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油沒有更健康(陳炳輝)

2013年11月05日

更多專欄文章

市面上沒有「零缺點」的最佳油品,無論選擇哪種食用油,應攝取其他食物達到營養均衡的目的。資料照片

最近幾年,國內每次只要發生食品安全問題,整個社會就會充滿似是而非的言論,導致民眾人心惶惶,造成社會不安,重創國家經濟發展,長此發展下去,並非國人之福。所謂「危機就是轉機」,如果能藉此機會將不法之徒繩之以法,未嘗不是國家之福。

目前市面上所販售的食用油,由低價位的大豆沙拉油到高價位的橄欖油或苦茶油,對人體健康都有相當益處,影響價格高低的主要因素為原料的來源取得,這也是橄欖油和苦茶油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
但此二種油也非十全十美,共同的優點為油酸含量極高,且橄欖油含有高量的多酚化合物,有許多醫學研究均認為油酸和多酚化合物可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而橄欖油和苦茶油的共同缺點卻是亞麻油酸含量偏低,還不到10%。亞麻油酸為人類的必需脂肪酸,對維持正常新陳代謝扮演重要角色,但亞麻油酸無法在體內合成,僅能由食物中攝取。

 
就營養學觀點而言,最適合人體健康之食用油中,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亞麻油酸)比例為1:1:1。

因此,當消費者選擇攝取橄欖油或苦茶油的同時,亦應由其他食物,例如:玉米、黃豆、芝麻等補充足夠的亞麻油酸。

欺騙消費者應拒買

椰子油也是一樣,因椰子油含有將近50%的中鏈脂肪酸(桂冠酸),較適合腸胃道吸收不良的族群,但由於亞麻油酸含量偏低,在攝取椰子油的同時,亦應由其他食物攝取足夠量的亞麻油酸。
市面上的調合油,大多數是成本高的橄欖油或葡萄籽油,和成本低的大豆油或棉籽油混合調製。但此種調合方式並無法達到最適當的脂肪酸比例,反而成為業者為了降低成本、增加獲利的工具。更有不肖業者將「調合油」標榜為「100%純度」的某一油品,以提高價位來欺瞞消費者,若此種情形無法改善,消費者應拒絕購買調合油產品。
總而言之,市面上沒有所謂「零缺點」的最佳油品,即使是低價位的棉籽油,仍為國際上認可的食用油,攝取棉籽油,對人類健康亦有相當的重要性。

最重要是營養均衡

因此對消費者而言,最重要的認知是:不論您攝取哪一種食用油,亦應由其他種類食物例如魚、蛋、五穀、肉攝取營養素,方能達到營養均衡的目的。

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兼民生學院院長

 

*************

 

棉籽油不是劣質油(周志輝)

2013年11月05日

 

最近爆發一連串的混油風波,整個社會瞬間瀰漫著對食品及食安的恐懼,首先無良廠商的食品造假和混摻不實必須嚴懲,治亂世用重典。但事情發展至今,從科學的理性面,不妨談談事件主角之一的棉籽油,經過精煉後是否還那麼可怕?

精煉後食用很安全

筆者在美國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求學時的論文,內容正好是研究棉籽油的精煉處理,對棉籽油算是有一番認識。棉籽油在美國已有超過百年的食用歷史,是美國主要的食用油之一,雖然我國民眾對棉籽油較為陌生,但它其實是世界各地相當普通的一種食用油。
在油脂工廠中,剛從棉籽中提取出來的粗原油,是帶有深褐色、黏稠及一股難聞氣味的油,根本無法直接食用,裡頭更含有棉籽酚和許多雜質。棉籽酚是一種有生殖毒性的天然毒物,用來保護植物本身免受侵襲,根據2008年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資料,70公斤成年人每天口服約7mg的棉籽酚會抑制精子的生成。
棉籽油的原油中含有超過2%以上的雜質,包括了脂肪酸、磷脂質、棉籽酚、蛋白質、醣類、色素等物質。棉籽油要變成貨架上金黃透明的食用油前,必須經過精煉處理,去除油脂中的雜質和天然毒物,其實現今很多油脂的精煉技術也都是源自於棉籽油。
精煉是一項過程繁複和嚴謹的工藝,原油會先經過加水脫膠處理去除一些水溶性的雜質,然後加入鹼液中和游離脂肪酸,並清除黏稠的皂腳,再經過水洗、脫色、脫臭、冬化等多重處理,就能使棉籽油成為金黃、帶淡淡核果味的食用油,這個過程能有效清除使油脂氧化和品質劣變的雜質,棉籽酚也會在這些精煉處理中被清除,食用上是非常安全的。

過度串聯杯弓蛇影

早於1968年國際脂肪與油類法典委員會(Codex Committee on Fats and Oils)在羅馬舉行有關油脂標準的會議報告中,就曾提到經過精煉的棉籽油不會有棉籽酚問題的結論。這也是為何近期市面上的精煉棉籽油被檢驗後,都未含棉籽酚的原因。
由於棉籽算是成本低廉的農作物副產物,棉籽油的價格也因此相對便宜,但卻被誤以為是劣質油。事實上,棉籽油的脂肪酸主要是油酸、亞油酸及飽和脂肪酸,比例約為2:5:3它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就好像大豆油、玉米油、芥花油和葵花油一般,而且有穩定性高、適合油炸等好處。


目前市面上摻雜棉籽油的產品,均沒有驗出棉籽酚(偵測極限為1ppm),即使以含有1ppm來試算,要達到7mg棉籽酚的致毒劑量,每天至少也要食用7公斤或更多的油。

在目前國內民眾對食安問題頗為敏感的氛圍下,資訊失衡往往使得民眾對個別關鍵字的過度串聯,更容易杯弓蛇影。
就科學而言,大眾若能了解棉籽油只要經過精煉處理,就能有效去除棉籽酚,就像沒有子彈的手槍,其實是一種相當安全的食用油。也許有助減少社會上不必要的過度恐慌,能較冷靜的釐清毒油和標示不實之間的問題才是重點。

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特聘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ivemen 的頭像
    givemen

    雲水人間的NEWS部落格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