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草的典故
野生藥草意外地救人一命,想必是上天所賜,故名仙草。
相傳很久以前,福建的某一山中,住著一戶貧窮人家。有一年夏天,家中的老婦人,因在炎炎烈日下辛勞工作而致中暑。老婦人的兒子看到後心急如焚,趕到山上去找草藥。在大太陽下急促地奔跑到山上,藥草還沒採到,他自己卻因焦慮慌亂,也中暑昏倒。
隔了好一會兒,年輕人被涼涼的山風吹醒,卻覺得渾身無力,動彈不得。片刻之後,他聽到流水聲,才發現自己躺在溪水邊,又看到草叢邊有一塊小水洼,水洼上漂浮了一些好像結了凍的半固體,像果凍的東西,黑黑的、晶晶亮亮的。
他一時興起,爬了過去,用手捧起那些「黑色的果凍」喝了起來,祗覺得滿口生香,又連續喝了幾口之後,頓覺暑熱全消,神清氣爽,也不再口乾舌燥了。他直覺那是救母親的良藥,於是就地採擷了一些,用大葉子包著,急急忙忙地趕回家去。
母親服用之後,也跟他一樣,頓覺暑熱全消,渾身清爽。稍後,他們回去尋找,才發覺原來是小水洼四週的一些不知名藥草浸泡在水裡變成了黑色果凍。於是,母子倆採擷了一些藥草帶回家,以備不時之需。後來左鄰右舍,如有發生暑熱不適的,都來向老婦人要黑色果凍,而且屢試不爽,都有去除暑熱的神奇療效。
轉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
仙草
[別名]
涼粉草、仙人凍、仙人草、仙人凍、薪草。
[來源]
為唇形科涼粉草屬植物仙草 Mesona chinensis Benth.的全草。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15~100cm。莖上部直立,下部伏地,四稜形,被脫落的長柔毛或細剛毛。葉對生;葉柄長2~15mm,被柔毛;葉片狹卵形或寬卵圓形,長2~5m,寬0.8~2.8c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寬楔形或圓,邊緣具鋸齒,兩面被細剛毛或柔毛。輪傘花序多花,組成總狀花序,頂生或生於側枝,花序長2~10cm;苞片圓形或菱狀卵圓形,具尾狀突尖;花萼鐘形,長2~2.5mm,密被疏柔毛,上唇3裂,中裂片特大,先端尖,下唇全緣,偶有微缺;花冠白色或淡紅色,長約3mm,外被微柔毛,上唇寬大,具4齒,2側齒較高,中央2齒不明顯,下唇全緣,舟狀;雄蕊4,前對較長,後對花絲基部具齒狀附屬器,其上被硬毛,花藥匯合成一室;子房4裂,花柱較長,柱頭2淺裂。小堅果長圓形,黑色。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
生於坡地、溝谷的小雜草叢中。台灣在中北部有大量栽培在果園的果樹下。
[栽培要點]
喜歡陰涼潮濕稍冷的環境。
[採集加工]
夏季收割地上部分,曬乾。或曬至半乾,堆疊燜之使發酵變黑,再曬至足乾。
[化學成分]
全草含涼粉草多糖(MCPS,mesona chinensis benth polysaccharide),相對分子質量為43000,水解得葡萄糖(glucose),半乳糖(galactose),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se),鼠李糖(rhamnose)和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及1種未知糖。
[藥理作用]
[性味功能]
甘、淡,性寒。清熱利濕,涼血解暑,涼血,解毒。
[主治]
主治中暑,急性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中暑,感冒,黃疸,急性腎炎,糖尿病,泄瀉,痢疾,燒燙傷,丹毒,梅毒,漆過敏。
[用法用量]
用量15~60克。
[附方]
1.
治暑熱:
涼粉草適量,搗爛水煮,待成黃褐色後,去渣,取汁和米漿煮熱,冷卻成黑色膠狀物,拌以砂糖,代茶飲。
2.
治痢疾:
涼粉草、敗醬草各30g。水煎服。
3.
治糖尿病:
鮮涼粉草90g。水煎,代茶飲。
4.
治丹毒(頭面丹毒):
涼粉草250g,水1500ml,投銅器一件同煮濃湯,至溫時淋洗頭面10min,洗完另用新湯以紗布、棉花浸濕敷患處,每日洗敷3次。
5.
治燒傷、燙傷:
涼粉草、黃柏、冰片,共研末,茶油調敷。
6.
治花柳毒入骨:
仙人凍六兩,蒸數次,加麻雀八只(連毛),浸雙料酒4斤,浸20天,每次服三兩為度。
7.
治小兒發育不良:
仙草、雷公根各2兩,煎水燉雞服。
8.
治高血壓:
仙草全草煎水服。
9.
孕婦安胎:
仙草全草煎水服。
10.
治風火牙痛:
仙草乾,濃煎,連服2~3次。
11.
治糖尿病:
仙草乾、萬點金煎水服。
12.
治濕疹:
仙草乾3~4兩,煎水燉雞服。
13.
治肺癆久咳:
仙草乾3~4兩,煎水燉雞服。
[附注]
1.
本品加水與少許鹹共同煎汁,添加少許澱粉漿可製成仙草凍,是夏天常吃的清涼飲品。
[參考資料]
1.
《全國中草藥匯編》
2.
《中華本草》
3.
《青草世界彩色圖鑑》
資料來源:
http://www.hulu.com.tw/tfd/Mesona_1H.ht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