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版中華民國史 部分肯定老蔣
- 2011-09-14
- 旺報
- 【記者徐尚禮/綜合報導】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昨天在11版的「政治」版大篇幅刊登獨家報導──解讀《中華民國史》編纂過程。編纂者對編纂為何歷時多年?敏感問題如何對待?歷史人物如何評價?一一回答,強調編纂原則就是「客觀公允」。
例如,對國共關係及蔣介石都做到了較客觀的評價,尤其是肯定蔣在抗日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至於對北洋時期的政治外交,還是國民黨時期的內外關係,也都有明顯的新意和突破。
報導說,在辛亥革命百年紀念到來之際,36冊的《中華民國史》由大陸中華書局出版發行。該史由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幾代科研人員歷時幾十年,克服重重困難完成編纂。所謂困難,例如,文革時期,大陸內部有人質問「為什麼要為反動統治階級樹碑立傳?」
整套36冊 歷時40年
該史主編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汪朝光在受訪時透露,從1981年《中華民國史》第一卷出版,到整套36冊一次推出,前後歷時30年。而當初立項(政府投資項目)還是在1971年全國出版工作會議期間,由總理周恩來自指示,將編纂民國史列入國家出版規畫。因此,該史出版共歷時40年。
1978年,《民國人物傳》第一卷由中華書局出版,是民國史研究系列中最早出版的著作。1981年,《中華民國史》第一卷亦由中華書局出版,是民國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此後,其他各冊陸續出版。
今年適逢辛亥革命百年紀念,學者專家將這部書中已經出版者作了修訂,未出版者全力完成,終將總計36冊的《中華民國史》系列研究全部完成,由中華書局一次推出。
用新資料談國共關係
關於國共關係及蔣介石的評價,汪朝光表示,國共關係是民國史不可迴避的重要問題,總體而言,該書對於國共關係的處理和評價,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利用了若干新資料,結合了近些年學界研究的新看法,而有所創新和發展。
比如對抗戰時期的國共關係,既肯定兩黨合作的重要意義,肯定兩黨面對外敵入侵的危局,能夠拋棄前嫌,攜手合作,從而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各自的貢獻,肯定國民黨在抗戰時期不少內外政策對於堅持抗戰的意義;也指出國民黨在國共合作時期還是放不下壟斷政治的私心與架子,對共產黨還是有疑慮有擔心,從而對共產黨的發展有限制甚至有武力遏制,這又不利於兩黨合作共同抗日的大局。
對蔣介石的評價如何?昨天新華網在報導這一新聞的標題為──36冊《中華民國史》出版, 對蔣介石評價更為全面立體。
有助解開兩黨心結
該書不以單一看法評判其複雜作為,例如,對於蔣介石早年投身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過後領導北伐、推倒北洋軍閥,尤其是他在抗日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書中都給予應有的肯定評價。
但是,對於蔣介石發動「反共政變」、導致國共關係破裂、革命功敗垂成,對於蔣介石內外政策的保守性及其個人統治的獨裁性,對於蔣介石在抗戰勝利以後違背民意、發動內戰的責任等等,書中也予以充分的揭露和批評。
汪朝光透露,有些大陸媒體認為該書的出版顯示大陸的民國史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他倒不這麼認為,因為民國史有其繼承性,也有其創造性,並非憑空而出,亦非泥古不化,而歸結為實事求是的原則,更能說明其發展和變化,似乎不宜簡單地以天翻地覆定論。
平實而論,由中共中央立項、歷經40年的《中華民國史》在辛亥革命百年出版,有助於解開國共歷史情結,中國社科院民國史研究室主任金以林指出,新的理解將有助於兩岸未來走向政治談判。
***********
新聞分析-不見遷台部分 史書多了政治味
- 2011-09-14
- 旺報
- 【徐尚禮】
歷經40年才誕生的《中華民國史》,其全面出版背景是中共建黨90周年,可以說這部歷史是配合中共建黨90年黨慶之一環,既然只到1949年國府遷台就嘎然而止,說明只是斷代史,政治意味更不言而喻。
因此,如果有人說這部歷史有助於兩岸未來走向政治談判就太樂觀了;頂多有助於兩岸消除敵意,增進了解。
而了解是非常現實的,《中華民國史》在肯定蔣介石抗戰功勞時,也批評國民黨「在國共合作時期還是放不下壟斷政治的私心與架子」,以及「蔣介石發動反共政變」和在抗戰勝利後「發動內戰的責任」等。
言外之意是1949年後,中共建政,中華人民共和國繼續帶領中國向前進,官方用語則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
中央社昨天評論說,中國歷來有「為前朝修史」慣例,大陸自1971年開始策畫出版「中華民國史」,意在彰顯這個作用。
今年是中華民國建立一百年,大陸推出全套「中華民國史」共36冊,自有其用意。
有何用意?以兩岸政治談判而言,就是強化「一個中國」立場及原則,特別是面向國際宣傳,對兩岸則採一中問題模糊化。
但即使北京採內外區別原則,當前台灣總統大選兩黨候選人為了有沒有「九二共識」爭論不休,至於北京則是繼續強調「九二共識」,在國際則重申一中。足見,歷史碰到政治就變的複雜。其實,無論《中華民國史》編的有多麼「客觀公允」,只要政治上認定中華民國沒有了,對兩岸政治現實的作用,大家心知肚明,無須說漂亮話。
再看看另一現實,今年兩岸同慶辛亥百年,大陸方面的政治指導原則是「求同存異」,所謂「異」就是迴避1949年後的中華民國,不爭論中華民國的存在與否。
因此,昨天中華民國得以公然登上中共黨報《人民日報》,只因國名後加了個「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