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尺整人 對14題等於全錯

【聯合報╱邱美虹/台灣師大科學教育所教授(台北市)】
2007.06.06 04:28 am


今年度第一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答對題數與量尺分數對照表昨天公佈,讓我們對這樣的入學制度再做一次體檢吧。

首先是基測的定調問題。若是基本學力的檢定,試題偏易,低鑑別度應可以理解。但若是拿來做選才之用,試題具有鑑別度自是應該考量的面向。遺憾的是只是將聯招換了個基測的名稱,基本上仍是聯招選才制度,造成制度與方法不一致的現象,讓家長學生對考試制度不具信心,且因考題偏易,無法區別學生的素質,美其名為消除明星學校,其實是另一種的不公平。

其次是計分方式的公平性受到質疑。所謂的量尺分數,使得每一題扣分不相同,因此造成答錯不同難度的題目,卻取得相同的分數;抑或是答對不同題數卻可能擁有相同的分數。以今年數學為例,全部答錯和答對五題的考生都可獲得一分,換句話說,好不容易做對的數學每題只值零點二分而已,全部做錯或沒做答還有一分。再看國文、社會、和英文科的答對題數和量尺分數更是離譜,國文答對〸題、社會答對〸四題的考生都只能獲得一分;英文今年偏易,因此學生答對〸一題和全部都答錯一樣得一分。

我有一位學生是國中老師,昨天她跟我說英文考完當天有位屬於低成就的學生興高采烈的跟她說,他答對了好幾題,很高興;但今天得知好不容易做對的幾題卻跟完全不會的同學一樣僅得一分,那份失望與沮喪表情,讓人不捨與深感無力。

基本上,整個的計算分數是在整高分群和低分群的孩子,前者為了一題兩題所產生的極大效應,不僅在學習過程中錙銖必較、目光如豆,在結果上還要要求完美;後者則是因為努力未受肯定,而造成自我放棄的心態。這已經不是教育的目的了。

最後,有關「擇優政策」是否充分的讓家長了解其對只考一次的學生而言是較為不利的。根據中研院學者研究指出,大部分未參加第二次基測的考生的分發名次大大落後。以台北地區考生而言,往後掉落的名次可達四千名,甚至有些考生影響所致可能因記分方式錯一題造成相差兩、三個志願,而由國公立高中變成私立學校進而造成家長額外的負擔,這樣的夢魘成真是不無可能的,學生的能力真的有這樣大的差別嗎?

孩子們要受兩次考試的煎熬,絕不是我們所願意看到的,但若是成為不公平制度下的犧牲品,則更是家長所不願接受的。教育當局指出,試題偏易以減少學生負擔和消除明星學校的迷思,前者從補習班林立可知是自欺欺人,後者則是明星學校依然存在而競爭更加惡化,以前是「一試定終生」,現在更糟是「一題定終生」。

我國在國際數學與科學評比中學科表現總是名列前茅,但是我們的學生充分表示不喜歡數學和科學,也是名列前茅,目前的考試制度公平性及公正性受到挑戰,只會剝奪更多學習的樂趣與態度罷了!

【2007/06/06 聯合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