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治療惡性淋巴癌


2009-06-09 14:15:15 華夏經緯網
【現代中醫治療原則】

中醫中藥可貫穿于惡性淋巴瘤的治療全過程,既可與放、化療配合應用而起到減毒增效作用,又可在放、化療或療程間隙單獨使用,在抑制淋巴瘤發展,保護正常生理功能,改善生存品質等方面具有明確療效。特別是化放療結束後,以中醫藥的零毒抑瘤為主,輔以辨證和對症治療,常能有效改善症狀,控制病情,明顯降低本病的復發率。

【辨證論治】

由於惡性淋巴瘤患者大多正氣內虛,臟腑功能低下,中晚期患者其虛損情況更為突出,因此要妥善處理好扶正和祛邪關係,強調整體觀念、治療中注意保護患者的正氣,治療後積極給予扶正治療,維護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將有利於取得良好而穩定的療效。

1. 痰熱蘊結

證候:頸部或腹股溝等處腫核,或見脘腹痞塊,發熱較甚,常有盜汗,口乾口渴,咽喉腫痛,心煩失眠,或見皮膚瘙癢,或身目發黃,大便幹結或見便血,小便短少,舌質紅,苔黃燥或紅絳無苔,脈細數或細滑。

治法:清熱解毒,化痰散結

主方:連翹消毒飲加減

藥物:玄參、連翹、葛根、天花粉、夏枯草、貓爪草、蚤休、黃芩、赤芍、梔子、山豆根、甘草等。

2.氣鬱痰結(含氣滯痰結)

證候:胸悶不舒,兩脅作脹,脘腹痞塊,頸項,腋下或腹股間等處作核纍纍,皮色不變,或局部腫脹,或伴低熱盜汗,舌質淡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滑,或細弦。

治法:疏肝解鬱 化痰散結

主方:柴胡疏肝散合消瘰丸加減

藥物:生牡蠣、玄參、夏枯草、貓爪草、柴胡、白芍、枳殼、香附、鬱金、浙貝母、炙甘草。腹部痞塊堅硬或巨大者,可加三棱、莪術;頸項等處作核纍纍可加露蜂房,土鱉蟲;痰鬱化熱者,可加天花粉,蚤休;低熱,盜汗可加地骨皮,銀柴胡;兼脾虛加黨參,茯苓。

3.脾虛痰濕

證候:全身乏力,面色晄白或微黃,唇色淡白,頸部或腹股間或腹腔內淋巴腫大,納差,大便細或爛薄,舌苔薄白或白膩,舌質淡白,脈細弱。此型常見於化療後。

治法:健脾補氣 化濕祛痰

主方:六君子東加減

藥物:黨參、白術、茯苓、陳皮、半夏、甘草、貓爪草、露蜂房。舌苔白膩者加藿香、佩蘭、蒼術、厚樸。腫大淋巴堅硬加三棱、莪術、絡石藤等。

4.氣血兩虛

證候:多見於晚期或多程放、化療後,頸部或腹股溝等處腫核或大或小,或見脘腹痞塊,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心悸怔忡,氣短乏力,食欲不振,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

治則:益氣養血 軟堅散結

主方:八珍東加減

藥物:黨參、熟地、雞血藤,貓爪草、夏枯草,白術、茯苓、當歸、白芍、川芎、炙甘草。氣虛明顯可以加黃芪;納呆便溏可加神曲、扁豆;兼陽虛可加熟附子,肉桂。腫塊較大可加三棱、莪術。

5.肝腎陰虛(含陰虛火旺)

證候:多見於晚期或素體陰虛,或多程放療後,頸部或腹股溝等處腫核或大或小,或見脘腹痞塊,午後潮熱,五心煩熱,失眠盜汗,口乾咽燥、頭暈目眩,舌紅苔少或無苔,脈弦細或沉細。

治則:滋補肝腎 軟堅散積

主方:知柏地黃丸合二至丸加減

藥物:生地、生牡蠣、山萸肉、淮山藥、女貞子、旱蓮草、昆布,茯苓、澤瀉、牡丹皮、知母、黃柏。發熱盜汗較甚,可加白薇、地骨皮;口乾便秘可加玉竹、玄參;兩脅脹可加川楝子,延胡索;納呆腹脹加山楂,雞金;腫塊較大加三棱、莪術。

【辨病用藥】

霍奇金病中的肉芽腫、副肉芽腫、肉瘤三種,一般可用健脾化痰,祛風活血通絡方法。藥物可加用莪術、夏枯草。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高度惡性的免疫母細胞性、淋巴母細胞性、小無裂細胞性,以扶正祛邪、益氣解毒方法。單味可加用黃藥脂、青黛。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縱隔淋巴,胸腺腫大,以中氣下陷、痰濕凝聚為主。單味可加用青黛。

【對症加減】

1、 發熱:可酌加葛根、青蒿、柴胡、連翹。

2、 盜汗:可酌加白薇、碧桃幹、地骨皮、銀柴胡、牡蠣。

3、 皮膚瘙癢:可酌加黃芩、山梔、赤芍、浮萍、絡石藤等。

【特殊兼症治療】

結節堅硬,加三棱、莪術,或絡石藤,體虛明顯可酌加露蜂房,以祛風解毒、散結止痛。 (39健康網社區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ivemen 的頭像
    givemen

    雲水人間的NEWS部落格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