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的成因與治療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 骨科主治醫師鄭順騫

 

很多頸部、腰部、膝關節疼痛的人,到門診總是會問:「我有沒有長骨刺?」 一般人對骨刺的畏懼及擔憂似乎超過我的想像,並且也有花大錢去治療骨刺後,到門診要求照X光,看骨刺是否有變得較小或不見了。

那就來談談,什麼是骨刺? 一般骨刺是發生在關節位置,正確應該說是在關節兩端骨頭周圍新長的類似骨頭的凸出物。

那骨刺怎麼發生的呢?人體的組織受傷,會有一定的修復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不免因工作、運動、意外,會讓關節受力,如果超出可忍受的程度,就會受傷,表現出來的就是疼痛。以骨科觀點,骨頭、軟骨或韌帶如果一再重複受傷,骨頭經過反覆發炎,修復反應後就會有骨刺產生。所以根據上述,如果要避免長骨刺,就要避免一再受傷才是。

那已經產生的骨刺怎麼辦呢?其實關節長了骨刺,與關節軟骨磨損、關節變形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表現。所以有些醫生在解釋退化性關節炎時,會用比較為人熟悉的骨刺來解釋,或以「關節磨損」、「關節軟骨厚度變薄」、「退化」或「老化」等名詞作為解釋。其實他們都是在描述同樣的一件事情;好比瞎子摸象的故事中,一根長長鼻子、一隻粗大的腿、一面粗糙的皮膚,都是代表大象;也就是要治療骨刺的同時,應該整體考量所有的問題,包括軟骨磨損、關節變形,而讓關節受力方向偏移不平均了;並不光只是切除骨刺就能解決關節疼痛。

那什麼樣的骨刺要做切除呢?在脊椎退化關節病變中,因為骨刺會造成脊椎神經孔狹窄,而導致神經壓迫,我們稱之為「脊椎狹窄症」,表現上是老人家走路走大約50公尺或5分鐘,就會從臀部沿著大腿,小腿一路酸痛下去,當停下來或坐下來休息,會讓酸痛緩和,我們稱之為「神經性間歇性跛行」;有時也會壓到一側,單一條神經根而導致坐骨神經壓迫而產生下肢酸麻痛,稱之為「坐骨神經痛」,時間久了,甚至會造成無力跛行,當此種情形經復建療養及藥物治療無效後,可用手術打開脊椎孔的方法治療,我們稱之為「椎弓切除神經放鬆術」。簡單的說,壓迫到神經的骨刺才可能須要手術切除,以緩和神經壓迫症狀。


臨床上常被問到足底長骨刺的問題,如:「腳後跟腳底骨刺,需不需要開刀切除?」從X光檢查來看,可以看到跟骨底部有長骨刺;在足底有一片強靱的筋膜,稱為「足底筋膜」,它是連結腳後跟跟骨底部及腳掌骨的部位,因久站,或久走會使骨頭與軟組織相接的地方長期承受壓力及拉力,因而受傷,也會形成骨刺,這個地方的骨刺,一般都是平行腳底方向並不須要開刀切除,而應以藥物及復建方法,如電刺激或超音波來促進深部組織血液循環,加速修復;另外也要避免久站,或久走,讓受傷部位承受過分壓力,而造成二度傷害,有些人的經驗覺得走一走,走久了就不痛了,那只是神經遲鈍了而已,其實走多了也是傷害。

總之,骨刺就如同一台機器用久了,輪軸旁會有一些鐵屑堆積,所以有人也把它說成是骨頭因退化而自行補強的一種自然現象,所以只要骨刺不去壓迫神經或周圍的組織引起發炎症狀,並不須要積極去切除骨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ivemen 的頭像
    givemen

    雲水人間的NEWS部落格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