穌曾說:「凡不能背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此其一證。(馬太福音第十辛三十八節)
5.「回教」回教本以伊斯蘭為真一不二的究竟,但至穆聖之下半期,卻專注於政治,和爭伐方面,穆聖故後,更生起教勢分判處,亦可以想像而知了。
這就是五教同樣的,沒卻了當初立教的主旨,遂致這樣的變質了,各教至今日,對於世道人心,雖不能說是無補,然早已有各無實,而道與教之分判處,亦可以想像而知了。
各教自有「道」與「教」之明暗分流以後,各教體自行分裂,紛紛紜紜的演變下來,致各教之間,互相攻訐,排斥起來了,我們今日要學佛,要先知真道,與教化之關係,並體會五教同一本之調和性,不要存著支離矛盾的心理,這才能獲得兼收並蓄之效果,總而言之,明哲之學佛士。
1.要取其真理,不要注重形式上之小節。
2.要認清五教聖人之救世本心,個應調和一致,在萬教歸一之今日,更不可再生牴啎。
3.要認清道之正體,即是宇宙間之絕對真理,這個真理,只有一個,居高應下,統理萬殊,居中應外,統理萬善,故五教之最高歸止,皆依此絕對萬理作終局。
最後修道人,最要注意,不可忽略之重點,茲特要交代,就是五教,既然是一花之五瓣,現在若看一看,各教自身的蛻變,與氣數之淘汰,以及人心之歸趨,也可以知道這時應當是花謝的時候,花在當時開放時期,雖然欣欣向榮,季節一過,自然花謝花萎的時期來了,這是天地間之陰陽消常律而然也,我們要切要留意著,即在花謝花萎的同時,因為這個時候,將又代花結實的時候了,此最後一點真「實」,怎可忽略呢,要問此「實」,是什麼,這便是五教合一而垂降的「聖道」是也。
是以現在人心之凋弛,和世道之頹敗,已達極點,而劫數之膨脹,道德之沒落,亦以致頂,這真是生民以來,最大一次之大悲運,燃上天慈悲,故將三千年來,向未明洩之「聖道」,應斯運垂降於世寰,而負責執行之聖人,亦以奉「天命」而降於東土,闡化聖道,普救殘靈,繼五教之花而結之「果實」,這不但真儒復興之新生機,亦將是全人類沐道浴德端倪,今日我文化道德發源地之中國,以昇起了就結救難,復興道德之一線矚光,為世道之康樂,和人類之幸福,樹立真道德,確立新教化,而況孔子早已有繼周者,雖敗是可知也,之預言在先,且人類若經劫難皆於前,亦自有真覺悟於後,在這天心與人與人望之集中下,可以預知這矚光,一定可以如旭日之昇起,光照四表,德披八荒,這可以斷言的,這乃是「萬病一針」,「起死回生」的轉捩點,我們只有衷心盼望全人類,都能懺悔接受,更禱祝矚光,早日沖破黑雲密雨,發揚偉大的光輝起來,普照十法界的眾生,盡登道岸,不再有一點黑暗與罪惡存在,尤希望一花五瓣,盡都歸復「果」,不要遺落了任何一個,這就是萬殊歸一的一番大機緣,我們只管拭目以待,這個「幸福果」結實的佳期到來,就好了。
1教由道分如何要分及何時何分?
2試問現在五教之中之蛻變如何?
3欲修真道士應抱持如何心地?
第九章 求道有什麼好
道者路也,乃是要回天堂西方極樂之正路,卻不是凡塵世之人路,並不是顛入苦海之迷路,亦不是墜入輪迴之末路也,這條路在那裡呀,悟者近在目前,一步可以直超,迷者遠在十萬八千里,經千萬遍的輪迴,還是找不出這條正路,雖幾萬年,亦行不到的最奇秘的路呢,原來這條路,是在吾人的本性中,來自理天的,來時,在理天謂之無極真理,賦來人身中,乃謂之性,故曰「性理」,來時既由如是處來的,去時亦應向如是處去的,這就是人人生死來去,必由之真經正路,所以又稱之曰「道」者,就是這個緣故了,孔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即是此義。
換言之,就是求回本性之天理良心者是也。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耳。」
如果求得著這個「性理真道」,是有甚麼好處呢?
1.可以超生了死=超生了死是什麼意思,就是超出陰陽,跳出五行,脫輪迴,登極樂免了生生死死,永在苦海,萬不能翻身,何以必要超生了死呢,因為這生死,皆不是好的事,陽世陰府,怕不是好的去處,莊子所以說。「我本不欲生,忽然生在世,我本不欲死,忽然死基至」,釋迦當時棄青官之貴,為了生死一大事因緣而出家,可知世間並非樂土,生死皆非好事,生在陽世也是活地獄,死在陰間也是死地獄,生死總在地獄苦海,陰陽兩地,皆非善地,活地獄,死地獄,皆非樂園,也就可以知道了,所以必須求道,四生六道轉變之苦,此所以必要超生了死者此也。
2.可以改惡向善,去邪歸正=求道才能找回本性良心,始能知到人心有真有假,真的就是本性良心,亦即是元神,假的就是血心,人心,即識神是也,世人每一興念,悉涉貪私偏邪,每一舉動,皆屬陰險狠毒,野狐伎倆者,皆因本性良心,悉被慾蔽情封,不得出現,一任血心人心之識者,用事所以然也,所以必須求道,才能求回本心,生發妙智慧,才可以照見是非曲直,善惡邪正,轉識為智,守正惡邪,所有作為,皆依中道本性為師,故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言本性良心,即吾們的良師,舉凡有所作為,依此良心做去,則萬無一失了,其不善者,即指耳目招搖之謂也,所以求道,才能改惡從善,去邪歸正,誠然有之。
3.可以消禍解冤孽=禍劫冤孽,皆由人自造的,因為人人放失本心,棄了八德,血心用事,所以作為,悉違反良心,不合理正道,所以結冤孽,造因果,殃連禍結,久而久之,遂釀成古今未曾有之大浩劫者,皆由世人失道故也,禍劫冤孽,既因放失本心失道的原因,而釀成的,所以必須求道,求回本心,才可以消禍劫,解冤孽者,明矣,果能求得良心正道回來,自然知道禍劫之所由來,冤孽之所由結自能悔既往之過失,自怨自艾,誠心懺悔,極力行功立德,以償宿孽愆尤,自然冤解孽消,無有牽纏,且從茲以往,一意一念,悉依本心為主,一舉一動,悉依八德是遵,那能再結孽債,再造劫因呢,似此新仇不結,舊恨無存,身心清淨,自然禍劫冤孽,不解而自解矣。
4.可以改命運=命運何來,由天命,乎由神定,乎由人造,乎人自造其因,神天乃助其緣,最後自然成其果了,總而言之,三世宿緣,數世食果,雖是神天助緣,實皆由人心自造之也,觀夫世人,或生為王公將相,田園萬頃,大廈連雲,富甲一方者,乃其人前生本心常存,心不離道,兼之祖宗積德深厚,福田自種佳禾,自然今生結得好果,此自然之道也,或自有生以來,疾病纏身,一生落魄,貧無立錐之地,家無隔宿之糧,或伶仃孤苦,或災禍連綿者,皆係三世不修,本心流亡,血心識神用事,福田偏種惡草,自然不得自食好果,所謂天網恢恢,報應不爽,信不誣也,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欲改命運者,必待求回本心,把福田的惡草除盡,重植佳禾,將來自得佳果,哲家洪子云。「盍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試觀邱祖,當初乃金蛇鎖口,最凶惡的命運,求道後,努力實修,積功累果,終至冤解孽消,不知不覺之間,冥冥中,把他的陰紋,改變二搶珠的大貴格了,求道之好處,亦可瞭然於心矣。
行盍世間天下路,獨是修行不誤人。
1求道有幾點好處?
2求了道應如何才能得其好處?
第十章 道運
一、理 數
混沌未開,理無不在,鴻濛甫闢,數無不周,未有天理,先有此理,鴻濛將判,先有定數,所以理曰定數,天地循環,無有往而不復的,世道盟衰,無有廢而不與的,世衰道微,至此極則反,故此際正當正法重光,真儒復興之時也,因為大道隱晦太久了,人心廢道廢德,已經到了極點了,惡業浩劫,已造成了,劫既成,上天不得降真道來救劫,吾們三生有幸,得逢三期末會,真道降世,欲求真經正法,性理真傳,正在此時了。欲求真學問,要為真儒者,真在此時也,時乎時乎,機最難逢,切勿錯過,大道為萬靈之主宰,上至天地人物,莫不從此道而生的,下至草木山川,蟲魚鳥獸,莫不由此道而成的,所以天地之循環剝復,世運之興廢盟衰,悉由此道之專主呢。
二、道運之現在及將來
永夜沉沉人寂靜,銀河西墜眾星稀焂。
忽雞唱三更徹,回看東方已吐輝。
大道雖是降世,還屬半明半暗,但不久靈雞三唱,旭日交將東昇的時候了,只因世間萬事萬物,皆有相對待的,有真便有,假有善則有惡,有正就有邪,為假不知真,無惡不見善,無邪不顯正當此道將興的時,自有萬教齊發,旁門左道,假祖師,假弓長,天考。魔考。(九十六種外道三千六日妖魔)齊來趕此一會,以魔萬靈,正玉石分判,善惡分辨的時候了,故現在真道,正屬半顯半隱的時,恰如還在五更未明之際,讓那些旁門小術,木魚敲得六響,法螺吹得嘹亮,且迷人尚多黃梁未醒,偶而有些夢覺之人,還是心旌搖搖,不知事齊乎楚乎,心還無有定向的,那麼既有此真道,豈容這些萬教來考煉呢,誰不知家貧方見得孝子,國亂才顯忠臣,金經火煉,才知真金,果樹經風,才見真果。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
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三千六百的仙佛,四萬八千的賢人,要由這三期末會期中選出的,非經千魔考,怎麼能知其真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