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縱論各脈生兜率  86年10月1日

窺基菩薩 降

話:今日出遊,賢生可以出發。

勇筆:(合十頂禮)弟子遵命!對了!上期弟子所提請補著本書空期之事, 

   弟子擬訂於每星期五本堂鸞期之時以金指妙法補著,尚請您費心安排

   ,不知可行否?

菩薩:當然可以!

勇筆:那就感謝師之慈悲了!今夜您要帶引弟子往何處呢?日前弟子接到一

   封來信,強調在此末法時期眾生根器差,求生彌勒淨土是簡易而近,

   但其簡易何在?求生到淨土之眾生,其歷程又是如何?現今遊訪內院

   參訪之大菩薩俱皆上品而生或是中品而生,但此俱為高階上升,於末

   法眾生難有直接而實際之誘因,是否有可以改善?

菩薩:末法眾生根器差,乃是指眾生歷經無數劫之輪迴以來種因造業之阻礙

   ,並非末劫眾生智慧比前人差;是以今時求生彌勒淨土之行者並非限

   於下品求生,或是求生彌勒淨土之行者大多會生於外院,關鍵在於如

   何發心?如何行持?吾知悉貴堂賢生為弘法傳義頗費苦心,亦有一再

   呈請諸佛菩薩開示求生彌勒淨土之法義,吾在此亦可提供眾生一個直

   接簡捷之法義。

 

              一、彌勒淨土因在欲界天,與閻浮提同屬一地,因此距離不遠,願力

     容易契引攝納,不論慈尊之願海或是眾生之願力幾乎無所阻隔,

     就可融匯,這就是近。

   二、何謂簡易?末法時期眾生既是智慧不比前人差,為何根器差?那

     就是末法時期人心功利;況且置身於一個緊張又競爭的社會之間

     ,對修道發心怕不能吃苦,發願又怕失落既得,因此浮浮沈沈於

     輪迴苦海之中。因此只要從聞見慈尊而心喜而膜拜而持念(唸)

     ,如此發心成願力,融入慈尊願海,種下無數劫以來佛緣之契機

     ,再於日常中量力行持佛規禮節,律戒六事,每天並不須要時時

     刻刻而行,只要每天的空閒時間記得行持,累積不斷,那麼絕對

     可以上生彌勒淨土,這就是簡易。當然如果有人空閒時間愈多,

     精進修持多分,當然可以高階上生。

   三、求生彌勒淨土是智慧。所謂智慧,即是能夠把握此一異方便之法

     門。彌勒淨土與各方淨土最大不同,即是它處於我人所生存之空

     間,不似其它各方淨土是在閻浮提距離恒河沙數遙遠之地,求生

     彼處之行者在人間行持之精進與方便之處當然各有殊勝;但彌勒

     淨土即是以眾生根性染著之中可有歸止,以凡夫根器求生淨土再

     精進修行,達成蓮花化身,脫胎換骨,邁入究竟境界;因為凡夫

     之行持,不易擺脫凡俗根性,唯有先仗託外力離開閻浮提,使凡

     俗根性去掉一層束縳,再增上出離心,精進修持,如此更勝在輪

     迴中尋覓機緣,因此是智慧的精進。

 

勇筆:師啊!您這一長篇大論,弟子是心領神會,不過弟子的疑問是,求生

   到彌勒淨土後尚有漫長五十六億年,如何去面對它?

菩薩:這個問題,吾早已說過,漫漫長程必須再精進行持,修至等覺境界,

   再與慈尊共下閻浮提。

勇筆:那是說求生到了淨土之後,要有欲界天四千歲的修行,才能夠修到等

   覺的境界,那麼彌勒淨土就不是究竟之處了?

菩薩:是的!在彌勒淨土修行四千歲等於閻浮提五十六億年。賢生認為在彌

   勒淨土僅止等覺境界,但是在閻浮提卻未必能夠修成等覺境界;而且

   在彌勒淨土有保證,那就是到了彌勒淨土,保證能夠修至等覺境界,

   而到了等覺境界,保證能夠伴隨慈尊下生閻浮提,龍華三會之下共成

   正覺;換言之,彌勒淨土不是究竟之處,但卻可以保證成就究竟佛果

   。

勇筆:弟子明白!很抱歉再次勞煩您長篇大論,因為眾生所求,弟子只好冒

   犯。這些以前您都陸續開示,而且三經中也有明載世尊金口開示,保

   證眾生有心願行即可得生彌勒淨土;而得生淨土之行者,最終必定伴

   隨慈尊下生共成正果。如今經您明確有條不紊之開示以後,應該不會

   有這種問題了!另外弟子再就那封信的另一個問題請教,目前各宗脈

   如佛教、鸞門、一貫道的修子們如何來修持彌勒法義?

菩薩:佛門之淨土法門,目前以彌陀淨土,亦即極樂世界之說大為興盛。佛

   徒目前修彌勒法義之行者,舉世之間恐不出五萬之數,而且尚包括緇

   眾、在家眾;因此彌勒法義實有必要加以宏揚,唯此機運仍在人為之

   努力。鸞門求生彌勒淨土,一如佛門一般,因為鸞門應運在普化;若

   以佛門之定義而言,鸞門乃行大乘度眾之義,只不過鸞門修子重在外

   行功德,少及內行修持,因此彌勒法義與鸞門宗旨恰好相輔相成,實

   行大乘共度,可及內外,因此今時之應運時機乃是佳妙。而一貫道修

   子就最貼近於彌勒法義,因此精修一貫道修子頗多得生內院,今日吾

   帶引賢生往謁。

勇筆:弟子感謝!只是目的地到了沒?

菩薩:早已到達,只不過吾倆言談之間,吾放慢腳步,好使賢生開懷暢談。

勇筆:真是感恩!眼前這座大殿可是目的地?

菩薩:然也!此殿名曰「參法殿」,乃是各級菩薩互相切磋、交換心得之聯

   誼道場,賢生隨吾進入。

勇筆:弟子遵命!(隨師而行,只見殿前有九階,步步高升,階梯正中有百

   鳥朝鳳圖,只見鳳鳥栩栩如生,展翅欲飛。上得階梯,大殿騎樓左右

   各有八柱,宏巍可知。大殿設有八座,中有玉爐祥煙嬝嬝繚繞,八八

   六十四座。其中有十數座上有人,所謂有人是出家眾、在家眾俱有;

   換言之,已非佛菩薩而已。此時窺師走向靠左一個座位,那個座上有

   一緇,一在家,二人此時亦已起身。)

菩薩:賢生眼前這二位,緇者乃普泰羅漢,羅漢乃明正德年間繼傳唯識學,

   求生彌勒淨土有成之法師,今時已得生內院菩薩。另一位在家眾,乃

   明末王肯堂居士,亦是繼傳唯識學有成之人,但在生是屬天命一貫道

   道子,今得生內院,亦得菩薩果位。

勇筆:弟子參見二位菩薩。

法師、居士同聲曰:賢生免禮!吾等亦向窺師見禮!(言畢單掌問訊,恭向

         窺師行禮。)

勇筆:弟子冒昧!請教菩薩王肯堂,為何您已證得菩薩果位,仍然一身在家

   裝扮,是不是俗家居士亦可證得菩薩果位?

肯堂:賢生有所誤解,因為知悉賢生今日隨窺師至此著書,因此吾乃以在生

   之相與賢生見面,有助了解。吾目前證得菩薩果,早已捨俗相而受戒

   行矣!

勇筆:原來如此!那麼弟子再請教,一貫道在明末就已在大陸上傳道了嗎?

肯堂:然也!一貫道道脈衍繹,在達摩祖師來東土之時,道統仍然一脈相承

   ,只不過道旨由明而暗,其中變數當然有關於運數。

勇筆:這個道統演繹弟子弄不清楚,但是弟子想請教的是,在您那個時候是

   以何因緣而得生彌勒淨土?是不是所有的一貫道道子都能得生彌勒淨

   土?

肯堂:賢生這問題問得好!並非所有一貫道道子都能得生彌勒淨土,不過一

   貫道道子若要求生彌勒淨土則比一般眾生更簡易、更可高階得生彌勒

   淨土。

勇筆: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慈尊較厚於一貫道道子而薄於一般眾生?

肯堂:非也!因為一貫道乃以領天命而降命於人,以弘傳大道,並以慈尊為

   掌道盤之祖師,其中就已種下與慈尊結緣之契機。再經由一貫道前人

   、點傳師(即經理)、講師等先進資深道子以傳承天命,而引導後進

   精修佛規禮節,則此願力融入慈尊願海,更勝一般眾生一籌,所以一

   貫道道子求生彌勒淨土比一般眾生更易更高;而也因為一貫道天命降

   於人,因此也容易因人之誤執而誤導,因此並非所有一貫道道子都能

   得生彌勒淨土。

勇筆:多謝菩薩開示!那麼以菩薩高見,如今一貫道道親要如何才能得生彌

   勒淨土?嗯!應該是說要如何才可使一貫道道親樂生彌勒淨土?

肯堂:一貫道法義之中,乃為佛道妙諦雙修,有嚴苛之佛規禮節,即戒律

   有開班進修作悟理生智慧,因此一貫道道子已具備往生彌勒淨土之六

   事行法中之二、三事,差別僅在樂生彌勒淨土作彌勒眷屬之願心尚未

   發出;因此一貫道道子在行持中能有此發心,亦即加上樂生彌勒淨土

   作彌勒淨土之眷屬,以此而延伸出拜佛、念佛、唸佛,則必可得生彌

   勒淨土。

勇筆:感謝菩薩開示!啊!對了!如果一貫道道親這樣做,會不會違背本道

   的教義?

肯堂:當然不會!一貫道本就以慈尊為主,修行祖師法義,豈是違背本道。

勇筆:那就放心了!對了!菩薩尚未開示您以何因由得生彌勒淨土?

肯堂:吾在生因志趣於唯識之學,因而與另一位王菴居士頗有研究《唯識卅

   論》,想要繼傳唯識學,奈何慈恩一宗經疏,歷經唐、宋、五代、十

   國至元之戰亂,早已散佚失傳,因此吾苦心蒐集相關資料,因此被點

   傳師(當時已具頗大職權)斥責,吾心想唯識學乃本道祖師之心法,

   為何受斥?後來始知祖師受庸俗之輩假藉託生,甚至倡亂,因此本道

   那時禁絕提及彌勒之名。但吾卻一心思慕慈尊法義,乃不顧前賢斥責

   ,著成《唯識註疏》,並依彌勒法義求生彌勒淨土,乃得生彌勒內院

   。

勇筆:原來菩薩尚是繼起絕學之智者,是否有機緣也教教弟子?

肯堂:只要賢生肯閉關修行,吾當樂意成全。

勇筆:弟子在此先行感恩感謝,弟子閉關之時,菩薩可別忘了!

肯堂:不會!賢生只管放心!

勇筆:另外弟子請教普泰菩薩,您又是以何因緣得生彌勒淨土?

普泰:吾慚愧!雖然以出家眾而慕唯識學,但在生之時,因歷經前朝之戰亂

   ,故雖也著成唯識學,但卻無肯堂菩薩之樂生心,僅以緇眾苦修慈尊

   法義而得生彌勒淨土。

勇筆:原來菩薩也是繼起絕學之智者,那真是弟子之幸,得能拜謁。

普泰:賢生好說了!今日吾無可贊助篇幅,倒是沾光列於書中,吾慚愧了!

勇筆:菩薩真是客氣!今日著書也久,改天弟子閉關之時,也請菩薩並同賜

   教是幸!

普泰:當然有那麼一天,吾也樂於成全。

勇筆:那弟子在此先行拜謝!差不多了,師啊!我們回堂了!

菩薩:可以!(就在師生等四人行禮告別後,回堂路上)

勇筆:師啊!這二位大菩薩的著作是什麼,弟子忘了問,是不是再回頭去請

   教?

菩薩:不用了!他們二位生前著作多有三十幾部,怎麼列得了。好!已到堂

   ,賢生回去吧!

勇筆:弟子恭送師駕!

菩薩:可!吾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