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帶來僵局經濟

  • 2011-06-27
  • 中國時報
  • 【呂紹煒】

     看到蘋果得到觸控專利,坦白說,不是業界「震驚」而已,一般人也會被嚇一跳。因為,這樣有可能讓這個產業陷入一個「僵局經濟」中,對產業的進步、消費者權益而言,都是非常負面的影響。

     美國專利商標局在廿一日通過蘋果的四項專利申請,其內容包括使用指與多指與觸控螢幕互動時,系統會有所回應;還有以手指縮小或放大程式時,不影響其比例等。總結而言,就是把目前所有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己廣泛運用的電容式觸控操作的方式,給予蘋果所有權。面對這種情況,其它廠商幾乎是「死路一條」。

     美國的頂尖產權專家麥可海勒(Michael Hellet)寫了一本書「僵局經濟」,就是描述這種專利權、智慧財產權造成的經濟損失,甚至導致經濟與產業運作陷入僵局的窘狀。過於分散的產權與過分重視自己的權利,結果不可避免的產生各種僵局。這種僵局,除了眾所皆知、整天在打專利權戰的科技產業外,生技產業也是一個重要的戰場。而因此導致的經濟損失、甚至無謂的死亡,更是難以計算。

     全球最大的藥商默克就曾表示,每一個既有或審核中的專利權,都可能成為一個「幽靈收費站」;這些幽靈收費站未必對新的成果有貢獻,但卻可能要對新成果收取高額的費用,結果反而阻礙了新成果的問世。曾有一個國家的科學家已發現藉著基因改造,讓稻米取得抗拒一種肆虐次熱帶區病毒的方式;但在此之前,他必須取得三十四項專利授權,才可能賣這種種子給農民。取得專利授權之難、費用之高,很可能就讓這種技術胎死腹中。

     很悲哀的是這種情況,最後廠商只能祭出的是「相互保證毀滅」政策;業界廠商拚命申請各種專利─即使是微不足道也要申請,準備那天用來控告對手。應運而生的是專利蟑螂,他們不發明也不生產任何東西,但找機會收購相對便宜可能遭高價產品侵權的虛弱專利,藉此謀利。廠商為了產品順利上市,往往只好支付和解金。難怪,這行的名言是「產權問題總在產品接近上市時冒出」。

     在電訊王國中,那些市場的「大咖」們,往往要為了一項產品推出,取得數百上千的專利,稍有不慎就陷入專利權興訟中。例如,著名的黑苺機製造廠商就曾為了避免服務中斷,只能用六億美元買下專利蟑螂手上的授權。但這些授權真有用嗎?沒有,它只是避免讓廠商受到司法干擾罷了。

     蘋果的iphone 、ipad席捲全球後,各家廠商也紛紛推出各種相關產品應戰。對消費者而言,其利當然是競爭之下,可能取得更便宜又好的產品。但如蘋果得到觸控專利,其它廠商如無因應對策,未來只能仰蘋果之鼻息;要嘛拿錢向蘋果買專利,那一定貴死了;要嘛自己另找生路,或甚至退出這行;整個產業的競爭與創新可能因而延滯,對消費者而言當然是不利,對其它企業而言更是一大利空。這個蘋果,夠厲害、也夠狠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