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紅遍全世界 返家陪親人

焦元溥 樂評人




Q:你從14歲開始寫古典音樂樂評,也想走音樂這條路,但當初你父親焦仁和似乎相當反對,你怎麼面對這種狀況?
A:我父親覺得走音樂這條路沒前途,走外交法律才能經世濟民。我到國外拿到國際政治碩士之後,愈來愈覺得無聊。我問我父親,難道我這輩子就要研究像小布希那種白癡嗎?他連講話的文法都有問題,還搞出很多不可思議的政治決策。我寧願研究莫札特,他私生活再亂,至少音樂是非常棒的。
而且從事政治這行,真的符合主流價值的功成名就嗎?我看也不見得。或許政治人物有知名度、有權力,但在社會上受人尊重嗎?如果做一份民調,調查大家最討厭的人,我想政治人物絕對榜上有名。我父親觀察這幾年的政治現象,也慢慢接受我的觀點。



聲名騙不了內行人
為了寫樂評,我自己花錢去學和聲跟對位法,自己買樂譜研究。我也認識國際很多重量級的音樂家,每當我家去聽音樂會時,我會把父母帶到後台跟他們打招呼。這些音樂家每次都跟我爸說:「你兒子太棒了,你是怎麼教育你的小孩的?」我爸一臉錯愕,只能說,他也不知道。日子久了,我爸雖然還是搞不懂音樂,但他相信我在音樂上的確受到肯定,也逐漸接受我的選擇。

Q:你採訪過不少世界級音樂家,你的感想是什麼?
A:功成名就跟音樂表現是兩碼子事。有像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編按:阿根廷女鋼琴家,第七屆蕭邦鋼琴大賽首獎得主)那種表現退步,但卻開很多演奏會、跟大廠簽約錄音的當紅音樂家;也有很多表現非常傑出,卻沒沒無聞的演奏家。但外在的聲名騙不了內行人,聽眾的耳朵是雪亮的,很多不有名但演奏非常好的音樂家,樂迷都非常清楚;沒能力用耳朵判斷音樂的人,才會用外在的聲名去定位音樂家。
很多傑出的女性音樂家,先生通常是「太太迷」,在家負責煮飯、照顧太太跟小孩。但即使是這樣,很多女音樂家還是寧願推掉演奏會來陪伴家人,這是取家人而捨名利的選擇。即使紅遍全世界,一場音樂會觀眾有幾千人,但當鼓掌結束後,只剩你自己一人;而家人卻永遠陪在自己身邊。



不計酬勞上台演出
古典音樂也是個俠義精神的世界。很多知名音樂家只要受人之託,不計酬勞照樣上台演出。像齊瑪曼(Krystian Zimerman)那樣的鋼琴大師,喊出高價酬勞也很合理,但他10年來的演出價碼幾乎沒有提升。可是誰不喜歡賺錢?他也有小孩要養。但齊瑪曼跟我說,他是來演奏不是來賺錢的。
相對於那些音樂家不計名利的氣度,台灣很多學音樂的人卻只會勾心鬥角,爭奪一個教書的位子或是一個管弦樂團的工作機會。他們對音樂沒有感動也不想了解,很多學鋼琴的人居然連貝多芬最知名的《皇帝》鋼琴協奏曲的弦樂旋律也認不出來。所以我才不想在台灣學音樂,我不想變得跟他們一樣。




記者史倩玲採訪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