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社水庫淤積 800年清不完 啟用55年 有效蓄水量竟不到4成 使「碧湖」山水失色 不清淤 壽命恐剩10年 衝擊發電、蓄水與觀光
- 2012-04-10 01:06
- 中國時報
- 【廖肇祥/專題報導】
還我碧湖 ▲霧社水庫蓄水量已比淤積量還低,從高處鳥瞰,猶如「土庫」。(廖肇祥攝)
前言:霧社水庫別名「碧湖」,這個美麗的名字,不到一甲子,卻變成「土庫」,大量的淤砂,造成原計畫使用到民國三百年的霧社水庫折壽,不清淤,水庫壽命恐剩下十年;要清淤,經費近一百五十億元,依現行清淤進度,八百年還清不完,衝擊發電、蓄水與觀光,霧社水庫的淤積,也是國內其他水庫危機的縮影。
有效蓄水量高達一億四千六百萬立方公尺的霧社水庫,民國四十六年啟用,當時依照常態每年五十萬立方米淤砂量,預估使用年限可達二百五十年。但民國八十三年道格颱風來襲,當年淤積量即高達八五○萬立方米;九二一地震後,七二水災、龍王颱風、六九豪雨、聖帕颱風、辛樂克颱風、莫拉克帶來豪雨與驚人土石,水庫迅速淤積,如今有效蓄水量僅剩五千二百萬立方米。
一座水庫所裝的土石,竟然比水還多,一個辛樂克颱風即能帶來超過五百萬立方米的淤積量,不用十個辛樂克,霧社水庫即被填滿,先前經濟部曾估算,霧社水庫可能只剩十年的壽命,而淤積也造成水庫上游集水區山坡加速崩塌,衝擊觀光與農業。
位於霧社的塔洛灣餐廳,標榜看碧湖最漂亮的角度,業主劉惠珍十年來每天看著碧湖變化,她說有客人對照菜單上十年前的碧湖照片,滿臉狐疑,「這是碧湖嗎?」感慨湖光山色消逝之餘,用餐的心情也受到影響。
劉惠珍感慨,十幾年前父親會開著舢舨載著好友遊湖,如今僅限於下游小面積水域能駕船,還要不時擔心擱淺,過去碧湖的魚頭料理是很有名的,如今餐廳要做砂鍋魚頭還要調日月潭的食材,這幾年眼睜睜看著碧湖的水綠被砂石的暗灰掩蓋,不曉得如何跟客人解釋「碧湖」這美名的由來。
漁民王維煥指出,過去漁民靠抓碧湖的魚即能維生,如今魚蝦愈來愈難撈,連他的漁船也在一次颱風中被泥沙覆蓋,現在漁民不兼差工作,難以生存下去。
不僅漁民,農民的生計也受到衝擊,春陽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哲夫指出,碧湖淤積,造成上游的塔羅灣溪泥流難以宣洩,河床不斷抬高,他在溪旁十多甲的土地被泥沙覆蓋無法耕種,廿年前的塔羅灣溪床是卵石,魚蝦蟹得以繁殖躲藏,如今全被砂石覆蓋,這條溪的生態可說是被判死刑了。
*********
淤積禍首 台電:天災 原住民:整治不當
- 2012-04-10 01:06
- 中國時報
- 【廖肇祥/專題報導】
霧社水庫嚴重淤積,台電歸咎天災,特別是近廿來全球氣候異常,颱風帶來的瞬間雨量猛烈,九二一地震造成山區土石鬆動、集水區超限利用都是造成水庫「折壽」的原因。
台電萬大電廠水保經理徐家聲指出,外界以九二一大地震後的年淤積量推估水庫壽命剩十年,其實淤積的瞬間推升與颱風洪水事件有關,如無颱風豪雨事件,不可能每年都帶來五百萬立方公尺泥沙,以九十九年、一百年為例,這兩年無重大颱風災情,年淤積量約六十至九十萬立方公尺,十年的推論是不實際的。
但徐家聲也不諱言,水庫集水區的自然崩塌與人為開發,會加速水庫淤積,包括林務局等單位近年來做的萬大水庫上游集水區航測資料顯示,崩塌地逐年遞增,「而且增加很多」。
漁民王維煥從電腦調出Google地圖說,從春陽、廬山地區大片光禿呈現淺黃綠色的山頭台地便可知道,水庫集水區種蔬菜多麼盛行,這些淺層作物抓不住表土,大雨一來便沖進溪裡,再流到水庫裡。
春陽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哲夫身為原住民,他認為台灣整治河川的思維大有問題,「溪流有它自己該走的路,沙子終究會流進海裡」,但萬大水庫上游興建攔砂壩,水庫淤積回堵河川,泥沙無法宣洩,溪床抬高,水無處可去,侵蝕山坡坡腳,整片山壁崩塌入溪,政府再做更多攔砂設施防止砂石入庫,台灣山林悲歌,就在這不當的治理方式中不斷惡性循環。
*******
各單位自行其事 水庫悲歌
- 2012-04-10 01:06
- 中國時報
- 【廖肇祥/特稿】
不用等到旱季,有效蓄水量僅剩三五.九%的霧社水庫,已面臨缺水危機,折壽如此,不僅是天災,國內水資源相關部門各行其是,幾無橫向整合也是主因,霧社水庫的困境,也是其他水庫的警訊。
霧社水庫淤積問題,看似水域管理單位台電的權責,實則關係到治理濁水溪流域的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局、管理集水區山坡地的林務局、管理原住民保留地的原民會、勘查地理水文變化的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開發清境農場的退輔會、及維護台十四公路的交通部二區工程處,甚至牽涉到更上游的的太魯閣國家公園。
萬大水庫水上游兩大河川濁水溪及塔羅灣溪,集水區天然災害所造成的原始林區崩壁外,挖平整個山頭的高冷蔬菜園、生長稀疏的人工造林區、號稱比美歐陸風光的綿羊草原、發生地滑的台十四線公路廬山部落路段,過度開發,再多的攔砂壩及固水工,都無法有效攔阻淤砂進入水庫。
政府民國七十九年修正「山胞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開放非原住民可以申請承租開發原住民保留地,便埋下山坡地被嚴重超限利用的遠因,農委會近日還公告「經營國有林地變更為非公用財產處理要點」,讓山林侵墾的事實「就地合法」,試圖讓超限利用案件透過產權轉換根除糾紛。
山坡地超限利用造成土石裸露鬆動,土石流進溪中,為減緩河道抬升的速度,減輕流域水患,水利署在水庫上游興建攔砂壩,造成土石無法靠自然力排入溪裡、幾個超大颱風來襲,長久累積的砂石抵擋不了洪水,灌進無排砂道的水庫裡,結果就是砂石取代蓄水,水庫成了土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