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來殺去?《賽》片出草多  族人要魏德聖交待清楚!

李玲

2011年9月26日 09:15

 

電影《賽德克巴萊》中,對於莫那魯道出草畫面,有賽德克族文史工作者出面解釋。(圖/翻攝自網路)

記者李玲玲/台北報導
電影《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在接受雜誌專訪時說過:「太多的歷史,反而會成為電影的一種包袱!」拍攝歷史事件的電影,本來就是一項大挑戰,礙於電影時間的長度,本來就會有很多的取捨,但是如果一項環節出現錯誤,可能就會造成觀眾的誤解。

曾經參與電影部分賽德克族語翻譯工作的伊婉貝林就說:「霧社事件發生背後真正的原因,其實是國家政權操弄操弄族群關係之後,引發賽德克族為了捍衛傳統領域的行動。」

《賽德克巴萊》在短短3天半,票房就衝破一億元,改寫台灣影史新紀錄。電影一開始,就將1902到1930年發生的戰事集中在一起,砍殺片段過多,造成太多的血腥畫面,觀眾看完電影,走出戲院,對電影的印象,不是說「一直殺來殺去」,不然就是「故事跳來跳去」,影評人也都批評,「出草」畫面太過血腥。看過電影的六十萬人中,有多少人瞭解霧社事件背後的意涵?

「殖民帝國底下生活的原住民,沒有一個得到好處。」伊婉貝林在訪問的最後,有感而發地講出這一句話,在長達兩小時的訪問中,簡單扼要的,總結賽德克族在日本帝國政權下生活的無奈。
其實賽德克族不用出草來形容,或許用獵首還來的貼切,但是原住民真的愛獵首嗎?伊婉貝林說:「我們賽德克族遵守Gaya規範,Gaya就像是法律,規範族人,帶領族人走向正面人生,所以我們不可以亂殺人、不可以搶別人的土地,更不能搶別人的獵物。」

「所以這是不對的,和真相背道而馳。」伊婉貝林強調,獵首跟狩獵是不同概念,根據Gaya規範,9月到隔年3月是農閒時間,也是男人打獵的時間,但是能不能出去打獵就跟祖靈有很大的關係,必須要經過層層關卡,通過火占、靈鳥占卜、夢占等等,得到祖靈許可之後才可以打獵, 因為賽德克族人相信,獵物是祖靈給的,因此狩獵過程是嚴謹且恭敬的。

 

至於獵首,「是當部落遇到瘟疫,或是不順的時候,抑或是遭受別人誤會,要表明心志時,部落男人就到與他族的獵場邊界,獵他族的人頭,平衡焦慮與恐懼,也冒著可能被獵頭的危險,以此讓祖靈宣判。」所以獵首是富有神聖宗教意涵的。


想當然,原住民族群之間也是會有衝突,但這都僅發生在族與族的獵場分爭,「我們沒事不會跑到別人部落獵首或是狩獵,因為這是違反Gaya的精神。」
Gaya是賽德克族生活的規範,也可以說是他們的法律,因為賽德克族人相信有個神話,死後在過彩虹橋時,會有螃蟹神檢視每個人的手,若有紅色印記,就表示女人盡完責任,學習織布,讓家庭成員都有衣服可以穿;而男人則是學會狩獵,守護家園跟部落,這樣才可以走過彩虹橋,跟祖先相遇。
「賽德克文化關係中,人和土地、神靈有一套系統,是不被外人瞭解的,用野蠻的驕傲形容,太過狹隘,當時的日本人就是清楚了解Gaya對賽德克族人的重要性,才會利用族人內心渴望的獵首行動,來平衡平衡殖民帝國,進入部落之後,發生的種種違反Gaya的事情,像是不能舉行祭典,不能文面,不能織布,種種被禁止的Gaya,吸引族人侵略其他部落。這絕不是單單只是為了錢,只是想要獵首,拿人頭來祭拜神靈,守護自己的部落。」
儘管賽德克族文史工作者認為,就是因為交代不夠清楚,所以才會造成外界,對於原住民獵首文化很野蠻的刻板誤解,「但我肯定魏導的電影,對於原住民文化的貢獻,只是這樣的電影呈現,可以再細膩刻畫,再深層地去探討。」 誤會才能被解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