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的婚姻與後代︰有三次婚姻一子兩女(老照片)

本文網址︰http://news.backchina.com/2009/10/24/big5_61361.html
孫中山先生一生有過三次婚姻。原配夫人盧慕貞,盧慕貞婚後為孫中山先生生下獨子孫科和兩個女兒孫、孫婉。
孫中山先生有兩個孫子,四個孫女。
兩個孫子是孫治平和孫治強。
四個孫女是孫穗英、孫穗華、孫穗芳和孫穗芬。

{
document.location='http://news.backchina.com/picnews.php'
}" type="image" src="http://img4.cache.netease.com/book/2009/10/23/200910231519558e95a.jpg" onload="function anonymous()
{
if(this.width>650) this.width=650
}">


孫中山的三位夫人︰元配盧慕貞(上)、陳粹芬(中)和宋慶齡(資料圖片)


{
document.location='http://news.backchina.com/picnews.php'
}" type="image" src="http://img3.cache.netease.com/book/2009/10/23/20091023152248ea48c.jpg" onload="function anonymous()
{
if(this.width>650) this.width=650
}">


紀念孫中山誕辰140周年。孫中山後人南京合影。左二,左三為孫中山孫女孫穗華、孫穗瑛姊妹。(來源︰揚子晚報)


孫中山先生一生有過三次婚姻。原配夫人盧慕貞,盧慕貞婚後為孫中山先生生下獨子孫科和兩個女兒孫、孫婉。1915年,孫中山與宋慶齡相愛,決定與盧慕貞協議離婚。離婚後,盧慕貞一直居住在澳門孫公館。令人敬佩的是,盧慕貞與孫中山離婚後一如既往地支持孫中山先生所從事的革命事業。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創辦黃埔軍校,盧慕貞把自己的養女婿送到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隊伍中去。

孫中山先生的第二位夫人是宋慶齡。宋慶齡女士自幼生長在一個父母都是教師,又是基督教徒的充滿西方文化的家庭之中。1908年,宋慶齡女士與妹妹宋美齡(後成為蔣介石的夫人),一同赴美求學。1913年畢業于美國喬治亞州梅肯的魏里斯安女子大學哲學系。畢業回國後任孫中山先生的英文秘書,並與孫中山產生感情,主動表示愛慕之意。1915年10月26日,孫中山與原配夫人盧慕貞離婚後,便與宋慶齡女士在日本東京結婚。1922年,陳炯明叛變,逃亡途中,宋慶齡女士不幸流產,從此再無生育。

{
document.location='http://news.backchina.com/picnews.php'
}" type="image" src="http://img4.cache.netease.com/book/2009/10/23/200910231518260b3af.jpg" onload="function anonymous()
{
if(this.width>650) this.width=650
}">


孫中山和陳粹芬。


另外,孫中山在南洋從事革命時,還結識了一位伴侶陳粹芬女士。陳粹芬女士祖籍福建,1873年生于香港。1891年19歲的陳粹芬經人介紹認識孫中山先生,其後一直追隨孫中山10余年,其足跡遍及日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在這期間,陳粹芬既照顧孫中山的飲食起居,也為孫中山先生的其他同事做飯、洗衣,還為孫中山印刷宣傳品,擔任聯絡員等工作。陳粹芬和孫中山先生分手後仍然受到孫中山先生的兒子孫科等人的敬重,並將其與盧慕貞、宋慶齡兩位夫人並稱。後人對孫中山的三位伴侶均有昵稱。盧慕貞後因長期居住澳門,故被稱為“澳門婆”,宋慶齡女士出身于上海,則被稱為“上海婆”,而陳粹芬長期追隨孫中山漂泊南洋,故昵稱為“南洋婆”。在孫家晚輩中,還有稱盧慕貞為“婆婆”,稱陳粹芬為“二婆”。孫中山先生的兒子孫科就是隨孩子們這樣稱呼陳粹芬的。至于宋慶齡女士在孫家似乎沒有被稱為“三婆”,但是孫家子孫與她見面時,總是以“grandma”相稱。

陳粹芬收了一個養女孫仲英,孫仲英原名甦仲英,到孫家後改姓孫。孫仲英後來和孫中山的長兄孫眉的孫子孫乾結婚,孫仲英婚後又改姓甦。1958年,甦仲英患癌癥出世。而陳粹芬于1960年前後過世。

孫中山先生有兩個孫子,四個孫女。兩個孫子是孫治平和孫治強。四個孫女是孫穗英、孫穗華、孫穗芳和孫穗芬。孫治強1915年出生,曾留學加州大學。20世紀 60年代中期隨父親孫科返台後,有些懷才不遇,僅擔任“中央信托局”及台北故宮博物院顧問。孫治強先生有過兩次婚姻︰第一次婚姻,得兩女孫嘉霖、孫嘉瑜。她們現均旅居美國。後孫治強先生與比他小30歲的林倫可女士結婚,得兩子,他們是孫國元、孫國升。孫治強先生在古稀之年,即1992年、1993年兩次回大陸,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會見,還游覽了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等地方,並回翠亨村瞻仰過祖父的故居。2001年夏天,孫治強不顧年邁體弱,抱病赴美參加小兒子孫國升大學畢業典禮,因心髒病突發在洛杉磯辭世。享年87歲。

孫中山先生的長孫女孫穗英,1922年生,“穗英”之名就是祖父孫中山所取。孫穗英早年畢業于美國衛里斯萊大學和加拿大滿地可大學,並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後與廣東新會的林達文先生結婚,生子林德杰,女林淑貞。

孫女孫穗華,1925年出生,畢業于美國史密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獲機械工程碩士學位。後與雲南籍的旅美學者張嘉恭結婚,生有一子張孔穎,二女張樂文和張樂真。

孫穗華和孫穗英兩家均定居美國。早些年,在她們的父母健在時,孫穗華、孫穗英姐妹倆經常返台,侍奉雙親,極為孝順。大陸改革開放後,姐妹倆多次回大陸參加辛亥革命紀念活動和祖父母的誕辰紀念。1981年,她們的祖母,前國家主席宋慶齡女士病逝,孫穗英、孫穗華兩人曾應中央之邀來北京參加追悼會。穗英和穗華姐妹倆雖然身在海外,卻仍然十分關心故鄉的經濟文化建設,除多次回翠亨村瞻仰祖父故居外,還曾向“中山紀念中學建設基金會”捐款。她們不愧是孫中山先生的後人。

{
document.location='http://news.backchina.com/picnews.php'
}" type="image" src="http://img4.cache.netease.com/book/2009/10/23/2009102314464600bde.jpg" onload="function anonymous()
{
if(this.width>650) this.width=650
}">


孫中山的子女,中間孫科,左為長女孫站,右為次女孫婉。


孫(18941913),孫中山先生的長女。1894年(亦說1895年)3月31日出生在孫先生的故鄉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出生不久,尚處于襁褓中的孫,就跟隨祖母、母親和哥哥等人遠涉重洋,來到異域檀香山。她的少年時代是在那漂泊不定的艱難生活中度過的。直到1912年,中華民國創立,她的父親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方才派人將她和妹妹孫婉及母親盧慕貞接到國內,陪伴著父親過了一段時間的安定生活。

好景不長。其後,父親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後,不得不赴全國各地考察。這一時期,孫和妹妹孫婉一直跟隨在父親身邊,再度過起了流浪生活。不久,孫中山以全國鐵路督辦的身份赴日考察,孫和妹妹孫婉也隨母親盧慕貞到了日本。

1912年6月,孫和妹妹孫婉隨哥哥孫科一同赴美留學。孫就讀于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受父親孫中山崇高品格潛移默化的影響,孫自幼勤奮好學,成績優異。

1913 年3月,在柏克萊大學讀書期間,孫不幸患糖尿病,腎功能衰竭,久醫不愈,遂由她的戀人伍平一特聘醫生及護士陪伴她回澳門母親盧慕貞處繼續治療。6月,孫病情加重。那時,她的父親孫中山先生正忙于籌備討袁的“二次革命”,聞訊後便于6月20日趁南下布置起義準備工作之機,赴澳門探視已不省人事的孫。由于情況緊急,孫中山當日含淚離開了女兒。25日,病魔終于奪去了孫眼的生命,年僅19歲。此時,孫中山正在離開香港返回上海的途中。聞悉女兒病逝的噩耗時,一心奔波于中國革命的孫中山極為悲痛。

孫中山先生雖然身居高位,但他生活儉樸,對于至愛親朋,亦不給予任何特權。因此,家人為孫舉行的葬禮也很簡樸。

1931年,國民黨中央政府準備在孫中山的家鄉修建孫家墳場,孫庠骸才從澳門遷回故鄉,葬在孫家祖墓翠亨村附近的譚家山坡上,墓碑上刻有“顯十九世祖妣孫娼墓”幾個大字。其墓至今完好無損。人們難以想像到,在這個樸素無華,普普通通的墓里,竟長眠著一代偉人的女兒。

孫?一個戀人叫伍平一,據說令他們二人從相識到相戀的“月下老人”就是父親孫中山。對此台灣學者莊政教授說︰孫18歲時,中山先生將她的照片寄給伍平一,希望他們用書信常來往,以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而那時孫諏到美國柏克萊大學留學,只身一人,確也需要有人照顧。這個責任自然落到伍平一身上。“這對青春璧人相處久了,情投意合,遂成為形影不離、心心相印的戀人。”

據說,當伍平一在送別久病不愈的戀人孫劌時,還作了一首《送孫女士東歸詩》,詩中充滿悲傷、哀婉之情。詩是這樣寫的︰

生平湖海飄零慣,足跡猶慚未遍寰;

異地星霜曾涉歷,故鄉風月待歸還。

丈夫不灑臨岐淚,情有兒女指上環;

桅影渡頭門掩映,離人愁煞賦陽間。

孫婉(18961979),1896年11月12日出生在異域檀香山。特別有意思的是孫婉出生月日竟然與父親完全一樣。孫婉的童年是在檀香山度過的。 1907年,孫中山的哥哥孫眉在檀香山經營的農場宣告破產,只得舉家遷往香港九龍,年幼的孫婉與姐姐孫跟隨母親回到香港。1910年,孫婉在母親的帶領下,再度與姐姐孫一道赴南洋與父親孫中山團聚。

1912年夏,孫婉與姐姐一道赴美留學,進加州州立大學文學系讀書。第二年3月,孫婉的姐姐不幸得了糖尿病與世長辭,這時父親孫中山想到,孫婉一人在美讀書,又沒人照顧,有些放心不下,就囑托在哈佛大學攻讀政治學的王伯秋照顧一下女兒。

王伯秋是湖南湘鄉人,早年留學日本,畢業于早稻田大學政治系。王伯秋留日期間,結識了孫中山、宋教仁、黃興等一批愛國志士,受其影響,也參加了同盟會,深得孫中山先生的器重。

王伯秋在早稻田大學畢業後赴美,進入哈佛大學繼續攻讀政治學。這時,正好孫婉也在加州讀書,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孫婉與王伯秋由相識到相愛。1914年的秋天,他們二人終于走進了婚姻的殿堂,結為夫妻。第二年,即1915年,他們的大女兒王蕙出生。當孫婉于加州大學畢業後,便帶著剛出生的孩子來到了日本,在東京,他們的兒子王弘之出生。

據說,王伯秋與孫婉結婚之前,已經有了一次婚姻,並且有兩個孩子。對此事,孫中山並不知曉。當孫中山得知此事後,提出除非王伯秋與原配夫人離婚,否則就堅決反對這門婚事。加之其他一些原因,這對恩愛夫妻未能白頭偕老就分手了。其後兩個孩子隨父親王伯秋一道回上海生活。

孫婉與王伯秋分手後,隨母親盧慕貞定居澳門。1921年3月19日,孫婉在澳門與早先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的戴恩賽結婚。戴恩賽,廣東五華人,1913年畢業于上海聖約翰大學,同年考入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前身),次年公派赴美留學,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國際法。1918年學成回國,任廣州軍政府外交部秘書,外交部政治組組長及外交委員會委員等職。

1921年冬天,孫婉生下一個女孩。孫中山非常疼愛這個外孫女,並親自給她取名“成功”。寓意一則他領導的革命成功,二則希望外孫女長大成人後能成就一番事業,對女兒的這個名字,孫婉夫婦也欣然接受了。1922年,孫婉再生一子。這年陳炯明叛變革命,孫中山先生廣州蒙難,于永豐艦上指揮抗擊叛軍。為了紀念這件事,教育後一代,孫中山先生給外孫取名“永豐”。

1929年2月,戴恩賽被任命為國民政府駐巴西全權公使。孫婉將兩個孩子戴成功、戴永豐托給定居澳門的母親盧慕貞撫養,隨丈夫前往巴西。

1949年10月,廣州解放前夕,孫婉隨丈夫偕兒女移居澳門。1955年,戴恩賽病逝。

早年盡管孫婉與戴恩賽結了婚,有了新家,也有了孩子,可是她依然念念不忘王蕙和王弘之兩個孩子。姐弟倆也時時思念自己遠居澳門的母親。1947年,因工作需要,王蕙從上海去了台灣。大陸解放前夕,姐姐王蕙要弟弟速去台灣,可是,對國民黨早已有些失望的王弘之終于留在了大陸。從此,他們兄妹二人天各一方。

到台灣的王蕙一天也沒有忘記去澳門尋找自己的母親,然而母親在澳門的什麼地方,還是孩提時代的她听父親講過,而今情況也不十分清楚。于是王蕙在20世紀60 年代中期,通過已經故世的父親的一位好友,找到了在台北的舅舅孫科,還是舅舅派人去澳門查問,才找到了母親孫婉。從此,母女開始用通訊的方式聯系。 1967年,王蕙從台北來到香港與分別多年的老母親相會。母女相會時,自然想到了王弘之。于是蕙立即給遠在上海的弟弟寫了一封信,邀他到香港來相會。

當已進牛棚的王弘之接到分離多年的姐姐的信之後,頓時喜上眉梢。然而冷靜一想,在這“史無前例”的年代,去香港不是里通敵國或台灣的國民黨嗎?想到這里,他的心就冷了下來。于是,咬了咬牙,將信也燒了。

{
document.location='http://news.backchina.com/picnews.php'
}" type="image" src="http://img4.cache.netease.com/book/2009/10/23/2009102314392031009.jpg" onload="function anonymous()
{
if(this.width>650) this.width=650
}">


1937年王弘之與妻子、母親的合影。


當 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發生在中國的那場文革結束時,王弘之也被從牛棚中解放了出來,此時他想到該給自己時刻懷念的姐姐和母親去封信了。當他按照姐姐當年來信的地址,去信香港時,信卻被注明“查無此人”而退回了。再寄,又退回了。一連寫了10余封信,均被注明“查無此人”的字樣而退回。

1979年的春天,王弘之萬萬沒有料到,母親孫婉也托一位姓林的商人到上海來找到了他。林先生的父親與王弘之的外公孫中山是好朋友。從前兩家來往一直很密切。王弘之與林先生商定,在這年的7月,學校放暑假時,去香港與親人團聚。

這年的春末夏初,一直留居澳門的戴成功來到北京拜見外婆宋慶齡時,從外婆那里得知哥哥王弘之在上海。後來,戴成功又來到上海與哥哥王弘之相會。戴成功回到澳門後把自己在上海見到哥哥王弘之的消息告訴給母親,還拿出了她與王弘之的合影。孫婉戴上老花鏡仔細看了看兒子說︰“分手時還是個小孩,而今已變成老頭子。”當女兒告訴他,哥哥王弘之7月份要來澳門時,孫婉屈指數了數,見離7月天數不多,就高興地對女兒戴成功說︰“快了快了,馬上就要見到你哥哥了!”樂極生悲,禍從天降,此時孫婉由于興奮過度,血壓驟然上升,雖然送醫院搶救,終因醫治無效,于1979年6月3日抱著未能與兒子見面的遺憾與世長辭了。終年 84歲。

噩耗傳到上海,王弘之痛不欲生,正當母子團聚的希望就要實現之際,卻突然破滅了。此時的他,跪倒在地,遙望南天,內心默默地祈禱︰“安息吧,母親!”

1988 年,王弘之來到香港與1947年離滬赴台的姐姐王蕙第一次相會。1989年,王蕙回上海看望了弟弟,邀請弟弟到台灣探親。1991年7月,王弘之終于生平第一次踏上祖國寶島台灣,再度與姐姐王蕙相會。更使王弘之先生高興的是,他父親王伯秋的照片,已在廣東中山翠亨村孫中山先生故居紀念館陳列室展出。

孫中山先生有四個外孫,這四個外孫都是孫婉所生。孫婉兩次婚姻,共生四個孩子。他們是大女兒王蕙、小女兒戴成功和長子王弘之、幼子戴永豐。廣州解放前夕,戴永豐沒有隨父母、姐姐到澳門,卻仍然留在廣州,後進入嶺南大學攻讀畜牧,獲碩士學位,並留校從事畜牧免疫學的研究。後不幸患肺結核,咯血不止,窒息而死,可說是英年早逝。戴成功隨母親移居澳門後,一直跟隨母親,為了照顧母親終身未嫁。1991年4月9日,戴成功因嚴重糖尿病引起腎功能衰竭,不幸在澳門鏡湖醫院去世。其喪禮十分隆重,除澳門各界人士參加外,中共中央統戰部、國務院、港澳辦、新華社澳門分社和香港分社以及廣東省政協都送了花圈。戴成功女士生前熱愛祖國,關心祖國的統一,曾于20世紀80年代擔任過廣東省政協委員。

王弘之先生解放後一直在上海工作,退休前為上海金融專科學校副教授,現為享有終身榮譽的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王弘之先生與李雲霞結婚生有二子一女,兩子是王志雄、王志??,一女是王志玲。近些年來,王弘之先生經常參加外祖父孫中山先生的紀念活動。1996年,王弘之夫婦還應邀赴北京參加外祖父誕辰130周年紀念活動,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王蕙女士1947年去台灣與稅蘭洲結婚,生三子稅力耕、稅道耕和稅儒耕。1998年,稅蘭洲在台灣去世。

{
document.location='http://news.backchina.com/picnews.php'
}" type="image" src="http://img4.cache.netease.com/book/2009/10/23/20091023142539f52a5.jpg" onload="function anonymous()
{
if(this.width>650) this.width=650
}">


1910年的孫科與孫中山。


孫科(18911973)是中國現代政壇上既特殊又復雜的人物,孫中山先生惟一的兒子,其母為孫中山先生的原配夫人盧慕貞。字建華,號哲生。青年時代的孫科曾留學美國,留學期間,遵照父親孫中山的囑咐主修文科,兼理科。1916年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次年回國,到廣州大元帥府任秘書。1921年,出任廣州市市長兼治河督辦。1924年,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後,孫科主持廣州特別黨部工作。1925年7月任廣州國民政府委員。1927年3月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武漢國民政府常務委員等職。

1928年至1949年,孫科歷任國民政府委員、鐵道部長、考試院長、立法院長、行政院長以及國民政府副主席等職。1949年3月辭去行政院長職務後,旅居香港、法國、美國等地,1964年到台灣,曾任“總統府”高級咨議、考試院長。1973年9月病逝于台北。

少年時代的孫科,受孫中山先生的影響,便投身到反對清廷的斗爭之中。其後又協助父親孫中山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孫中山去逝後,孫科追隨蔣介石,堅持政治立場,成為中共中央1948宣布的43名國民黨的頭等戰犯中的第13名。

孫科1891年10月20日出生在孫中山先生的故鄉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1894年,父親孫中山領導的廣州起義失敗,4歲的孫科就隨著父母漂洋過海,逃到了檀香山。那時的檀香山還沒有學校,父親為了中國革命到處奔波,教育孩子的任務當然就落到母親盧慕貞的身上。盧慕貞盡管文化程度不高,但她像所有的傳統中國婦女一樣,望子成龍,于是親自教兒子讀《三字經》、《千字文》以及《唐詩三百首》等書,還教兒子臨摹字帖。7歲的孫科進入伯父孫眉辦的私塾讀了四五年書,在這里,他熟讀了四書五經及《昭明文選》等一批中國古典名著。在母親的嚴格督促之下,他刻苦學習,從小就打下了較為堅實的國學基礎。

1901 年,孫科在檀香山離開了伯父開辦的私塾,進入美制小學。這是一所由天主教主辦的聖東尼學校,從此,他開始接受西方文化的燻陶。在這所學校里,孫科同學的年齡一般都只有六七歲,而年長且已懂事的他比其他同學顯然要用功多了。由于他讀書很用功,總以優異的成績跳級,所以,原為八年制的小學,他只用了4年的時間就畢業了。

1906年,孫科考入檀香山四年制的美式中學聖路易士學院。學校離家較遠,孫科毅然離開了母親,住校讀書。從此開始了他獨立的生活。

檀香山,給少年孫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在那里孫科除了讀書外,每逢星期天或放學後的時間,他還經常到伯父的牧場去養馬和牛。那時,孫科總喜歡逗著那些牲口玩,六七歲的他就學會了騎馬。孫科學騎馬時很勇敢,騎馬時馬背上既沒有鞍子,也沒有韁繩,只是在馬頭上系上一根繩子充當韁繩,他便縱身躍上馬背,那馬就在草場上狂奔不止。就這樣,由于馬難以控制,以致多次從馬背上摔下來。有一次,孫科騎馬時不慎從馬背上翻下來,頭被撞破了,血直流,他也不吭聲,還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他怕大人知道後,再也不讓他學騎馬了。

1912 年6月,孫科同妹妹孫和孫婉一同赴美留學。美國的加州大學入學條件很嚴,除考試一般課程外,還要求學生必須懂得德語、法語、拉丁語和希臘語。這年8月,孫科參加加州大學的入學考試時,感到德語、法語和拉丁語是沒問題的,惟獨希臘語的考試沒有把握。如果希臘語考試不及格,孫科進入加州大學就無望了。為此他十分著急,這個難題還是蔣夢麟幫助他解決的。蔣夢麟告訴孫科說,希臘語和漢語對于美國來說都算外語,如果能說服校方,用漢語代替希臘語,這個難題就可以解決了。于是孫科在蔣夢麟的陪同下,找到加州大學東方語教授傅蘭雅()。傅蘭雅曾到過中國,在中國擔任過江南制造局的教習,當孫科把用漢語代替希臘語的道理講給傅蘭雅听了後,或許是出于他對中國的一種特殊感情,以及孫科父親孫中山領導的反清斗爭的一種同情和敬意,他二話沒說,便欣然同意了孫科的要求。在此同時,傅蘭雅還用英語問了許多有關四書五經中的內容,從小就熟讀四書五經的孫科對他所提的問題都一一作了準確的回答,傅蘭雅非常滿意,當即發給孫科一張漢語考試及格證書,使得孫科順利地進入加州大學學習。

那時,孫科的父親孫中山為國事日夜操勞奔波,常常被弄得焦頭爛額,他得知兒子順利進入加州大學學習的消息後感到十分欣慰。他特別囑咐兒子要文理並重。因此,孫科根據父親的要求主修文科,兼修理科。在留學美國期間,孫科牢記父親的諄諄教導,勤奮好學,各科成績都很好。1916年,孫科在加州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同年9 月考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主修政治、經濟及財會,另外還選修了新聞學。1917年6月,孫科僅用不到一年的時間便獲取商科碩士學位。

孫科自幼在父親孫中山的關心、督促之下,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孫科早在檀香山讀書時,孫中山先生就曾經從英國給他寄了一套“人人文庫”叢書。這是一套一百多冊的英語文學書籍,該叢書收錄的都是英、美等國著名作家的小說、劇本。在信中孫中山還告誡兒子︰“你要使英文進步,單靠學校的課本是不夠的,必須多閱讀文學名著,久而久之,自然會有進步。”

1912年,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時,孫科與父親得以有一段短暫的相聚時間。在這期間,孫中山與兒子孫科談話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讀書。直到20世紀40年代末期,孫科在南京政府任職期間,其寓所還掛著一幅自書的“養浩然之氣,讀有用書”的得意書法作品,以告誡自己,公務雖忙,仍要不忘讀書。

孫科在美學習期間,曾對文學很感興趣,特別喜歡讀莎士比亞的作品,而父親孫中山反復囑咐他要多讀一些和國計民生有關的論著。有一次,孫中山來到舊金山,看到孫科房間里擺滿了莎士比亞的名著,就對他說︰“你不要在這些書上多費精力,因為它對今日中國沒有很大的用處。我們中國人現在是要救國,你要多讀一些有關政治、經濟和科學的書。”

在美留學期間,孫科還經常收到父親從各地寄來的各種有關中西文化的書籍。如在國學方面就有《通鑒紀事本末》,王船山的《讀通鑒論》等;西方文化方面的就有亨?喬治的《進步與貧困》,克魯泡特金的《互助論》,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以及《達爾文游記》等。在父親的幫助下,孫科對政治及科學書籍等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直到晚年,寄居美國期間的孫科,仍然不忘讀書。在他看來,遠離曾經數十年相伴的###,終于有機會能靜下心來讀書,的確其樂無窮。因此,他常以讀書自娛。年逾古稀的孫科每天堅持徒步到圖書館看書,有時直到圖書館關門時,經管理員再三催促,他才戀戀不舍地離開圖書館。

移居美國期間的孫科,雖經濟拮據而讀書的嗜好不減,其生活主要靠兒女的接濟。無錢買書,只能每天購些便宜的報紙、雜志來閱讀。據說有一天,孫科從報紙上看到《清史》在台灣出版的消息,一向愛書的他非常高興,立即寫信給從前他任立法院院長時的秘書長梁寒操寫信,托他為自己代購一部。所幸《清史》的編纂者得悉此事,為晚年孫科的強烈求知欲所感動,于是贈送了一部《清史》給他。在他的家中,可說到處都是書。孫科一生愛讀書的嗜好,在國民政府委員中是出了名的。

孫科早年受父親的影響,就投身到反對腐敗的滿清專制政權的革命中,協助父親做過不少有益的工作。1910年,同盟會在檀香山大聲周刊社樓上舉行加盟大會,並由孫中山先生親自主持。這時,還在聖路易士學院讀書剛滿20歲的孫科也加入到同盟會之中,成為父親的追隨者。那時同盟會在檀香山創辦了《自由新報》、《大聲周刊》,極力倡導反清,鼓吹革命。孫科在讀書之余,還擔任這兩家報紙的地方版和世界新聞專欄的編輯工作。為了辦好這兩個專欄,孫科廣泛搜集清朝統治者入關後虐待、殘殺老百姓的血腥史料。他發表的有《揚州十日》、《文字獄》和《禁書》等文章,使廣大華僑進一步認清了清代統治者的罪行,大大鼓舞了僑胞們的革命情緒。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大爆發,海外華僑無不歡欣鼓舞,紛紛使用各種方式積極支持這場革命。此時,正在美國加州緊張備考的孫科得到這一消息後,也非常激動。這位年輕的同盟會員立即停止了備考,馬上全身投入到革命宣傳中去。在那里,他還和自己的同伴一起創辦了進步刊物《民國月刊》和《少年中國晨報》,館址設在唐人街,孫科從學校到報館,要靠輪船渡海。每天當孫科一來到報館,總要工作到深夜才返校。1912年1月,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新的共和國誕生,工作千頭萬緒,孫科奉父親之命回國,協助父親工作。那時,年輕氣盛的孫科,幾乎是不分晝夜地在父親身邊工作著。

在留學美國期間,孫科還擔任了留美學生會會長,親自帶領留美的一批同學們在舊金山、紐約一帶聯絡華僑,號召他們開展募捐活動。在此同時,孫科還擔任同盟會駐美洲總支部長林森的英文秘書和粵語翻譯。

1914 年,“二次革命”失敗後,辛亥革命主要領導人之一的黃興偕夫人訪美,繼續宣傳討袁復國的大義,所到之處無不受到華僑的熱烈歡迎,華僑們還邀請黃興演講,但是黃興不會講粵語,孫科則隨黃興擔任粵語翻譯。1917年,孫科攜妻兒離開美國回到廣州後,又立即投身到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護法運動”之中。

1921年到1926年期間,孫科任廣州市長,為廣州市政建設做了大量的工作。孫科在任市長期間,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市政建設上,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時間里,修建了近26公里的現代道路,街道拓寬了米,新路均鋪上了水泥。

在任廣州市長期間,孫科還在推行教育、加強城市社會治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邀請一些社會名流來“市民大學”講課外,還親自在“市民大學”上課,宣講法律、人文、醫學及工農業等方面的知識。另外還準備為婦女提供育嬰、家教、婦女衛生等方面的教育,後因經費困難而被迫放棄。

孫中山先生去世後,孫科在國民黨政府中也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

{
document.location='http://news.backchina.com/picnews.php'
}" type="image" src="http://img3.cache.netease.com/book/2009/10/23/20091023142043d0c66.jpg" onload="function anonymous()
{
if(this.width>650) this.width=650
}">


孫科、陳淑英夫婦及其子女治平、治強、穗英、穗華。


孫科有過兩次婚姻。第一次婚姻發生在1912年6月,孫科偕兩個妹妹赴美留學,途經檀香山,結識了堂妹陳淑英,並與之結婚。後生有二男二女。二男是孫治平、孫治強;二女是孫穗英、孫穗華。1935年,與自己的機要秘書藍妮結婚,婚後生有一女,這就是孫穗芬。至于孫科的女兒孫穗芳,則是他婚外與同居女友嚴藹娟所生。

孫治平(1913),中華民國的創建者孫中山先生的嫡長孫,孫科的長子,母親是前國大代表陳淑英。孫治平與弟弟孫治強都是其父孫科和母親陳淑英留學美國加州大學期間出生的。孫治平1913年11月16日出生,他出生時,時任臨時大總統的祖父孫中山,希望自己親自創建的新生共和國中華民國國泰民安,天下太平,就給自己的這位長孫取名“治平”。當然,孫中山也希望自己的孫子未來成人之後也能擔當起“治國平天下”的重任,因此取名“治平”。1915年1月27日,孫中山的第二個孫子在美國出世後,孫中山先生為他的第二個孫子取名為“治強”,顯然是他感到治國須先求平安,再求國家強盛,國家強盛了,方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天下無敵,不受欺凌。

孫治平的少年時代與祖父孫中山只相處過短短的一段歲月,那時北伐尚未成功。祖父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革命事業上,很少時間回家。孫治平、孫治強兄弟只能在星期六或星期日的中午,由父母親帶著一同去探望祖父,一家人只能在午餐時與祖父相處一陣子。據孫治平自己回憶︰“我記得,從我6歲開始一直到8歲,祖父母逢周末就會在‘大本營’里跟我們一起吃中飯,我們圍著一張方桌坐,祖父坐在上座。祖父是很嚴肅的,對我們管教很嚴,我們吃飯都要正襟危坐,祖父問一句我們答一句,祖父不問話我們也不敢隨便開口,只听著大人偶然交談一些時事。”對孫治平印象最深的是祖父常對他講一些“知難行易”的道理。那時由于他年紀小,有些听不懂,直到長大後,才知道這四個字的真正涵義。

令孫治平先生記憶猶新的是祖父人生彌留之際的情景。當祖父病重期間,孫治平在父親的帶領下北上去探望他。據孫治平先生回憶說,那時祖父已病重住進了協和醫院,醫生給他動手術,打開胸腔一看,他的肝已經變成黑灰色,已是肝癌的晚期,醫生就立即將他的胸腔縫合起來。當孫治平走進病房,叫了一聲“公公”(廣東稱祖父、外公,一律為“公公”),祖父只是吃力地應了聲,卻沒能跟他講話。此時的孫治平,多麼想跟他無限崇敬的祖父講上幾句話,然而一句話也沒能講上,以致遺憾至今。孫治平的童年時代,顯然沒有經歷過他的父輩們那樣的艱辛。他自幼飽受中西文化的燻陶,具有豐富的學識。祖父逝世後,孫治平和弟弟孫治強一起進入北京一所海外補習學校學習。這所學校是國民黨###吳稚輝創辦的。孫中山去世後,國民政府為了培養一批出國留學預備人員,便派吳稚輝親自主持這所學校的工作,吳稚輝上任後,專選那些民國老同志的後代,又有志于留學海外的子女進入這所學校學習。因此孫治平兄弟兩人自然有機會進入這所“高干”子弟學校,接受良好的教育。補校畢業後,孫治平沒有馬上出國留學,而是先就讀于上海聖約翰大學,不久才赴美國留學。他先入紐約大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後又進入加州大學研究院,1945年孫治平獲加州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

1949年,蔣介石敗逃台灣後,孫治平與弟弟孫治強隨父親孫科離開大陸,其後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孫治平才陪同父親一起返台。在台期間,曾任國民黨中央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電視公司副董事長,聯合發展企業公司董事長等職。

孫治平自1949年離開大陸後,時刻想著祖父孫中山在南京陵墓,一心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回到南京祭拜祖父,以了卻自己半個世紀以來的心願。

2004 年3月,孫治平先生以92歲的高齡終于獲準回到大陸。3月12日,這一天是全國的植樹節,在這個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設的節日里,孫治平先生生平第一次專程到福建泉州市參加了紀念活動,隨後又來到了福州。1912年,孫中山先生為了民族大義,辭去了臨時大總統之職後南下,在福州住了3天。92年過去了,孫治平先生又來到祖父住過的地方,在這里也住了3天。孫治平先生還對身邊的人說︰“先祖父在大陸走過的地方,我有生之年也要走一趟。”這次福建之行,給孫治平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福建比我想像中要發達得多了,泉州高樓大廈很多,大陸變化太大了。”

孫治平先生有過兩次婚姻,與前妻謝妙齡離婚後,與張佩霞女士結婚,他們的獨生子國雄1943年出生。國雄娶妻白娣,他們一家長期居住在美國大洛杉磯地區。在當地僑界國雄是位很有影響的人物。國雄生有三女一子。三個女兒是孫美玲、孫美蘭和孫美蓮,兒子孫偉仁。孫治平先生對在10年前才出生的孫子偉仁特別喜歡,老人晚年還經常千里迢迢地到南加州去探望孫兒偉仁,盡享天倫之樂。

{
document.location='http://news.backchina.com/picnews.php'
}" type="image" src="http://img3.cache.netease.com/book/2009/10/23/20091023143728fea41.jpg" onload="function anonymous()
{
if(this.width>650) this.width=650
}">


孫穗芳。


{
document.location='http://news.backchina.com/picnews.php'
}" type="image" src="http://img4.cache.netease.com/book/2009/10/23/20091023151121902ba.jpg" onload="function anonymous()
{
if(this.width>650) this.width=650
}">


年輕時的孫穗芳與晚年孫科。


孫穗芳(1936),在孫中山先生的四個孫女中,她排行第三,現任孫中山和平教育基金會主席、夏威夷中國婦女慈善會會長、夏威夷太平洋大學校董。1995 年11月獲斯里蘭卡國際公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孫穗芳1936年出生在上海外婆家,母親嚴藹娟是父親孫科同居的女友。母親在懷他時,父孫科已與藍妮女士相愛後正式結婚。孫穗芳的童年生活用她自己的話說是不堪回首。在她兒時的記憶中,父母為了她的撫養費時常發生糾葛。孫穗芳從小就沒有見過自己的生父,直到她 13歲那年,她才去香港認父,此時長得眉清目秀的孫穗芳,極像她的兩個姑姑孫?院退鑀瘛5攪訟愀郟?結果沒有見到自己多年盼望見到的父親,只見到她的大祖母盧慕貞。仁慈善良的祖母一見到孫穗芳就淚水滿面地抱住她不放,並一心要把她領回孫家。父親孫科也希望她去美國讀書,但此時已改嫁的孫穗芳的母親堅持不肯,孫穗芳只好又回到了上海外婆家。

身處逆境之中的孫穗芳只有用讀書來排遣她內心深處的孤獨。由于她聰明伶俐、學習刻苦,高中畢業時成績考了全校第一名,其後進入同濟大學攻讀建築專業。自幼性格倔強的孫穗芳總想尋找一個機會要見到自己的父親,直到她30歲時,才見到自己的親生父親。在見到自己多年來又敬又愛的父親的那一天,她曾質問父親,自己長得那麼像他,卻為何不要她,此時頭發已斑白的父親對女兒的質問沒有生氣,相反內心有著無比愧疚,孫科頓時覺得自己欠女兒的實在太多了。于是用了一個不是理由的理由告訴他那多年不見的而又時刻思念的女兒說,自己實在太忙,抽不出身來。其實父親孫科知道自己已近暮年,將不久于人世,特別想見到自己的這個女兒,于是叫她的大哥孫治平到香港把孫穗芳接到了台灣,與女兒見上了最後一面。

作為孫中山先生的孫女,孫穗芳女士沒有能親自聆听過祖父的教誨,出生時祖父已故去四十余年,但她一直對祖父懷有無比的敬佩之情。出于對祖父的敬仰,9歲時的孫穗芳就開始收集他的照片。她婚後又長期定居祖父年輕時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檀香山,在那里,她听到了許多關于祖父從事革命斗爭的故事和動人事跡,更加深了她對祖父的崇敬和親情,便決心寫一本關于祖父的書,把宣揚祖父的思想和事跡作為己任。真正做出用心寫祖父的這個決定還是1981年6月的事,那時,孫穗芳在參加了祖母宋慶齡在上海萬國公墓的安葬儀式後,又匆匆趕到美國紐約,代表孫家的孫子輩出席了華人華僑在那里舉行的對祖母的追悼會,加之父親孫科早在 1973年就離開了人世,而今第二位祖母宋慶齡又已去世,親人們一個個離去,更勾起了孫穗芳對祖父的無限懷念,從此,下決心寫一本關于祖父的書的願望更加強烈。

孫穗芳回到檀香山後,立即將自己收集到的祖父用廣東話和國語(普通話)進行演講的錄音全部錄了下來,從此以後,孫穗芳幾乎每天都要仔細地听听祖父的演講。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在那段日子里,孫穗芳曾兩次夢見祖父托夢于她,要她將自己的資料整理出來。信仰佛教的孫穗芳女士從那時起,就決心放棄了自己經營正紅火的地產生意,放著大把大把的錢也不賺了,開始潛心研究祖父孫中山和他的思想。這一年孫穗芳女士已45歲了。當年她的祖父也是放棄了行醫這個賺錢的職業,投身到推翻滿清王朝的革命斗爭之中。他認為,醫生只能救治國人的身體,卻救不了國人的思想,救不了國家。而今孫穗芳女士又繼承了祖父的義舉。當有人再跟她談什麼股票,談生意賺錢的事時,她已完全不感興趣,甚至連听也不听。

在孫中山先生的後人里,最有條件寫孫中山的應該是他惟一的兒子孫穗芳的父親孫科,因為他與孫中山相處時間最長,對孫中山了解最多。但由于種種原因,他沒有動筆,他把這個工作留給了女兒孫穗芳,他也希望她來寫。為了寫好關于祖父的書,孫穗芳女士往返于檀香山和廣東之間達30余次,用了近10年的時間,終于在1996年,在佛門之地寫出了《我的祖父孫中山先生》一書。其後,她為了編輯一本關于祖父的圖片紀念集,還不惜重金收集圖片,畫冊中的兩幅孫中山先生的墨寶“博愛”和“天下為公”的原件,就是她用7000美元從一個日本收藏家手里買來的。紀念冊共收錄了孫中山先生的400多幅照片和200多幅墨寶,其中還有6張照片是父親孫科送給她的,從未公開發表過。這本紀念集于2001年出版。紀念集中的文字雖然不多,但那一幅幅圖片,生動地將孫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革命事業,為國為民的精神充分表達出來了。

為了讓世人更多地了解祖父孫中山,孫穗芳還不辭辛勞地在世界許多地方演講了600多場,其足跡遍及北美、北歐和東南亞等地。

孫穗芳女士雖然長期定居國外,但她時刻心系著祖國,為了祖父孫中山,迄今孫穗芳女士回國已達到100余次。

孫穗芳女士1965年與香港首富王時新之子王守基結婚,婚後生有兩子王祖榮和王祖耀。

孫穗芳女士之所以皈依佛門,用她自己的話說︰“不單是婚姻不如意,才使我信佛的。而是如何保存弘揚祖父的思想,保存中華文化而深入佛門的。”如今已過花甲的孫穗芳常對人說,她希望自己成為祖父思想的實踐者,在海內外做更多的善事。

{
document.location='http://news.backchina.com/picnews.php'
}" type="image" src="http://img3.cache.netease.com/book/2009/10/23/200910231422456eeae.jpg" onload="function anonymous()
{
if(this.width>650) this.width=650
}">


孫科的三女兒孫穗芬孫慧芬。


孫穗芬(1938),孫中山先生最小的一個孫女,是孫科與二夫人藍妮所生。母親藍妮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灘交際場上的名人,曾以美貌使眾多的達官貴人、富商巨賈拜倒在她的腳下。孫穗芬1938年8月6日在上海出生,自她降臨人世之時,就成為這個富有而又充滿著愛的大家庭中的每一個長輩的掌上明珠,更是深受外公、外婆及全家人的呵護。

孫穗芬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在教會辦的聖心幼兒園和聖心學校讀書。而今她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就得益于這一時期教會學校的嚴格英語訓練。

然而,少年時代的孫穗芬也有過不幸。1946年夏季的一天,8歲的孫穗芬在上海就落入母親藍妮的友人吳永吉、宋玉樹等設下的“調虎離山”之計的圈套之中,遭人綁架。

那天,孫穗芬正在外婆家中和小舅舅藍業申吃晚飯,家中的電話鈴突然響了,那人聲稱是從香港來的孫穗芬的媽媽藍妮的朋友,現在正在老正興飯館和藍妮吃飯,他們想看看穗芬,因此藍妮決定派人來接小穗芬到飯館去。一會,來接小穗芬的是兩個男子漢,並自稱是藍妮的朋友,家中的佣人信以為真,急忙讓小穗芬換上了一套新衣服,就乘坐母親朋友的車來到老正興飯店,小穗芬卻不見媽媽的身影,那兩個男人借故便把小穗芬帶到了大滬飯店。

小穗芬的母親藍妮那天正好和友人在老正興飯店吃過飯,回到家里,不見女兒穗芬,驚問其故,佣人告知了事情的經過。藍妮一听,驚呆了,知道事情不妙。天剛黑,果然來了電話,藍妮接過電話一听,那人惡狠狠地說道︰“孫太太,你小女兒正在我們這兒,你想要回女兒,必須一次付清30萬美金。你如果報警,那我們就要 ‘撕票’??。”

藍妮知道家中無論如何也拿不出30萬美金,經過與對方的一番討價還價,對方在電話中答應必須交10萬美金,一個也不能少。

藍妮將這一消息立即通知了丈夫孫科,孫科此時正在南京任國民政府立法院院長。他要求妻子立刻報警,但遭到了妻子的反對。為了女兒,孫科將上海的房產抵押出去,才湊得10萬美元,終于將女兒救了回來。

綁匪吳永吉、宋玉樹二人確系藍妮的朋友,吳永吉是上海久大銀行經理,此人嗜賭如命,整個家產幾乎被他輸光。宋玉樹也是開銀行的,由于那時上海的金融業不景氣,他的銀行因此停業關門,為此兩人狼狽為奸,密謀策劃綁架了孫穗芬。

上海解放前,孫穗芬被母親送到香港。1955年,孫穗芬在香港高中畢業後,由于成績優異,被美一家教會大學以優厚的待遇錄取,並發給她四年留美的獎學金。但是由于在香港拿不到簽證,使她的大學夢破滅了。對此,有人問及她在香港為何拿不到簽證時,她用風趣而帶有諷刺的口吻回答道︰“香港的總領館拒絕簽證的理由是,一個漂亮的姑娘獨身跑到美國讀書,誰知道她哪一天嫁人呢?”

孫穗芬留美不成,成為了一名台灣“中國民航公司”的最年輕的空姐。由于孫穗芬會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人又長得非常漂亮,工作起來又是那麼充滿熱情和朝氣。她一進航空公司,就特別受人關注,並很快成為美國駕駛員孫康威追求的對象。這名美麗聰慧的空姐和一位英俊瀟灑的飛行員很快墜入愛河。此後,孫康威向穗芬求婚,並以極大的誠意專程到香港拜見了未來的岳母大人藍妮,孫康威憑著自己的誠意,終于在第一次見面後,就博得了藍妮女士的滿心歡喜。

孫穗芬1957年1月在台灣和孫康威結婚。婚後她完全充當了一個合格的賢妻良母的角色,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做家庭主婦,就這樣跟隨丈夫輾轉于美國、日本及泰國,整整度過18年的時光。在這18年里,她撫養了三個兒子,他們是孫忠仁、孫忠杰和孫忠偉。在眾多人的心目中,那時的孫穗芬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妻子和母親。

當孫穗芬的三個兒子長大進入學校讀書後,孫穗芬總算擺脫了那些繁重的家務勞動的羈絆,在她39歲那年,她決心重返大學校園,于是孫穗芬跨入了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校門。她在那里學習非常刻苦、勤奮,終于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每門功課的成績都是A類。在3年的時間里,她獲得了秘書和金融兩個專業的畢業證書,並榮獲華爾街日報獎。因此,一時間,孫穗芬成為美國媒體的新聞人物。華爾街日報獎是由華爾街日報社設立的,它每年一度頒發給全美金融專業畢業生中成績最優秀者。孫穗芬是第一個獲得該獎的亞利桑那大學的女大學生。

大學畢業時,孫穗芬的丈夫孫康威正在約旦工作,她便來到約旦一家美國公司工作。10個月的秘書工作使孫穗芬感到,在這里她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人生價值,于是準備離開約旦,回美國,重新找工作。剛好這個公司總部有人來約旦調查,得知孫穗芬要辭職,總部人員了解她辭職的原因時,她坦率地告訴他們說︰“我這個以學金融為背景的大學畢業生來做秘書工作,總感覺沒趣味。因此要辭職。”听了她的意見,這家公司總部來約旦的人員就將孫穗芬推薦回美國總部工作。這是孫穗芬人生第一次不依靠丈夫,壯著膽子,拿著介紹信,獨自來到馬薩諸塞州總部,擔任了管理訓練的職務。1985年,孫穗芬開始經商。

1986 年,是孫穗芬職業生涯的一大轉折點。那時美國商務部公開招聘精通中文的商務領事,她受聘出任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的商務領事。大概因為她是孫中山先生的孫女,她到廣州任職一事一度成為海內外華人世界的新聞。香港的《大公報》、《文匯報》,廣州的《羊城晚報》以及美國的有關媒體均對此作了報道。1989年,孫穗芬調任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任商務領事。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打開不久,美國工商界的許多人士對中國的了解還十分有限,兩國間的商貿活動還不暢通。孫穗芬到任後,為中美兩國的許多商務活動起了牽線搭橋的作用。

美籍著名人士靳羽西就曾這樣說,孫穗芬是“中美貿易的紅娘”。對此,孫穗芬女士也曾坦言︰“我的作用就像一個媒婆。我到中國來,尋找他們到底想要從美國的公司進口什麼東西,然後我們再同有興趣願向中國出售產品的公司聯絡,使得需求雙方平衡。”

1992年7月,孫穗芬調任美國駐法國巴黎大使館商務參贊。兩年後,她辭去公職,到香港創辦了一家咨詢公司香港順亞顧問有限公司。該公司旨在幫助歐洲和北美的一些公司來華進行投資。如今,孫穗芬女士經常奔波于上海、廣州、香港和美國之間,為中美、中歐貿易樂此不疲。

縱觀孫穗芬女士經歷的從空姐到家庭主婦,到大學生,到職業生涯的傳奇人生軌跡,充分展示了她既是一個美國人,也是一個中國人,更是偉大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孫女的風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