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皇帝的根據何在(1)
三十一 女人皇帝的根據何在
武則天洛水受典和明堂朝賀等大張旗鼓地宣傳,完全以當今天子的身份出現,文武百官也把她當成皇帝去朝賀。然而,她到底還不是皇帝。宣傳到該有結論時,她仍歸結到繼承高祖、太宗、高宗的遺誌治理天下,“永昌帝業”是昌盛的李唐皇帝的“帝業”。就是說,她如真當皇帝,是武姓新皇帝,而不是李氏的第四代皇帝。但如果是武姓開國皇帝,那又何解決她和唐朝三代皇帝的關系呢?是篡奪帝位嗎?這個問題,她到死也未能說清楚、未能解決。第二個問題,是繞了一大圈又繞了回來的問題,即女人到底能不能當皇帝?她自認為能當,而且更相信自己有能力。但是,如果真宣布自己是個女皇帝了,天下到底會怎麽對待她?這,她心中真就沒有數。
總之,還得找些更好的理由,明正言順地做個女皇帝。光靠瑞石不行,人家大多知道那是一塊人造石;光靠建明堂也不行,明堂只不過是個偉大的建築物。而且,當明堂建好後,百官參觀完畢後,並不是都贊揚。侍禦史王求禮就公開上書說:“古之明堂,茅茨不翦,采椽不砍。今者飾以珠玉,塗以丹青,鐵鷟(zhuó,音濁,鳳凰)入雲,金龍隱霧,昔殷辛瓊臺,夏癸瑤室,無以加也。”[ 《資治通鑒》,卷204,垂拱四年十二月。]這話意思嫌武則天把明堂修得太富麗,違反的古制。而且公然又把武則天比作商紂和夏桀。當時,由於武則天正風風火火準備明堂朝會大典,沒有答理他。再說,她的確也不知道古時的明堂到底是啥樣,明堂修好了是個大喜事,也怕答理他弄出亂子攪了局。
過去總拿她當呂後、褒姒等女禍來咒罵,如今又拿她當滅國的男皇帝比喻。武則天知道敢如此不要命的胡說,公然給她上書,說明大臣們跟著吃喝,心裏仍不買她的賬。所以,還得努力找理由,總不能把剛蓋好的明堂拆了吧?反正,皇帝她是決心做,費些功夫找根據,堵住這些頑固派的嘴巴。
此時,武姓的外戚們也開始活動,為武則天當皇帝繼續找根據。
先是有人建議改改皇歷,讓全國老百姓都知道改朝換代的事。於是,武則天於永昌元年(689年)十一月,廢去正用著的夏歷,改用周歷,把夏歷的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為臘月,正月為一月。
她從姐的兒子宗秦客,是鳳閣侍郎,更有點小聰明。他建議姨媽給自己起個做皇帝用的好名字,不能光是叫“武氏”(當時無論太後、皇後都是稱某氏)。再把詔書、祭祀中常用的字改一改,給朝臣改朝換代的新感覺。於是,武則給自己起名“武照”。宗秦客認為照字莫如它的同音字“曌”好,是“日月當空”之意,武則天拍案叫絕:那些看不起女人的官員儒士們,總把女人放在陰位,陰位和陽位相反,如太陽表示男人,太陰(月亮)表示女人。陰位的女人是不能當皇帝的,那好比把月亮作了太陽,是陰陽易位,極不吉利。如今她起了個“曌”字為名,這個字裏既有月(為陰),又有日(為陽),合在一起便是陰陽交和、日月合璧,再吉利不過。太陽白天升空、月亮夜晚相照,正是天下的主宰。那些經常用的字,如:天、地、日、月星、君、臣、人、年、正、載、初、聖、證等,也都改個新字,大家見了也都有個新朝代產生的感覺[ 《資治通鑒》,卷204,永昌元年十一月。]。
武則天這麽做只能向大家表明,她要改朝換代自己做皇帝,和明堂朝會、洛水受圖一個意思,一個效果。對真正解決朝野自覺擁護她做皇帝差得很遠,連自欺欺從的效果也達不到,如果一個心眼反對她,她這麽做騙不了人,只能激起更大的反感和仇恨。對那些可以追隨她、接受她的人來說,她這麽做這些人也知道她是在弄玄虛、玩邪的,知道她的真正目的,她不這樣這些人也能追隨她。總之,作用不大。從最終效果看,她做的玄虛宣傳沒解決根本問題,到她死前和死後余年也都沒解決問題。直到今天,傳統的史學家和傳統思想的大眾仍未接受她,仍頑固地認為她是篡奪了李唐天下,頑固地認為她是女人不該做皇帝,是個怪物,把她做皇帝哪段歷史看作是一段邪僻的歷史,是作為反面教訓解釋的。
最終,有人認為是佛幫她解決了女人做皇帝的問題。實際上也沒有,只是表像,是自欺欺人,也未能達到欺人效果,誰都明白是怎麽回事。近年來有的學者專門研究武則天和佛的關系,如果作為學術去研究,探討佛教和佛文化在武則天那一段的消長、與武則天的關系等,都是滿有價值的。但是,如果用玄機、玄虛去說武則天由於佛緣才當上了女皇帝,似乎是佛讓她當了皇帝,或說代表佛當了皇帝等,那也真的太玄了。
其實武則天並不信佛,對“三教”她都不信,只拿來當工具用。她是個非凡的政治家,不是個“三教”的信奉者,也不是“三教”學者,只是拿它們做某種對自己都有利的宣傳,以達到政治目的。從認知的角度看,武則天對“三教”文化都能達到一定水平。她聰明、好學,也有條件學到。幼年讀書,在後宮的文學館讀書,那裏有的是書,一泡十幾年,多是儒家的書。她讀的儒學書,用來考個進士估計沒啥問題。她、徐惠、長孫皇後、上官婉兒等,都是唐代著名的文人、詩人,都有作品傳下來。武則天自己撰寫文稿、詩稿、詔書,數量很大。她組織編寫的書更多,“三教珠英”、“弘文尚藝”,於斯為盛。她自撰《垂拱集》百卷、《金輪集》六卷,雖難考訂她自己親筆者數量,有些是元萬頃、崔融等人代筆,但總數一定不少。這些作品多是儒家內容的,就是詩文也算儒家的,因為儒學是取仕的基本教科,包括詩賦寫作。所以,說她是個大儒學問家都不為過。但是,她不是儒學家,雖然也拿自撰的、組織人撰的《臣軌》《烈女傳》《女則》等教育別人,但是她對傳統儒家信條格格不入。她一生都同儒家作爭鬥,朝中大臣、諸儒正是用傳統儒學和儒家傳統整治她,扼殺她。她也能用儒家經典、信條當工具反擊他們、保護自己,玩假正經,她也不亞於那些道學先生。但,她不是儒家代表和儒學大師,她是利用儒學為自己的政權和政治服務。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自東漢產生後一開始就附會從事,文化蘊涵頗低。創教人張道陵、張角本性張,卻拿先秦老聃,即老子《道德經》為經典。連這位相師爺的姓名也搞不清楚,其道義玄而又玄,以後走向讖緯、陰陽、符示、服丹等迷途中。對道教的一套,武則天更是運用自如,泰山封禪回鑾途中拜老君廟,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那裏附會老子李姓,和李唐是一個姓的原因,想以此取得李氏宗室和朝野的信任。她做女皇帝的宣傳,拜洛受典、稱符瑞、走明堂、尊謝昊天等等,全是借助道家的符瑞、讖語。她雖然因弄不明白(誰也弄不明白)或許也相信一些,她也在後宮搞過“求巫祝厭勝”。但是,她對道家那套騙人的法術把戲主要還是利用,沒有真正陷進去成為法師或信奉者。
對於佛和佛學,她涉獵得多一些,但沒有儒學多。她的母親信佛,對她幼年有一定影響。後來感業寺中被迫落發為尼,為打發時日讀了不少佛典。以後做了女皇帝,重修白馬寺,組織譯佛學經書,都和唐代佛教在中國的興盛有關,她的行動又進一步促使佛教的進一步興盛。尤其是她做女皇帝在佛經裏找到的根據較多,她得益於佛教經典。但是她自己知道,她以佛典裏的某些東西作為女人當皇帝的根據,是借助、是附會,別人也知道。所以,她不信佛,也沒代表佛來統治天下,只是利用。
利用佛經上的某些東西暗示她是轉輪女身,就是說她原本是佛,是佛轉化而成的女身,就是佛祖派她到人間稱帝的。她讀過不少佛經,記得有這樣的記載。於是,她讓大和尚薛懷義去找。
這個薛懷義此時已經是好幾重身份了,應該介紹他幾句了。武則天受益於薛懷義,但也受害於薛懷義,人們辱罵她淫亂,其中主要是和薛懷義“淫亂”。這個問題很復雜,極難說清楚,男女的事都極難說清楚,尤其對那些真假道學先生。
薛懷義,原名馮小寶,是陜西雩縣(今陜西戶縣)人,多才多藝。是一個精通建築和雕塑、醫術,並會武功的人。垂拱二年(686年)《資治通鑒》記載:“太後托言懷義有巧思,故使入禁中營造。補闕長社王求禮上表以為:‘太宗時有羅黑黑善彈琵琶,太宗閹為給使,使教宮人。陛下若以懷義有巧性,欲宮中驅使者,臣給閹之,庶不亂宮闈。’表寢不出。”[ 《資治通鑒》,卷203,垂拱二年四月。]
這個記述的背後已大有文章。文章在於王求禮已知道薛懷義同武則天的關系,仍公然上表給武則天,要把薛閹為給使(即太監),從而說明宮中大臣、後宮人等已無不知太後與薛懷義之間的事,已是公開的秘密。那麽王求禮還要把薛懷義閹割,而武則天竟也容忍了王求禮,把他的上表留中不發就完了。王求禮若是換個年代,如換到宋朝以後,他膽子再大也不敢上這樣的表,比如換上慈禧太後,他是活不過當天的。這再一次告訴我們,唐代的開放、女人的開放、男女關系的開放,已達到相當的程度。高祖、太宗的公主跑到社會上找男朋友、養男寵已不在少數。因此,王求禮才敢上表;武則天也能容忍。
薛懷義(當時還叫馮小寶)就是高祖的女兒千金長公主給武則天介紹的,許多小說、故事之類寫得風風雲雲,情節隨意設想,其實在唐宮已不算個事。現在的作者抓住這些事努力去寫,以為怎麽樣,不過是對唐朝社會風氣不了解,少見多驚而已。所以,有人想像既然是千金公主介紹的,那麽千金公主怎麽樣呢?千金公主同馮小寶的關系又怎麽樣呢?管他們怎樣幹啥呀,反正千金公主把馮小寶介紹給了武則天,武則天也看好了馮小寶,武則天很感謝千金公主,把自己的寶貝讓給了自己。差一些的千金公主不敢介紹,武則天也不能要,她是實際的女皇帝,什麽樣的男人找不到?所以,馮小寶是個出類拔萃的男人。
從薛懷義後來的表現,先說好的表現。前面介紹的設計、監理、實地參加修建的明堂,就已說明他是個了不起的科學家和藝術家,當時宮裏是找不到的,明堂不是一般宮殿設計師可以設計出來的。他的醫術也很高明;還會領兵打仗,他曾受派為大元帥出征殺敵。
武則天很喜歡他,賜其名懷義。讓他與駙馬薛紹合族,薛紹和太平公主就給他叫“季父”,就是叔父的意思。於是,馮小寶就成了薛懷義。
認識過程中,武則天知道這個馮小寶善“巧思”,當時的文人是看不起“巧思”者的,歷史文獻若遇到會發明創造的技藝者,就用“巧思” 這兩個字。但武則天不在乎,就讓他主持重修洛陽白馬寺,修好後就讓他剃度為僧,讓他做了白馬寺的主持,宮中的一些建築設計等,也都交給他去負責進行。直到委他負責建明堂,更表現出他超凡的科學藝術才能,讓群臣大為吃驚,更讓武則天心花怒放,給他大將軍、梁國公的封賞。
薛懷義凈是在關鍵時刻幫了她。如今她又要薛懷義到佛典上為她找女人做皇帝的根據,她告訴了薛懷義的大體方向。於是薛懷義回白馬寺,組織最有學問的高僧查找,找不到編也得編出來。
找了好幾天她未找見。薛懷義又以白馬寺主持、大將軍、梁國公的赫赫身份,命令各地的僧人全部投入查找工作。後來是魏國東奪天智(提雲般若)譯場的法明和尚,在北涼曇無讖所譯的《方等大雲經》中,發現兩段關於女人當國王的經文。這部經書又稱《大方等無相經》《大雲無相經》《大雲密藏經》。
該經書關於女人當國王的經文共有兩處,一處是第四卷的《大雲初分和來涅槃健度第三十六》,那段經文是這麽寫的:
宣說如是大雲經典,時彼城中有王名曰火精進龍王,王有夫人名曰護法。……爾時佛告凈光夫女:“且待須臾,我今先當說汝因緣。”是時凈光天女聞說己,即生慚愧,低頭伏地。佛即贊言:“善哉!善哉!夫慚愧者,即是眾生善法衣服。天女,時王夫人即是汝身,是汝於彼佛暫得一聞大涅槃經,以是因緣,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復聞深義,舍是無形,即以女身當王國土,得轉輪王所統領處四分之一,得大自在,受持五戒,作優姿夷,教化所屬城邑聚落男子女人大小。受持五戒,守護正法,摧伏外道,諸邪異見。汝於爾時,實是菩薩,為化眾生,現受女身,是時王者。
這段經文大意是佛祖告訴凈光天女,王的夫人就是你的前世。因為你聽過《大涅槃經》,你才能成為天女,又學到了很多佛法,才轉世為王,得轉輪王四分之一的國土。你盡管是女身,但已是菩薩,可以稱王了。
這段經文說的還很隱晦,經書的第六卷《大雲初分增長健度第三十七之余》,說的就更直接明白了。說南天竺有個叫無明的小國,王城叫熟谷,國王叫等乘。等乘的女兒增長,聰明美麗,又遵守佛律、精心修養,受到人民的尊重。正因為有了增長的禮佛,所以全國年年五谷豐登,人口繁盛。國王死後,人民便擁載增長為國王。佛祖釋迦牟尼對凈光天女說,這增長女王就是你的身,你數度輪回得到了最上乘的佛法,故讓你以女身王國土[ 參見:王誌平、吳敏霞:《武則天的佛緣》,第229—230頁。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
薛懷義把找到女人當皇帝的佛經根據呈給武則天。武則天當然高興,比東都出現個明堂還高興,什麽女人不能當皇帝?都是儒學經典在欺負中國女人,她治國實已三十多年,成績這麽大,諸儒們仍說女人不能當皇帝。現在,就拿佛經當經典,進一步解釋出中國的女人,就是她武則天這個女人,是佛祖讓她做女皇。
《大雲經》就那兩段話,哪有武則天的名字?北涼譯出的《大雲經》,那時武則天還沒出生呀!於是,薛懷義找到法明等高僧,重新釋註《大雲經》,在釋文中加上疏解,把經和疏混在一起,重新排版印刷,為武則天問鼎社稷做篇大文章。
法明等高僧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終於完成《大雲經》新版經疏合編整理本。於是,此後中國佛典裏出現了又一個版本的《大雲經》。有些後世史籍發現了這個問題,便說《大雲經》是一班和尚為武周革命而偽造的佛典,直市得經書佛典版本官司打不清。
法明上表進呈新版《大佛經》,呈表中直接說武皇太後是彌勒佛轉世,轉世目的就是來世間做“閻浮提主”(即大地的主宰)。新版《大雲經》中還出現許多關於武則天做皇帝的讖語,如“火德王,王在上戈”,意思是火德為王,而王是“止戈”,止與戈合起來就是個“武”字,即武(則天)就是王。還有:“武興聖教,國之大珍”等等,都暗示武則天是當今天子。
武則天終於在佛典裏找到了女人做皇帝的根據。她把《大雲經》頒行天下,並敕兩京及各州興建寺院珍藏《大雲經》,使高僧登座講解。參與註疏的法明等人。皆賜縣公爵位,賜尊貴的紫袍袈裟。於是,兩京和全國各地修建大雲寺一時成風,武則天為佛祖派遣、由彌勒佛轉世的神話傳布到全國各地。她應天之命、應佛之命做女皇的時機成熟了。
女皇登基
自《大雲經》頒行天下,全國上下皆以武則天和彌勒佛轉世為話題,充溢著神秘的頌揚聲。武氏外戚們更加緊活動,網羅賞羽擁戴武則天做女皇。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丙子,有侍禦史傅遊藝率關中百姓九百人匯集神都洛陽,叩闕向武太後上表,請武則天當皇帝,改國號為周,賜皇帝武姓。
估計是人數太少的原因,還不像個請願的樣子,幾百人請願,哪能推舉一國之君呢。所以,請願的結果是“太後不許”。但傅遊藝馬上被提拔為給事中,由從六品升到正五品,升了一級半。這已表示出,太後“不許”是假,而暗示要搞出個規模來。很快,大型請願活動果然出現了。朝中百官、在野官宦、帝室宗戚、遠近百姓、四夷酋長、僧人、尼姑、道士如潮水般湧進洛陽、湧往宮門,一下子匯集了六萬余人,都一起請求太後登基做皇帝。皇帝李旦一看這個形勢,也上表請太後賜姓武,不僅自己的皇位不要了,連李姓也不要了!
第二天,群臣上朝,都齊說新皇帝登基的瑞兆。許多人說,有大鳳凰從明堂飛到上陽宮,立在宮旁的梧桐樹上,很久才向東南方飛去。有更多的大臣隨聲附和,有幾萬只赤雀聚集在朝堂上。表明真命天子應天命,請太後登基,接受天帝之命。武則天明知朝臣在說謊,她也在心中替這些人可憐,讀聖賢之書,光天化日之下,造出這等謊言,也不知害羞。然而,曾幾何時,他們還攻擊女主臨朝,為禍國家,如今齊聲捧她,要求她登基坐朝,又爭著喊這是天意!既然大家一致請求,那就不客氣了。本來麽,她要的就是這個結果。
九月庚辰,武則天表示接受群臣的請求,群臣歡聲雷動,似乎他們久盼的皇帝終於要臨朝了。九月壬午,秋高氣爽的神都洛陽,迎來了新皇武則天的登基日。
清晨,晴空萬裏。在萬眾的歡呼聲中,武則天登上了則天門樓,她戴上皇帝的冠冕,穿上龍袍,迎著初開的朝陽,向萬民頒詔,自己正式登基,改唐為周,改元天授,尊號為“聖神皇帝”[ 頒文見《全唐文》,卷209,第2673—2674頁。]。同時宣布:以李旦為皇嗣,賜姓武氏,皇太子遞轉為皇孫。
宣布完畢,歡呼的聲浪再起。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登基儀式,隆重而輝煌,永載史冊。至此,武則天終於一步步登上了皇權的頂端,成為中國的第一女皇。武則天仍高高地站在則天門上,向激動的萬民揮著手,金風撫著她,不斷吹動著她的寬大龍袍,朝陽映著她激動的面龐,仍然是美麗而生動。有誰能相信,他們歡呼的女皇帝,已是六十七歲高齡了,望著她仍然挺拔的身材,沒有人相信。
************************************************
一、王國維、陳寅恪考證《大雲經》並非偽造
按:《大雲經》是古印度人曇無讖北涼時在敦煌譯出的,曇無讖譯經始於北涼玄始十年(421年),義和三年(433年)被害,《大雲經》翻譯時間當在421年—433年之間。武則天於天授元年(690年)頒《大雲經》時,《大雲經》已存在了260年左右。
《佛光大辭典》大方等無想經:梵名 Maha^megha-su^tra。凡六卷(或五卷、四卷)。北涼曇無讖譯。又作大方等無相大雲經、方等無相大雲經、方等大雲經、大雲無相經、大雲密藏經、大般涅槃經。略稱無相經、大雲經。今收於大正藏第十二冊。
王國維在“唐寫本《大雲經疏》跋”說:
此卷亦狩野博士所錄,前後闕。以文義觀之,蓋武後載初元年所作《大雲經疏》也。卷中所引“經曰”及“經記曰”雲雲,均見後涼曇無讖所譯《大方等無想經》。此經又有竺法念譯本,名《大雲無想經》(此本已佚,上虞羅氏藏六朝人所書一卷,系第九卷,亦闕前半),曇公譯本中亦屢見“大雲”字,故知此為《大雲經疏》也。案《舊唐書·則天皇後本紀》載初元年,有沙門十人偽撰《大雲經》,表上之,盛言神皇受命之事。制頒於天下,令諸州各置大雲寺,總度僧千人。又《薛懷義傳》,懷義與法明等造《大雲經》,陳符命,言則天是彌勒下生,作閻浮提主。唐氏合微,故則天革命稱周,其偽《大雲經》頒於天下,寺各藏一本,令升高坐講說。《新唐書·後妃傳》所紀略同。宋次道《長安誌》記“大雲經寺”亦雲:武太後初,光明寺沙門宣政進《大雲經》,經中有女主之符,因改為大雲寺。皆以此經為武後時偽造,然後涼譯本之末,固詳說黑河女主之事。故贊寧《僧史略》謂此經晉代已譯,舊本便曰“女王”,於時豈有天後,雲雲。頗以《唐書》之說為非。誌磐《佛祖統紀》從之,故於武後載初元年書敕沙門法朗九人重譯《大雲經》,不雲偽造。今觀此卷所引經文,皆與涼譯無甚差池,豈符命之說皆在疏中,經文但稍加緣飾,不盡偽托歟?。。。
王氏的意思是,武則天自稱彌勒下生一事,《大雲經》中固然未曾明言,卻可能在法明等人的註疏中出現。但陳寅恪卻認為,薛懷義、法明等人,「既不偽造,亦非重釋(《大雲經》)」。而且,也不像王氏所說的,還有《大雲經》的註疏。(引見陳寅恪,《金明館叢 稿二編》,臺北:裏仁書局,民國70年,,頁149 -150。)然則,北涼.曇無識所譯之《大雲經》中 ,所說如何?卷四,〈如來涅盤健度〉第36說,有一 天女,「舍是天形,即以女身,當王國土,得轉輪王所統領處四分之一。」(引見《大正藏》卷12,頁1098,上。)卷六,〈增長健度〉第37之余也說:「我(釋迦)涅盤已,七百年後,是南天竺,有一小國, 名曰無明,德國有河名曰黑闇,南岸省城名曰熟谷,其城有王名曰等乘,其王夫人產育一女,名曰增長. ......有為之法無常遷代,其王未免忽然崩亡。爾時諸臣即奉此女以繼王嗣。女既承正,威伏天下。閻浮提中所有國土悉來承奉,無拒違者。」(同前書,頁 1107,上。)
而在陳寅恪看來,《大雲經》與武則天的關系牽扯到佛教文化和儒家傳統之間的差異。按照儒家傳統的思維,婦女不得幹預朝政,《尚書·牧誓》裏引用的古語: “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意思就是說,母雞不能報曉,倘若母雞報曉,其家必然敗落,孔安國的解釋是: “婦奪夫政則國亡。”武則天以女身稱帝,只能從佛典中尋找根據,而《大雲經》裏女菩薩為轉輪聖王的預言正好適合她。 《大雲經》和《大般涅盤經》都出自天竺,經由於闐傳入漢地,並非中國人偽造。敦煌石室內發現的《大雲經疏》殘卷,與曇無讖所譯《大方等大雲經》幾乎完全吻合。薛懷義不過是依據舊譯,附以新疏,借此闡發新義。因此武則天頒布的《大雲經》,既非重譯,更非偽造。
二、凈泉考:
凈泉考,在梁代所譯的《文殊師利問經》中亦提到此經,梁代(502年-557年),早於隋唐。
“爾時文殊師利復白佛言。世尊。若得食肉者。象龜經、大雲經、指鬘經、楞伽經等諸經。何故悉斷。”
《大方等無想經》卷第一大方等無想經卷第二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大雲初分大眾健度余
“善男子。有大雲經總持大海三昧大海。如來法印諸佛法城。法界甚深常住不變。不可思議常樂我凈。”
*********************************************廣元廣元千佛崖
廣元千佛崖位於廣元市城北5公里的嘉陵江東岸,古棧道險閣——石櫃閣就在崖南頭,與皇澤寺隔江相望。 千佛崖是四川境內規模最大的石窟群。 1961年4月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崖摩崖造像始於北魏時期,歷經了近1500年,在高45米,南北長200多米的峭壁上,佈滿了造像龕窟,重重疊疊13層,密如蜂房。
據清咸豐四年(1854年)碑文記載,全崖造像達“一萬七千有奇”。 可惜在1935年修築川陝公路時,一半以上造像被毀。 現僅存龕窟400多個及大小造像7000餘軀。
全崖造像以大雲洞為中心,分南北兩段。 南段龕窟有:大佛洞、蓮花洞、牟尼閣、千佛洞、睡佛龕、多寶佛龕、接引佛龕、供養人龕、神龍大佛、如意輪觀音、單身佛窟等;北段龕窟有:三世佛龕、無憂花樹窟、彌勒佛龕、三身佛龕、節行僧龕、菩提像窟、伎樂天人窟、地藏王龕、力士龕、盧舍那佛龕、十一面觀音像、阿彌陀佛龕、飛天窟、清代藏佛洞等。
大雲洞居於千佛崖中心位置,規模最大,共計造像234尊,左右兩壁雕有148尊蓮花觀音像,窟正中一大佛立像為彌勒佛。 據說該尊彌勒佛是武則天的化身像。
唐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正式登基時,白馬寺法明和尚薛懷義等12名和尚為迎合武則天當皇帝的需要,撰寫《大雲經》呈武則天。 《大雲經》中稱武則天是彌勒佛降生,應代替李唐做皇帝。 武則天看後大喜,親筆作序,頒佈於天下,且令各州要營造大雲寺,以珍藏《大雲經》。 因武則天生於利州,當地百姓就在千佛崖造大雲洞,並且刻了這尊彌勒佛立像和後壁龕中二聖——高宗李治、武則天。
按中國傳統應男左女右,而該二聖的排列是女左男右,佛龕男高女低,這體現出設計者的巧妙構思。 現在廣元市文物管理所修建完善了崖壁樓閣走道,有階梯攀登,可通達各龕窟參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