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工練氣(一)
拱衡堂 太子元帥、關恩師 登台濟世
1、氣行有阻,如何克服?恭請指導靜坐方法?(拱057期)
聖示:氣行小阻,可行懺助之,必有所得。縱觀諸位賢生當就所得互研互習之
。習坐工不外數息,數息乃行吐納之基本工夫,於數息中達其氣行通暢
,更可藉數息而入定。習靜乃在將自心清淨無一念,習靜而達入定。觀
大眾止念、斷念,難上加難,那麼可由轉念下手,然萬念生生不息,就
在念之轉輪,亦難究竟,有心者亦可藉轉念之間而得開悟入定。再者轉
念無法之際,不妨就隨念生滅,在這念念不息之間,與自己無關,亦可
在縱念之際得開悟與入定。如縱念無法斷止,亦非究竟,那麼就去觀察
念頭就何而來、在念何事,從此下手可得開悟與入定。言雖淺白簡易,
卻行之難,此須在不斷的坐工中去實驗、去體悟,依循而行,不出十載
必有大成就,然習坐工在於昇華自性之清明,必以經咒為助緣,如此行
久,縱坐工無成而智慧已開。(太子元帥示)
又示:吾荷蒙貴堂 關主席之邀聘,再蒞貴堂作一補充說明。日前貴堂王生
奇謀講述「鸞門心法要論」之心法口訣及其註解之時,提及由坐功聚
氣重樓一事,大致不差,唯書中並未明文闡述坐功,此中有兩個因素
:其一、如今修道子之間,不論宗脈道場之如何區分及皈依,但大體
上卻壁壘分明成兩大派。一派主張修道兼以靜坐,以坐工為內性之修
持;一派卻不屑於靜坐,認為靜坐流於下乘,故吾不在書中拓出範圍
而專文述論靜坐。其二、修行口訣必須先明其訣理,理既明,則氣將
蠢,可謂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之修坐工,勝以文字強調。此兩大因素
,乃為吾未專文述坐工於本書者也!另貴堂堂主王生之闡述,可也盡
符本書精華,唯吾借此機緣再作補充:
一、坐工首在持恆,所以欲修行此一功課,不在選擇派別,而在自問
是否有恆心、耐心。具此先決條件,再尋覓有緣道場之法門行持
。
二、坐工重外力之助,故天地精華不可缺。以天地精華之炁引動人身
之氣,則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因而道家坐工尤重時辰,即乃此理
。
三、坐者正心平氣,故欲靜坐不論任何宗脈,必先掃意念至神清氣明
,坐工始有其效。
四、氣脈乃人身之周天,先行周天契合天地大周天,因而氣行非每位
坐工之當事者可明察秋毫,故欲坐則必有師護之,免於岔氣或召
入魔之虞。(拱029期)(文昌帝君降)
再問:如何鍛鍊才能在靜坐中呼吸順暢?(拱039期)
又示:欲使呼吸順暢,乃須由吐納作起,視身體狀況而調整呼與吸,如淺吸
徐吐,或深吸徐吐,或均勻呼吸等。(太子元帥示)
再問:對於靜坐之吐納,是否須刻意專注,還是順其自然就好?(拱027期)
又示:初時要有心理準備,但不可執意於此,否則即落入有情象障。(藍采和仙翁示)
又示:吾在此二天以來,觀四位賢生進修,略加提示:諸生中有因急功燥進
,反成心浮氣燥,坐而無功;有因執於前念,落於文字牽縈,反其道
而行。須知聚氣乃為意識反應,先有準備,而後就緒,則無須再執念
,免成累贅,好自為之。(註:於乙亥年何仙姑奉派為通靈靈療進修
班之仙師。)(拱207期)(何仙姑降)
詩曰:進修各自付靈心 莫勉莫強日漸深
記得神寧能順氣 定知境界可浸淫
再問:修習法門中,前日軟暖烘舒暢,昨日浮燥不安,有退步現象。在一切
皆同的情況之下,其差別因素何在?(拱027期)
又示:所謂「進修」,即是在學習,故現象不一,定有高下起伏,即是在調
整假體適應修練法門後之各種情況。(藍采和仙翁示)
再問:工作時可否隨呼吸而吐納?(拱034期)
又示:無礙。(太子元帥示)
再問:靜坐調息,是否要觀想?(拱110期)
又示:調息則專注,若要觀想,需待調息已定之後。(太子元帥示)
再問:【一蔡鸞生叩問】:氣在頭上盤旋不下,此是何因?(拱027期)
又示:爾氣急過促,此象即如溪澗水流急湍,必然形成漩渦盤旋,故吐納須
按步就班,不可過急。至於氣漩不下,乃因爾聚氣不足,兼而過急,
脈絡散竄,因而不足下衝十二重樓,乃致不能竟功。(何仙姑示)
再問:【一沈鸞生叩問】:為何坐工時會打嗝?(拱027期)
又示:爾較有不適練氣,乃屬靈降較重,亦即容易合靈。爾可放鬆心情,接
受靈光,不必在意。(何仙姑示)
再問:【一王鸞生叩問】:調氣不順,此是何因?又,在靜坐中,常感臉部
有股氣往下拉,身體向前仰,此為恩師調體,抑或為下生意識作用?
(拱027期)
又示:調氣不順,乃因爾前受冤欠干擾,體質過弱,故較事倍功半,勉之。
又,自性意識佔其八九。(註:之前藍仙翁評示,王生進修中,只因
耗費過多調體功夫,故進展未顯,唯基本上四九之期對爾固元調氣必
有助益。又,主席關恩師評示,王生日前身體羸弱,經此進修調氣固
元,雖未達成理想,亦可健身。)(藍采和仙翁示)(呂仙祖示)
再問:【一洪鸞生叩問】:弟子氣行之概況?又,膻中至丹田中有股氣滯不
下(有胸悶之感),應如何順氣?(拱037期)
又示:爾行氣因屬逆脈,故坐息較異。第一期之間,即有仙佛開示,「逆脈
行氣發諸於外與人有異,故受療者易有不適現象,類如輸血,雖有同
型,卻有不適之症狀發生,故爾須行氣至純馴時,能使人無有不適。
」今爾逆脈行氣,下陰三脈未通,有氣沛之感,卻無有週行之全,故
仍宜行氣下三脈,以達雖逆而行氣不干於人之境。又,此點本是最難
之處,唯勤而已。(本堂觀音菩薩示)
再問:【一邱鸞生叩問】:膻中之氣時有時無,應如何克服?又,常有心跳
加速之感,應如何克服?(拱037期)
又示:膻中本無氣,乃為穴也,氣行而過。又,氣行未順之故。爾氣行耗弱
,體軀多病創,坐息之後即顯露無遺,故須加強吐納聚氣;唯爾易受
靈訊,故有得煆乩之質,但須加緊行氣,乃為養氣強身。
(本堂觀音菩薩示)
再問:【一王鸞生叩問】:下生修習過程之缺失?又,坐息如何改進?
(拱037期)
又示:爾坐息意識牽強,故內弛外張,進修獲益不大,須加緊坐息調氣,外
訊不理。又,基本之聚氣。爾數年前曾有竅開現象,若能心不亂、勤
行氣,自然大有裨益,蓋乃容易受加持感應。(本堂觀音菩薩示)
2、有關通靈靈療法門之訓文中,猶未能體會出諸位恩師所開示。今在靜坐
未至忘我境界之前,「意念」如何處置?(拱038期)
又示:學道之人,首要條件必須一心不亂,禪坐有掃三心飛四相,亦即必須
守神不散。而道程之中,更比坐工的時間更長,如果不能先將一心鎖
定,則漫漫道程三心四意,如何成就正果。(拱032期)(二郎神楊戩降)
3、有關靈療之訓文中,眾恩師開示有身覺、意識、靈動等之闡述。謂身覺
可引入意識之中,然弟子在練靈之中,可體會出可用意識控制靈動,則
此三者皆為「個體」,亦皆有互動之關,又似乎不能分而獨立,此三者
實質之異何在?又,由身覺引入意識之間,這一段過程,弟子一直無法
體會出,請再予指導?(拱038期)
聖示:動靜本為一體。意識之主宰當然是在考驗個人之定力,唯本法有外助(
即仙師),故其靈動力量之來源在於仙師,無須加以意識控制。又,此
即坐工之一環,須由爾自身去摸索,突破此一困境。(太子元帥示)
再問:何為守玄法?弟子是否宜用上法?(拱038期)
又示:守玄即以意為基,易入執,故利在可易掃心飛相,其弊在執意而不回
,對靈無益。(太子元帥示)
再問:禪定與心法之煉靈,在凡間若無修持,有幸返天也一樣須再修持否?
(拱003期)
又示:禪定與心法,乃為修持過程之工夫,但時運變遷法亦遷,有異曲同工
之妙者,亦可替代也。(關恩師示)
坐工練氣(二)
拱衡堂 太子元帥、關恩師 登台濟世
1、練氣進境似有停滯,如何突破?(拱086期)
聖示:乃陽火不足,因而聚氣不盛,此象乃絕多數練坐者有之。補救之道,一
者藉藥物,二者藉天時,三者藉地利,唯任一方法勤能補不足。
(太子元帥示)
又示:吾今夜降臨,為此次呈文開班習練靈療諸賢生,再淺述初習練氣應注
意要項。此次初習練氣賢生,須先行調節吐納,使氣行順暢無阻,而
坐姿並無所定,依各人之習而行,舒適為要。初習者最初勿將雙眼全
閉,以免心生幻象,因心生幻象則往後進習將受此幻象牽引而致走火
入魔。行吐納接收天地之氣,呼吸不可急促,因呼吸急促則恐因氣亂
而傷筋脈。舌須抵上顎以滋生龍涎,助降體內虛火,使氣不竄亂。習
吐納,深吸淺呼或淺吸淺呼,乃依各人體質而定,在順其氣行之後再
行氣引入丹田,引入丹田之際乃形成聚氣,但聚氣必有氣行昇降之感
,如感覺上昇則必須停止,因氣行上昇乃受誤導,如不立即停止行氣
,恐有傷體,重則走火入魔。正確之氣行乃氣聚丹田,引導直降會陰
,破此關卡再引上升至玉枕,下沖膻中,回收丹田,為之一周天,如
此方為奠下初成之基,而在由會陰上升之際,也是最重要之一環,慎
之!習練氣、行坐工者尤須止息紊念,不使紊念擾靈而無法集中精神
,若受紊念牽連而致使氣竄反奇經,如此則必使習練者走火入魔,須
謹慎也!此次開班,前習坐功周天基礎有初成者,可由練靈入手,進
而再加深修己身靈慧。吾在此也期盼諸賢生,在此次靜習中能更上層
樓。(拱041期)(八仙藍采和仙翁降)
詩曰:虔心呈文立志願 奠立道程勤不懈
願利眾生堅定持 得法有成度大千
再問:為何一般練氣者會有陽火不足的現象?(拱086期)
又示:陽火不足有二,一者先天不足,乃致命門時有虛冷,二者後天漏失,
乃致陽虛,真火不盛,因此鼎鼐不和,無法使真氣力行。(太子元帥示)
再問:因後天漏失所造成的陽火不足,應如何防止?(拱086期)
又示:此乃個人意志力。(太子元帥示)
再問:【一吳鸞生叩問】:被靈療時,感覺背部較冷,此是何因?
(拱037期)
又示:背有命門屬陽火,覺冷亦即陽火不旺。(本堂觀音菩薩示)
2、靜坐是否應恭請有緣仙佛護法?(拱043期)
聖示:靜坐原本處處可行,奈何五濁惡世紛爭多且邪靈眾,故坐前若無召請護
法神祇予以衛法,恐有異象難以自主,故現世多採宮廟靜坐。蓋因宮廟
本身有其護法神祇,亦不若居家之吵雜,故當有所悟。(太子元帥示)
再問:使用「六字真言」作為請神咒,是否適當?(拱034期)
又示:不適當。(太子元帥示)
再問:是否本堂每位同修均有護法神保護在身邊?弟子是否亦有?(拱032期)
又示:護法神有之,但並非每個修道子就有一位且隨時護持,乃是必要而護
持之。爾亦不例外,且不會因重覆道場而有重覆護法。(太子元帥示)
又示:吾乃俗稱「雷公」是也,職司雷部將帥,鑒察人間善惡之予報應。唯
雷部尚有一大職責世人鮮少知道,即乃護法之責也,雷部應四天主宰
之派聘,為普天下之修子作護持,庶免淪於魔障之中,此乃道脈普興
,修持緣子助道精進,吾等乃廣為道子護法之。
(拱09期)(雷震子仙翁降)
詩曰:雷部主司善惡評 褒忠獎孝德明明
護持顯應修真輩 邁步康莊達玉京
再問:修道子之護法神司通常隸屬何天何府?以佛家蓮品而言,一般護法神
的果位大概如何?又,護法者如何護之,想必是監察者多,有道是如
何呼請?何情況不請自來?又,此項過於繁複。簡言之,可以代轉災
星大化小,小化無。有修法者護而祛除外力,當然是在護法司職權內
。又,不能呼請,護法僅依律行護法,並無應請之事。
(95‧02‧18、23)(95‧10‧04)
又示:不一而是,但絕大部份來自東天「護法司」。護法神蓮品僅為最初品
。(太子元帥示)
再問:修道子的修持好壞,應該不會影響到護法神司的將來晉級吧?護法神
司對修道子的言行,應該不會做監察神司的「監督」、「記錄」工作
吧?(95‧02‧23)
又示:不會。又,不是。(太子元帥示)
再問:聽一貫大道前賢稱言:「當求道後,上天便會指派一位護法神護法,
待立清口愿後,上天便會再增派另一位護法神護法」。此否屬實?然
而前賢求道後,未必會自此精修進道,於修子道程中,通常上天會派
遣及遣退一位護法神之依據條件為何?又,
(1)精進道子已有指派護法神者,何以立清口愿後,還須再多派一
位護法神?護法神的職司不是都一樣的嗎?
(2)入道精修的前賢,無論日後加立多少愿,上天會再增派更多護
法神嗎?多位護法神豈非浪費(仙佛)人力?
(3)在修子道程中,護法神是否一直固定為某一位仙佛,而不會變
動?若會有更動,通常是在何情況下才有可能發生?
(95‧10‧02、04)
又示:屬實。並由發心所顯光華而定進退。又,
(1)不一樣,同樣修行,為何有如此多宗脈,因應機緣,立清口愿
,有時會有許多突發事件(此一突發事件有牽連甚廣及天機,
故不能示),故有此必要。
(2)不會,只到二位。
(3)通常不變,除非護法神升職晉果,及修者提升,譬喻一位修道
子由一般道親晉升到點傳師,則護法神司有改派之可能。
(太子元帥示)
再問:一貫道新道親求道後,設若未能行功了愿,或中途退道退志,彼護法
身是否會於數年後繳旨離去?大概會寬限、觀察幾年後方繳旨離去?
又,設若求道後因故退道退志,但經數年後又回心轉意或自己發心向
道,則上天是否仍會再派遣護法神呢?(95‧12‧14、22)
又示:一起退志心,護法神即離去。又,會。(太子元帥示)
再問:昔聖示,一貫道修子求道後,若退志,彼護法神立即離去。那麼,有
些求道者為嬰兒、學童,談不上「有志」、「無志」於修行,上天對
這些求道者是否仍有派護法神呢?又,一貫道道親帶父母求道後,有
者彼尊親也根本對道未曾明白,日後也談不上有志或無志於修行,上
天對這些求道者是否仍有派護法神呢?(95‧12‧20)
又示:求道目的在修行,有志、無志視其修行而定,未修行即未派護法神。
(太子元帥示)
3、以練氣士吸收天地炁而言,練氣士之修煉是屬於剛開始不久而已,還是
已經很接近大羅金仙之果位了?又修行者往生後,其本身純陽能量之多
寡,是否也是影響其續修金仙果位之重要因素?
(拱057期)
聖示:練氣士乃為道家旁支,距大羅金仙尚有一段距離,且因練氣受諸天地真
炁,故有天劫始證大羅金仙。修行者往生後,其能量有影響續修金仙果
位。(太子元帥示)
再問:練氣士是否證道?還是類似修道院之修士,尚在修道之中?有何特殊
因緣得以降鸞結緣?(拱012期)
又示:練氣士屬地仙,亦經敕封,但尚未成證道之境,比諸修道院之靈修士
,有高出或有未及之別,但差別在靈修士乃過世之靈,而練氣士仍屬
一身。至於降道場,此因緣較有繁複,有者受敦聘,有者依因緣而來
也。(太子元帥示)
再問:傳說中,彭祖的壽元有八百年之多,此是否為真實呢?若如是,彭祖
當初投生時便是註壽如此,抑或是有經過申請而延長的呢?
(96‧11‧30)
又示:彭祖壽八百為真,但非註壽如此,係其修行成「地行仙」而長壽,地
府乃再加註。(太子元帥示)
再問:海外散仙是否亦經證道,亦已有經敕封?(拱012期)
又示:海外散仙乃已敕封證道。(太子元帥示)
再問:叩問元身?(拱078期)
又示:信士元身乃西王聖母座前練氣士,因曾觸犯天條,以氣流折斷瑤琪異
果,引動山魈亂世,因而貶下凡塵,已歷十二世。因在歷劫輪迴中,
靈根斲沒,只得一點靈識未斷,在今世得機緣而開氣脈。今後修行宜
由此而進,若能潛心精進,壽世牖民,復歸本位有望,但練氣者愈多
精進,愈多考關,故宜慎之!(關恩師示)
附:玉皇心印妙經
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存無守有,頃刻而成,迴風混合,百日功靈。
默朝上帝,一紀飛昇;知者易悟,昧者難行。
履踐天光,呼吸育青;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綿綿不絕,固蒂根深;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神合其氣,氣合體真;不得其真,皆是強名。
神能入石,神能飛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精依氣盈;不凋不殘,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妙不可聽;其聚則有,其散則零。
七竅相通,竅竅光明;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自然身輕;太和充溢,骨散寒瓊。
得丹則靈,不得則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持誦萬遍,妙理自明。
坐工練氣(三)
拱衡堂 太子元帥 登台濟世
1、前(24)期拱衡月刊濟世釋疑中,曾出現「元陰」之用語,其意為何
?前(042)期拱衡雜誌釋疑專欄中,亦曾出現「元陽」之用語,其
意為何?(94‧05‧17、18)
聖示:「元陰」即為坤道之真元;「元陽」即為乾道之真元。坤為元陰,乾為
元陽。其中「真元」,即乾坤兩造稟承於天地精華之本元。
(太子元帥示)
再問:聞聖示,「真元」即乾坤兩造稟承於天地精華之本元。所謂「本元」
為何物(如是問,伏望仙佛莫見怪弟子淺漏)?這「本元」與「元辰
」有何關連?若無關連,又與何物有關連?(94‧05‧20)
又示:既曰「稟承天地」,即陰陽之本質,與元辰當然無關連,既曰「本元
」則與精、氣、神有關,如何有關,此是修行境界,本元化為精、氣
、神,修行復聚,即道家「三華聚頂,五氣朝元」。(太子元帥示)
又示:人稟陰陽之氣,生於世間,分為乾、坤兩道:乾秉剛陽,故其真元屬
陽剛;坤秉陰柔,故其真元偏向陰柔,而成陰、陽兩氣。昔時外道不
思正途修練,乃有陰陽合璧之修,唯其修法雖屬不正,但可看出人體
陰陽兩氣調和之重要也。乾陽有失,乾道必有精損、神虛、氣散之症
;坤道真元有失,則元陰渙、氣血不順。衡諸人體結構,各部器官雖
各有主司,但元氣卻乃動力之泉源,故元氣耗弱必先損及氣脈,脈阻
氣塞,有症生焉。(拱012期)(孫思邈仙翁降)
再問:何謂「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佛道兩家,如何達到此種修行境界?
(96‧04‧25)
又示:在道修性命,由氣引神,「三花聚頂」必要任督通而周天順;「五氣
朝元」為成丹結胎,始能陽神出竅,具元神(胎)。在佛由入定且各
宗不同,密宗以氣脈明點受灌頂得開竅,修法不同。(太子元帥示)
再問:於修行證道實錄一書中,有「興鸞妙化大天尊」一回,文中 妙化天
尊開示其修行過程,實乃依天道奧義及道心秘藏二部天書,修行「良
能」達到元神不滅。此中,何謂「良能」?「修行良能達到元神不滅
」何指?又,此中「良能」與坐功是何等關連?
(96‧04‧24)
又示:「良能」乃屬人身中善的能量,是包含智慧、定靜、化轉;簡言之,
由平素之修定慧、靜神,化轉能量成元神的動能。又,良能是經由坐
工去蕉存菁,乃至匯聚,是為元神必要之動能。(太子元帥示)
再問:承上問。元神是否人人本具?設若元神是人人本具,又何來元神滅去
耶?(96‧04‧24)
又示:元神人人本具,但需要歷經修練,道家金丹即具體修行。元神滅去,
即此人之三魂俱滅。(太子元帥示)
再問:昔聖示,元神人人本具,但需要歷經修練,道家金丹即具體修行。元
神滅去,即此人之三魂俱滅。在身時,三魂與「元神、元氣、元精」
並無關連,何以此中又示「元神滅去,即此人之三魂俱滅」?聖示中
的意思,是否表示「未修成元神成胎者,身亡時元神會滅去,而此人
之三魂也俱離身而出」?(96‧06‧24、25)
又示:信士有此混洧,三魂既已被元神收納,當然元神滅,三魂隨之滅,當
然,未成元神,則身滅,三魂不會隨之滅。信士有些混洧。修丹道有
成者,三魂既已被元神收納,當然若元神滅(但必需經過「斬仙台」
),三魂隨之而滅;未修丹道者,未成就元神,則身滅時,三魂不會
隨之而滅。(太子元帥示)
再問:【一魏信女叩問】:身體瘦弱、心臟衰弱、肝不好、腸胃吸收不良、
視力不佳是何因由?(拱24期)
又示:爾元陰日受侵蝕,乃屬冤欠之祟,宜先消除此祟因,以復元陰。其因
乃在前世有一婦,姓名辜敏,受爾所辱,並以勢凌迫入煙花,不堪其
苦,出走於外失足跌落山谷而亡。現世爾經地府之定案,於此世轉入
魏家女,漸有干擾,尤於七八年前爾受殃星之磨,而開始侵蝕元陰也
。(太子元帥示)
再問:【一林信士叩問】:白天色念重,晚上即遺精,坐骨神經痛,兩腳酸
麻,叩問因由?(拱041期)
又示:夙世曾為富家女,早年喪夫,不守婦道而百般牽引一俊僧,雖得其人
卻敗其佛根,造成釋氏之罪孽,雖為釋氏潛心懺悔,布施護法壇場,
力行功德,但此一案於此世牽連甚大也!淫業牽纏造成身體元陽虛耗
,釋氏則入苦獄未得超脫。(太子元帥示)
2、何謂「先天五元」?何謂「後天五物」?「先天五元」及「後天五物」
分別與三魂七魄有何關連?(94‧05‧18)
聖示:並無此先後天之五元五物,應是形容詞之運用。(太子元帥示)
再問:一道書新晨鐘中,有言「先天五元」者:元氣、元性、元神、元情、
元精。否能略示此五元者,各為何意?彼此間有何等關連?又,有言
「後天五元」者:妄意、遊魂、識神、鬼魄、濁精(有者亦稱為五靈
)。否能略示此五元者,各為何意?彼此間有何等關連?
(94‧06‧08)
又示:既曰「先天」,即屬欲來投靈之元素;「後天」亦如是。
(太子元帥示)
又示:精、氣、神三寶充沛人體,以有形實質練就無形胎元,在此練虛還元
過程中,乃為不可或缺者。是以故,佛道兩門修行法門,俱有重戒律
,以戒律而守身,一則養品格、培德性,再則以身行道也。而道家養
生,亦屬珍惜三寶以固肉身,而利行持修道者也。
(拱009期)(燃燈古佛降)
詩曰:練虛成實氣生原 精守神充沛命門
修子丹元須固斂 養得靈胎種慧根
又示:修道者首重精氣神三寶,唯三寶在日常之間消耗於無形,而且亦屬必
須之消耗,如何凝聚三寶充為己身大用,則在慎守戒律,以苦修之功
克服心欲之蠢動進而斲伐元神,是以修道者慎守丹元以克心結實為必
修之功也。(拱012期)(靈寶天尊降)
詩曰:玄機悟道智珠明 學理修身覺路行
戒律殷勤誠慧性 堪期華彩滿天庭
再問:常謂「元精、元氣、元神」中,所謂「元」的意義為何?又,「精、
氣、神」與「元精、元氣、元神」,兩組名相是否有所差別?兩組之
彼此間有何等的關連與互動呢?
(96‧05‧07、11)(96‧06‧24)
又示:此「元」乃屬體之元素。又,前者為三魂之所有,後者為身體所有。
兩組間沒有互動,那是二種不同修行法門,前者為一般修行,後者為
丹道。(太子元帥示)
再問:昔聖示,「精、氣、神」為三魂之所有,「元精、元氣、元神」為身
體所有。以「元精、元氣、元神」並非三魂所有故,今在三魂未入胎
前,父精母血所共育的胚胎中是否已經有「元精、元氣、元神」存在
了呢?又,以「元精、元氣、元神」為身體所有故,三者在四大和合
的身體中,是如何形成的呢?而與身體間是如何關連呢?扮演何等角
色?或做如何分工?(96‧06‧24)
又示:可以如此認知。又,簡言之,是身體組成之元素,正如物動加以分解
後,可提練出不同元素。另,並無信士所謂之此間關聯,未修丹,則
無此運作;修丹之後,其元素始分離,但作用僅在結胎元神。
(太子元帥示)
再問:昔聖示,未修元神結胎此法者,即無元神,既無則歸空後不會有所謂
元神消失。又示,「精、氣、神」為三魂所有,「元精、元氣、元神
」為身體所有。今「元神」是三魂所有,抑或是身體所有?實有些混
淆。(96‧05‧11)
又示:信士確有混淆。元神是身體所有,若依丹道修法,則由身體之元成胎
,若不修丹道,則由三魂成果。關鍵在修法,信士無需在此三寶中打
轉。(太子元帥示)
註:據修行證道實錄一書所載,文中 趙避塵仙翁慈示,靈與神不同。靈
者,人之識神;神者,乃為人身三寶精氣神之一。金丹大道,亦即要
將此「神」還原成「元」,即是所謂「元胎」、「陽神」,如此始能
有所成就。「金丹大道」之法教乃 天仙狀元 邱處機真人所傳下,
生前修真之洞天為龍門山。實則「金丹大道」是太上老君祖師爺丹鼎
之道,以九轉之工,丹成仙去。邱真人所創之龍門金丹大道,先由自
身氣機奠定基礎,再以自身氣行而引神結胎,亦即道家常謂之「以虛
補實,練實還虛」,其次第即是練氣(行吐納)、行氣(運周天),
再由氣入神(練丹)、神聚(結胎)、出神(陽神)。見修行證道實
錄一書。
再問:昔聖示,元神是身體所有,若依丹道修法,則由身體之元成胎,若不
修丹道,則由三魂成果;關鍵在修法。所謂「元神是身體所有」,是
否意指未修丹道前,元神已屬身體所有?所謂「若依丹道修法,則由
身體之元成胎」,是否意指依丹道修法後,才能使元神結成元胎?又
,不修丹道者,彼元神是否即於身滅歸空後化為烏有嗎?是否受外界
天地吸收而消失呢?(96‧06‧24)
又示:這非三言兩語可解釋清楚。簡言之,身體有元素可成元神,依丹道修
法可成,若不修丹道,即其元素不結胎,如礦在山,不知僅是山,需
挖掘治鍊。(太子元帥示)
註:據修行證道實錄一書所載,書中趙避塵仙翁慈示:金丹大道非幾句話
可以闡明,但可重點提示:一、吐納。道家重氣,因氣乃人身之活動
力;氣長命長,氣促命短,所以要吐納以聚氣。所謂「吐納」,即呼
吸,不過是深吸淺呼。二、氣行周天。周天是將人身氣機之循環,融
入天地間之大循環,可以氣行周天,已是百病可消,不老神仙了。三
、結胎。所謂「結胎」,猶如老君練丹,即要入鼎(譬喻如水),用
其火候練之;在修行者而言,即是九轉之工,必要每一工轉,調整水
火。人身有壬癸真水,以及坎離真火;老君練丹為何九轉,乃每於早
晚氣機之性不同,依其性質而修練金丹,每一轉代表一個境界,直至
九轉完工,亦即元胎結成陽神,可以自行出體始為大成。金丹大道有
修行教義,但不是口訣。所謂「口訣」,僅屬修行有成之人,將其心
得編成語訣,助後學者易記而已。真正修行金丹大道,單是吐納,恐
怕要一至三年;行氣周天,要三至十年;結胎,有者一年,有者十年
,有者百年,有者無法成就。必須修者勤於修練精氣神,待三寶充足
精馴而藉人身壬癸坎離以練丹。是以修者自身必要先勤於工、恒於力
,待最後階段,始有前人之法要,依循練丹結胎之工。金丹大道即是
以人身水火加上精氣神,猶如藥材入鼎,加火練成藥丸,始此一假體
可以培育出元胎,而返老還童只是其附帶的自然現象。
3、所謂頭上有毫光是指甚麼?為何有如此現象?(拱15期)
聖示:乃修持至靈氣外露之現象。(關恩師示)
再問:於修行證道實錄一書中,有「興鸞妙化大天尊」一回,文中主著仙師
述及凡間有強有弱之一束束光華直上,乃為修行者個人所顯現之一道
道光華。以弟子所識,修行者之光華應是以玄關竅為中心點而往外擴
張,猶如捲軸聖像中仙佛之一圈光環般,何以此書中所見卻是光華呈
一束地往天際直上呢?(96‧04‧24)
又示:信士認知無誤,但卻是以單一個人而言。書中所述及者卻是以大體,
譬如說整個台中匯聚一束光華直上,由許多個人而匯聚。
(太子元帥示)
再問:佩戴佛珠者,此珠的光澤、顏色是否會隨著個人的修持好壞而變?又
,為何有者所戴佛珠暗淡無光,變黑或破壞?修持得越好,所戴的佛
珠是否愈有光澤且顏色愈深?(拱045期)
又示:佛珠光澤雖有關修持好壞,但佛珠之質亦有其關;佛珠敗壞無光,乃
佩珠之質所關。佩佛珠今時有人以為時尚,光澤乃因摩擦之關。又,
勤念及擦摩頻繁所致。(太子元帥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