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交者:【小雯兒】
有的人聰明;有的人愚笨;有的人富裕;有的人貧窮;有的人長壽;有的人短命……冥冥宇宙中,決定命運的是什麽?
聰明是天生的嗎?
性狀遺傳率的測定通常有三種方法。測定遺傳率的直接方法依賴於對分開撫養的單卵孿生子的相關性的測定。相關性是相似程度的數學表達,100%是指完全相同,0表示根本無相似性。這種方法建立的前提假設是,在特殊情況下,單卵孿生子從一出生就分開撫養,孿生子之間某性狀的相關性等同於這個性狀的遺傳率,因爲他們各自享有截然不同的環境。根據這種邏輯,智力的遺傳率是74%,因爲在110對孿生子樣本中,74%對的智力水平相似。換句話說,單卵孿生子中智力水平74%的差異可單由基因來解釋,而不必考慮環境的差異;而剩下的26%的智力差異必然造就於環境因素。這種方法得出的結果是估算的上界,因爲分開撫養的單卵孿生子肯定共用一些環境,即使他們是隔離撫養的。分開撫養的單卵孿生子能自由地構建他們自己的環境,一定程度上,個人環境的選擇是受基因影響的。另外,正如以前所說的,在同一歷史時期出生的孩子完全可能共用外界環境對家庭的影響。慘澹的大蕭條時代、20世紀60年代充滿希望的太空開發新紀元、20世紀80年代無節制的貪婪,這些都或多或少地會對孩子産生影響。因此,智力的實際遺傳率要低於74%。
測定遺傳率間接的方法依賴於對一起撫養的單卵孿生子和一起撫養的雙卵孿生子的相關性的測定。智商遺傳率的計算通過將單卵孿生子的IQ相關性減去雙卵孿生子的相關性後乘以2得到。根據這種計算方法,智力的遺傳率大約是52%。雖然雙卵孿生子在遺傳學上較兄弟姊妹並無更多的相似性,但雙卵孿生子的IQ比其他(非孿生子)姊妹之間的IQ更具相關。這意味著雙卵孿生子間比兄弟姊妹之間具有更多的“共用環境”,雙卵孿生子的環境也較正常人更爲一致。因此,這種遺傳率的間接計算方法可能低估了“共用環境”的作用。間接估計遺傳率的方法存在著這些不確定性,意味著真實的IQ遺傳率必定在30%-70%這個範圍內。
由於諸種不確定性,需要有一個估計智力遺傳的較好數學模型。爲製作這種數學模型,研究者盡了很大的努力,並且不斷地將新的資料補充入模型中。長話短說,目前的數學模型估計智力的遺傳率爲47%-58%之間。另一相似的模型估計爲54%-64%之間。
折衷一下,我們嘗試性認爲平均遺傳率爲60%。這意味著40%(或者大於1/3)的平均智力水平歸功於環境差異。
環境在決定智力中至關重要,在赤貧的環境下,一個深具潛力的孩子可能會喪失其全部的輝煌未來;而對於一個普通孩子來說,缺乏足夠的教育將使他的能力低於平均水平。
同性戀與遺傳的關係
如果同性戀是由遺傳影響的,那麽在某一特定的家族裏應該有更多的同性戀者。爲了確認這一點,一項研究通過兩個艾滋病診所和幾個同性戀組織招募了114名自認的同性戀男性,對他們及親屬的性取向進行了調查。該研究同樣採取問答的方式,問題包括自我的性別意識、性發育和性行爲,同時也包括家族成員及其本人的病史。雖然調查的過程細緻而縝密,但它還是有無法克服的缺點。有些人在被訊問時不一定直言相告。即使暫且不說這一點,由於沒有直接調查受試者親屬本人,他們的性取向的判定也未必可信。調查的資料表明,絕大多數同性戀男性10歲時第一次感受到對其他男性的興趣,16歲時自我承認爲同性戀者,而到22歲時則“公開承認”自己爲同性戀者。受試者的平均年齡爲36歲,因此絕大多數受試者的同性戀行爲已經延續于整個成年期。
研究人員發現,同性戀的確與某些家族關係密切。受試者的兄弟中有同性戀者的例子是一般人群的7倍。在遠親中,母系的同性戀例子比父系的高3倍。在同性戀者的舅舅和表兄弟中,大約8%的人也是同性戀者,而一般人群僅爲2%。因爲舅舅及表兄弟與受試者共用遺傳資訊而成長環境各異,所以有力地提示了同性戀的遺傳性。令人震驚的是,同性戀者父系親屬中男性同性戀者相對較少,而女性同性戀者在父系與母系親屬中均極少。許多科學家都認爲同性戀是由遺傳決定的,但只有極少數科學家推測到同性戀是通過母系傳播的,因此,這個發現頗爲令人震驚。此外,同性戀男性與同性戀女性常不出現在同一家族中,另一個出人意料的論斷認爲,兩者可能在遺傳的方式上存在差異。
男性同性戀來源於母系。假如這是事實,那麽,該性狀的遺傳可能與X染色體有關。女性有兩條X染色體,各來自雙親的一方,即使一條X染色體出現畸變或異常,只要另一條是正常的,仍然可以表達正常的性狀。但是,男性只有一條X染色體,來自母親。每位男性從父親那裏遺傳了一條Y染色體,而不是X染色體。男性的X與Y染色體都是單倍的,如果某一拷貝的基因發生畸變或異常,它將別無選擇地表達異常。顯然,男性比女性更易表達X染色體的相關性狀,而女性表達X染色體畸變或異常性狀的唯一可能,是她同時遺傳了雙親的X染色體變異基因。
爲了驗證同性戀是通過X染色體遺傳的,研究者檢查了40對同性戀兄弟位於X染色體上的基因標記。選擇這些人僅是爲了提高確認同性戀基因的可能性,雖然選擇這樣一個不尋常的群體值得商榷。在檢查了這些同性戀兄弟的血樣,以及他們的母親和可能找到的同胞的血樣之後,研究者發現,其中33對兄弟在特定區域的基因標記上有一致性,他們的X染色體可能攜帶了與同性戀相關的基因。另外7對兄弟沒有出現一致性,這可能意味著同性戀還存在其他的遺傳或非遺傳來源。當然,在作出確定的結論之前還需要對這個結果進行重復與擴展。但總的來說,這項研究還是很認真的。
犯罪,決定於天性還是教養?
一項針對領養兒童的大規模研究揭示,兒童有重復親生父母犯罪行爲的傾向。該研究檢查了丹麥14427名養子,將他們的犯罪記錄與其親生父母作比較。研究發現,在孩子親生父母與養父母均無犯罪記錄的例子中,約14%的養子曾犯下某種罪行。該比例雖然略高於隨機人群,但仍在情理之中。如果是養父母而非親生父母曾經犯罪,則養子的犯罪率是15%,從而可以看出,“環境”父母對養子的影響甚小。但是,如果是親生父母而非養父母曾經犯罪,則20%的養子同樣犯罪。這顯示遺傳父母對兒童的影響大於環境父母。如果親生父母與養父母都曾犯罪,則養子的犯罪率是25%。該資料有一處極其微妙,研究者發現暴力犯罪並無遺傳傾向,而在財物犯罪上顯示出一定的遺傳傾向。即使親生父母某一方曾犯過三次或更多的暴力罪行,養子的暴力犯罪率並不高於一般。但如果親生父母某一方曾捲入三次或更多的財物犯罪,則養子的財物犯罪率比一般人要高出2倍。約4%的男性養子參與了超過69%的犯罪,這揭示絕大多數犯罪是由慣犯所爲。男性犯罪率總體上較高,這提示,如果一個女性犯罪,那麽她更可能是受到了遺傳的影響。對於那些親生父母犯過三次或更多罪行的養子,似乎他們最有可能淪爲罪犯,但是,他們當中仍然有75%的人並沒成爲罪犯。如果有人對用預測來阻止犯罪感興趣,這就是個問題,因爲它暗示難以或不可能準確預測誰最有可能成爲罪犯。
新近一項大規模研究獲得了遺傳與犯罪行爲相關的證據。科學家檢查了1930-1949年間出生於斯德哥爾摩的862名私生男子的記錄,他們均由非親家庭領養。研究者利用國家犯罪委員會、禁酒委員會、國家健康保護系統、兒童福利機構和全瑞典地方醫院的記錄,獲得了養子與其父母的犯罪、酒精濫用、醫療問題和社會歷史的一攬子資訊。根據親生與養父母的犯罪記錄,將養子分成4組。最大的一組沒有犯罪遺傳背景,也沒有犯罪的領養環境。約14%的養子有高犯罪率的遺傳背景,但由遵紀守法的家庭領養。另外8%的養子有遵紀守法的遺傳背景,但由高犯罪率的家庭領養。不幸的最後那一組既有犯罪的遺傳背景,又由同樣糟糕的家庭領養。
結果發現,皆具不良遺傳與環境背景的養子中有40%最終成爲罪犯。遺傳與環境對這些養子的犯罪行爲均有作用,但遺傳的作用似乎遠遠大於環境。
由守法家庭領養的孩子中,有犯罪遺傳背景的孩子成爲罪犯的可能性是遺傳背景清白的孩子4倍多。但同時也發現,養子的犯罪行爲不能單用“犯罪基因”來解釋。要減少犯罪必須要依靠基因與環境的協同作用。
事實上,這些瑞典養子的犯罪行爲都與飲酒有關,如果能降低酒精中毒率就能降低犯罪率。基於這些發現,研究者計算出瑞典犯罪行爲的遺傳率爲74%,這一數位顯然要高於美國的實際情況。瑞典是一個文化非常均一的國家,如果像瑞典那樣將兒童的環境差異降至最低,則個人差異必然源于基因。換句話說,如果經歷了相同的環境但結局卻不同,則暗示這種不同是天生的。在美國,不同階層孩子的環境差異如此巨大,可以預料環境在引發個人差異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酒精中毒的罪犯傾向于暴力犯罪,而非酒精中毒的則傾向於較輕的財物犯罪。一個罪犯飲酒越多,他犯下的罪行就越狂暴,而且犯罪與酒精中毒的開始通常相隔不到2年。輕度酒精濫用者中,約22%的男性是罪犯,而嚴重酒精濫用者中,將近67%是罪犯。暴力犯罪與酒精的關係如此密切,以致於科學家甚至提出:是酒精中毒而非犯罪有遺傳性,犯罪僅僅是酒精中毒的伴隨物。
罪犯的性別也有力地影響了犯罪的遺傳傾向。看來促成犯罪的基因在兩種性別中頗爲不同。在女性身上必須有嚴重的先天犯罪傾向才能産生與男性同等的後果。事實上,男性更多地受基因影響,而女性更多地受環境影響。
如果一名女性在都市中成長或者曾在孤兒院中呆過很長時間,那麽她成爲罪犯的危險將會提高,而這些因素對於男性卻並不重要。如果一名男性社會與經濟地位低下,或者童年時頻頻更換撫養家庭,那麽他將更有可能成爲一名罪犯。有趣的是,孤兒院和頻換撫養家庭均能破壞兒童與父母角色友好相處的能力。或者,換一種理解,這些兒童可能自己反常使得養父母們厭煩,從而剝奪了自己與成人友好相處的機會。不管怎樣,缺乏與成人穩定而友愛的關係在某種程度上促成了兒童日後的犯罪行爲。
光明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