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保健--綜合 (20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1-10-27

規律運動 光散步不夠

文/殷偉賢

根據醫學研究,規律的運動對心臟功能很有幫助,還可以有效減重,改善血糖和血脂肪異常,預防動脈硬化所引起的心臟病。

所謂「規律的運動」是希望最好每天都有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規律運動。

◎以下是對規律運動執行上的具體建議:

●懷疑有心臟病、肺病、代謝疾病、骨關節病或腦神經病變的患者,開始運動前應先徵詢醫師的意見,例如有骨關節病的患者若以游泳代替跑步可能是較佳的選擇。

●如果中、老年人過去沒有規律運動者,久久不運動,突然劇烈的運動,不但無益,反而可能造成傷害,並不建議馬上開始運動,這些人開始運動前應先徵詢醫師的意見。

中等強度運動才夠

●中等強度的運動是指達到個人最大運動極限40%至60%的運動量,約相當於以15至20分鐘快步走1英里(或1.6公里)的速度。

●若能每週3到5次,每次20至40分鐘,做高強度(超過最大運動極限之60%以上)運動,可以更有幫忙。

總之,只有在週末時爬爬山、早起到公園散散步、打打太極拳、做做外丹功等,這樣是不夠的,因為強度並不能達到要求的標準。

再者,有人說每天都工作忙碌或做家事忙碌,但由於這些活動並不是所謂的有氧運動,不能達到有效的幫助心肺功能及預防心臟病的效果。

(作者為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10-25

長時間打電腦玩手機 當心青光眼上身

▲長時間看電腦螢幕或電視,小心青光眼上身。(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27 歲的張姓上班族,每天使用電腦超過10小時,從眼睛痠痛、流眼淚變本加厲到頭痛欲裂,就醫才發現罹患青光眼,有失明危機。醫師警告,青光眼是視神經受到永久性損傷的眼科疾病,是成年人主要致盲的眼疾,但有年輕化趨勢,不只看電腦螢幕及電視,現今流行玩智慧型手機、長時間盯著手機螢幕,都得小心青光眼找上門。

這名從事內勤工作的張姓上班族小姐,上班時長時間使用電腦處理文書工作,下班也會瀏覽網頁或上網聊天,每天使用電腦的時間長達10至 12小時,長期近距離盯著電腦螢幕看,讓她經常眼睛痠痛、流眼淚,年初就醫診斷眼壓為20mmHg(正常值為10至20mmHg),醫生告誡她要讓眼睛多休息。

署立台中醫院眼科主任朱雲華說,但半年來張小姐未改善使用電腦情形,直到眼睛愈來愈痠痛,還會偏頭痛,誤以為是太累和偏頭痛,自行吃藥無效才又就診,發現她眼壓已經高達40mmHg,再不適當改善用眼狀況和休息,就有失明危機,張小姐聽聞才察覺事情嚴重,嚇得除了工作必要打電腦,不再多用電腦,也牢記多讓眼睛休息,並且配合藥物治療。

朱雲華說,青光眼是一系列視神經受到永久性破壞的眼疾統稱,情況嚴重會導致失明,視力受損先從只能看到正前方中央景物,看不見視野兩旁,視力逐漸收窄,大部份青光眼在發病初期不會疼痛也不易發覺,等到發現時,視野範圍大多只剩低於2成,就像從隧道看出去,最後剩下的中央視力也會逐漸失去而變成失明。

朱雲華補充,早期求診患者多是60歲以上、有家族史及糖尿病、高血壓,近幾年有年輕化趨勢,大多是長時間使用電腦、眼睛過度疲勞,現在又流行玩智慧型手機,近距離盯著螢幕,提醒民眾使用電腦、看電視、注視手機螢幕,每3、40分鐘就要讓眼睛休息10分鐘,才是保眼之道。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關高膽固醇?雞蛋還是少吃!

2011/10/20

【元氣周報/駐站記者/陳俐君,諮詢/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

Q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姜良鐸曾說:雞蛋中的膽固醇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可形成一種脂蛋白,按顆粒大小,可分為超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這3類脂蛋白中,超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會沉積於血管壁上;不過,高密度脂蛋白卻有清除血管壁上膽固醇的作用。所以,雞蛋中的膽固醇成分本身就可以互相抵消。

所以蛋黃多吃,不會使我們膽固醇增加,而蛋黃中其他的養分非常豐富,所以老人家即使膽固醇高也可吃蛋黃。這種說法對不對?(台中汪姓讀者)

A

雞蛋中的膽固醇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的確可形成脂蛋白,但超低密度、低密度與高密度等3種脂蛋白在體內的比率,主要受到人體複雜的新陳代謝影響,一顆小小的雞蛋,並不是決定膽固醇高低的主要關鍵。

判斷膽固醇高低,除了觀察總膽固醇數值,也要評估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與俗稱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的高低。

含有油脂與蛋白質等成分的雞蛋,吃進人體內後,經由「新陳代謝」作用後,會產生脂蛋白膽固醇;但包括飲食、運動、個人疾病史等,都會影響新陳代謝結果,體內高、低密度的脂蛋白膽固醇比率,也會在上述複雜因素影響下,出現不同變化。

這樣的變化與雞蛋無關,而是由人體的新陳代謝決定。

對於膽固醇代謝較差的高血脂等三高患者來說,妥善控制低密度膽固醇(LDL)是維繫健康的首要任務。所以膽固醇高的患者,不建議多吃雞蛋。

蛋黃建議一周2至3顆即足夠;健康成人蛋黃一天最多吃1顆就夠,

並定期留意高、低密度與總膽固醇變化,才能吃得健康。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排汗和排尿的差別

【您知道為什麼馬拉松選手不得癌症嗎?】

德國體育醫學龍頭艾倫斯特〈譯音〉博士發現,所有運動選手當中,唯獨馬拉松選手沒有罹患癌症的病例。因此艾倫斯特博士為了找出不得癌症的原因,不斷的研究,結果發現了一項驚人的事實。艾倫斯特博士採集了每天跑步 30 公里以上的馬拉松選手的汗水,分析其汗水的成份,結果發現汗水中含有鎘、鉛、銅、鎳等之重金屬物質。

艾倫斯特博士下的結論是 「每天跑 30 公里以上的馬拉松選手,自體內深處排出大量汗水的同時,亦將體內累積的致癌成份〝重金屬〞排出體外,徹底去除癌症的根源,因此馬拉松選手是不會得癌症。」 根據以上的研究結論,艾倫斯特博士發表了「以排汗的方式,徹底去除體內的累積物,可預防癌症」的研究報告,艾倫斯特博士強調的「想要健康長壽,就要一天一次大量排汗。」這句話是絕對值得信賴的。

【您知道排汗市場如此龐大?】

能量之國韓國的排汗市場一年約新台幣 6000 億 ,您知道為什麼一年有幾億人次的韓國國民到黃土能量房去排汗嗎?在沒有任何廣告宣傳的情況下,短短 15 年內形成了如此龐大的市場全靠體驗後的口碑相傳。因為體驗過後發現 能量排汗無論對慢性病患的病症、促進血液循環或皮膚美容,以及維持苗條的健康身材上皆具有驚人的功效。


【出汗能夠排泄體內有害物質】

對身體而言,為何出汗特別重要呢?排泄體內不需要物質的基本功能,就是排便、排尿與出汗。其中, 汗具有排泄體內疲勞物質或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毒素的重要作用。雖然尿也會排出重金屬,但是排出功能卻遠不及汗。亦即藉由出汗,能夠排出大量的重金屬。

汗也具有調節體溫的重要作用。 全身健康的出汗,就能夠強化現代最欠缺的體溫調節功能與自律神經。汗從體表氣化,令人得到爽快感,對精神也有很大的幫助。藉著氣化熱消耗熱量,能夠提升代謝力,減少體脂肪,有助於消除肥胖。對身體而言具有重要作用的汗,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全身出汗,就能夠強化自律神經,提升代謝力,排出老舊廢物與毒素,對於美容與健康都有幫助。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腎功能不好 也會造成貧血

文/洪堯民

一名四十多歲的科技新貴,腎功能不好已有多年,最近常感覺頭暈,工作時力不從心、下肢無力。抽血檢驗血清肌酸酐濃度6.1毫克/100毫升(正常值小於1.2毫克/100毫升),血色素濃度每100毫升血中為10 克(成年男性正常值大於13克/100毫升),血比容30%(正常值大於39%),經告知他有腎性貧血,患者驚訝詢問:「為什麼腎臟不好也會影響貧血?」

腎臟是身體主要的排泄器官,幫助排除毒素及水分,其實,腎臟也是內分泌器官,可以產生一些荷爾蒙 ,其中之一叫做「紅血球生成素」(英文簡稱EPO)。

腎臟分泌的紅血球生成素作用在骨髓,促進其產生成熟的紅血球,當腎臟功能(腎絲球過濾率)下降到30ml/min時,EPO合成便逐漸減少而造成貧血。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貧血的定義是「成年男性的血色素濃度在每100毫升血中低於13克、成年女性低於12克」。腎性貧血通常是紅血球的數量減少,紅血球的大小正常(正球性貧血),血色素偏低、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數量正常。

貧血會導致全身倦怠、手腳無力、頭暈昏沉等症狀。更重要的是,長期貧血會導致心臟肥大,且因相對氧氣不足,會有腦部及周邊循環缺血的影響,因此,貧血應要治療。

根據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的慢性腎病治療指引,慢性腎臟病應定期檢驗血色素濃度,若是小於以上數值,需做檢查來排除其他貧血的原因,例如糞便潛血反應、血清鐵離子及鐵蛋白含量。

當腎功能不好時,如果以上檢查均屬正常,就是腎性貧血,應轉介到腎臟科,由專科醫師判斷是否必須施予EPO治療。

目前國內EPO有短效的,需要每週注射2至3次,也有中長效的EPO,可以每1至2週注射一次,甚至也可每月注射一次,惟必須注意當使用EPO治療的同時,必須有足夠的鐵離子攝取,才能增加血色素。

至於血色素是不是越高越好?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針對腎臟病患貧血的治療,目標約訂在血色素11-12克/100毫升,血比容33-36%,比正常人略低。

但是根據大型隨機分派研究結果,過量補充可能增加心臟血管疾病風險,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甚至發出警訊,建議如果治療後血色素超過11克/100毫升,應該考慮減少劑量。

(作者為腎臟科專科醫師)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者研究:每天跳繩30分鐘 孩子長高腦力好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2011.10.17 03:35 am

台灣學者找到了學童長高的處方!陽明大學副教授劉影梅針對宜蘭縣四鄉鎮逾千位小四學童進行研究,發現只要每天跳繩三十分鐘,連續跳二十周,就能比對照組同齡生多長高一點五公分;這項研究將在本月底於香港舉行的全球健康與公眾健康教育國際研討會中發表。

劉影梅說,每天跳繩三十分鐘不只能長高,實驗採用陽明大學教授郭博昭研發的心率頻譜計進行前、後測,發現跳繩還能讓學童有較佳的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即自律神經)控制能力,「不只長高,還可能變聰明、學習表現更好。」劉影梅說,體力加腦力就等於競爭力,如果全台都能推行跳繩,定能「強國強身」。

教育部的體適能檢測發現,宜蘭縣小一學童的身高、體重都排名全台倒數第二,國小生的平均身高低於全國一公分,劉影梅因此針對宜蘭南澳、壯圍、五結、宜蘭市四鄉鎮共廿七校、一一七三名小四學童進行實驗,發現持續跳繩,就能比不跳繩的學童長得高。

劉影梅指導碩士生楊雅嵐在宜蘭縣公館、光復國小等校的實驗顯示,跳繩的四年級學童從去年九月的平均一三七點一公分,長到今年一月的一三九點九公分,比沒跳繩的對照組多長一點五公分,且女生的長高效果比男生更明顯。

她強調,只要是戶外的跳躍運動,如追趕跑跳,都有助於長高;選擇跳繩則因易於普及,最便宜的跳繩一條只要十元,且即使下雨,也可在室內跳。

但劉影梅也提醒學生及家長,最好進行中強度的跳躍,以跳繩為例,一分鐘跳六十至一百下即可;高強度、長時間的訓練,如跳司令台,則可能破壞生長板,反而長不高。

劉影梅建議,每天跳繩三十分鐘,可分成十次循環,每個循環跳一分半鐘,休息一分半鐘,且不要急跳急停,要停時可慢跳、或改為步行。學童可利用在校的早自習、課間及課後,或回家後的時間,分次把十個循環跳完。

【2011/10/17 聯合報】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腎功能差 別吃太多高蛋白

2011年 10月14日

 

Q.

父親先前住院,開始飲用高蛋白奶粉沖泡的牛奶,之後精神就變很好,請問長期喝這類奶水,是否會增加腎臟負擔?

A.

若患者腎功能正常,飲用高蛋白牛奶,並不會增加腎臟負擔,但若患者腎功能不佳,建議食用高蛋白食物前,應先經醫師評估,否則體內蛋白質容易從腎臟流失,而出現蛋白尿等症狀,連帶也讓腎功能持續受到傷害。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乳癌與牛奶/患乳癌、前列腺癌原因竟是牛奶?

2011/10/13

【摘自《乳癌與牛奶》,珍.普蘭特 著,晨星出版】

本書作者珍‧普特蘭,一位卓越的國際科學家。在 42歲時乳癌發病,為了治療乳癌她前後經歷了乳癌根除術、三次深度手術、三十五次放射治療、化療等,癌細胞卻依然不停轉移,最後甚至蔓延到淋巴結,而她也被醫師判定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她在探詢導致乳癌原因的過程中,發現了真兇。而其後的十五年裡,她的乳癌一次都沒再復發。

普特蘭教授在最初乳癌發病時,曾經採取各種有名的飲食療法,不攝取油、動物性食品、鹽分、咖啡因等,並多攝取蔬果、優格等。然而,癌症還是復發了。雖然感到絕望,普特蘭教授仍不放棄,賭上性命持續研究導致乳癌的真兇。

根據資料,她發現東方國家的乳癌發病率及死亡率遠低於西方國家,而在導致癌症的因素中,「環境」占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她毅然決然選擇徹底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後,不可思議的,癌細胞居然在幾個星期內消失無蹤。並且根據自身經驗跟相關科學研究提出:不喝牛奶可以降低罹患乳癌、前列腺癌和其他疾病的風險。

牛奶有問題?

在多數的西方社會,牛奶被視為是一種健康、天然的食物:嬰兒不可獲缺的食物、預防婦女罹患骨質疏鬆症、提供蛋白質給辛勞工作的人、苗條時裝模特兒的瘦身飲料。簡單來說,它適合所有的人。

正如許多中國人對西方人攝取那麼多牛奶和乳製品感到吃驚和不解一樣,我們很難理解,怎麼可能有人不喝牛奶,身體會健康呢!

不過,這個精心營造的印象只不過就是一個印象而已。科學證據並未指出,我們在斷奶後還需要喝乳汁-事實上,我們是唯一在斷奶後還在喝乳汁的物種。

更奇怪的是,我們竟然是迷戀另一種物種的乳汁-母牛。邏輯上來看,這就好比假設我們喝狗的乳汁、豬的乳汁或老鼠的乳汁。

除了牛寶寶之外,任何物種攝取牛奶都算是違反自然。

如果你比較母乳和牛奶的營養成分,你就會看出其中一些主要的差別。如圖,你可以從中看出牛奶的蛋白質含量是母乳的三倍以上,而鈣質含量更是牛奶的四倍之多,所以,牛奶對幼兒們尚未完全成熟的腎臟而言負擔太大。

每一種哺乳動物的乳汁都含有激素、生長因子和強效的生化物質。而牛奶含有三十五種以上的激素和十一種生長因子,包括第一型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和表皮細胞生長因子,這些都會促進癌細胞生長。

而牛奶內含的生長因子、激素和其他生化物質,不僅和乳癌及卵巢癌有連帶的關係,同時和睾丸癌、前列腺癌及與生殖無關的大腸癌脫不了關係。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翹臀?還是肥臀? BAI體脂數 可能更準確

▲最好是在早上起床、排尿後,量體重及體脂,且腳底乾燥,以免影響數值。(記者王藝菘攝)

▲量臀圍計算體脂,更能掌握自己的胖瘦。(記者王藝菘攝)

記者/洪素卿

圓翹的臀部在西方是性感的代表;在華人社會,豐腴的圓臀常被拿來與生育力連結。不過,你知道嗎?臀圍可能還有其他用途。近年科學家發現,臀圍大小與體脂肪多寡有關,只要透過體脂指數公式,不用體脂計,光是靠臀圍跟身高也能粗略算出體脂比率。

臀圍和身高

也能算出體脂率

美國南加大研究人員發展出一項最新的「體脂肪評估指數(BAI)」,想要知道自己究竟是瘦小卻多脂肪的「泡芙族」?還是體重雖重、實際上是充滿肌肉的「硬漢族」?只要將身高以及臀圍套入這個名為「身體肥胖指數」(Body Adiposity Index,簡稱BAI)的公式,就能計算出身體裡大概藏有多少脂肪。這項結果已經發表於「國際肥胖期刊」(Obesity)。

「身體肥胖指數」BAI的計算公式是「臀圍(公分)÷『身高(公尺)×身高(公尺)的平方根』-18」。

例如,身高161公分、臀圍36吋(約91公分)的女生的BAI就是91÷『1.61×√1.61』-18=26.5。估計其體脂比率約為26.5%。

如果手邊有iPhone等智慧型手機的民眾,只要先將手機切換至橫向的計算機介面,輸入身高(公尺)後,再按下「√」(根號)鍵,再按「×」(乘號)鍵,乘上身高(公尺),再按「=」(等號)鍵後,再按「1/X」(分母)鍵,再按「×」(乘號)鍵,乘上臀圍(公分),最後減18,得到的數值加上%,就是粗估的體脂率。

這項由美國南加大研究團隊發展出的「身體肥胖指數」,被國外媒體認為可能有機會取代BMI。研究主持人理查德‧伯格曼(Richard N. Bergman)及其同事分析了1,700名墨西哥裔美國人包括性別、年齡、身高、體重、臀圍等多項變因後,臀圍和身高與身體脂肪關聯最密切。並發展出計算公式,將之與實際使用雙能X光吸收儀 (DEXA) 來了解全身體脂肪之量及分佈情形,發現有非常高的吻合度。

研究人員指出,使用多年的BMI有其侷限,可能會將健壯及肌肉發達者誤判為肥胖人群,一些真正肥胖者卻難以識別。不過,BAI應用其他種族的結果仍需進一步驗證。

肥胖醫學會蕭敦仁醫師指出,BMI用於運動員以及從來不運動的兩群人,確實比較容易誤判肥胖狀況。運動員的身高體重換算後,可能BMI很高,但是其實是因為肌肉發達所致;後者從來不動,BMI可能不高,但其實因為肌肉非常少、身體有很多隱藏的脂肪,BMI可能低估。

醫師建議

BMI與腰圍合併評估

雖然BAI在評估體脂肪的部分可能比BMI更有代表性,不過,台大醫院家醫部教授黃國晉認為,體重與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相關性主要是因為「內臟脂肪」過多,BAI計算的還是總體脂肪,近來已經有新的體脂計可以準確測量內臟脂肪,但這類機型台灣尚未上市,估計上市後價格也不低,建議民眾不妨以BMI與腰圍合併評估。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男性超過90公分,BMI屬於過重,就應該留心健康狀況、適度控制體重。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崔姬瘦30kg成羅生門「醫美診所可以關了」
  • 2011-10-08
  • 中國時報
  • 劉育良、宋志民/綜合報導

 「一代妖姬」崔苔菁,到底瘦了沒?催眠師徐明說,靠催眠術瘦身30公斤,她的好友7日否認:「30公斤?太誇張,不可能的事,她是瘦了,至多 10公斤,靠的是運動和清淡飲食。」沒在第一時間否認,是因友情,「苔菁重感情,她和徐明認識太久了,一下子就說否認,難免給人小器感覺,這不是苔菁個性。」

 練舞飲食輕淡

 崔友人說,她以前跳芭蕾,舞蹈底子扎實,崔爸爸生病前,她每周都會固定請舞蹈老師到家教舞蹈,只要是可以練Body的舞,她都會學。她飲食不忌口,卻很清淡,「看到我們中午吃便當,她常說我們吃得不健康,她都用橄欖油、海鹽等地中海型食材,很清淡、很養身,倒是沒怎麼聽她說幾點過後不吃什麼,對身體好的都吃。」

 日前,徐明說她靠催眠術減肥,「她比減20公斤還要更棒,或許有30公斤。」但友人不以為然,「若催眠可以瘦30公斤,台灣醫美、減肥診所都可以關門了。30公斤真的太誇張,也沒有20公斤那麼多。」到底瘦多少?如今已成羅生門,最慢15日崔父告別式上即見分曉。淡出21年後,她也將在21日參加金鐘獎擔任頒獎人,

 對於崔苔菁方面的說法,徐明態度大方說:「她說沒有就沒有,OK啊,等她復出時,大家看看就知道了。很多當事人不願意說,不想公開。」

 全程錄音紀錄

 徐明曾說,她目前最需要是「維持」,因催眠只有數天、數小時「療效」,她在催眠全程記錄錄音,平常需要的時候拿出來聽,就可以重新接受「暗示」。昨他說,錄音全在崔苔菁那裡,「我們在她20幾歲時就認識,她本身也在美國學心理學、催眠,很專業,但專業的人需要更專業的人輔助。」

 他說,崔有寫E-mail給他,但因她父喪,他盼她安靜,僅回「要幫手找我」,沒有電聯。據悉,她好友、中央廣播電台主持人石元娜也很清楚這件事,還曾力邀崔姬現身說法,當時崔對身材還不夠滿意,暫婉拒。她原今要出席重陽敬老活動,因父喪缺席,張小燕義氣相挺、抱病出席。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奇藥丸 一天一顆 白髮不來

 

〔編譯陳維真/綜合報導〕好萊塢影星喬治克隆尼、海倫米蘭的招牌灰髮或許漂亮迷人,但也有不少人為了白頭髮大傷腦筋。如今,科學家宣稱開發出一種新藥,只要一天服用一顆藥丸,就能擊退白髮危機!

利用水果萃取物製成

國際美妝品牌巴黎萊雅實驗室(L’Oreal)的科學家,經過十多年的研究,發現這種神奇藥丸,一天吃一顆,就能讓秀髮維持烏黑亮麗,而且因為是用水果萃取物製成,價格不昂貴,可以當作營養補給藥品,每日服用,而且最好在白頭髮一根根冒出來前就開始服用。

一般人通常會在三十歲後長出白頭髮,科學家認為,人的頭髮會變白,是由於年紀增長,缺乏黑色素生成蛋白TRP-2,導致頭髮色素細胞逐漸死去。研究人員從上千種天然物中,在某種水果中找到和TRP-2類似的成分,但並未透露是何種水果。

正式上市還得等四年

因為髮色變白是長達數十年的過程,要證實新藥藥效,恐怕也要花上很長一段時間。目前已進入安全性測試的階段,但藥物機制要等到國際皮膚科醫學大會於二○一三年五月舉辦時才會公佈,正式上市至少得等到二○一五年。

全球染髮市場規模約為八十億英鎊(約台幣三千七百九十四億元),據巴黎萊雅調查,二○○八至二○一○年,男性上髮廊染髮的人數增加五成。英國染髮工具的銷售也在過去三年增加三分之一。

根據市調公司Mintel調查,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女性會染髮,種種數據顯示染髮市場商機無限,也讓研發藥丸的公司信心滿滿,未來神奇藥丸預計也將同時攻佔女性與男性市場。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前台大醫院眼科總醫師、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

       現任台電聯合診所眼科主治醫師 黃昱勳

eye1.jpg

如果眼睛是靈魂之窗,大腦就可以形容是謎樣的”目”光之城,仰賴眼睛所傳遞的外界訊息。如同歌手蕭煌奇在他的歌曲中所說,要如何領略四季的變換、如何穿越擁擠的人潮、以及如何閱讀浩瀚的書海,這些都必須透過健康的眼睛所帶來的視力。如果沒有好的視力,不僅『月朦朧鳥朦朧』,看人也是非常朦朧,常常『不識廬山真面目』。

eye2.jpg

關於眼睛的構造,最常用照相機來比喻,我們希望眼睛看到的影像清晰,就相似於要拍攝到高畫質的好照片,鏡頭表面(如眼睛的角膜)必須要透明無暇,鏡頭(如眼睛的水晶體)必須要能迅速靈活對焦,底片(如眼睛的視網膜)上的影像才能聚焦清楚。                        

什麼是『遠視』?一般而言,無限遠來的平行光線將影像投射在視網膜後方,而非視網膜上,就叫做遠視。遠視可能因為眼軸過短或是眼球前段之折射力異常所造成,有趣的是,嬰兒原本都是遠視眼,但隨著眼球的成長,慢慢會發育為所謂『正視眼』。但有的人先天眼軸過短,終身還是維持遠視眼。遠視者可能無症狀,或因過度用眼而造成眼力疲勞,嚴重的遠視或是兩眼不等視可能造成斜視或弱視的後遺症,不可不小心。

何謂『近視』? 定義上無限遠來的平行光線將影像投射在視網膜前方,而不是視網膜上,就是近視。依近視的成因主要分成兩種:『軸性近視』是眼睛前後徑太長,『屈折性近視』的病人是眼軸正常但水晶體屈折力太強,導致影像落至網膜前方。另外有一個名詞叫『假性近視』常常會與『真性近視』混淆,兩者的最大不同在於:『假性近視』是可以治癒的!『假性近視』的成因可能是因為用眼過度或近距離工作太久,例如看書、上網、打電動都不休息,眼睛的睫狀肌長期處於痙攣無法放鬆的狀況,等到要看遠處不須調節作用時,睫狀肌依舊緊繃,水晶體太厚的折射作用使得近視產生,這與剛剛提到的『屈折性近視』是相近的。而使用睫狀肌鬆弛劑散瞳後再驗光檢查,會發現近視度數沒了,甚至變成遠視。『假性近視』可在眼科醫師評估下給予睫狀肌鬆弛劑治療,但『假性近視』仍有機會轉變成『真性近視』,我們必須防微杜漸,建立良好用眼習慣並長期追蹤。

至於什麼是『散光』?散光也就是『亂視』,大部分是先天性的或遺傳性居多,但後天性也有,特別是角膜受傷發炎、眼睛手術或外傷後所造成。有散光的人大部分是角膜或水晶體的折射面不規則,角膜不是正圓形或變的比較橢圓,因此使光線從外界進入眼睛時,受到扭曲與變形,成像也就會重疊或模糊不清。輕度散光可以不用治療,但較高度數的散光則建議配戴眼鏡來矯正,還有一種『圓錐角膜』所引起的散光很難矯正,須由眼科醫師詳加鑑別診斷並給予治療。

最後提到什麼是『老花』?古代大文學家韓愈在文章中自述: 『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有不少人因年紀的增加,逐漸有看近物模糊的困擾,稍微看書多一些或用電腦久一些,就覺得眼睛酸澀疲勞,這可能是老花眼的徵兆。老花眼是因為水晶體調節能力下降所導致,一般都是四十歲開始,遠視眼更早;但有的人原本是近視眼可能會抵銷一些老花的度數,所以老花會較晚開始。遇到老花這件事大家也不用氣餒,通常配一副好的老花眼鏡就可以紓解眼睛沈重的壓力,還要注意給眼睛適當的休息。當然看近物模糊可能也有別的成因,包括乾眼症、青光眼、虹彩炎及視網膜病變等,還有全身性的問題包括重症肌無力、高血壓及糖尿病等疾病所引起的眼疾也必須列入考慮。

***************

遠視與老花有何不同?

日期:2008.11.18

張朝凱 醫師 / 諾貝爾眼科雷射機構

眼球內有一個像凸透鏡的水晶體,是個有彈性的透明組織,能透光和聚焦。透過我們不自覺的用力,使得水晶體變厚、變薄,做眼睛的調節作用,也就是眼睛改變屈折力的能力,因此我們可以隨意看近看遠,都是靠水晶體形狀的改變來達成。遠視主要是因為眼軸過短,或因角膜或水晶體的屈折力較小,折射力不足所致,即平行光線經角膜及水晶體折射後,聚焦於視網膜的後面。

看近物時,焦點會落在視網膜更後面,所以近物看不清楚;若是作功調節的能力,不足以克服遠視度數時,則會有遠物也看不清楚的情形。老花眼,是指隨著年齡的增長,水晶體的彈性也隨之降低,逐漸變硬,失去了原有的彈性,眼球之調焦能力也逐漸喪失,即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擔任眼球調焦功能的水晶體逐年喪失彈性所致,是眼睛機能老化的現象。這是從嬰兒期就開始就一直進行著的持續性過程。

一般人會感到老花眼的症狀多半是在四十歲以後,此時水晶體的調焦能力已喪失到一個臨界點,以致於產生看遠清楚而看近不清楚之現象;其調焦的程度,甚至眼球的屈光度減少,趨向遠視,此時物體愈近愈看不清楚,己無法使我們看清楚近物,或長時間看近東西。

這時就需要戴老花眼鏡,來增加眼球的屈光度,但是因為自己的眼睛沒有調適機能,而老花眼鏡的度數固定,所以只在某一距離看得清楚,太遠太近都看不清,因此配老花眼鏡時,應就自己習慣看書報的距離、或特殊目的,來選擇適合的度數。

簡單地說,老花眼有合併水晶體的老化,而遠視可能是眼球構造的問題。

**************

老花並不是遠視。
老花在表現上跟遠視相似,看近物看不清,但兩者成因是不一樣的。
老花主要是因為人年紀大了之後,眼球睫狀肌收縮力下降水晶體硬化,導致調節能力減弱,焦點逐漸後移而產生的。
所以可見,在近視的基礎上,患上老花,看近物的時候,近點(眼睛能看見最近物體的那一個點)相對與近視有所後移,
因此表現出一定的抵消。
但是在看遠物時,晶狀體基本沒有調節作用,眼軸還是很長,所以遠物依然看不清,仍表現為近視。
簡單結論如下:
近視後老花,在看近物,二者會有一定程度抵消,但看遠物,仍為近視。
************
淺度的近視(200度以下)在老年進入老化期時,會有可能抵消. 
從低度近視慢慢的變為正常,再慢慢的進入老化期. 比原來視力正常的人,時間可以延長很多年. 
目前,50歲就進入老化的人很多,而原來有淺度近視的人,可延長到60歲.

原來深度近視的人,到老年看遠看近都不太容易. 看近的東西仍然要戴近視眼鏡;
超出距離又有老化現象. 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 

****************

近視和老花可以抵消嗎?

不一定能抵消。
將視力劃分為遠|中|近
近視看不見遠處的東西,
遠視看不見近處的東西,
既近視又遠視的遠近都看不清,只能看清中間一段距離內的東西,
所以要準備兩副眼鏡(以前也見過上下半片鏡片分別是遠視和近視的眼鏡)。
老花眼有時候可以抵消一部分近視的程度,但不是全部也不是對所有人。
**************

葉黃素可以治療眼睛疾病嗎?

KingNet營養保健諮詢科營養師回答
北京西苑中西醫醫院 陳琪菘營養師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冒五大禁忌
  • 文 編輯部 HELEN SIGNY 撰

您自以為很清楚該如何應付感冒?其實可能延誤了復元時間而不自知。
多數人一年大概會感冒兩、三次,總以為早知曉該如何應付。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他命D的故事

  • 2011-10-02
  • 工商時報
  • 【譚淑珍】

     高中畢業時,是正值人生最青春的18歲,當30多年後再相逢時,人生的奮鬥目標多半也都從學歷、履歷,變為是病歷。

     經過2、3年的歲月,當年的高中同學彼此再見面時的心得也多半是,健健康康活著就是幸福了。

     台灣工銀副總王莉,就接到一位當醫生的北一女同學,寫給同班同學的信,這是一位同學期望班上同學都能健健康康的信:「維他命D的故事」。

     「在讀醫學院1年級時,教授說:人類身體裡,只有一種化學物質是靠陽光得來的,那就是維他命D。教授解釋,維他命D是如何從皮膚上的一個化學分子,接受陽光照射後,經過肝、腎,最後變成了維他命D。真是太奇妙了。

     我在大學唸醫學預科時是主修化學,對任何身體的化學反應都特別有興趣。在繁重的課業裡,我最不喜歡背有關血管、神經之類的,卻牢牢記住了教授的話:皮膚、太陽、肝和腎,會變成維他命D。

     在唸臨床時,看到維他命D缺乏症兒童的照片,可憐的小孩兩腿彎彎的就像個O字。教授告訴我們,那些都是在20世紀以前拍的,現在這種軟骨症幾乎完全絕跡。20世紀初期,科學家們發現了維他命D嚴重缺乏就是軟骨病的起因。

     維他命D,它像個鑰匙,有了它才可以開門,把鈣從大腸中吸收入血液,再運送給骨頭造骨。沒有維他命D,即使吃了再多的鈣也沒有用。

     唸完醫學院,做了1年的內科實習醫生,發現對皮膚科最有興趣,再考進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皮膚科,唸了3年,又教了1年書後開業。

     我沒有在舊金山開業,跑到中谷的小鎮,因為我喜歡替農人服務,他們純樸可愛,卻常缺乏皮膚科醫生替他們診斷及治療皮膚癌。

     我在這裡行醫也快有20多年了。每天我都會跟病人提醒:儘量不要曬太陽,一定要擦防曬油!病人都乖乖地照著做,沒有人喜歡得皮膚癌。

     在2004年代,有位名叫做Michael Holick的醫生,是當時波士頓大學的教授。他開始對全國的皮膚科醫生們說:這樣叫病人不曬太陽是不對的,因為病人需要太陽去製造維他命D。

     看了不少書後,我決定接受曬太陽是很重要的事實。這對一個皮膚科醫生來說,是很反傳統的,但是,我的病人裡,維他命D的血液濃度低的病患,關節炎都特別嚴重。

     更重要的是,現在醫學界一致公認,維他命D對免疫系統有很大的平衡作用,對基因也有影響,還有它能減低三種癌症的機率。

     那三種癌症呢?到目前為止公認的是大腸、乳房和前列腺癌。它也對糖尿病和最新報告出的黃斑性老人眼睛退化症也有減低患病的機率。其他很有可能,可是還未完全明白的是高血壓和心臟病,甚至不少神經系統上的疾病,足夠的維他命D可以對他們也有正面的影響。

     而且,從陽光經過皮膚得來的維他命D是最安全的。因為我們的皮膚本身會自動調整陽光得來的過剩的維他命D。還有更重要的是如果在理想的情況下,只需要10分鐘到半小時就可以很輕鬆的製造1萬個單位的維他命D。

     同時,只需身體20%曝光即可。例如臉上擦了防曬劑,把雙臂雙腿露出即可。但是不能永遠只曬一個部位,最好在周末時到家中的庭院或公園曬大腿,背部,腹部,或其他平常沒有曬到的地方。

     為什麼要如何?因為有幾篇報告指出:夏威夷的衝浪者,51%的人有維他命D不夠症。另外,我病人裡,有不少農夫,高爾夫球能手的維他命D都不夠。

     後來,我想通了。如果要我們的皮膚不斷的製造維他命D,那麼也一定要定期的給皮膚假期,如果皮膚太疲倦了,它就停工了。

     什麼時辰曬最好?大約早上9點到下午3點,太早太晚的太陽照射力不夠」。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莉傳化療抗淋巴癌 Nick陪母神隱
  • 2011-09-30
  • 中國時報
  • 吳禮強/台北報導

▲Nick(左)發片拍MV,比莉探班,兩人向來母子連心。(資料照片)

 螢光幕、舞台上的開心果比莉,神隱大半年,他的帥哥兒子周湯豪(Nick)也銷聲匿跡,有讀者目擊她進出醫院,看起來虛弱,綁著頭巾,推測罹患淋巴癌,一度拒絕化療的她,近來健康情況轉差,開始接受化療。

Nick 29日透過經紀人回應:「媽媽就是在休養,謝謝大家關心。」

 去年露面仍健康

 現年59歲的比莉,4年前因小腸腫瘤開刀,意外發現罹患淋巴癌,一開始很難接受,拒絕化療,以拍打、按摩等運動和食療,並到印度學呼吸療法控制病情,去年還與兒子合拍爆米花廣告,看來健康開朗。

 剛罹癌時,Nick還在美國求學,每月學雜費和生活開銷近30萬,為此她僅停工4個月就復出搶錢。

前陣子有出齣優質戲劇想找Nick演,他拒絕。記者打電話給比莉,她只說了一句「我在吃飯,等一下打給你」就掛了,至今兩個星期她都未回電,記者打給她,她也不接;過去和媒體關係友好的她明顯躲避採訪,因此病情轉差的消息不脛而走。

 Nick當年為了比莉,中斷學業返台照料她,2009年和蔡依林合唱〈大丈夫〉後踏入演藝圈,剛起步的他理應全力衝刺事業,但今年曝光量銳減,據悉孝順的他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媽媽,圈內人表示,曾多次看到他在餐廳吃飯,比莉在身邊:「有哪個20歲出頭的小孩,會願意整天被媽媽黏著?」

 3個代言收入優

 Nick經紀公司昨說,他前陣子忙著配唱新專輯,剛錄完音,10月要拍偶像劇,明年出戲劇和唱片,「並沒有閒下來」;此外,他目前有機車、爆米花和眼鏡3個代言,還有校園演唱,年收入約500萬,以新人來說相當不錯。至於比莉病情,經紀公司說:「她身體還OK,兒子很乖、很孝順,她很開心。」

*************

從藝人比莉的病談起----淋巴癌

從藝人比莉的病談起----淋巴癌

前不久媒體報導藝人比莉因小腸腫瘤開刀,才又意外發現有淋巴瘤,開刀後病情雖已經好轉,但仍在考慮要不要繼續接受化療。

比莉1年半前就開始感覺胃痛、身體不適,但因為手邊還有工作,只好到醫院掛急診拿止痛藥和胃藥,並沒有仔細治療,直到某次醫生要求她直接住院3天檢查,才知道小腸有問題。開刀後拿出很大的腫瘤並化驗,才知比莉其實罹患的是淋巴癌。

期間,醫院打了多次電話要她回院化療,但她卻在友人的轉介下,走了一趟印度,回來後,確定選擇不接受化療,只以靈修、 吐納、 運動及放鬆心情,與癌細胞共存。

一旦得了癌症,很多人都會像比莉一樣,親朋好友 好意的提供許多的建議,或以自身見証或是他人的實例來推薦秘方,可是卻忽略了更應該多聽取醫師專業的意見或其他醫師的第二意見。

台灣安寧療護推手趙可式博士罹患乳癌後,也有人向她推薦超過二百種秘方,趙可式一律不接受。儘管治療讓她吃足苦頭,她對化療藥物敏感,副作用讓她死去活來,幾乎所有的副作用都發生在趙可式身上,而她仍堅信應接受正統的醫學,不要迷信偏方。

治療真的很痛苦,而因為趙可式自己親身體驗,感受病人的脆弱,為什麼病患容易受到錯誤的誘導,「因為真的太痛苦了,如果有人說可以不要這麼痛苦,又能夠do something,真的有人會被吸引」。她理解癌症病患病急亂投醫和鬱卒恐慌的心理,癌症治療非常痛苦,若有輕鬆的治療方法,很容易就被拉走了。

她認為,正統醫學是呈現疾病的機制與治病原理,並用各種科學研究結果作為實證。這就是今天的以證據為基礎的實證醫學科學,而非個別的見證。但並非完全不能接受另類療法,而是要以西醫療法為主,並慎選合格的另類療法為輔,如趙可式也看「正牌」的中醫,在心靈方面也有虔誠的基督教信仰與靈修。

一般人得知自己罹癌,反應都是「Why me?」趙可式的反應卻是「Why not me?」, 坦然的接受治療並自我調侃的說:「癌症,總有一天等到我」,她甚至早在十幾年前就買了兩個癌症保險,就是為了這一天做準備。

在西方同樣有很多選擇另類療法而排斥正統的醫療;美國著名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傑若˙古柏曼在其著作【時間等候區】,書中深刻描述一位得了家族性乳癌的年輕女性,也經由學校同事的轉介,迷信神奇的自然療法,以東方哲學的道、修行及草藥來治療疾病;甚至異想天開,以觀想、念力指揮身體的免疫細統來摧毀癌細胞。患者最後直到癌細胞不斷擴散,才又無奈的返回接受化療。讓人不可置信的是,病患以及道療師父都是在美國受過知名學府的高等教育。

這種案例在台灣也是屢見不鮮,主要是害怕化療帶來嚴重的副作用,常常讓病患怯步。到底淋巴癌的治療現況為何,是不是就跟其他的癌症一定是絕症,無藥可醫,只能茍延殘喘呢? 這有需要進一步釐清與了解。

來源:http://givemen.blogspot.com/2009/10/blog-post_4883.html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騎腳踏車上班 肺部黑碳變2倍
  • 2011-09-28
  • 【台灣醒報/鍾禎祥】

    騎腳踏車上班可能不如想像中健康,據英國研究調查,每天騎腳踏車通勤的人,其肺部所含的黑碳粒子竟是走路上班者的2倍之多。因為騎腳踏車上班的人離廢氣源(汽、機車)較近,且呼吸頻率較快,所以會吸入更多空氣中的有害微粒。倫敦大學臨床研究員沃庫羅建議,喜歡騎腳踏車上班的人應規劃路線。

煤煙微粒是石油或碳燃燒不完全的產物,又稱黑碳粒子。據過去動物實驗顯示,吸入過量黑碳粒子對呼吸系統有害,且會增加罹患癌症和心臟病的機率。

    英國研究人員找來10名每天通勤上下班的受試者,其中一半騎腳踏車上班,另一半步行上班,全部受試者都是不抽菸,18到40歲的健康民眾。研究人員對他們肺部氣管採樣後發現,騎腳踏車上班的人,肺中所含的黑碳粒子是步行者的2.3倍。

    「騎腳踏車的人呼吸更深、更急。」研究人員沃庫羅在聲明中表示,騎腳踏車者的呼吸方式增加他們吸入空氣中懸浮微粒的量,「我們的研究結果強烈建議,可能曝露在汙染空氣下的人們,應考慮騎腳踏車的路線。」

    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200萬餘人因空氣汙染而死亡。世界衛生組織昨日指出,全球許多城市的空氣品質標準低下,主因是發電廠和汽機車等排放的氣體,導致空氣中所含懸浮微粒日益增加。

    這份騎腳踏車通勤可能對肺部有害的研究,公布於英國阿姆斯特丹舉行的歐洲呼吸學會年會中。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動與高血壓
  血壓,一般是指血液對血管壁所產生的壓力,可分為動脈壓和靜脈壓。動脈壓又可以分為收縮壓(systolic)和舒張壓 (diastolic),我們所討論的血壓症狀,便是由手臂上動脈所測量到的收縮壓與舒張壓。正常的收縮壓約在90-140mmHg、正常的舒張壓約在 70-90mmHg。測量血壓需要在放鬆的狀態下進行,測量時以坐姿在上必相同部位測量至少兩次,測量方式則有聽診器式、電子式與超音波式等方法。高血壓 (hypertension)是一種慢性疾病。1983年美國超過心縮壓160mmHg、舒張壓95mmHg有三千萬人。超過心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為準有六千萬人。台灣四十歲以上有23%至35%有高血壓。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動與癌症
  癌症(cancer)在病理上是由於不規則分裂增殖的細胞所引起的病症。在臨床上,我們所謂的惡性腫瘤(malignant tumor) 其實就是癌症,只是這樣的界定下並不能包括所有的癌症,例如血癌就沒有惡性腫瘤的生成,而是細胞的不正常增殖所導致的。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逾40歲 1成睪固酮不足
易增三高風險 性慾降低 咖啡 甜食宜忌口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病關係VS.醫病溝通
  • 2011-09-26
  • 中時樂活
  • 作者:全嘉莉
 

請給醫師精神層面的鼓勵

     每當朋友的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包括胸腔手術、開鼻竇、肝臟腫瘤、不孕等,我成了大家的資訊站,能夠幫朋友找回健康,我很樂意!但最怕被問到:「這個醫師要多大的紅包?」我完全沒有答案,因為聽到的價碼都不同。而我到三軍總醫總演講「醫病關係」時,提到醫謢人員提出我所遭遇的「紅包」困擾後,有位醫師希望我告訴所有人:「不要再包紅包了!醫師不會收也不能收紅包的。」

     沒錯!按照法律、醫院內規以及醫學倫理,醫師是不能收紅包的,但我這些朋友從30~55歲不等,只要確定要開刀的人,都出現同樣的問題 --「要包多少紅包?」每次談論這件事,我總會跟朋友說,純粹出自對醫師的感恩,買個實用的禮物,但若是怕醫師有差別心,住院之後,收紅包的醫師自然會讓你知道價碼,為了讓醫師「多關心」些,朋友們聽到的價錢絕不敢打折。

     針對醫界的「紅包文化」,我承諾聽講的醫師,提出來自醫界的呼籲,請大家不要存有「包紅包給醫師」的想法及觀念,演講當天有多位醫護人員也懇切的說,要追出去把紅包退給病人,很尷尬,也造成他們的困擾,醫院規定不能收紅包,病人不必多此一舉。

良好的醫病溝通減少誤會

     只有溝通才能讓彼此更了解,可惜的是,病人不敢問(怕問了醫師不耐煩或是覺得沒知識)、醫師不多講(有些醫師認為醫療專業,講了病人也聽不懂),或是醫師用太多專有名詞,病人聽不懂也不好意思問,結果,只要有一點小狀況,就可能衍生出醫病糾紛。

     因此,衛生署也提供一些讓病人主動與醫師溝通的方式,希望拉近雙方的距離。

「醫病合作無間,病人安全無虞」

     只有透過充分的溝通,才能縮短醫護人員與病人之間認知的差距,我們一起來學習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疏失的小秘訣。

     ■跟醫護人員告知您的名和姓

     醫院內每天有大量病患進進出出,辨識病人的正確性再重要不過了,我們一定要主動告知醫護人員自己的姓名、正在接受的治療等資訊。

     主動提供辨識資料:

     確保個人身份無誤,應回答全名,不要不好意思或不耐煩,舉凡所有的門診、急診、住院病人給藥、檢驗、檢查、治療、輸血、手術、解釋病情等情形,均應加以留意,並且配合醫療院所使用的方式來確認身份。

     醫護人員常使用辨別病人身份的方式有:姓名、病人床號、出生年月日、身分證字號、健保卡、電話號碼、地址、病人手圈、特別識別證等。

     不論是服藥、接受檢查或進行治療,請務必和醫護人員確認身份。

     就醫停看聽

     保護自己,請謹記四不政策:

     1. 不能只聽床號。

     2. 不能只聽稱謂,如:阿公、阿嬤。

     3. 不能擅自移動手圈或修改手圈內容。

     4. 未確認身份或不正確前,請即時澄清。

     ■主動溝通,醫病合作無障礙

     當一個主動的聰明病人,才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醫療疏失,保障健康。

     主動掌握就醫過程每項環節:

     1.看診時主動向醫師報名字,加強醫護人員辨識病人的正確性。

     2.任何檢查前詳問檢查內容、目的及副作用。

     3.手術前主動核對手術部位

     4.轉診後別忘了向新的醫師確認自己的狀況及病情

     5.就醫時多主動與醫護人員溝通,有疑問馬上提出,並在接受檢查或治療時再次確認,確保自己的就醫安全。

     發現異常情形快反應:

     1.發現異常,馬上告知醫護人員 - 當您或親友接受治療時,發現身體出現變化導致不舒服或有任何不對勁的感受時,特別是突然汗流浹背或變得虛弱,應主動詢問醫護人員,以免延遲處理。

     2.環境不安全,立刻通知相關人員 - 發現醫院內環境有不安全之處,如地面溼滑或有其他危險情形,請立即提出反應。

     3.有問題多與醫護人員溝通 - 居家或住院服藥,若有不舒服現象,都應聯絡醫護人員。

     (更多精采內容,請詳見時報出版《如何活著離開醫院-就醫自保完全手冊(全新增訂版)》)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