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劉枝萬:台灣佛道法不分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2011.06.27 05:57 pm

華麗而繁複的道教信仰 / 林進修

88歲的劉枝萬把畢生收藏的宗教文物捐出,供其他學者研究。
記者林進修/攝影

台灣是個信仰自由的國家,但看在民俗宗教學者劉枝萬眼中,卻是佛道法不分,很多民間信仰已像大雜燴般,全都混在一起,形成一個非常奇特的信仰模式。

「師公瞧不起法師,法師又瞧不起童乩。」我國知名民間信仰及宗教學者、前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劉枝萬指出,就因宗教信仰混雜,研究台灣民間信仰具有高度挑戰性、卻又興味十足,讓他一做就超過一甲子,如今雖高齡88歲,仍樂此不疲。

他說,一般人都以信仰場所的名稱來區分宗教,例如「寺」是佛教的專有名詞,「觀」則指道教修行的場所,但台灣卻不是這麼回事。例如台北的龍山寺,前殿供奉的是佛教的三寶佛祖及觀世音菩薩,後殿的天上聖母媽祖婆、關聖帝君、三官大帝及註生娘娘等,卻又是道教尊崇的神衹,「大家都融在一起了。」

一輩子研究民間信仰,劉枝萬收藏數量相當多的宗教經書及文物,去年遭小偷竊走部分收藏精品,讓他相當難過自責。長考之後,決定捐出其餘文物捐給中研院民族所,為這些無價之寶找個安身立命的家,也提供更多學者研究,今天上午舉行捐贈儀式。

即日起,中研院舉辦為期8個月的「札根與傳承--劉枝萬先生文物及圖書捐贈展」,其中最特殊的三項文物,分別是用來收納道士法器用物的竹編「師公籠」、祭解用的木雕關煞亭、用來為好兄弟照路的普渡公燈。

有意思的是,民間普渡公燈內,有時也放置胭脂水粉、香菸及鞋油等日常用品,供路過的孤魂使用,充滿人情味。劉枝萬說,信仰無非是讓亡魂走得無憾,讓在世者心靈獲得慰籍,生死兩相安。

【2011/06/27 聯合晚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