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好 別人比我們更好
對於台灣近來的經濟表現,我們從官方獲得的資訊,是經濟成長率已經由2005年的4.1%上升到2006年的4.6%,失業率也由4.1%下降為3.9%,也就是說「苦日子已經過去」了。如果關起門來看數據,當然是值得欣喜;但如果敞開大門看看全球的狀況,可能就不會感到雀躍,甚至還會感到憂心才是!
成長率未達全球平均
據「國際貨幣基金」四月份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去年(2006年)全球的經濟成長率為5.4%,可說是幾〸年來最好的一年。台灣過去以來一直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典範,和亞洲其他三小龍同為全球的「成長標竿」。卻在全球環境最佳的狀態下(美國亦高達3.3%),只能獲得4.6%的成長率,無法達到全球的平均,應該說是「完全不及格」的!
如果將眼光放到亞洲,台灣的「成長疲態」就更為清晰:亞洲四小龍的平均為5.3%-新加坡7.9、香港6.8、韓國5.0,台灣4.6是小龍之末。豈止是小龍之末而已,在所謂的「新興亞洲」(Emerging Asia)中,台灣也是敬陪末座-中國10.7、南亞(印、巴、孟)8.7、四小虎(印尼、泰、馬、菲)5.4,其中沒有一個國家低於5.0。即使是放眼成長相對較難的高所得先進國家,台灣也比不上愛爾蘭6.0、盧森堡5.8、芬蘭5.5、以色列5.1等國。更糟的是,台灣今年和明年的成長也不被看好,還是落居於亞洲四小龍之末,以及所有亞洲新興經濟體之後。
其實,去年不僅是亞洲國家表現優異,連經濟表現一向最差的次撒哈拉地區,也獲得了5.7%的佳績;艱困轉型中的中歐和東歐也高達6.0%,前陣子還為供需失調傷透腦筋的獨立國協,也獲得7.7%的高成長,其中俄羅斯為6.7%,其他加盟共和國更為9.7%!獨立國協也許受惠於石油價格的提升,那麼看看中東地區的非產油國家(埃及、敘利亞、約旦和黎巴嫩),竟然也有5.9%,高於中東產油國的5.5%。
重要職位成酬庸犒賞
怪的是,西元兩千年以來,政府將「拼經濟」時時掛在嘴上,宏偉的經濟計劃推陳出新,從「八一○○,台灣啟動」到「綠色矽島」、「全球運籌中心」、「二○○八國家發展計劃」,乃至於現在的「大投資,大溫暖」,其中又穿插了「國家經濟發展會議」、「經濟諮詢委員會」、「經濟永續發展委員會」等大型諮詢會議,完成無數的會議結論,理當奠定堅強的發展基礎才對;加上去年外來投資超過百億美元,政府宣稱是幾〸年來的最佳成績,為何現在的成長率卻落居於整個新興亞洲之末,難道不應該深入檢討?
其實大家都清楚原因,一是執政黨將政府重要職位當成酬庸選舉功臣的犒賞,成為選舉工具之一;二是各黨為了政治利益不惜「玉石俱焚」,讓國家機器空轉;三是台灣要除去「中國因素」必須支付的代價。若不願「進入」或「引進」中國,就必須有更高的效率「進入」或「引進」全球,但台灣辦得到嗎?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經濟組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杜震華
對於台灣近來的經濟表現,我們從官方獲得的資訊,是經濟成長率已經由2005年的4.1%上升到2006年的4.6%,失業率也由4.1%下降為3.9%,也就是說「苦日子已經過去」了。如果關起門來看數據,當然是值得欣喜;但如果敞開大門看看全球的狀況,可能就不會感到雀躍,甚至還會感到憂心才是!
成長率未達全球平均
據「國際貨幣基金」四月份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去年(2006年)全球的經濟成長率為5.4%,可說是幾〸年來最好的一年。台灣過去以來一直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典範,和亞洲其他三小龍同為全球的「成長標竿」。卻在全球環境最佳的狀態下(美國亦高達3.3%),只能獲得4.6%的成長率,無法達到全球的平均,應該說是「完全不及格」的!
如果將眼光放到亞洲,台灣的「成長疲態」就更為清晰:亞洲四小龍的平均為5.3%-新加坡7.9、香港6.8、韓國5.0,台灣4.6是小龍之末。豈止是小龍之末而已,在所謂的「新興亞洲」(Emerging Asia)中,台灣也是敬陪末座-中國10.7、南亞(印、巴、孟)8.7、四小虎(印尼、泰、馬、菲)5.4,其中沒有一個國家低於5.0。即使是放眼成長相對較難的高所得先進國家,台灣也比不上愛爾蘭6.0、盧森堡5.8、芬蘭5.5、以色列5.1等國。更糟的是,台灣今年和明年的成長也不被看好,還是落居於亞洲四小龍之末,以及所有亞洲新興經濟體之後。
其實,去年不僅是亞洲國家表現優異,連經濟表現一向最差的次撒哈拉地區,也獲得了5.7%的佳績;艱困轉型中的中歐和東歐也高達6.0%,前陣子還為供需失調傷透腦筋的獨立國協,也獲得7.7%的高成長,其中俄羅斯為6.7%,其他加盟共和國更為9.7%!獨立國協也許受惠於石油價格的提升,那麼看看中東地區的非產油國家(埃及、敘利亞、約旦和黎巴嫩),竟然也有5.9%,高於中東產油國的5.5%。
重要職位成酬庸犒賞
怪的是,西元兩千年以來,政府將「拼經濟」時時掛在嘴上,宏偉的經濟計劃推陳出新,從「八一○○,台灣啟動」到「綠色矽島」、「全球運籌中心」、「二○○八國家發展計劃」,乃至於現在的「大投資,大溫暖」,其中又穿插了「國家經濟發展會議」、「經濟諮詢委員會」、「經濟永續發展委員會」等大型諮詢會議,完成無數的會議結論,理當奠定堅強的發展基礎才對;加上去年外來投資超過百億美元,政府宣稱是幾〸年來的最佳成績,為何現在的成長率卻落居於整個新興亞洲之末,難道不應該深入檢討?
其實大家都清楚原因,一是執政黨將政府重要職位當成酬庸選舉功臣的犒賞,成為選舉工具之一;二是各黨為了政治利益不惜「玉石俱焚」,讓國家機器空轉;三是台灣要除去「中國因素」必須支付的代價。若不願「進入」或「引進」中國,就必須有更高的效率「進入」或「引進」全球,但台灣辦得到嗎?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經濟組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杜震華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