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史話-抗日戰爭外一章
- 2011-03-21
- 旺報
- 【文/羽公 整理/王超群】
編者按二戰期間,中國派出遠征軍赴緬甸作戰,本文作者羽公訪談曾參與戰役的隨軍參謀張葛天,留下珍貴口述史料。羽公為中國文藝協會會員,曾獲五四文藝獎章,熱愛寫作。他表示,這段歷史在台灣教科書未有完整記載,本文為了避免歷史記憶流失而撰。
1944年至1945年間,為我國抗戰勝利前戰況最艱困沈重的時期。對外交通要衝如港口、機場等,皆為日軍占領控制。
1941年,日軍以4個師的特種部隊攻占緬甸仰光,駐緬英軍無力抵抗日軍之入侵,並被迫封鎖中國當時唯一國際交通運輸線──滇緬公路。因而使中國在戰爭中所需的物資更感枯竭,日軍則欲據此遂其侵吞全中國的迷夢。
1941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在形式上或理論上中國已不是孤軍獨戰,但事實上當時的盟包括英、美、蘇軍均節節敗退,戰績不及國軍。日軍因偷襲珍珠港成功,霸氣十足,自認不可一世,乃揮軍南侵,使南洋各地包括菲律賓、馬來西亞、馬來半島、新加坡、蘇門答臘、帝汶島等地在數月之內相繼淪陷。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出現了「中國戰區」,即包括中國、泰國、越南及緬甸地區。蔣介石委員長由同盟國推為26國駐軍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美國史迪威將軍為最高統帥參謀長(編按:1942年1月被派為中印緬戰區美軍司令、兼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參謀長,以及美國對該地區租借法案最高主管)。
緬甸仰光被日軍占領後,一方面應駐緬英軍之請求派軍援助,另方面為保衛自雲南昆明至緬甸仰光之滇緬公路的運輸功能,國軍派出一支精銳部隊組成的遠征軍赴緬作戰。由羅卓英將軍任總指揮,3個軍團開赴緬甸,其中包括第五軍(軍長杜聿明)、第六軍(軍長甘麗初)、第六十六軍(軍長張軫)。
本文專訪張葛天先生為第五軍第二百師的青年隨軍參謀,親身經歷這場戰爭,以及國軍在緬甸作戰鮮為人知的困境實況。
滇緬公路 駝峰運輸
滇緬公路是我國在抗戰期間人員、物資對外出入的唯一通道,對抗戰之貢獻至鉅且深。在建築期間開山架橋,艱苦備具,山路崎嶇高低不平,路在山谷崖壁間盤旋,有如迴紋針似的彎道,也即外國人所謂的「夾髮針式」的路線,迂迴曲折、陡峭崚嶒,間有洞穴,險象環生。再加上工區須經過滇緬邊界的熱帶叢林區,各種毒蛇猛獸出沒其中;因潮濕燥熱,瘴癘之氣瀰漫尤其可怕。
修路期間,曾徵得民工凡10萬人,半年之內竟有半數人員因罹患不知名疾病而亡,該地區環境之險惡可想而知。
滇緬公路全長900多公里,是無數民工犧牲性命以血汗築成的一條公路,工程至為艱鉅浩大,舉世聞名。在滇緬公路尚未峻工前,中國以空軍運輸機冒險飛越喜瑪拉雅山區,作為人員無物資的運輸線,即所謂「駝峰運輸」。當年美國空軍飛虎隊陳納德將軍,自願參與支援中國,加入並領導這項運輸飛航行動。
飛虎隊是陳納德將軍招募海、空軍優秀戰機駕駛員所組成的一支美國空軍志願隊,受雇於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委員長。其主要任務是保衛中國戰時生命線──滇緬公路。
組成以後加入中國空軍,由陳納德將軍指揮中國與緬甸戰區所有美國空軍部隊作戰,成果輝煌,協助挽救了仰光和滇緬公路。該公路在中國境內的終點站是雲南昆明的空軍基地。當時飛虎隊與中國空軍,不懼艱難往返於中緬之間,運送大量戰時物資到大陸,對保護中國各地及對滇緬公路之運輸,立下難以合計的汗馬功勞,而陳納德更成一傳奇人物。
王師出征 百姓感奮
1942年3月8日,仰光失守,12日,英方聯絡人員來我國軍駐地,請求我第二百師即刻入緬,二百師師長戴安瀾將軍,率領13000人奉命前往緬甸。
出發時由英方供應軍車運送部隊循滇緬公路而行,一路上浩浩蕩蕩,放眼望去有如巨龍蜿蜒,蔚為壯觀。每一輛車上均懸掛青天白日滿地紅巨幅國旗,隨風飛揚氣勢萬千。
沿途民眾獲悉國軍出征,紛紛爭睹。車隊壯,鼓掌歡歡呼,歡聲雷動,大有重振大漢天威於異域之勢,至為感人。
部隊抵達緬境,首途「臘戍」,當國軍到達時,熱情的華僑將國軍團團圍住,高呼「中華民國萬歲」、「蔣委員長萬歲」。他們甚至爬上車輛,拋帽子鞋子,不知如何表達感奮之情,使當時在場的每一個人無不熱血沸騰,也感染到當地人和英國人。
(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