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袁承志:老實模樣有幾分道學氣

排名第九
  武功:★ ★ ★ ★
  智商:★ ★ ★ ★
    情商:★ ★ ★
  英雄指數:★ ★ ★
  攻擊力:★ ★ ★ ★
  《碧血劍》故事的一開始便是袁承志的苦兒歷險記。
  袁承志找不到崔秋山和啞巴的踪影后,便茫然無主地放聲大哭。 他還是個孩子,就太早品嚐到了人生中生離死別的痛苦,太早就徬徨無依。 這是他命運和人生的悲劇,這造成他日後並沒有做出大的成績來的原因。
  袁承志的情況有一點像張無忌,少年失持,長大後反而消失了許多鋒芒。 郭靖還有母親和江南七怪的看護,楊過自己乾脆自生自滅,在社會上討生活,反練出一種狠勁,這與袁承志和張無忌不相同。
  苦難有時候反而會使孩子過早地表現出成人堅強的一面,但那並不是他真的提前成熟,那更多的是一種速成的缺乏根基的假象,更能表現出孩子的驚怯和困惑。
  倪匡先生說袁承志童年義勇精明,十分可愛,長大了反而變得乏味。 如果仔細分析,即是以上的道理。
  袁承志拼著命發蠻發狠與胡老三纏鬥一段,為的是要救安小慧,安大娘心裡稱讚他“小小年紀,居然如此俠義心腸”。 這正是少年英雄袁承志的傳神寫照,不過在他少年的俠義中,我們不要忘了其背後的辛酸血淚。
  少年的袁承志確是資質不錯,聰明伶俐,他一見到穆人清便知道恭恭敬敬地磕頭叫師父,讓這個安大娘所言的“脾氣很古怪,你不聽話,他固然不喜歡,太聽話了,他又嫌你太笨,沒骨氣”的捉摸不透的老頭,對他一見即喜,幾乎是毫不猶豫地收了袁承志為徒。
  袁承志到處討人歡喜,安大娘喜歡他不說,崔秋山誇他聰明,連那個啞巴也極喜歡他。 看啞巴知道穆人清同意收袁承志為徒,喜得把他拋在空中再接住,接連四五次,其內心的真摯情感流露無遺。
  在華山學藝,袁承誌所到之處盡是一片掌聲和歡笑聲。 這個聰明活潑的孩童,給大家都帶來了歡樂,而他自己也終於有了歸宿,也找到了人生的幸福。 袁承志學得聰明,又用功勤奮,武功進境極快。 接下來他又遇上木桑道長,又是一個造化良機,他得到了許多的收益。
  袁承志如何討人歡喜,僅從木桑道長一見面便送了他極為貴重的護體寶衣一件事便可知,而木桑道長也沒有看錯人,此後袁承志陪木桑道長學棋下棋,讓木桑道長過足了棋癮。
  《碧血劍》是《書劍恩仇錄》到《射雕英雄傳》中的過渡,袁承志這個人物也是陳家洛到郭靖中間的一個過渡。袁承志制伏兩頭猩猩,為之取名“大威”、“小乖”,已有了《射雕英雄傳》中一對白雕妙用的影子。
  金蛇郎君行事處處透著三分邪氣,死後還想著算計人,若發現他藏身洞穴之人稍有貪心,未能依照他留簡的指示先葬其骸骨再開啟寶盒,即難逃大難。 袁承志的性格和郭靖張無忌一路,都是至誠君子,厚道老實,所以能遵金蛇郎君留簡的指示所囑而行動,避過了危險。
  少年聰明伶俐的袁承志在成熟,但這種成熟中卻有了一種青澀的不太協調的意味。 武功只是外在的,他幸運地在學到穆人清、木桑道人的高妙武功之後,又通貫了金蛇秘笈的奇異武學,他甚至在三種不同的武功之中,更有領悟和超越。 但他內在的轉變卻沒有相應的提高。
  這種由蠶蛹到化蝶的過程,最是艱難和不易,看袁承志與李岩紅娘子相識之後,傾慕李岩的書生謀士的儒雅風度,自己也買了一套書生衣巾,學作書生打扮,此處最能剖明袁承志變化的心路歷程。 如果說袁承志是陳家洛到郭靖之間的過渡,此時的他更與陳家洛相近。
  袁承志和溫青青認識之初彼此之間是一種輕喜劇的誤會。 當溫青青的女兒身份未揭露之前,兩人之間的關係讓人看著尷尬,袁承志對溫青青處處容讓,寫得有些生硬和牽強,甚至有一點同性戀的曖昧氣氛。 長大後的袁承志,似乎確是遲鈍迂腐得多了,缺乏了少年時的靈氣。
  溫青青終於恢復了俏麗女兒的本色,袁承志是大跌眼鏡,書中說他“以前許多疑慮之處,豁然頓解”,其實也未必,女兒家忽嗔忽喜一悲一笑的心事,他還需有些日子慢慢去琢磨呢。
  袁承志大破溫家五老五行陣,表現了袁承志的藝高人膽大。 袁承志僅用了安小慧頭髮上戴的一枚普普通通的玉簪,便不費多少力氣,破解溫家五老的五行陣外加一個鋪佐的八卦陣。 此一戰有驚有險,極具戲劇效果和幻想發揮的是,五行陣八卦陣雖厲害無比,袁承志卻優哉游哉,躺在陣中悶睡大覺。 表面上是袁承志託大,全不把眾人放在眼裡,實際上卻是袁承志看出了陣勢的關鍵和弱點所在。 以不變應萬變,金大俠寫出高明的武學境界。
  與小時候的聰明機靈相反,正所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袁承志對於溫青青反復多次、明白得不能再明白的示愛,還是不可思議地木訥和無動於衷,不無呆氣地愕然不解。 郭靖雖也是老實愚魯,但對黃蓉的反應卻是心有靈犀,一點即通,執著而熱烈。 袁承志相比之下確是遜色不少,他的老實模樣多了幾分道學氣,總覺不夠本色。 正如溫青青心中對袁承志的不滿:“他確是個至誠君子,只是也未免太古板了些。”
所以溫青青帶著袁承志在秦淮河的槳聲燈影裡虛凰假鳳地吟風弄月一番,袁承志最是尷尬,在這一場遊戲一場夢中,溫青青反倒成了袁承志情慾的啟蒙教師,扮演誘惑者的身份,袁承志終於在朦朧中體味到了男女之情中的纏綿,悄然心動。
  溫青青怒殺馬公子,是其“妖女”的任性和不受世俗禮法所拘之處,她的行事只聽從內心的良心原則,這在袁承志是難以接受的,此一段,讓人想起《倚天屠龍記》中殷素素和張
翠山的故事。 這兩對性情相仿的戀人,都是女方更為尖銳和個性鮮明奇異,都對生命和社會有一種更深刻的奇異把握,而溫文儒雅的男方,都顯出迂腐的一面,被動地提升境界。
  袁承志本領高人一籌,行棋先人一著,打抱不平,排擾解難,扮演著救苦救難,打抱不平的角色,出道不久,已能獨當一面,有所為而來。 但袁承志的光彩,卻總是被從未正面出場的金蛇郎君的獨特神秘魅力所遮過,給我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依然不是袁承志的高妙武功,而是金蛇郎君的傳奇的人生。
  因為金蛇郎君的出色,袁承志的性格總是內抑和收斂,不能有充分的發揮,他似乎沒有找到自己準確的安身立命的切入點,表現的行為舉止缺乏震撼人心的深度。 看已是少年老成的袁承志,竭力在模仿前輩高人的瀟灑風範,他甚至學起大師兄黃真的滑稽行止來,表面化地想揮灑自如,一手舉酒杯,一手拿筷子夾雞腿,模樣實在有些不倫不類,怪模怪樣。 從內在的氣質上看,他實在與金蛇郎君或是黃真有本質的差別,他不能像郭靖那樣樸素。
  袁承志雖然拜穆人清為師,師出名門正派,但他武功中正派的一路卻遠不如從金蛇郎君那裡偷學的邪派的一路好看、實用和有效。
  袁承志和歸辛樹夫婦的較量,用師門的武功往往捉襟見肘,實在看不出華山派的名門正派武功的風光之處。 而袁承志一旦用起金蛇郎君奇妙詭異的武功來,情況就立即能夠改觀,將劣勢變為優勢。 如此看來,金蛇郎君確實是一個讓人嘆服不已的絕異天才。 金大俠暗地裡對金蛇郎君的推崇實在是青眼有加。
  袁承志和溫青青,按照金蛇郎君留下的藏寶秘圖找到了寶藏,由此引出一段群盜攔路截寶的鬧劇。 袁承志與群盜鬥智斗勇,意氣風發,風光十足,其實並沒有襯托出袁承志的真本事來,因為袁承志與群盜力量的對比實在是太懸殊了,甚至可以說是勝之不武,不足為奇。
  袁承志的造反,以及與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聯盟,其最內在的基礎,更多的在於家恨,而不是在於國仇。 這就決定了袁承志在政治上缺乏遠大志向,對政治問題不夠敏感。
  袁承志是個英雄,但更多的是個個人主義的英雄,在那個風雲聚會的大變遷大動亂的時代,他的作為不可能太大,他的局限性非常明顯。
  袁承志被眾人推舉為盟主,是被動的,這一點上他更像《倚天屠龍記》裡的張無忌,沒有野心,不是一個政治人物,他身不由己地被歷史的潮流挾裹著向前隨波逐流,他建功立業,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即興的,時事造就的。與《射雕英雄傳》中的郭靖相比,袁承志缺乏更為深入的道德和正義的力量。
  在這一點上,袁承志也有自知之明,他感嘆自己是除了武功之處,什麼都不如自己的父親。 袁承志缺乏的實際上也就是他父親那種文化底蘊和巨大的人格力量。
  袁承志和張無忌一樣,雖然被推舉為群豪的領袖,但他們的才情和見識,並不足以在復雜的江湖關係和權力鬥爭中左右逢源。 但好人有好報,好人有好的運氣,種種機緣湊巧,使袁承志並沒有費太大的力氣,就輕易地接二連三地收服了人心,他的局面也越來越大。
  僅僅是仗著自己的武功高明,出手化解了鐵羅漢和聖手神偷胡桂南兩人的拼鬥,袁承志便得到了有神奇藥效的“朱睛冰蟾”,而且正是有此“朱睛冰蟾”,後面袁承志又進一步有機會大作好人,救死扶傷。
  袁承志的身世決定了他的情感取向,決定了在亂世危邦中,他與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站到了同一陣線上。 明朝崇禎皇帝這一方,是與袁承誌有殺父之恨,而滿清皇太極那一方,則是袁承誌之父袁崇煥的死敵。 而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揭竿而起,一方面要推翻昏庸腐朽的明朝,另一方面又要抗虎視中原的滿州韃虜,袁承志很自然地要成為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同道,很自然地對其抱以極高的期望值。
  此書最後,袁承志打敗武功高強的玉真子,為木桑道長的鐵劍門清理門戶,雖然勝利並不容易,但也沒有多少值得誇耀和讓人興奮的,江湖中善惡難明,正邪難辨,看得只是讓人灰心喪氣,就算是穆人清所主持的名門正派的華山派,也良莠不齊,不明道理,不分輕重緩急,不識大局。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憑袁承志一己之獨善,也難有作為。
  傷心之地,難以久留,袁承志最後帶著溫青青及門下眾人離開大陸,到海外去做化外之民,尋找自己理想的樂園。 “萬里霜煙回綠鬢,十年兵甲誤蒼生”,一個誤字,為全書的主題劃出了一個休止音。
  十大英雄上榜人物中,袁承志排名第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ve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