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評鑑 是用學校自己的尺評量自己
‧線上投稿 2011/06/07
【聯合新聞網/文/劉維琪(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董事長)】
報載暨南大學李家同教授於一所科技大學演講時回答某位教授提問,批評大學評鑑制度「有如拿臺大醫院的醫療成效與普通診所相比」,是無聊與浪費時間的事;這位提問教授並直指大學評鑑是拿國立大學的標準來看私立大學,對認真辦學的年輕學校與教師有失公允(>>看此篇:李家同批大學評鑑 「無聊、浪費時間」)。看到這樣的報導,我必須要說,教授,您們都誤解了評鑑的真相!
最近聽到不少大學校長與教授提起,由於校務評鑑與系所評鑑要求學校、系所必須提出清楚的自我定位、發展目標與特色,促使學校重新檢視自我定位,擬定具有特色的校務或系務發展目標,找出與他校不同的發展強項,對自己的辦學更有信心了。許多私立大學系所因而紛紛通過評鑑的認可,士氣大振,但反之卻有部分國立大學的系所未能如願達陣成功。
如果系所評鑑是用國立大學的標準評鑑私立大學,怎麼會有國立大學評鑑未過、私立大學卻評鑑通過的情形發生?可見現今的評鑑早已不像過去殘留於大家心中的刻板印象,是用同一套標準(例如國立大學的標準)、同一把尺來評量所有大學;這幾年所實施的系所評鑑與校務評鑑,已經改採「認可制」,用受評單位自己的尺來評量自己。也就是說,評鑑委員係根據學校自訂的教學目標,檢視學校自己提出的策略措施能否有效達成自我目標,萬一沒有達成時應如何改善;換言之,評鑑通過與否的關鍵在於學校是否具有自我改善的能力,大學只要能證明具有健全的自我改善機制,無論公私立大學都一定會被認可通過;若無有效的自我改善機制,即使是名聲顯赫的國立大學系所,也無法被認可。甚至在未來,具備自我改善能力的大學,只要定期進行自我評鑑就好,根本不需要接受教育部的評鑑。
其實,李家同教授認為私立大學學生畢業時成績有進步,學校辦學就應得到肯定,此與目前正在推動的評鑑理念不謀而合,明年即將實施的第二週期系所評鑑,正是以學生學習成效為評鑑主軸,只要學校能提出評量學生學習成效的作法與進步的事實,就能通過評鑑認可。所以,評鑑並不是件無聊的事,而是對學校師生都有利的好事,希望大學教師們都能了解評鑑的真相,是用自己的尺去評量自己,鼓勵學校發展特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