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01 Mon 2009 10:35
攝護腺癌形成的七個可疑原因
攝護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 惡性腫瘤,發病機率會隨年齡增長而提升,其發病率有明顯的地區性的差異,其中以歐美地區的攝護腺癌發病率較高,據統計數字顯示僅次於肺癌,攝護腺癌在男性是 癌症死亡的第二位。我國在較早之前的攝護腺癌發病率是在較低的水平,但由於人口高齡化,近年來發病率的收據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由於對攝護腺癌的診斷方法的不斷改進,如酸性磷酸酶的放射免疫測定,攝護腺液的乳酸脫氫酶的測定,經直腸的超聲顯像,CT 檢查以及攝護腺穿刺針改進等,使攝護腺癌得以早期被診斷出來,也使攝護腺癌的發病率有所增加。
攝護腺癌 98% 為腺癌,常從攝護腺萎縮的外圍部分發生,大多數為多病灶。攝護腺癌的病理檢出率和經驗臨床上的發病率有很大差異,下面為攝護腺癌形成的七個可疑原因介紹:
1. 環境因素會提高攝護腺癌的發生幾率,環境中的鎘污染尤其要特別注意。
2. 地區因素如美國人的攝護腺癌的發生率一直處於高水平,其中又以非裔最高,而亞洲地區則普遍較低。
3. 感染因素如長期、慢性的細菌或病毒的感染,會大大增加罹患攝護腺癌的機會。
4. 飲食因素是其中一項重點,如果你日常飲食中,攝取大量含有飽和性脂肪酸的食物,那就要注意了,因為飽和性脂肪酸是攝護腺癌的誘發劑。
5. 荷爾蒙因素是指絕大部分的攝護腺癌細胞表面有男性荷爾蒙的接受器,而失去男性荷爾蒙的刺激,攝護腺癌細胞就會萎縮退化。換句話說是男性荷爾蒙分泌量越大,罹患攝護腺癌的機會也會相對提高。因此,從小被閹割或睾丸發育不良的人基本上是不會得到攝護腺癌的,但是相信沒有男性願意用這種代價來換取自己遠離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
6. 年齡因素是年紀越大,發生攝護腺癌的機率也會相對的越高。
7. 遺傳因素在於家族中曾有罹患攝護腺癌的人,得攝護腺癌的機率就比一般人高;據統計,約有 9% 的攝護腺癌患者是有家族病史的。
奇美醫院電腦刀腫瘤治療中心
********
攝護腺保養預防罹患攝護腺癌
根據攝護腺癌的研究報告顯示,在攝護腺癌患者中,約有10%是有家族病史的,而其中3%是與基因有關,因此如果家族中有一等親之內的家人罹患攝護腺癌,其餘家族中的男性,最好在四十五歲後要做好攝護腺保養並排定每年的健康檢查,以便早日發現早日治療,以確保自身的健康。除了家族病史或基因的關係之外,另外的攝護腺癌致病原因,在於目前大環境的污染及日常的高油脂飲食習慣,這在我的另一篇文章「攝護腺癌與高油脂飲食」中有補充說明。
攝護腺癌在亞洲事實上不像在一些西方國家那麼普遍,例如香港男性的罹患攝護腺癌機率,大概只有瑞典男性的50%左右,如果是在一些受西化文化入侵較少的地區來說,例如中國大陸,其男性的罹患攝護腺癌機率數據,更是比西方國家低很多。
說到飲食習慣跟罹患攝護腺癌的關係,這跟動物性食品有很大的關聯,再進一步的可以說是跟西式的飲食習慣有關,例如牛奶、雞蛋、cheese、鮮奶油、牛油和肉類等,這些都是西式飲食中常見的食材,再加上豐含油脂的食用油,這些都會刺激了男性體內睪丸素之分泌,增加攝護腺細胞生長的速率而造成攝護腺肥大,進而癌細胞產生的機率。
要做好攝護腺保養以預防罹患攝護腺癌,首要的是調整飲食習慣。
根據一些醫學上的研究,素食者及經常吃穀類、蔬菜及大豆類製品的人,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會比較低,其主要原因是這些食物的特點是脂肪含量很低,可以降低睪固酮之分泌,而且值物類食材也豐含天然的纖維,可協助將睪固酮排出體外;反之,食材中的肉類及蛋類等,其中並沒有任何的纖維成份,因此並無法協助將睪固酮排出體外,而睪固酮留在人體內,最後會再度被消化道吸收而進入血液之中,使其變得更加活躍,增加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
因此,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如穀類、蔬菜及豆類製品等食物,讓體內睪固酮儘快排除,而蔬菜類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在抗癌的層面上也有一些作用;再加上避吃一些高油脂的食物,食用油則用得愈少愈好,減少體內產生睪固酮。在這樣全面性的保養攝護腺,對降低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應該是正面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